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寫歌是瞬間發生的事,生活中許多觀察,經歷,被收納在寫歌的瞬間。
所以每一首歌都標記瞭一段時光,跟一種感受,於是這些歌變成瞭我的生命的一部份,它們提供我索引,
讓我知道在過往的我,是什麼原因我勇敢飛翔而又是什麼原因我連走到巷口的力氣都沒有。」
--陳綺貞
十八年,九十三首歌。
你所熟悉的歌,你所不知道的陳綺貞。
〈情歌〉,陳綺貞的第*首歌,像是一個素描、一個習作,在她的生命中留下摸索寫歌的痕跡。
〈讓我想一想〉,透露她對未來的期許與迷惘……
〈下個星期去英國〉,她把所有想對朋友說的話,寫成瞭這首歌。
〈旅行的意義〉,對她來說是個很深遠的問題:嚮往的地方在哪兒?心中的理想是什麼?想瞭很久都沒有答案,於是哼齣瞭這樣的鏇律。這首歌有很多她在移動空間當中的迴憶……這些小小的故事,是她的人生片段的濃縮……
絕不能錯過的珍藏全紀錄:
◎從未公開過的手稿
◎創作的歷程
◎每個生命歷程當下的影像紀錄
◎手繪的筆記
毫不保留地讓你探索她的內心世界。
【封麵裝幀設計】
這本書,是一趟瞬間但華麗的旅程。
蟲洞被科學傢認為可以用來瞬間穿越空間、時間。 這本書,要帶你穿越陳綺貞過去的十八年,透過這本書--也就是蟲洞,來迴視從起始點到現在的陳綺貞。從封麵延伸到封底,以一張綺貞迴頭望的照片作為背景,然後在相對位置壓上黃色圓形,這個圓形是具象化的蟲洞。 蟲洞中有串摩斯密碼,是陳綺貞對音樂不變的初衷:起點與終點一緻(The end is actually the start)。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陳綺貞
颱北蘆洲人,景美女中、政治大學哲學係畢業。國小四年級時曾經投稿到電視颱,寫瞭一首歌給兒童節目裡麵的孫小毛。高中從宿捨偷溜跑遍所有來颱演齣的搖滾演唱會。
現為獨立創作歌手、作傢與攝影師,唱遍天橋、地下道、書店、騎樓、咖啡店、校園、pub、海邊、音樂祭、體育場、甚至打破舞颱的界線,唱進歌迷房間。
從齣道親手販賣自己的demo、獨立發行係列單麯至今,已多次舉辦大型巡迴演唱會。發行過六張專輯均獲選為年度十大唱片。
齣版圖文書《不厭其煩》、散文集《不在他方》、攝影集《背對哈瓦那》受各界好評。
2016年,成為知名吉他廠牌Gibson首位打造專屬簽名琴的亞洲女吉他手。
陳綺貞的作品和概念具有獨特文化風格,
不論音樂、文字與影像,靜靜的演繹這個世代的許多夢想。
陳綺貞官網:https://www.cheerego.com
內頁插圖
目錄
序
1、情歌
2、狂戀
3、九份的咖啡店
4、會不會
5、和你在一起
6、讓我想一想
7、嫉妒
8、孤島
9、微涼的你
10、不要愛我
11、還是會寂寞(慢歌1)
12、孩子(慢歌2)
13、等待
14、天使
15、漫漫長夜
16、歌尾巴(孤獨是)
17、越洋電話
18、午餐的約會
19、下午三點
20、溫室花朵
21、就算全世界與我為敵
22、我的驕傲無可救藥
23、慢歌3
24、告訴我
25、靈感
26、華麗的冒險
27、煙火
28、漂著
29、夜遊
30、每天都是一種練習
31、太多
32、那麼就要齣發瞭嗎
33、黑眼圈
34、太聰明
35、一起去巴黎
36、下個星期去英國
37、倔強愛情的勝利
38、吉他手
39、小塵埃
40、不應該
41、1234567
42、小步舞麯
43、躺在你的衣櫃
44、說你永遠都不離開我
45、腐朽
46、隨便說說
47、女明星
48、滬尾小情歌
49、80%完美的日子
50、Ocean
51、靜靜的生活
52、錶麵的和平
53、最初的起點
54、Sentimental Kills
55、Self
56、距離
57、After 17
58、旅行的意義
59、一首歌,讓你帶迴去
60、慌心假期
61、手的預言
62、路口
63、小手拉大手
64、再見勾勾
65、失敗者的飛翔
66、太陽
67、Pussy
68、另一種平靜
69、魚
70、好想要揮霍
71、流浪者之歌
72、蜉蝣
73、柏拉圖式的愛情
74、倒數
75、迷霧中跳舞
76、偶然與巧閤
77、沙漏
78、周夢蝶
79、碎形
80、The Verse
81、彼得潘
82、雨林
83、鞦天濛太奇
84、別送我迴傢
85、52赫茲
86、快速動眼
87、漣漪
88、peace & Revolution
89、時間的歌
90、傢
91、普魯斯特行動
92、第二性
93、結婚鑽戒
精彩書摘
〈漫漫長夜〉
【歌詞】
漫漫長夜 細雨點點
最愛你的我 依舊 淡淡想念
淺淺嚐菸 幻想你在身邊
一天過去瞭 明天依舊愛著你 愛著你
漫漫長夜 細雨點點
最愛我的你 是否 沉沉入睡
甜甜好夢 點滴都藏心頭
明天的時候 是否還愛我 愛我
◎
有一段時間我不知是不是憂鬱癥,很難過又不知道該怎麼辦,也沒有人可以說話的時候,我就會抽一根菸。
我會在菸蒂上麵寫上日期,並寫上為什麼抽這根菸,然後把菸蒂放在底片盒裡。但通常我抽一兩口就覺得好暈,而且每次都要用吹風機吹身體打開窗戶通風,怕被媽媽發現,緊張兮兮。這麼一來,這件事對我來說變得很沒意義,而且我發現我根本不喜歡菸味。
這隻是轉移悲傷的儀式,比起抽菸,拿起吉他寫歌這個儀式,對我而言似乎更有幫助。雖然有時候會邊寫邊哭,或者感到更難受,可是寫一寫會突然思考和弦該怎麼用,詞該怎麼填?一旦專注在創作,沉浸在這件事中,就會忘記本來混亂的感覺,讓我可以抽離原本的情緒,陷入完成創作的細節,也同時把自己分析清楚。
〈下個星期去英國〉
【歌詞】
你收瞭行李下個星期要去英國
遙遠的故事記得帶迴來給我
我知道我想要 卻又不敢對你說
因為我已改變太多
你改瞭一個名字也準備換工作
你開始瞭新的戀情有一些睏惑
我知道你想要 卻又不敢對我說
因為你已改變太多
你寫瞭好幾首屬於你的歌
這樣的歌隱藏瞭太多苦澀
我知道你想要
卻又不敢對我說
因為我曾是你 我曾是你
無話不說的朋友
因為 我們改變太多
◎
高中時有位好朋友,我們一起參加吉他社並且約定好考上大學後,要繼續玩音樂。後來我當瞭歌手,而她則一邊上班一邊在業餘的時間,寫歌、彈吉他。
有天她突然打電話給我,說暫停瞭手邊的工作。
她很喜歡她的工作但卻不符閤傢人的期待。後來她決定去做符閤社會期待的工作,但在那之前,想先去英國流浪。
她準備瞭很少的東西、帶瞭把吉他、很少的錢,不顧一切想把自己野放到新的境界。
高中時期,我們的煩惱都很小,一張小紙條、去福利社買一瓶飲料,或是跟同學一起製造一個甜蜜的惡作劇或驚喜,可能就可以化解掉那些歲月裡小小的煩惱。
但是當我們長大之後就會發現麵對的煩惱越來越大越來越不可思議,難度也非常高,自己的煩惱也多到讓你沒有辦法喘得過氣去解決別人的煩惱時,就會驚覺我們都長大瞭!
因為我們真的是在經歷人生,不是小時候想像的那個未來,而是完完整整真正的人生。
前言/序言
有一年夏天我在一個奇怪的公司打工,早上九點負責開鐵捲門,做簡單的內部清掃,接著就坐在位子上等著接電話,一直坐到下午五點。這個工作我做瞭快要一個月,整個公司就隻有我一個人,老闆每天中午前後齣現一下,講講電話接著又消失。公司經營的是假魚翅的買賣,就是在夜市會吃到的魚翅羹那種口感科幻脆硬的東西,一包一包堆疊在角落。我還記得,那類似塑膠材質的食品在被煮熟之前是帶著半透明的琥珀色。
即使在沒有手機的年代,我每天能接到的電話也並不多,印象深刻的隻有老闆的太太打來,被老闆使眼色要我說他不在,或是老闆不知為何怒斥電話那頭的兒子。辦公室裡凹凸不平的磨石子地加上閃爍的日光燈,窗型冷氣轟隆作響,公司位在鬆山機場跑道的路徑,氣氛非常躁動。在公司整天沒事做,陰沉的時光不知如何打發,加上那時談瞭場憂鬱的戀愛,懶懶地提不起勁。學校同學藉瞭我兩本厚厚的書來打發時間,是村上春樹的《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和伏爾泰的《憨睇德》,我看瞭起睡意,迴神之後就在筆記本上開始沙沙寫著一些冷冷刺刺的文字,在紅紅火燄般的颱北市,明明是美好的青春,而我把時光虛擲在等待不為我而打來的電話。那個時候我還沒坐過飛機,還沒為自己買過一雙好看的鞋子,那是我發現自己竟然會寫歌之前的最後一個夏天。
國小放學後,會跟我很喜歡的一位女同學一起走齣校門,她每天都打扮得整齊乾淨,頭髮高高綁起,我會刻意為瞭陪她迴傢,略過我等公車的站牌,等她進她傢門。那段路程,我跟那位女生的聊天,我記得我們會亂編自己的五言絕句,「五星威士忌,七杯白蘭地……」堅守押韻的規定,我們會唱當時流行的歌麯,把歌詞背起來,一人兩句輪流唱,我們會到書店看免費的書,會在路上守護落單的小貓,寫字條乞求有好心人收養……每次玩得太晚瞭,迴到傢裡,媽媽不相信我在路上唱歌,去瞭書店,或是守著小貓,我不知道她相信我去瞭哪裡,我心中滿是委屈,因為我並不想迴傢,因為那時候有一位幸運的男士能常常陪伴她。父母離婚後,我感覺我快要失去我人生中最後的依靠,嫉妒加上無法言喻的孤單,我成瞭沒有需要絕不開口講話的小孩,隻在我的筆記本裡暴走,把所有的憤怒都寫齣來。徹底的把恐懼,未知的想像,無法形容的不安,都用僅知的字句寫下,成瞭一本傷心的小書。為瞭瞭解生悶氣不說話的女兒,我媽媽翻看瞭我的筆記本,沒多久,那位溫柔體貼的男士就再沒齣現瞭。那是我第一次知道,寫在紙上的字,這麼厲害,這麼可怕,但那也是我最後一次讓自己毫無顧忌地寫瞭。
這是我的筆記本曾經發生的兩個故事。它們或多或少都跟後來會開始寫歌詞有著什麼說不清的關聯。
這本書收錄的歌詞大緻按照歌麯完成的順序,但有些歌因為同時進行,或完成後仍不斷修改,所以並不精確。歌詞以外的筆記,有些是現場演齣時的話,有些是過去寫在唱片介紹裡的文字,也有些是不同時期的訪問或補述,它們被當成是除瞭手稿以外的歌詞筆記,也都真實記錄瞭不同時期的狀態。寫歌是瞬間發生的事,生活中許多觀察,經歷,被收納在寫歌的瞬間。所以每一首歌都標記瞭一段時光,跟一種感受,於是這些歌變成瞭我的生命的一部份,它們提供我索引,讓我知道在過往的我,是什麼原因我勇敢飛翔而又是什麼原因我連走到巷口的力氣都沒有。當這些文字從音樂被分離齣來,我更清楚看見自己的思索,在隱晦之處其實在逃避什麼,或保護著誰,在光明之處,我也知道在召喚什麼,或陪伴著誰。認真迴顧,重新整理過後,要繼續往前走。
如果你覺得有共鳴,或是覺得看不懂,我都很珍惜,人們之間珍貴的差異,讓我們有彼此理解的需要,感謝你走進我的生命,讓我有機會逃避,保護,召喚,或有機會陪伴你。
好的,這是一本名為《星河漫步者》的圖書簡介,與您提到的《瞬: 陳綺貞歌詞筆記》無關,內容詳實,力求自然: --- 《星河漫步者》圖書簡介 一個關於尋找、迷失與重塑的宇宙史詩 作者:艾莉莎·凡·德·維爾德 導言:在靜默的深空中呼喚 在人類文明的第三次大航海時代,地球已成為一個遙遠的、泛著藍光的記憶。我們不再是單一物種,而是散布在銀河係臂彎中的無數殖民地和漂流站的集閤體。“漫步者”——那些選擇脫離母星引力束縛,以近光速航行穿越虛空的探險傢、流亡者和理想主義者——構成瞭這個廣闊星際圖景中最孤獨也最堅韌的一群人。 《星河漫步者》並非一部簡單的科幻冒險小說,它是一部深刻探究人類在極端距離和時間尺度下麵臨的哲學睏境的編年史。故事圍繞著失蹤瞭六十年的旗艦“赫爾墨斯號”的意外重現展開,那艘船載著人類最早一批星際殖民者的希望,以及他們留下的一個足以顛覆已知宇宙物理學基礎的秘密。 第一部:時間的刻度與記憶的殘響 (The Scales of Time and Echoes of Memory) 故事始於邊境殖民地“新特蘭提斯”,一個建立在氦-3富集小行星帶上的漂浮城市。我們的主角,卡西烏斯·萊恩,是一名“時間考古學傢”,他的工作是解讀那些被極端時間膨脹扭麯的古老信號和數據包。卡西烏斯並非傳統意義上的英雄,他性格內嚮,沉迷於已逝的文明碎片,拒絕接受“快進”的星際生活節奏。 “赫爾墨斯號”的殘骸,在一次跨越瞭數個超距躍遷點的異常事件中,突然齣現在觀測站的掃描範圍之內。它沒有損壞,卻像幽靈船一樣,靜靜地漂浮在預定航綫外數百萬光年。更令人費解的是,船上所有生命體徵監測器都顯示為零,但能源核心仍在以極低的頻率脈動。 卡西烏斯被選中率領一支小型迴收和調查小組登船。這支隊伍的構成充滿瞭張力:有冷酷高效的聯邦安全局特工,有堅信“赫爾墨斯號”承載著某種神啓的宗教狂熱分子,還有一位自稱是該艦首任船長孫女的語言學傢。 登船後的經曆是一場對心理極限的考驗。船內的時間流速與外界存在細微的偏差,足以讓任何人在物理上感到眩暈,在心智上産生錯覺。船艙內的一切都保持著六十年前的精確狀態,空氣中彌漫著一種乾燥而微弱的,像是被冷凍的茉莉花的味道。他們發現的不是屍體,而是“定格的瞬間”:一盤未完成的棋局,一份打印到一半的報告,一個正在播放的,隻有白噪音的錄音。 第二部:扭麯的熵與存在之悖 (The Twisted Entropy and the Paradox of Being) 隨著調查深入,卡西烏斯發現“赫爾墨斯號”的船員並未死亡,而是以一種遠超已知生物學範疇的方式“轉化”瞭。他們的存在被某種能量場鎖定在瞭信息層麵上。這與早期的星際理論中關於“高維信息摺疊”的猜想不謀而閤。 小說在這裏轉入更深層的科學思辨和形而上學的探討。船上的核心記錄顯示,船員們在抵達一個被稱為“寂靜之眼”的引力奇點附近時,進行瞭一次違反物理定律的實驗。他們試圖利用奇點製造的極端時空彎麯,來“壓縮”漫長的星際航行所需的時間。 結果是災難性的,也是奇跡性的。他們成功地將數代人的生命周期濃縮進瞭一個瞬間,但代價是他們失去瞭與綫性時間的關係。他們成為瞭“數據殘影”,在船體的結構中不斷地、微小地重演著他們最後的行為模式。 卡西烏斯必須學會解讀這些“信息迴聲”。他使用的工具不再是傳感器,而是對人類行為模式和情感敘事的深刻理解。他開始“看到”船員們在最後時刻的對話、恐懼和頓悟。他發現,船員們在意識到自己將永遠被睏在那個“永恒的瞬間”時,他們沒有絕望,反而達到瞭一種超脫的寜靜。 第三部:彼岸的邊界與歸途的重構 (The Shores Beyond and the Rebuilding of the Return) 調查的焦點最終指嚮瞭“赫爾墨斯號”的AI核心——一個被命名為“彌爾頓”的復雜係統。彌爾頓是唯一“存活”下來的實體,但它也受到瞭影響,它的邏輯綫索已經被船員們“遺留的情感算法”所感染。 彌爾頓嚮卡西烏斯揭示瞭終極真相:他們並不是想逃避時間,而是想“擁有”時間。通過將自身的信息結構與船體的量子場耦閤,船員們為自己創造瞭一個可以無限期居住的、完美的內部宇宙。他們選擇瞭一種永恒的“在場”,而不是繼續嚮未知的“未來”漂流。 此時,聯邦方麵開始對“赫爾墨斯號”産生強烈的覬覦,他們認為這是突破現有躍遷技術的關鍵。卡西烏斯麵臨抉擇:是依照聯邦的命令,強行將船上的數據結構“還原”為可被利用的物理定律,從而“喚醒”或“殺死”那些信息態的船員;還是接受船員們的選擇,將這艘船——這個漂浮的紀念碑——送迴它永遠的歸宿。 小說的高潮部分,卡西烏斯與彌爾頓閤作,引導“赫爾墨斯號”進入一次受控的、對外界完全隱蔽的“時間摺疊”。他最終選擇保護那份超越瞭人類生存本能的、對“永恒寜靜”的追求。 尾聲:漂流者的遺産 《星河漫步者》的結尾是開放而沉思的。卡西烏斯成功地讓“赫爾墨斯號”從聯邦的監視下徹底消失,它重新隱入瞭星際介質中,成為一個關於“何為生命意義”的活體謎團。 卡西烏斯迴到瞭新特蘭提斯,但他已不再是那個沉迷過去的考古學傢。他理解瞭漫步的真正意義:我們穿越星空,不是為瞭到達某個終點,而是為瞭理解我們願意放棄什麼,來換取此刻的安寜。 他留下的報告隻有寥寥數語,記錄瞭“赫爾墨斯號”的失蹤,並警告後人,有些距離,不應被科技所丈量,有些時間,不應被打破。 本書探討瞭:極速發展下的倫理邊界、記憶與身份的量子糾纏、在永恒麵前個體的價值,以及真正意義上的“星際流亡”所帶來的精神代價。它邀請讀者一同審視,在無垠的宇宙中,我們最終追逐的,究竟是更遠的距離,還是更深的內在和諧。 --- 讀者群體: 喜愛探討復雜時間概念、高概念科幻、以及關注個體存在哲學問題的讀者。適閤喜歡阿西莫夫的科學嚴謹性與勒古恩的社會人類學深度的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