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政治經濟學的國民體係/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包括四個部分——曆史、理論、學派和國傢經濟政策。應當注意到,所有這一些都是在1844年以前寫的,尤其是其中第四部分所說的一些政治情況與商業政策,大部分現已不復存在。當時英國所施行的榖物法、航海條例及一般保護稅製還沒有取消,德國工業還處於幼稚狀態,德國各聯邦的關稅也比較輕微,英國仍然能夠供應它們所需工業品的大部分。
目錄
英譯者序
著者自序節錄
第一編 曆史
第一章 意大利人
第二章 漢撒商人
第三章 荷蘭人
第四章 英國人
第五章 西班牙人與葡萄牙人
第六章 法國人
第七章 德國人
第八章 俄國人
第九章 美國人
第十章 曆史的教訓
第二編 理論
第十一章 國傢經濟學與世界主義經濟學
第十二章 生産力理論與價值理論
第十三章 國傢商業動作的劃分與國傢生産力的聯閤
第十四章 私人經濟與國傢經濟
第十五章 民族精神與國傢經濟
第十六章 人民經濟與國傢財政經濟,政治經濟與國傢經濟
第十七章 工業與國傢的個人、社會及政治生産力
第十八章 工業與國傢的自然生産力
第十九章 工業與國傢的工具力(物質資本)
第二十章 工業與農業利益
第二十一章 工業與商業
第二十二章 工業與海運事業、海軍力及殖民地開拓
第二十三章 工業與流通工具
第二十四章 工業與事業的穩定及存續原則
第二十五章 工業與生産及消費誘因
第二十六章 關稅是建立與保護國內工業的主要手段
第二十七章 關稅製度與流行學派
第三編 學派
第二十八章 意大利的國傢經濟學派
第二十九章 工業主義(流行學派誤稱“重商主義”)
第三十章 重農主義或農業主義
第三十一章 交換價值理論(流行學派誤稱“工業主義”) ——亞當·斯密
第三十二章 交換價值理論(續)——薩伊和他的學派
第四編 政策
第三十三章 英國優勢地位與大陸國傢——法國和美國
第三十四章 英國優勢地位與德國商業同盟
第三十五章 歐洲大陸的商業政策
第三十六章 德國關稅同盟的商業政策
英譯本附錄
附錄一
附錄二
附錄三
附錄四
譯名對照錶
精彩書摘
《政治經濟學的國民體係/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
當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在工商業方麵所處地位,再也沒有一個國傢能夠像意大利那樣有利的。粗野橫暴的行動並沒有能完全摧毀古羅馬的文化和文明。那裏的耕作方法雖然拙劣,但氣候溫和,土地肥沃,為廣大人民産生瞭豐富的食料。最不可少的藝術和工業,仍然像古羅馬地方自治製度一樣地保存著,很少受到破壞。沿海一帶漁業發達,到處都足以培養海員,沿意大利漫長海岸綫的航運使它內地運輸設備不足的情況大大地獲得瞭補償。它與希臘、小亞細亞、埃及相近,海上交往頻繁,使它對東方貿易獲得瞭特有便利,這類貿易以前範圍雖不廣,是經由俄國與北方的各國進行的。由於這樣的商業活動,意大利就勢所必然地獲得瞭希臘從古代文化保存下來的許多知識、許多藝術和工業。
從意大利各城市在鄂圖大帝(Otho the Great)下獲得解放時起,就證明瞭在曆史上今古相同的一個公例,自由與生産事業兩者總是分不開的,雖然它們齣現的先後往往有參差。不論在哪裏,如果工商業有瞭發展,我們就可以斷定,在那個地方自由的獲得已為期不遠;否則,如果自由的旗幟已經在那裏飄揚,也就可以斷定,那裏的生産事業遲早將獲得發展。個人如果獲得瞭物質或精神上的財富,他就要想把他所獲得的遺留給後代,就必然要努力爭取這方麵的保證;否則如果他已獲得瞭自由,他就必然要傾其全力來改善他的物質和精神狀態。這樣的演變是再自然也沒有的。
自從古老的自由國傢瓦解以後,意大利城市那種自由、富裕的社會的燦爛景象,就再度湧現於世界舞颱。許多城市,許多地區,先後上升到瞭繁榮狀態‘,並且由於十字軍活動,在前進道路上更加受到瞭強有力的刺激。十字軍戰士以及他們裝備和軍需的運輸,對意大利說來,不但有利於它的海運事業,而且提供瞭一個大好機會,使它與東方建立瞭商業關係,從而傳人瞭許多新的生産事業、新發明、新植物品種,還使它學會瞭許多新的享樂方法。另一方麵,齣於同一原因,封建統治的壓力趨於衰弱,在許多方麵勢力減退,這就使城市和鄉村土地耕種兩方麵都獲得瞭更大的自由。
佛羅倫薩,次於威尼斯和熱那亞,它的工業與貨幣兌換業的發展特彆顯著。當12及13世紀,這個城市的絲織業和毛織業已經十分發達,這些行業的同業公會是參與國傢政務的,共和國就是在它們的影響下組成的。單單一個毛織業就擁有二百個工廠,年産毛織品八萬匹,原料是從西班牙輸入的。此外還從西班牙、比利時、法國和德國輸入未經加工的毛織品年值三十萬金季爾盾(gulden),①在佛羅倫薩加工以後再轉運到地中海東部沿岸各國。佛羅倫薩是意大利全境的金融中心,有八十個銀行機構。②它的政府歲入達三十萬金季爾盾(閤我們現在的貨幣一韆五百萬法郎)比那個時候那不勒斯或亞拉岡(Aragon)王國的收入要多得多.,比伊麗莎白女王時代不列顛和愛爾蘭並計的歲收也還要多。①
……
前言/序言
德國資産階級經濟學者李斯特(Friedrich List,1789-1846)的名著《政治經濟學的國民體係》,是一部在經濟學說史上有重要地位的資産階級經濟學著作。
李斯特是資産階級政治經濟學曆史學派的先驅者。曆史學派在19世紀40年代以後是德國資産階級經濟學中居統治地位的學派,它一方麵反對資産階級古典學派,一方麵又同空想社會主義學說作鬥爭。19世紀下半期又興起瞭新曆史學派,它成為當時庸俗經濟學的主流之一,這個學派的代錶人物反對馬剋思主義,它的學說也是修正主義思想的一個來源。曆史學派對其他國傢,特彆是對美國資産階級經濟學産生瞭很大的影響,製度學派就是德國曆史學派在美國的變種。
李斯特的《政治經濟學的國民體係》齣版於1841年。當時德國是一個落後的農業國。地主貴族掌握著政權,國內保留著封建農奴製度。拿破侖戰爭以後,德國的邦數已由三百個減少到三十八個,但是各邦有自己的關稅壁壘,各邦內部各個省區也分彆規定有地方稅率。這種情況大大妨礙瞭商品流通的發展和全國市場的形成。為瞭消除這種阻礙,德國資産階級早在1819年就建立瞭工商業協會(由李斯特等人領導),1834年更成立瞭統一的關稅同盟,除瞭奧地利和一些小邦,其他各邦都參加瞭。由於共同稅界的確立,大工業特彆是紡織工業獲得瞭比較迅速的發展,1835年建築瞭第一條鐵路。可是國內政治上的統一還沒有完成,工業的發展還遠遠地落後於英國和法國。當時英國已經完成瞭從工場手工業嚮機器大工業的過渡,法國的工業也有很大的發展,它們竭力提倡在國際市場上開展自由競爭,以大量廉價的商品衝擊德國的市場。怎樣擺脫外國自由競爭的威脅,促進德國大工業的發展,成為德國資産階級的迫切要求。李斯特的這部著作就是適應德國資産階級的這個需要而齣版的。
英法資産階級的主張是以古典學派的經濟理論為依據的。針對英法資産階級的主張,李斯特提齣瞭自己的生産力理論,並且創立瞭國傢經濟學來同古典學派斯密、李嘉圖等人的經濟自由主義理論相對立。
李斯特理論體係的中心是對於生産力的研究。他的生産力概念中,既包括“物質資本”形成的生産力,也包括“精神資本”所創造的生産力,即人類知識積纍所創造的生産力。他認為,不僅體力勞動是生産力,而且腦力勞動、管理、組織都應包括在生産力之內。他認為古典學派的理論是狹隘的,因為它隻討論“價值”,不注意生産力。李斯特的這些觀點,一方麵反映瞭他對生産力問題的重視,另一方麵卻錶現齣他對價值理論的不應有的輕視,因為如果沒有科學的價值理論作為基礎,是不可能正確理解生産力的發展及其在經濟中的作用的。
政治經濟學的國民體係/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