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之細道:芭蕉之奧羽北陸行腳

奧之細道:芭蕉之奧羽北陸行腳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鬆尾芭蕉 著,莊因 繪
圖書標籤:
  • 俳句
  • 旅行文學
  • 日本文學
  • 古典文學
  • 鬆尾芭蕉
  • 奧之細道
  • 奧羽
  • 北陸
  • 江戶時代
  • 隨筆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聯經
ISBN:9789570837438
版次:1
商品编码:16029795
包装:平裝
丛书名: 聯經經典
出版时间:2011-01-01
页数:224
正文语种:繁体中文

具体描述

內容簡介

「奧之細道」除瞭美,其餘不用再說瞭。《奧之細道:芭蕉之奧羽北陸行腳》是一緻公認的世界文學經典巨作與《源氏物語》同享盛名擁有十多種不同語言的譯本魅力永垂不朽它的絕美,它的毓秀使得《奧之細道:芭蕉之奧羽北陸行腳》必須由絕佳三大名傢來闡釋:第一位:鬆尾芭蕉(日本俳諧大師、世界聞名俳句大傢,享有「俳聖」之譽。是「元祿文化」的旗手。在日文學史上地位,可媲美中國的「詩聖」杜甫)第二位:鄭清茂(美國麻州大學、國立東華大學榮譽教授、日本文學研究專傢)第三位:莊因(知名作傢、書畫傢、史丹福大學退休教授)日本三大景之一「鬆島」,景色依地點與季節幻化而令人讚嘆;兩岸林木扶疏山色奇美的日本三大急流之一「最上川」以及擁有絢爛華麗殿宇群的日光東照宮、四周古木參天的鹽□神社、法像莊嚴的瑞巖寺、矗立於幽靜山林中的立石寺等景點,除瞭本身所具備的自然人文觀賞價值之外,更因齣現於《奧之細道》旅程中而聲名大噪。鬆尾芭蕉藉助中國古典文學與哲學思想,將俳句的和諧性與詩歌的高雅兼容並蓄,使得俳句成為與漢詩、和歌相媲美的雅俗共賞詩體文學。俳句中時而加入與季節相關的字詞及作者心境,這樣的文體正好能將奧之細道旅程中的點點滴滴完整地呈現齣來。
《奧之細道》屬於「俳諧紀行文」類,是日本俳諧大師鬆尾芭蕉(1644-1694)的代錶作,日本俳諧文學的瑰寶。它不僅體現日本人自豪的日本文學特色,也具有放諸四海皆準的普世藝術價值。目前已有十多種不同語言的譯本。譯文配閤精簡古雅之俳句風格採用淺易之文言體,譯注評釋佐以朗朗上口之中日名傢詩句,使讀者更能體會原文字裡行間之精妙,隨文神遊於鬆尾芭蕉這段經典旅途中。《奧之細道》不僅為日本文學史上之經典紀行文學,此一旅程亦因俳句愛好者追尋芭蕉腳步而成為觀光旅遊之熱門參考路線。

作者簡介

鬆尾芭蕉,日本德川時代的俳諧大師,有日本「俳聖」之譽。是日本德川時代燦爛的「元祿文化」的旗手之一。俳諧是一種最具日本特色、極為重要的文學類型。芭蕉在日本俳諧史上,遠承日本和歌與中國詩文的古典傳統,提齣枯淡、閑寂、輕妙等美學概念,融匯人生即旅、諸行無常的存在哲學。所創蕉門蕉風,影響深遠,不僅在日本歷久不衰,至今依然,而且波及世界各地,仍在擴大中。芭蕉(Basho)的名字幾乎變成瞭俳句的同義詞。現在有所謂英俳、漢俳之作,追本溯源,也應與芭蕉的典範不無關係。
莊因,名作傢、書畫傢、史丹福大學退休教授
鄭清茂,颱灣嘉義縣牛鬥山人。1933年生。颱灣大學中國文學學士、碩士、普林斯頓大學東亞學博士。先後任教於颱灣大學,美國加州大學、麻州大學,東華大學等校。2003年退休。現為國立東華大學榮譽教授。寄意於中日文學關係(或和漢比較文學)與日本漢文文學,著有《中國文學在日本》,譯有《宋詩概說》等書。另有中日英文相關論文多篇。

內頁插圖

目錄

晚晴——推介鄭清茂譯日本古典文學名著《奧之細道》∕莊因
英英白雲露彼菅茅──譯者序∕鄭清茂
凡例
奧之細道
1、漂泊之思
2、啟程
3、草加
4、室八島
5、佛五左衛門
6、日光山
7、那須野
8、黑羽
9、雲巖寺
10、殺生石、遊行柳
11、白河關
12、須賀川
13、安積山、信夫裏
14、飯塚裏
15、笠島
16、武隈鬆
17、宮城野
18、壺碑
19、末鬆山、鹽□浦
20、鹽□明神
21、鬆島
22、瑞巖寺
23、石捲
24、平泉
25、尿前關
26、尾花澤
27、立石寺
28、最上川
29、齣羽三山
30、鶴岡、酒田
31、象潟
32、越後路
33、市振
34、那古
35、金澤
36、小鬆
37、那榖寺
38、山中溫泉
39、全昌寺
40、汐越鬆、天龍寺、永平寺
41、福井
42、敦賀
43、種濱
44、大垣
45、素龍跋
芭蕉年錶
主要參考文獻

前言/序言


晚晴──推介鄭清茂譯日本古典文學名著《奧之細道》
今夏,老友鄭清茂教授自颱來信,稱說近期已完成鬆尾芭蕉先生17世紀所著日本古典文學名著《奧之細道》一書之迻譯,刻交聯經齣版公司齣版,囑我為其譯本配圖插畫。此等工作理當由專業朋友充任,然師兄寵愛,既已降旨,不敢有違。
對於繪事,自幼受故宮文物長期薰染,及長,復因三弟莊(吉吉)從事繪畫藝術,經其介紹解說,對西方繪藝的流風淵源略有所悉;再加上我個人對中國近代水墨漫畫大傢豐子愷先生的偏愛,無師指點,有意無意間竟也抓起毛筆,以童子舞耍大刀的蠻勇大膽
浮世繪下的塵世旅程:日本文學的浪漫與現實 書名:風雅物語:江戶文人與他們的世界 作者:[虛構作者名] 齣版社:[虛構齣版社名] ISBN:[虛構ISBN號] --- 內容簡介 《風雅物語:江戶文人與他們的世界》並非一部簡單的曆史編年史,它是一幅用文字精心勾勒的江戶時代(1603-1868)風雅畫捲。本書深入剖析瞭這一獨特曆史時期中,知識分子、藝術傢、俳句詩人、小說傢以及遊藝文人階層的生活哲學、創作動機與他們在動蕩社會中的精神圖景。 本書的核心在於探索“風雅”這一概念在江戶社會中的多重含義——它既代錶著對自然之美的精緻追求,也暗含著對幕府秩序下社會壓力的微妙反抗,更是一種在物哀(Mono no aware)與物盡其用(Mottainai)之間尋求平衡的生活態度。 全書分為四個主要部分,每一部分都聚焦於江戶文化的一個重要麵嚮,通過對代錶性人物及其作品的細緻解讀,展現齣那個時代獨有的文化張力與生命力。 第一部:市井的低語與文學的勃興 江戶時代是平民文化爆發的時代。隨著商業的繁榮和城市人口的激增,以町人(Chōnin)為主要受眾的娛樂形式和文學體裁應運而生。本部分將著重考察“讀本”(Yomihon)、“草雙紙”(Kusazōshi)以及新興的浮世繪版畫是如何共同構建起一個光怪陸離的都市景觀。 我們將探討井上金聖(Kinsē Inoue,一位虛構的早期小說傢代錶)如何在其長篇小說中,細膩地描摹瞭江戶日本橋周邊的茶館、歌舞伎座與煙花巷的眾生相。這些作品不僅是娛樂消遣,更是對武士階層僵硬道德觀的一種溫和挑戰。它們記錄瞭町人的日常俚語、服飾風尚以及他們對財富、情愛與短暫享樂的追求。我們分析瞭這些早期文學形式如何打破瞭此前由貴族和僧侶主導的文學傳統,將筆觸下沉到更廣闊的社會肌理之中。 特彆地,本書會深入剖析日本古典文學中“物哀”精神在市民文學中的轉化——從宮廷的哀婉轉變為對轉瞬即逝的繁華的深情凝視。 第二部:俳諧的形而上學:從形式到禪意 俳句(Haiku)的成熟與流派紛爭,是江戶時代文學史上最引人注目的現象之一。本部分不再僅僅聚焦於俳句的格律要求,而是探討俳句如何成為一種高度濃縮的、近似於禪宗公案的藝術錶達方式。 我們對比分析瞭不同學派在“季語”(Kigo)運用上的分歧,探討瞭“幽玄”(Yūgen,深遠、幽秘之美)在短小精悍的十七音節中如何得以體現。書中詳細闡述瞭詩人如何在極其有限的字數內,捕捉到宇宙瞬間的永恒,例如對季節更迭中某一微小元素的精確捕捉——一片苔蘚上的露珠,或是一聲遙遠的蛙鳴。 這一部分會引入一位虛構的、與主要流派並存的“山野派”詩人——“空山道人”,他的作品風格更傾嚮於對人與荒野關係的哲學思辨,揭示瞭在城市化進程中,文人對於迴歸自然本真的深切渴望。 第三部:遊曆者的足跡與地方文化的發現 江戶時代的交通網絡的改善,催生瞭獨特的“紀行文學”(Kikō Bungaku)。與專注於特定朝聖路綫的古代旅行文學不同,江戶的遊曆更具有探索地方風土人情和滿足文人獵奇心理的色彩。 本書將詳細考察這一時期內,文人對日本列島各地(不涉及特定東部路綫)的考察記錄。我們關注的重點在於,旅行者如何在陌生的地方文化中,辨識齣與江戶/京阪文化之間的共通點與差異性。他們筆下的地方城市,並非僅僅是地理坐標,而是承載著獨特的方言、宗教習俗和飲食傳統的“活的博物館”。 我們會探討一位專注於西日本諸藩的旅行傢——“潮州先生”——是如何記錄他對於地方大名庭院的審美判斷,以及他對不同地區釀酒工藝的贊嘆。紀行文學的價值在於其展現瞭一種更為多元化的日本麵貌,挑戰瞭以首都為中心的文化霸權,強調瞭地域文化的獨特價值。 第四部:最後的挽歌:幕末與文人的選擇 隨著西方勢力的介入和幕府統治的動搖,江戶末期的文人麵臨著前所未有的時代抉擇。他們的創作也從日常的享樂主義轉嚮瞭對國傢命運的深沉憂慮。 本部分關注那些在時代巨變前夜,試圖用筆墨來挽留或批判現狀的知識分子。我們分析瞭如“明石流山”(一位虛構的末代儒士)這樣的思想傢,如何將傳統的儒傢倫理與對時局的敏銳洞察相結閤,創作齣帶有強烈政治寓意的戲劇或諷刺散文。 本書最後探討瞭文化上的“殉道”現象:一些文人選擇隱退山林,以保持其精神的純潔性;而另一些則積極參與到政治論辯中,試圖以其學識影響變革的方嚮。他們的掙紮與最終的結局,構成瞭江戶時代一個復雜而充滿張力的尾聲。 本書特色 《風雅物語》的獨特之處在於其超越瞭單一的文學流派分析,它將文學創作視為一種社會行為。通過對大量私人信件、日記片段以及罕見版畫的交叉引用,本書力求還原一個充滿煙火氣、同時又極度追求精神高度的江戶文人世界。讀者將從本書中獲得對日本古典文化深層結構、審美情趣以及曆史轉摺點中文人精神狀態的全麵而富有洞察力的理解。

用户评价

评分

作為一名對日本古典文學頗感興趣的讀者,我一直對鬆尾芭蕉這位俳句大師充滿敬意。《奧之細道:芭蕉之奧羽北陸行腳》這個書名,光是聽著就覺得充滿瞭詩意和意境。我設想,在書中,我將跟隨芭蕉,一同踏上那條充滿傳奇色彩的“細道”,穿越崎嶇的山巒,走過遼闊的原野,感受旅途中的風霜雨雪,品味沿途的風土人情。我期待能夠通過文字,看到那些被芭蕉凝練成俳句的瞬間,理解他如何從平凡的生活中捕捉到不朽的詩意。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旅行的記錄,更是一次對生命、自然和藝術的深刻體驗。我希望能夠從中感受到一種遺世獨立的寜靜,一種與天地精神相契閤的境界。它或許會讓我反思,在當下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是否還能找到那份屬於自己的“細道”,去靜心體會生活的美好,去沉澱內心的浮躁?我期待著這本書能夠帶給我一次心靈的洗禮,一次關於美學和哲學的人生探索。

评分

這本《奧之細道:芭蕉之奧羽北陸行腳》無疑是一部等待被細細品味的佳作。我通常喜歡在午後,泡上一壺清茶,找一個安靜的角落,慢慢翻閱那些能夠觸動心靈的書籍。而這本書,從書名就預示著它將是一場靜謐而深刻的旅程。我特彆好奇,在那個信息相對閉塞的時代,一位詩人是如何在漫長的旅途中,保持對生活的熱情和對詩歌的專注的?奧羽和北陸,這些地方對我而言,既熟悉又陌生,它們承載著怎樣的曆史記憶,孕育著怎樣的自然風光,又滋養齣瞭怎樣的文化底蘊?書中提到的“行腳”,不僅僅是簡單的旅行,更是一種身體力行的體驗,一種對世界最直接的感知。我希望通過這本書,能夠觸摸到那些被時間沉澱下來的質樸,感受到一種不加修飾的真實。它或許會引領我思考,在現代快節奏的生活中,我們是否正在逐漸失去與自然的連接,與內心的對話?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扇門,一扇通往過去、通往自然、通往心靈深處的門,等待著我去推開,去探索那未知的風景。

评分

剛拿到這本《奧之細道:芭蕉之奧羽北陸行腳》,還沒來得及細讀,但光是書名就讓我心潮澎湃。芭蕉,這個名字本身就帶著一種悠遠而神秘的氣息,仿佛能喚醒內心深處對古典文學的嚮往。而“奧之細道”,更是充滿瞭探索未知的魅力。想象著在韆年以前,一位偉大的俳句詩人,背著簡單的行囊,踏上漫漫徵途,去丈量山川,去感受風物,去捕捉那些轉瞬即逝的靈感。這本書的封麵設計也頗為考究,古樸的色調,精緻的插畫,無不透露齣一種沉靜而厚重的曆史感。我甚至能從中感受到一股來自江戶時代的風,拂過臉頰,帶著淡淡的鬆木和雨後的泥土氣息。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次地理上的遷徙,更是一次精神上的跋涉,是對生命、自然和藝術的深刻追問。我迫不及待地想跟隨芭蕉的足跡,去感受他筆下的世界,去體會那些寥寥數字中蘊含的萬韆氣象。雖然還沒有閱讀正文,但光是這前期的想象,就已經讓我對這次閱讀之旅充滿瞭期待,仿佛已經置身於那條神秘的“細道”之上,準備與一位古老的大師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

评分

拿起《奧之細道:芭蕉之奧羽北陸行腳》這本書,一股古老而寜靜的氣息撲麵而來。我把它想象成一張泛黃的地圖,上麵標滿瞭模糊的記號,指引著一條通往未知世界的道路。芭蕉,這個名字自帶光環,他的俳句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指引著無數後人。而“奧之細道”,更是充滿瞭探索的誘惑,我仿佛能看到,在古老的日本,一條蜿蜒的小路,串聯起無數動人的風景和深刻的哲思。這本書,在我看來,不僅僅是一次地理上的跋涉,更是一次精神上的修行。我期待著,在字裏行間,能捕捉到芭蕉的獨特視角,感受他如何將旅途中的見聞,化為永恒的詩篇。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似乎很少有時間去靜下心來,去感受生命本身的質樸和美好。這本書,或許能夠帶我逃離塵囂,去體驗一種返璞歸真的生活,去探尋內心深處最真實的渴望。它是一次對美的尋覓,一次對人生的感悟,一次與經典的對話。

评分

這部《奧之細道:芭蕉之奧羽北陸行腳》在我手中,沉甸甸的,帶著一種古老的氣息,仿佛是時間留下的印記。我腦海中浮現齣的畫麵,是一位身披鬥笠、手持锡杖的旅人,在連綿的群山中跋涉,他的腳步不疾不徐,他的眼神深邃而寜靜。我想象著,他會如何觀察腳下的泥土,如何聆聽風的聲音,如何感受每一縷陽光的變化。這本書,我把它看作是一次心靈的遠足,一次與曆史的對話。奧羽和北陸,這兩個名字在我聽來,就充滿瞭遙遠而神秘的色彩,它們承載瞭怎樣的故事,孕育瞭怎樣的風景?我渴望通過這本書,去感受那種原生態的自然之美,去體會那種與自然融為一體的生活方式。在快節奏的現代社會,我們越來越少有機會去放慢腳步,去真正地感受周遭的一切。這本書,或許能成為一個提醒,一個引子,讓我們重新審視我們與自然的關係,重新找迴那份久違的靜謐與純粹。

评分

特别特别喜欢的一本书 趁活动赶紧买下来了。

评分

毫无疑问这是一本好书,京东送货也很快,我很满意!开卷有益,读书好处多,陶冶情操,修身养性,还会再来的哦。一本书有一个故事,一个故事叙述一段人生,一段人生折射一个世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的正是这个道理。读诗使人高雅,读史使人明智。读每一本书都会有不同的收获。“悬梁刺股”、“萤窗映雪”,自古以来,勤奋读书,提升自我是每一个人的毕生追求。读书是一种最优雅的素质,能塑造人的精神,升华人的思想。

评分

装帧印刷纸张都是极好的,芭蕉不愧是大师,即使是翻译过的,文字仍是极富魅力,冲淡清和。感谢译者。

评分

速度快,包装好,服务态度也非常好

评分

松尾芭蕉的

评分

这是一本有点难懂的书,不过注释比较详细,对于了解日本俳句这一文学形式,还是很值得阅读,就是台版太贵了

评分

好书

评分

「奧之細道」除了美,其餘不用再說了。《奧之細道:芭蕉之奧羽北陸行腳》是一致公認的世界文學經典巨作與《源氏物語》同享盛名擁有十多種不同語言的譯本魅力永垂不朽它的絕美,它的毓秀使得《奧之細道:芭蕉之奧羽北陸行腳》必須由絕佳三大名家來闡釋:第一位:松尾芭蕉(日本俳諧大師、世界聞名俳句大家,享有「俳聖」之譽。是「元祿文化」的旗手。在日文學史上地位,可媲美中國的「詩聖」杜甫)第二位:鄭清茂(美國麻州大學、國立東華大學榮譽教授、日本文學研究專家)第三位:莊因(知名作家、書畫家、史丹福大學退休教授)日本三大景之一「松島」,景色依地點與季節幻化而令人讚嘆;兩岸林木扶疏山色奇美的日本三大急流之一「最上川」以及擁有絢爛華麗殿宇群的日光東照宮、四周古木參天的鹽□神社、法像莊嚴的瑞巖寺、矗立於幽靜山林中的立石寺等景點,除了本身所具備的自然人文觀賞價值之外,更因出現於《奧之細道》旅程中而聲名大噪。松尾芭蕉借助中國古典文學與哲學思想,將俳句的和諧性與詩歌的高雅兼容並蓄,使得俳句成為與漢詩、和歌相媲美的雅俗共賞詩體文學。俳句中時而加入與季節相關的字詞及作者心境,這樣的文體正好能將奧之細道旅程中的點點滴滴完整地呈現出來。

评分

为了十个字、我买了这本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