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內經知要述義
定價:17.00元
作者:周潛川著
齣版社:山西人民齣版社發行部
齣版日期:2012-05-01
ISBN:9787203069881
字數:180000
頁碼:177
版次:5
裝幀:平裝
開本:12k
商品重量:0.182kg
精通醫,釋,道,儒,武等諸傢經典,功理功法精深廣博,醫理醫法獨樹一幟,尤其在氣功,大小導引,針炙,丹藥,草藥以及陰陽論,經絡論,氣功論等很多方麵有的發現,有所創新,自成一傢,他以一生的實踐,得到學界和人民的高度評價。
醫理醫法獨樹一幟,他既有留學海外的經曆和本文近代實證科學熏陶,又能堅持東傳統文化的韻味。
本書內容簡介:凡是學習中醫的人,沒有不知道內經的。因為內經是祖國醫學思想體係的基礎,它指導著祖國醫學的發展以至於今。上下兩韆餘年,祖國醫學對於廣大人民在保健和治療上的貢獻,都以這部經典為根據,而發揮瞭它的作用,成為世界上獨特的醫學理論。從曆史的觀點證明它不是偶然的成績,而明它精深的內容,有它豐富多彩的物質基礎作理論根據。《內經知要述義》以道生篇、陰陽篇、色診篇、脈診篇、藏象篇、經絡篇、 治則篇、 病能篇等篇述詳述瞭內經的精髓。
章 緒言
一 什麼是內經
二 內經的內容
三 內經知要的內容
四 素問的釋名
五 靈樞的釋名
六 內經的考據
七 素問的考據
八 靈樞的考據
九 學習內經的鑽研方嚮
十 理論搞通還得從事實踐
第二章 道生篇
上古天真論
四氣調神論
陰陽應象大論
遺篇刺法論
道生篇小結
第三章 陰陽篇
陰陽應象大論
金匱真言論
生氣通天論
五常政大論
陰陽篇小結
第四章 色診篇
引言
肪要精微論
靈樞五色篇
第五章 脈診篇
脈要精微論
平人氣象論
根結篇
方盛衰論
脈要精微論
玉機真藏論
平人氣象論
大奇論
三部九候論
徵四失論
第六章 藏象篇
第七章 經絡篇
第八章 治則篇
第九章 病能篇
第十章 尾語
整理者說明
後一段“厥氣客於五髒六腑”係齣於靈樞的邪客篇。李本也錯簡瞭。
乙、這裏前一段是在素問逆調論篇裏,專說藏氣逆調而為息喘的理論。按:逆調論的含義,是說人體寒熱水火營衛之氣逆而不調的意思,故寒熱逆而不調,則為煩為痹。水火逆而不調,則為肉爍和攣節。營衛逆而不調,則為肉苛。藏氣逆而不調,則為息喘。
丙、按:逆調論篇的本文,在這一段岐伯日的上麵,還有“帝日:願聞其故”一段,計共六十七字,是逆氣與息喘的分類辨證要領,應當參考,聯係起來體會。又其中“有不臥不能行而喘者”一句,參考滑伯仁氏注解,以為當作“有不得臥,能行而喘者”。揆諸臨床經驗,我同意滑氏這種體會是正確的。
據上述這種體會,我們隻要在實踐中,有憑有據,對於錯簡的經文,可以大膽地提齣改正的意見,對於整理經論,纔能有收獲。
丁、“下經”是古代的一種醫經著作,現已失亡瞭。考史記倉公傳雲:“倉公受脈書上下經於陽慶”,或者即是下經。
戊、“故息有音也”的含義,原文已自解釋胃氣不和,逆上衝肺,故不能臥而息有音。另有一種起居如故而息有音的,即一般常見的人睡著瞭鼾聲如雷。這種現象,其病不是器質性的變化,即不在胃,也不在髒,而是胃氣逆於絡脈,其病勢淺而又微,另外有一神人睡著瞭口中吹氣,也與此同。總的說來,都是氣逆不調的原因。
己、半夏五閤秫米一升即半夏秫米湯。是治痰涎壅塞,胃氣不得下降而不寐癥的方劑。按:秫米有兩種說法,有人說是北方的小米,有人說是高粱米,據臨床經驗而言,用高粱米也有效,與小米無優劣之分,這大約是古人經驗之談。
庚、“流水韆裏以外者八升,揚之萬遍”的含義,即甘瀾水,取其有疏通下達之力,可調和陰陽,詳本草綱目。
……
說實話,之前我對中醫養生總有一種“玄乎”的感覺,總覺得很多道理聽起來頭頭是道,但具體怎麼做,卻抓不住重點。《內經知要述義》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之前的認知。它並沒有給我灌輸一大堆養生的“偏方”或者“秘籍”,而是深入淺齣地講解瞭中醫養生的底層邏輯。周潛川先生通過對《內經》的細緻解讀,讓我明白瞭養生並非簡單的“吃什麼”、“做什麼”,而是要遵循人體的自然規律,順應四時變化,調節情誌,纔能達到身心和諧的境界。他對於“藏象學說”的闡釋,讓我理解瞭各個髒腑的功能不僅限於物質層麵的代謝,更包含著豐富的情誌和精神活動。讀完這本書,我不再盲目跟風各種養生潮流,而是學會瞭如何根據自己的體質和所處的環境,去製定一套屬於自己的、切實可行的養生方案。這種“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學習過程,讓我覺得非常有力量,也更有信心去實踐健康的生活方式。
评分作為一名曾經對中醫一知半解的讀者,在接觸到《內經知要述義》之前,總覺得《黃帝內經》這本書如同天書,文字古奧,內容深奧,難以理解。然而,周潛川先生的這部述義,就像是一位引路人,他以其深厚的功底和獨到的見解,將《內經》的精華提煉齣來,並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加以闡釋。我驚喜地發現,原來中醫的理論並非遙不可及,而是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書中對於人體生理、病理的講解,邏輯嚴密,論證充分,讓我對“天人閤一”、“形神閤一”等核心理念有瞭更深刻的理解。尤其是關於“治未病”的養生思想,更是讓我認識到預防疾病的重要性。這本書不僅提升瞭我對中醫理論的認識,更激發瞭我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興趣,讓我開始重新審視和珍視我們祖先的智慧結晶。
评分我是一個對醫學原理非常有興趣的人,尤其對那些能夠解釋生命奧秘的學說更是情有獨鍾。《內經知要述義》這本書,簡直就是一本中國醫學的“百科全書”,它為我打開瞭理解中醫醫理和醫法的一扇大門。周潛川先生的分析,獨樹一幟,他能夠將《內經》中復雜的概念,如“經絡”、“氣血”、“病因病機”等,用清晰、透徹的方式呈現齣來,並且將這些理論與臨床實踐緊密結閤。我特彆欣賞他在講解疾病發生發展規律時,那種嚴謹的邏輯和深刻的洞察力。讀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不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能夠主動地去思考、去分析,去理解中醫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診斷和治療方法。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僅在於它提供瞭多少“醫法”,更在於它教會瞭我一種“醫理”,一種看待疾病和人體運行的獨特視角,讓我對中醫的認識上升到瞭一個全新的高度。
评分這本書真是讓我大開眼界!我一直對中醫的博大精深充滿瞭好奇,但總覺得隔著一層窗戶紙,難以窺探其精髓。直到我翻開瞭這本《內經知要述義》,纔算是真正踏入瞭中醫的殿堂。作者周潛川先生的筆觸,就像一位循循善誘的良師,他沒有上來就拋齣晦澀難懂的術語,而是從最基礎、最核心的概念講起,將《內經》中那些看似古老、遙遠的智慧,用現代人的語言重新解讀,並且邏輯清晰,條理分明。我尤其喜歡他對於“陰陽”、“五行”等基本理論的闡述,不再是死記硬背的條目,而是能夠理解它們是如何貫穿於人體的生理、病理以及方藥之中。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會停下來,對照自己的身體感受,驚嘆於古人對人體理解的深刻和精準。這本書不僅僅是知識的堆砌,更是一種思維方式的啓迪,讓我開始用一種全新的視角去審視健康與疾病,去思考人與自然的關係。那種豁然開朗的感覺,真的難以言喻,就像在迷霧中找到瞭方嚮,開始看到瞭前方的光亮。
评分一直以來,我都認為中醫是一種神秘的、難以捉摸的醫學體係,總覺得它與現代科學有著不可逾越的鴻溝。然而,《內經知要述義》這本書,卻讓我看到瞭中醫作為一門科學的嚴謹性和獨特性。周潛川先生的闡釋,將《內經》中的醫理和醫法,置於一個宏大的宇宙觀和生命觀之下進行解讀,這種“醫理醫法獨樹一幟”的視角,讓我耳目一新。他對於陰陽五行、髒腑經絡的分析,不僅僅局限於對生理功能的描述,更上升到瞭哲學層麵,解釋瞭為何如此運作,以及這些運作規律如何影響著人的健康。這本書讓我開始認識到,中醫的強大之處在於它對生命整體性的把握,以及它與自然環境的深刻聯係。讀完這本書,我對中醫的理解不再是停留在一些零散的方藥知識上,而是形成瞭一個係統、完整的認知框架,也更加堅信中醫的價值和生命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