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國學術的地緣與流派是如何區分的?
陳寅恪對於民國學術的評價有那麼高嗎? 他對晚清有何獨特觀察?
清華國學院成立誰是主導,留下瞭哪些經驗與後遺癥?
從1902年梁啓超謀創《國學報》,到20世紀50年代初無锡國學專修學校等終止,曆經半個世紀。流派紛呈,觀念不一,但總體上看,乃是數百年間中西文化的 交流融閤,特彆是晚清西學東漸之風的鼓蕩,最終導緻中國文化在學術層麵上融入近代世界體係之旅程。作者不以時代群趨為 是,由沉潛而期冀韆慮一得,由學人交往與學術公案探尋學界的相互關係,進而把握近代中國學術源流與軌轍。
##这本比《学术江湖》《国学与汉学》都好
评分 评分 评分##学年论文写作用。前两篇在学术史的地位比较高。
评分 评分##取乎二陈之法
评分##章节间忽机构忽人物,多少感觉不大平衡。此外总是隐隐有点感觉回护、褒美(如厦大、陈垣等)的章节不如带着贬抑倾向(最典型当然是从头说到尾的反面例子胡适之)的段落用力更勤。
评分 评分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