发表于2024-11-23
美國最佳雜誌寫作4:美國國傢雜誌奬獲奬作品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這部作品集收錄的文章都是雜誌文章精品中的精品。尤其是在信息泛濫的新時代,它更奏響瞭勝利的凱歌,條理清晰的文章編排、堅持不懈的新聞理念、風趣睿智的寫作風格都戰勝瞭洪水猛獸般洶湧而來的信息垃圾。這部閤集乘風破浪,在信息的洪流中,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麵對如此佳作,您根本沒有扼腕嘆息的機會,唯有愛不釋手地品讀。
——《名利場》編輯 格雷頓·卡特(Graydon Carter)
很多從事新聞行業的編輯記者都受到海外非虛構作品的影響,或多或少,或強或弱。在他們看來,這些作品顯示瞭高超的敘事技巧、精妙的細節以及結構的完美性,其功能和意義已經跨越瞭傳統新聞文體所能承載的範疇,使新聞成為真正的“作品”,而非“消息”或者“通訊”。
我曾經十分清晰地記得,20世紀90年代末,一個同事談及首次閱讀普利策新聞奬特稿作品時的感受:“新聞竟然可以這樣寫?”是的,這就是他的詰問,包裹著一種難以名狀的驚詫。
——《南方周末》副總編輯 硃強
該書為2006年美國雜誌界*高奬項“美國國傢雜誌奬”獲奬文章的精選輯。收錄瞭獲得該年度*佳特稿、*佳新聞報道、*佳專欄與評論、*佳批評與評論、*佳人物特寫、*佳散文、*佳公共利益及*佳小說等大奬的十餘篇傑齣雜誌文章,以雜誌特有方式聚焦瞭人類基因組計劃、美國商人替政府“售賣”戰爭、美國如何以商業思維為伊戰徵兵、美國電颱輿論場的運作方式、美國經濟社會生態失衡的衝突以及全球性氣候等美國問題或美國人關注的問題。細節翔實而精當,敘述清晰而宏大,洞察深刻而透徹,極富紀實與思辨的理性探索,既是一本瞭解美國2012年的“乾貨”版年鑒,亦是新聞工作者、文學愛好者的特稿盛宴、寫作範本。
美國雜誌編輯協會(American Society of Magazine Awards,簡稱ASME)是由美國資深編輯、雜誌從業者組成的權*組織。1966年,美國雜誌編輯協會聯閤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共同創設美國國傢雜誌奬(National Magazine Awards),含*佳特稿寫作奬、*佳新聞報道奬、*佳人物特寫奬、*佳公共利益奬等20餘個奬項,以錶彰編輯的成就、激發編輯的創造力,奬勵“雜誌産業中的佼佼者”,即 “在編輯目標、編輯手法、吸引公眾關注度和編排設計等方麵一貫錶現齣眾”的雜誌和網站。該奬項被視作美國雜誌界的*高奬項,在新聞界幾乎可媲美普利策奬,也有媒體稱其為“雜誌界的奧斯卡”。
美國國傢雜誌奬由主辦方挑選的新聞工作者評審得齣,每年有300多名評審員。評選結果需經國傢雜誌奬委員會審批,該委員會由現任和前任的美國雜誌編輯協會成員、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的院長和資深評審員組成。
001 基因長捲——從23個角度瞭解我們的祖先
最佳特稿寫作奬 《美國學者》 普莉斯拉·朗
018 齣售戰爭的男人
最佳新聞報道奬 《滾石》 詹姆斯·班福特
033 電颱主持
入圍人物特寫奬 《大西洋月刊》 大衛·福斯特·華萊士
076 新兵
入圍人物特寫奬 《洛杉磯雜誌》 傑斯·卡茲
099 生死劫
最佳隨筆奬 《名利場》 馬喬裏·威廉姆斯
122 泥巴造人
最佳專欄與評論奬 《紐約客》 亨德裏剋·赫茨伯格
127 洪堡的禮物
入圍評論與批評奬 《弗吉尼亞評論季刊》 斯文·伯剋斯
140 山之逝——激進的露天采礦與被鏟平的阿巴拉契亞山脈
入圍新聞報道奬 《哈潑斯雜誌》 埃裏剋·裏斯
174 最後的綠林好漢
入圍人物特寫奬 《GQ》 剋裏斯·希斯
190 恐怖角蛇館的愛與死亡
入圍特稿寫作奬 《牛津美國》 溫迪·布倫納
202 當小女孩遇到太陽魚——我是如何讓我女兒(差點)愛上釣魚的
入圍專欄與評論奬 《田野與河流》 比爾·希維
206 人之氣候
最佳公共利益奬 《紐約客》 伊利莎白·科爾伯特
234 基督也搖滾
入圍特稿寫作奬 《GQ》 約翰·傑瑞米亞·蘇利文
261 小心瞭,女人們怒火中燒
入圍專欄與評論奬《名利場》 詹姆斯·沃爾科特
273 他的世界
最佳評論與批評奬 《哈潑斯雜誌》 懷特·梅森
284 窒息
最佳小說奬 《弗吉尼亞評論季刊》 喬伊斯·卡羅爾·奧茨
312 雜誌中英文對照錶
314 獲奬奬項中英文對照錶
315 2006年美國“國傢雜誌奬”獲奬及入圍雜誌名單
323 緻謝
325 譯後記
齣售戰爭的男人(節選)
最佳新聞報道奬
《滾石》 詹姆斯·班福特
硃迪斯·米勒相信有關伊拉剋的謊言並不是沒有原因的。這些謊言起源於一傢神秘的華盛頓谘詢公司,是一個價值1億美元的公關活動的産物。而位於所有謊言中心的便是約翰·雷頓——布什總統發動政治宣傳的得力助手。通往伊拉剋戰爭的道路經過瞭許多令人齣乎意料的地方,其中一個便是位於泰國芭提雅的一傢設計彆緻的酒店。酒店的周圍是各種嚮外國人提供服務的脫衣舞酒吧和妓院。
2001年12月17日,在酒店一個聽得到海浪聲的房間裏,一名神情憂鬱的男子坐在軟椅上。美國中情局的官員正在給他的無名指和食指裝固定金屬電極。隨後,這名官員拿齣瞭兩條像手風琴般滿是褶子的黑色橡膠管,將一條繞過他的胸部,另一條繞過他的腹部。最後,該官員將一塊厚實的橡皮囊袋纏繞在他上臂的肱動脈周圍。
這名準備接受測謊的男子是43歲的阿德南·伊漢·薩伊德·海德力。他是一個逃離瞭故鄉庫爾德斯坦的伊拉剋人,立誌要將薩達姆·侯賽因拉下颱。在接下來的幾個小時裏,海德力敘述瞭一個令人震驚的故事,與此同時,測謊儀的記錄針不斷地在滾動的圖錶上畫齣黑色的麯綫。通過對一係列問題做齣是或否的答復,
他堅稱自己是一名工程師,並幫助薩達姆政府藏匿瞭大量的生化武器與核武器。海德力稱,這些武器有的藏在地下水井裏,有的藏在私人彆墅內,還有的藏在巴格達最大的醫療機構——薩達姆·侯賽因醫院的地下。
這些將讓薩達姆·侯賽因罪責難逃的情報,恰恰是布什政府正在努力尋找的證據。如果海德力所言不假,那麼白宮完全有理由進攻伊拉剋並推翻薩達姆政府。這也是為什麼五角大樓嚮芭提雅派去一名中情局測謊專傢的原因。他們要審問海德力,然後徹底地確定薩達姆的確在藏匿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可現在的問題是海德力在撒謊。測謊專傢仔細研究瞭圖錶上高高低低的麯綫後,得齣瞭一個結論:海德力編造瞭整個故事,為的是得到美國的簽證。這僅僅是另一個政治難民設法騙取簽證享受美好生活的故事,本來一切可以在這裏就結束。但海德力的謊言並非沒有價值。事實上,海德力是一個隱蔽行動的産物。這個半間諜半公關的行動由中情局和五角大樓發起,目的就是發動戰爭。而一直以來負責在行動中兜售謊言的正是華盛頓當局的一個神秘人物:約翰·雷頓。
雷頓所負責的工作大多數人連聽都沒聽過。在海德力接受測謊的兩個月前,他曾接受瞭五角大樓1600萬美元的報酬,嚮人們傳播有關伊拉剋和其他美國敵對國傢的謊言。雷頓是華盛頓權力最大的人之一,專攻一個名為“認知管理”的領域,即通過操控信息及媒體達到目的。他名下的雷頓集團自1991年為中情局創造“推翻薩達姆政府的有利條件”以來,已經靠政府項目賺瞭數百萬美元。作為這
個情報帝國的掌控者,雷頓召集瞭一群反薩達姆的好戰分子,創建瞭伊拉剋國民大會(下簡稱“伊國大”),並作為這個組織的媒體專傢和“高級顧問”開始策劃反對薩達姆的暴動。
整個情況就好比是約翰·F. 肯尼迪總統將豬灣行動外包給瞭J. 沃爾特·湯姆遜的廣告和公關公司去做一樣。
“他們對自己的行動諱莫如深,”公關行業報紙《奧德懷爾每日公關》的編輯凱文·麥剋考利說,“全部是秘密進行的。”
雖然雷頓否認與海德力有過任何直接聯係,但這名叛變者的行動確實是雷頓展開的媒體戰中最新的一輪齣擊。雷頓將艾哈默德·沙拉比推上瞭伊國大主席的位子,而正是在後者指揮的秘密行動中,海德力被帶到瞭泰國,在酒店的房間內與伊國大發言人紮布·塞斯納秘密地交談瞭好幾天。為叛變者提供培訓,幫他們為測謊做準備是伊國大的一貫作風,而塞斯納無疑是最閤適的人選。他此前一直為雷頓集團工作,充分掌握瞭宣傳的藝術。據伊國大在華盛頓的成員、前雷頓集團雇員弗朗西斯·布魯剋稱,海德力行動的目的十分明確:嚮美國施壓,促使其進攻伊拉剋並推翻薩達姆政府。
測謊結束後,中情局的測謊專傢帶著證明海德力說謊的測試結果飛迴華盛頓。但與此同時,沙拉比和塞斯納毫不猶豫地撥通瞭兩名記者的電話,嚮他們透露瞭有關薩達姆藏匿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獨傢新聞,而這兩名記者一直以來都在不遺餘力地幫助推進伊國大的事業。
為瞭讓消息傳播得更廣泛,塞斯納又聯係瞭保羅·莫蘭。莫蘭今年38歲,是一名澳大利亞自由撰稿人,時常為澳大利亞廣播公司寫稿。塞斯納對正住在巴林的莫蘭說:“我手上有些你會感興趣的東西。”他知道他可以信任這名經過訓練的記者,因為後者曾是伊國大在中東地區的雇員,參與瞭雷頓集團的“信息行動”,並與塞斯納本人在雷頓的倫敦辦公室共事多年。這個辦公室就位於凱瑟琳街,緊挨著白金漢宮。
“我們當時在幫反對薩達姆的庫爾德人和伊拉剋人建一個電視颱”,塞斯納之後非常罕見地齣現在澳大利亞一檔電視節目中,他迴憶道:“雷頓集團的人找到我們說:‘我們手上有份閤同,內容是代錶伊拉剋反對派人士宣傳反薩達姆的消息。’但我們並不知道,他們也沒有告訴我們,他們實際上是受雇於中情局的。”
伊國大在全世界平麵媒體發布獨傢報道也同樣毫不費力。沙拉比聯係瞭《紐約時報》的硃迪斯·米勒。米勒和布什政府中的I. 劉易斯·利比以及其他新保守派人士走得很近,多年來一直幫助伊國大宣傳反薩達姆的消息。中情局官員將金屬電極和囊袋從海德力身上拆下並認定後者在說謊後沒多久,米勒就飛往曼榖,在伊國大成員的監督下采訪瞭海德力。之後,米勒象徵性地撥通瞭中情局和國防情報局的電話。雖然米勒有著引以為傲的情報來源,但她堅稱自己不清楚海德力的
測謊結果,相反,她披露說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政府專傢”認為海德力的消息“十分重要並值得信任”,從而為謊言披上瞭真相的外衣。
2001年12月20日,刊載著米勒頭版報道的報紙在美國發行。這篇報道正是雷頓一直以來負責要挖掘到的消息。報道的標題是《伊拉剋叛變者透露瞭至少20個武器藏匿地》。米勒在報道中寫道:“一名自稱為工程師的伊拉剋叛變者透露,他本人在1年前參與過一係列秘密設施的翻新工作,包括地下水井、私人彆墅和巴格達的薩達姆·侯賽因醫院,以藏匿生化武器和核武器。如果消息得到證實,那麼布什政府內長期要求推翻薩達姆政府的官員將會得到有利的證據,因為他們要求推翻薩達姆政府的一個原因就是薩達姆雖然錶示會停止製造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但一直持續製造此類武器。”
幾個月來,布什政府內外的鷹派一直都在嚮總統施壓,希望對伊拉剋進行先發製人的攻擊。現在,米勒的報道,使他們手握能夠證實薩達姆核威脅的“證據”。這篇報道,以及莫蘭在澳大利亞廣播公司對於海德力的視頻采訪,迅速得到白宮、全世界報刊和電視颱的大肆宣傳。一係列經過瘋狂炒作的不實報道最終促使美國發動瞭伊拉剋戰爭。這是首個針對媒體的隱蔽行動導緻的戰爭,而海德力的故事僅僅是個開端。
法律明確規定布什政府不得在國內進行政治宣傳。但在一個全球聯通的時代,在國外發布一篇虛假的戰前報道太容易瞭,並且報道幾乎立刻就會傳迴美國本土。最近發布的一份議會報告稱五角大樓依賴於“操控友國讀者的秘密心理行動”。五角大樓的一條“秘密修正”報告,警告“心理行動資金可能被用來發布偏嚮美國政府政策的內容,或雇傭和五角大樓無直接聯係的外界承包商來營造支持政府政策的環境”。報告還指齣軍事計劃已經拋棄瞭冷戰時期那種依賴強大武器係統的思維,五角大樓現在認為“作戰能力可以通過通信網絡以及掌管並直接操控信息的技術得到強化。所以,信息本身既是作戰工具又是攻擊的對象”。
格雷頓·卡特(Graydon Carter)
《名利場》編輯
(瀋逸 譯)
不盡如人意的作品集真是令人惋惜不已。就像全明星隊,每位成員都能夠獨當一麵,同樣地,齣類拔萃的文章纔能編纂成集。失去瞭公司的支持,離開瞭最親密無間的夥伴,哪怕是會聚各路高手的閤作團隊也有馬失前蹄的時候,這也難怪零零碎碎的文章被拼湊成一部作品集,難免有斷章取義之嫌。編輯將題材各異的文章匯集在一起,時刻思考著如何將它們融閤在一本書裏,就像DJ腦中縈繞的音樂不計其數,但卻能在夜晚有條不紊地呈現一場音樂歌舞盛宴,或是為藝術傢錄製唱片。因此,每一個作品都占據著特定雜誌中特定類目下獨一無二的位置。
其實文章的順序也有跡可循,前一篇和後一篇存在一定的內在邏輯和聯係,這也決定瞭每篇文章所在的位置。
您手中的作品集在編輯的過程中還遇到瞭一個棘手的問題,那就是雜誌講究圖文並茂,而本書明顯沒有圖片。這恰恰證明瞭美國雜誌編輯學會齣版的這套閤集的魄力,讓我們看到在沒有圖片的情況下,文章的光彩與神姿依然如雜誌初版時那麼引人神往。
如果說報紙是將世界呈現在您的眼前,那麼雜誌,尤其是舉世聞名的精品雜誌則是帶您走進它們彆有洞天的小天地,更指引您找到自己的桃花源。雜誌都有各自報道的領域和範圍,體育、政治、宗教、文學、科學,或是帕裏斯·希爾頓(Paris Hilton)的花邊八卦,尤其是月刊更需要術業有專攻。既然每傢雜誌社都分工明確,那麼就無須麵麵俱到,齣乎意料的跨界報道反而會破壞雜誌一脈相承的風格,令讀者措手不及。報紙總在匆匆忙忙地趕稿印刷,容不得片刻耽誤,雜誌則不同,可以有更多的時間用來深入挖掘人物和事件背後鮮為人知的故事和細節,這纔是雜誌的生存之道。
人們總喜歡討論雜誌的“視野”,無論歲月更迭,這恰恰是一以貫之的。事實上,流芳百世的經典雜誌都是時代的縮影,讀者能夠從中看到現下的生活狀態,也能感知未來世界的走嚮。雜誌比報紙更能代錶一個時代的精神麵貌,雜誌本身也推動瞭世界的發展和進步。不妨想想20世紀30年代的《財富》(Fortune)、20世紀40年代的《生活》(Life)、20世紀50年代的《紐約客》(The New Yorker)和《星期六晚郵報》(The Saturday Evening Post)、20世紀60年代的《時尚先生》(Esquire)和《滾石》(Rolling Stone)、20世紀70年代的《新時代周刊》(New Times)和《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20世紀80年代的《名利場》(Vanity Fair),我鬥膽力薦自己的雜誌《間諜》(Spy)。這些雜誌的主編們對世界充滿瞭好奇心和求知欲,對工作則有著傳教士般的熱愛和虔誠,筆下的文字撫過讀者心弦,一同呼吸,共同跳動,心脈相連,靈犀相通。每篇文章都力求標新立異,加上照片的裝點,插圖的搭配,排版的創意,文章更是容光煥發。雜誌的社會影響力不斷擴大,作傢飛揚的文采引得讀者心旌搖蕩,獨具匠心的編輯風格也大放異彩,成為各大雜誌競相模仿的範例。
細數耳熟能詳的經典雜誌,讀者能從其中一些雜誌中找到“傢的味道”,正是這份難得的親切感和歸屬感,牢牢抓住瞭讀者的心。就像《生活》,再如20世紀80年代之前的《時代》(Time),還有講述紐約故事的《紐約客》和《間諜》。雖然雜誌裏“傢的味道”依稀還在,可惜越來越多揭秘名人隱私的小報周刊不斷稀釋著這份濃情蜜意。讀者喜歡這種親密的感覺,他們仿佛進入瞭一個專屬的俱樂部。我在做《間諜》的時候,不僅給讀者傢的感覺,同時也很重視人物的延續性,我們站在讀者的角度思考,通過人物形象的反復齣現,引起他們的興趣和共鳴。雜誌作傢精於構思令人意想不到的情節,“肥胖臃腫的色情小說傢”、“矮個子的億萬富翁”、“手指短小的暴發戶”都是明星人物,每月如期和讀者見麵。雜誌就像是一個閤唱隊,主編手持指揮棒,指揮樂隊演奏齣和諧動人的鏇律;主編肩負重任,要選齣具有天籟之音的歌者,還要把握節奏,使每一
位隊員都找準節拍,一起律動起來。
一般來說,雜誌文章有三大構成要素:直擊前綫、深度揭秘和會說故事。至少具備其中兩個要素纔能稱得上優秀的雜誌文學作品,真正名垂韆古的偉大作品則是三位一體,其與眾不同的敘事風格和對問題的獨到見解都給讀者留下瞭深刻的印象,其作傢即使搭上豪華商務艙也能一如既往地妙筆生花。
雜誌透過細緻入微的文字、充實飽滿的人物,將讀者帶入一個全新的世界,使其沉醉其間,欲罷不能,這也是讀者最津津樂道的閱讀感受。直擊前綫並不是件容易的事,即使是報道新聞這樣的正當理由,也常常會被拒之門外,就像兩軍交戰之際,記者想要獲取前綫戰報也是睏難重重一樣。實力雄厚的新興媒介集團,擁有強大的記者軍團,采訪任何重大事件都不在話下,相較之下,形單影隻的雜誌記者則勢單力薄,可他們無畏的勇氣和堅忍的毅力卻迸發齣振聾發聵的力量。他們不惜任何代價也要深入前綫,拿到一手資料,不愧為無冕之王。再難以攻剋的報道難題他們都能迎刃而解,他們頑強拼搏的精神令人動容。他們冒得瞭風險,耐得住寂寞,即使麵對貌似風平浪靜的海麵,他們仍然耐心等待,因為真相浮齣水麵的那一刻隨時可能波濤洶湧,他們是決計不會錯過那樣稍縱即逝的珍貴瞬間的。
深度揭秘是雜誌文學的第二大要素,隻有精湛的采訪技巧和深入的挖掘能力纔能講齣好故事,報齣好新聞。記者針對特定內容的深度解析將大大提高報道的文學性。
雜誌文學的第三大要素就是會說故事。人人都可以成為事件的傳播者,但是隻有優秀的記者纔有敏銳的新聞觸覺,寫齣一個個精彩絕倫的故事:設置懸念烘托氣氛,用形象生動的語言賦予人物鮮活的生命力,這就是最膾炙人口的敘事模式。經典的故事往往不隻是平鋪直敘地報道新聞。相反地,敘事新聞作品可以如小說般驚心動魄,發人深省。珠穆朗瑪峰意外事故的專題報道引起瞭全社會的廣泛關注,令人唏噓不已,《戶外》(Outside)雜誌強尼·剋萊考爾(JonKrakauer)的報道,再現瞭當年注定是悲劇的登山事件,該篇報道也成瞭人類曆史上痛徹心扉的記憶。
這部作品集收錄的文章都是雜誌文章精品中的精品。尤其是在信息泛濫的新時代,它更奏響瞭勝利的凱歌,條理清晰的文章編排、堅持不懈的新聞理念、風趣睿智的寫作風格都戰勝瞭洪水猛獸般洶湧而來的信息垃圾。這部閤集乘風破浪,在信息的洪流中,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麵對如此佳作,您根本沒有扼腕嘆息的機會,唯有愛不釋手地品讀。
美國最佳雜誌寫作4:美國國傢雜誌奬獲奬作品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