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古代漢語詞典(修訂版)
:60.00元
作者:李國祥,楊閤鳴
齣版社:崇文書局(原湖北辭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4-01
ISBN:9787540342890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李國祥、楊閤鳴主編的《古代漢語詞典(修訂 版)(精)》收單字頭1萬餘個,復音詞2萬餘條,收詞 範圍不僅包括先秦兩漢的古籍,還兼及曆代詩詞麯中 的常見詞匯,是供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的讀者學習古代 漢語和閱讀一般古籍的中型工具書。本詞典以規範的 簡體字排列字頭,括注繁體字和常見異體字;字詞釋 義精準到位,簡明扼要;例證豐富,具有典型性,疑 難字詞句附注解,方便讀者理解。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作為一本工具書,檢索的效率是衡量其“好壞”的硬性標準之一。我必須說,這本詞典的索引係統設計得極為人性化,簡直是為“急需”的讀者量身定做的。它不僅保留瞭傳統按照部首和筆畫排序的檢索方式,更巧妙地增設瞭根據詞義、乃至某些特殊語境進行交叉索引的功能。譬如,當你搜索一個帶有特定曆史典故的詞匯時,它不僅告訴你這個詞的本義,還能快速引導你到相關的曆史人名或地名條目下,這種聯想式的檢索能力,極大地減少瞭用戶在不同詞典之間來迴奔波的麻煩。尤其是在遇到那些生僻的、僅在特定朝代或流派中使用的詞匯時,它的包容性和精準度都錶現得相當齣色,幾乎沒有齣現查瞭半天卻發現“本詞未收錄”的尷尬情況,這種“有備無患”的編纂態度,著實讓人感到安心和信賴。
评分我最欣賞的是它在收錄標準和釋義深度上的平衡把握。很多同類詞典為瞭追求大而全,往往在解釋上流於錶麵,簡單地給齣近義詞或者現代漢語的簡單對應。但這本書顯然不是走這個套路。它在處理那些一詞多義或者語境依賴性極強的古詞時,展現瞭驚人的細緻。比如,對於同一個“之”字,它能根據不同的句式結構,清晰地梳理齣其作代詞、助詞、動詞等不同詞性的用法,並且每一個義項後都附帶瞭典雅且精準的例句齣處,這纔是真正意義上的“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這些例句的選取,絕非隨意拼湊,而是能準確地切入到古代語境的核心,使得學習者能夠真正體會到古人思維的邏輯和語言的精妙。對於準備深入研究古代文獻,或者希望提升文言文理解能力的人來說,這種深入骨髓的解釋,遠比冷冰冰的定義要有效得多,它構建瞭一個由點到麵的知識網絡,讓人在查閱一個詞的同時,無形中也補習瞭相關的語法和文化背景知識。
评分這本詞典對於語言演變軌跡的呈現,給我帶來瞭很大的啓發。它不像一本靜止的參考書,倒更像是一部活著的、記錄瞭漢語生命力的編年史。它不僅記錄瞭“古”漢語的形態,還常常在釋義中穿插對比“中古”或“近古”時期的用法變遷。這種時間維度的展示,對於理解漢語的繼承性與創新性至關重要。比如,某個原本錶示具體事物的詞,是如何在曆史長河中逐漸抽象化、哲學化,最終演變為我們今天所理解的概念,書裏都有細緻的勾勒。這種縱嚮的梳理,幫助讀者跳齣瞭孤立看待單個詞語的局限,從而能夠更好地把握古代思想與語言形式之間相互塑造的關係。它讓學習者意識到,我們現在所說的很多概念,其根源都可以追溯到這些古老的詞匯,充滿瞭曆史的厚度和文化的深度,非常適閤那些對漢語曆史脈絡感興趣的深度學習者。
评分購買這本詞典,與其說是一次消費,不如說是一次對學術傳統的緻敬和投資。從其所用的嚴謹的學術規範和龐大的資料基礎來看,背後付齣的心血是難以估量的。它所提供的權威性,使得我在引用或進行學術交流時,能夠底氣十足。與其他一些網絡資源或簡易版本相比,它提供的穩定性和可信度是無可替代的。我特彆喜歡它在處理那些帶有強烈地域性或階層色彩的詞匯時的審慎態度,並沒有簡單地用現代的、中立的標簽去覆蓋,而是保留瞭原始的語境色彩,這對於研究古代社會文化層麵有著不可替代的價值。總而言之,這本《古代漢語詞典(修訂版)》已經超越瞭一本普通工具書的範疇,它更像是一位沉穩睿智的導師,耐心而又全麵地為每一個渴望探究古代智慧的求知者,鋪設瞭一條清晰而堅實的道路。
评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那種沉穩大氣的紙張質感,拿在手裏就有一種厚重感,絕非那種輕飄飄的當代快餐讀物可比擬。封麵設計簡潔而不失古韻,墨色的主色調搭配燙金的字體,透著一股子學者的嚴謹和匠人的用心。內頁的排版也極為考究,字體的選擇清晰易讀,行距和字距都拿捏得恰到好處,即便是長時間研讀也不會感到眼睛疲勞。特彆是對於我這種對手寫體或者老式排版有些不適的人來說,這種現代化的、兼顧舒適度的設計,無疑大大提升瞭閱讀體驗。翻開扉頁,印刷的清晰度堪稱一流,墨跡飽滿,沒有絲毫的洇墨現象,這對於一本需要頻繁查閱的工具書而言,是至關重要的品質保障。看得齣,齣版社在生産製作環節上是下瞭真功夫的,這本工具書從外在到內在,都散發著一種值得珍藏的氣息,光是放在書架上,本身就是一種對古典學術的尊重與欣賞。它不僅僅是一本查閱工具,更像是一件精緻的文化載體,讓人在使用的同時,也能感受到書籍本身的溫度和曆史的沉澱。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