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娜·阿倫特的《極權主義的起源(第2版)》的 主要分析對象是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人類政治大災難 ——極權主義,包括德國的納粹主義和蘇聯斯大林的 大肅反。極權主義(totalitarianism)這個詞*早齣 現於1925年,一般認為是意大利法西斯黨人的創造, 強調**權利對社會生活的全麵滲透與控製。本書被 公認為是極權主義係統研究的開山之作。它與1941年 弗羅姆的《逃避自由》、1944年哈耶剋的《通往奴役 之路》、1945年卡爾·波普爾的《開放社會及其敵人 》、1949年奧威爾的《一九八四》和1956年弗裏德利 剋、布熱津斯基的《極權主義獨裁和獨裁》等著作一 樣,是那一代飽受戰亂之苦的知識分子對極權政權和 烏托邦思想的主要反思成果。
漢娜· 阿倫特(Hannah Arendt)1906年齣身於德國漢諾威一個猶太人傢庭,在馬堡和弗萊堡大學讀哲學、神學和古希臘語;後轉至海德堡大學雅斯貝爾斯的門下,獲哲學博士學位。1933年先是流亡巴黎,1941年到瞭美國,1951年成為美國公民。同年,《極權主義的起源》一書齣版,為她奠定瞭作為一個政治理論傢的國際聲望。 流亡之前,阿倫特以一個猶太人的身份協助猶太組織工作,為此曾被納粹政府關押過。去美國之後,她為流亡者雜誌《建設》撰寫評論等;做過肯捨齣版社的編輯;1952年擔任過“猶太文化重建委員會”的負責人。自1954年開始,阿倫特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社會研究新學院、紐約布魯剋林學院開辦講座;後擔任過芝加哥大學教授、社會研究新學院教授。隨著《人的狀況》、《在過去與未來之間》、《論革命》等著作的齣版,使她成為二十世紀政治思想史上的矚目人物,近年來聲譽日隆。1975年12月阿倫特因心髒病突發去世。
《極權主義的起源》譯者序
初版序
**部《反猶主義》序言
第二部《帝國主義》序言
第三部《極權主義》序言
**部 反猶主義
**章 蹂躪常識的反猶主義
第二章 猶太人、民族**與反猶主義的産生
一 曖昧的解放和猶太**銀行傢
二 早期反猶主義
三 *初的反猶主義政黨
四 左派反猶主義
五 安全的黃金時代
第三章 猶太人與社會
一 在賤民與新貴之間
二 權勢奇纔
三 在惡與罪之間
第四章 德雷富斯事件
一 案件事實
二 第三共和國與法國猶太人
三 軍隊與教士反對共和
四 人民與暴民
五 猶太人與德雷富斯派
六 赦免及其意義
第二部 帝國主義
第五章 資産階級的政治解放
一 擴張與民族**
二 權力與資産階級
三 暴民與資本的聯盟
第六章 種族主義之前的種族思想
一 貴族的“種族”對抗平民的“**”
二 種族統一作為民族解放的替代
三 開啓曆史的新鑰
四 “英國人的權利”與人權
第七章 種族與官僚政治
一 黑色大陸的幻影世界
二 黃金與種族
三 帝國主義的特性
第八章 大陸帝國主義:各種泛運動
一 部族的民族主義
二 無法律性的繼承
三 黨派與運動
第九章 民族**的衰落與人權的終結
一 “少數民族的**”與無國籍的人民
二 人權的窘睏
第三部 極權主義
第十章 無階級社會
一 群眾
二 暴民與精英的短暫同盟
第十一章 極權主義運動
一 極權主義的宣傳
二 極權主義的組織
第十二章 執政的極權主義
一 所謂的極權**
二 秘密警察
三 全麵統治
第十三章 意識形態與恐怖:一種新的政府形式
參考書目
《極權主義的起源(第2版)》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的“韌性”。它並非那種讀完就拋諸腦後的一時之快,而是一種能夠長久滋養思想的“慢食”。作者對於細節的打磨,以及對復雜問題的梳理能力,都達到瞭一個令人驚嘆的高度。在敘述一些關鍵的曆史節點時,他總能精準地抓住核心要素,然後層層剝繭,直至揭示齣事件的本質。我喜歡作者在書中展現的那種對曆史的敬畏之心,以及對真相的不懈追求。這種態度貫穿於全書,讓讀者在享受閱讀的同時,也能感受到一種對學術的尊重。總而言之,這是一本值得反復閱讀、細細咀嚼的書,每一次重讀,或許都能從中發現新的意義和價值,並從中獲得新的啓發。
评分這本《極權主義的起源(第2版)》帶給我的震撼,更多地來自於它對“為什麼”的深入追問。很多時候,我們都知道曆史發生瞭什麼,但卻很難理解它為何會如此發生。這本書恰恰彌補瞭這一點。作者並沒有止步於對事件的陳述,而是不斷地探究那些隱藏在錶象之下的深層原因。從社會結構、經濟睏境,到心理動因、文化土壤,他幾乎從每一個角度剖析瞭極權主義滋生的溫床。這種多維度的分析,讓我對曆史的理解不再是簡單的綫性邏輯,而是充滿瞭因果關係的復雜網絡。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曆史的認知水平得到瞭質的飛躍,不再滿足於被動接受,而是開始主動思考和質疑。這種智識上的愉悅感,是很多同類書籍難以給予的。
评分不得不說,《極權主義的起源(第2版)》在信息量的呈現上堪稱驚人。我之前對那個時期的瞭解,多半來自於碎片化的曆史片段,而這本書就像一個全景式的畫捲,將所有零散的綫索有機地串聯起來,勾勒齣瞭極權主義誕生的復雜圖景。作者在文獻考證方麵下的功夫讓我嘆為觀止,參考文獻部分就足以讓人眼花繚亂,足以證明其研究的嚴謹性。但最難能可貴的是,他並沒有讓這些繁復的研究壓垮瞭敘事的流暢性。相反,他將那些冷冰冰的史料,通過引人入勝的筆觸,轉化為瞭一段段鮮活的曆史敘事。我尤其喜歡作者在描繪人物時所展現齣的細膩之處,那些曾經在曆史舞颱上叱吒風雲的人物,在他的筆下不再是遙不可及的符號,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感、有動機的個體。這種對人性的深刻理解,使得整個故事更加立體和生動,也讓我對曆史的理解更加深刻和全麵。
评分當我翻開《極權主義的起源(第2版)》時,我並沒有預設太多,隻是齣於對這個話題的一點好奇。然而,這本書所展現齣的思想深度和廣度,很快就徹底吸引瞭我。作者的邏輯清晰,論證嚴謹,即使是對於那些我不太熟悉的理論概念,也能被他解釋得通俗易懂。他對於曆史事件的解讀,往往能夠跳齣傳統的窠臼,提齣一些非常新穎和具有啓發性的觀點。我特彆欣賞他那種不迴避爭議、敢於挑戰既定認知的勇氣。在閱讀的過程中,我經常會停下來,反復思考作者提齣的論點,並將其與我已有的知識和經驗進行對照。這種強烈的互動感,使得閱讀過程充滿瞭挑戰和樂趣。可以說,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曆史讀物,更是一堂深刻的思想啓濛課。
评分這本《極權主義的起源(第2版)》絕對是近年來我讀過的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書籍之一。從封麵設計到裝幀,再到紙張觸感,都能感受到一種精心打磨的質感,讓人在翻閱之前就對內容産生瞭莫名的期待。我通常對曆史類書籍的閱讀速度不算慢,但在這本書麵前,我不得不放慢腳步,細細品味每一個字句。作者的敘事風格並非那種枯燥乏味的學術報告,而是充滿瞭人性的溫度和深刻的洞察力。他能夠將宏大的曆史進程,如同電影鏡頭般在讀者眼前徐徐展開,讓我們仿佛置身於那個風起雲湧的時代,親曆那些塑造瞭現代世界的關鍵事件。尤其是在探討意識形態的形成和傳播時,作者的分析鞭闢入裏,既有宏觀的理論框架,又有微觀的生動案例,讓人在理解曆史的同時,也對當下社會的一些現象産生瞭新的思考。每一次閱讀,都像是與曆史的對話,每一次閤上書頁,都有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仿佛還有更多值得挖掘的寶藏藏匿其中,等待我去發現。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