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姓與印度教社會

種姓與印度教社會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尚會鵬
圖書標籤: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第一章种姓及种姓研究 / 1
第一节种姓在印度 / 1
一、 种姓在印度 / 1
二、 名称 / 4
三、 定义 / 6
第二节种姓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 10
一、 战前的研究: 种姓起源诸说简述 / 10
二、 战后研究的新特点 / 17
第二章种姓的社会构造 / 22
第一节种姓的隔离与对立 / 23
一、 血缘的规定 / 23
二、 婚姻的规定 / 24
三、 等级的规定 / 28
四、 职业的规定 / 30
五、 地域的规定 / 32
六、 隔离的规定 / 33
第二节种姓的结合 / 36
一、 贾吉曼尼制度: 种姓结合的纽带 / 36
二、 印度教: 种姓的胶结剂 / 42
第三章种姓制度的极端形式:不可接触制 / 48
第一节不可接触制的历史与现状 / 48
一、 起源与发展 / 48
二、 “贱民”的分布 / 51
三、 境遇 / 52
第二节个案分析:北印度村落中的不可接触制 / 59
一、 不可接触实践及其原因 / 59
二、 “不可接触者”的心理 / 61
三、 “不可接触者”的态度:同一个“不可接触者”的谈话 / 64
四、 同一个婆罗门的谈话 / 67
第四章“ 贱民”解放运动 / 70
第一节哈利真解放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 70
一、 哈利真解放运动的历史背景 / 70
二、 哈利真争取改善地位的斗争 / 72
第二节哈利真运动的领袖安培德卡尔 / 74
一、 生平 / 75
二、 社会思想:与甘地的对立 / 76
第三节“贱民”与新佛教运动 / 79
一、 佛教在印度的复兴 / 80
二、 新佛教的主要教义 / 82
三、 新佛教运动的现状及问题 / 85
第五章种姓与村落社会的权力结构 / 88
第一节乡村统治的基本形式:潘查雅特制度 / 88
一、 传统的乡村统治 / 88
二、 独立后潘查雅特制度的实施 / 93
三、 潘查雅特制度与种姓:新潘查雅特制度实施的意义和问题 / 97
第二节种姓、阶级与乡村社会的权力结构 / 102
一、 种姓与阶级 / 102
二、“统辖种姓” / 104
三、 种姓与村落的权力结构 / 107
第三节个案分析:古吉拉特的种姓与乡村社会 / 109
一、 种姓与土地占有 / 110
二、 种姓与政治 / 113
三、 结论 / 117
第六章印度的社会冲突及其根源 / 118
第一节种姓冲突及其根源 / 119
一、 地位之争 / 120
二、 种姓冲突 / 123
三、 近代种姓冲突之根源 / 124
第二节教派冲突及其根源 / 125
一、 教派冲突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 126
二、 社会经济根源 / 129
三、 政治根源 / 133
第三节印度社会冲突的心理文化基础 / 136
一、 种姓冲突和教派冲突的共同基础 / 136
二、 印度教与印度教徒的心理文化特征 / 138
三、 心理文化与社会一般特征 / 142
第七章历史上的种姓与乡村社会 / 147
第一节孔雀王朝以前北印度的乡村社会与种姓制度 / 147
一、 吠陀时代 / 147
二、 佛教兴起时代 / 149
第二节孔雀王朝时代的乡村社会 / 153
一、 村落的经济构造 / 153
二、 种姓制度 / 156
三、 村落同外界的联系 / 158
第三节18世纪西印度村落社会与种姓 / 160
一、 村落概貌 / 160
二、 土地占有关系 / 162
三、 手工业者及村落仆役 / 166
四、 村落的统治机构 / 169
五、 种姓组织 / 172
六、 种姓实践与社会紧张 / 175
第八章种姓制度的变化 / 179
第一节近代以来种姓制度的变化 / 179
一、 职业的变化 / 179
二、 贾吉曼尼制度的衰落及其影响 / 184
三、 政治和司法职能的丧失 / 186
四、 种姓实践和种姓意识的弱化 / 190
五、 种姓的再生 / 194
第二节种姓的社会流动及其理论 / 199
一、 种姓的社会流动 / 199
二、 “梵化”与“西化”理论 / 201
三、 “垂直流动”与“水平流动” / 204
四、 结论 / 207
第九章种姓与印度教社会的现代化 / 210
第一节种姓价值观与社会的现代化 / 210
一、 劳动分工观与经济现代化 / 210
二、 分裂倾向与社会的一体化 / 215
三、 种姓与社会平等 / 218
四、 “单方面依赖”与现代人际关系 / 222
第二节印度教的拯救观与社会的现代化 / 226
一、 何谓“宗教之国”? / 226
二、 “梵我一如”拯救观与社会变革 / 228
三、 “梵我一如”与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 230
第三节文化整合和种姓的未来 / 233
一、 种姓能彻底根除吗? / 233
三、 文化整合与种姓的未来 / 239
第十章种姓的跨文化比较 / 242
第一节同古埃及的比较 / 243
第二节同日本的比较 / 245
第三节同美国的比较 / 250
第四节同中国的比较 / 254
第十一章关于种姓印度教社会的若干理论 / 258
第一节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印度村社的论断 / 258
一、 村社的起源及性质 / 259
二、 村社的社会构造:村社与种姓制度 / 260
三、 村社的土地制度 / 264
四、 村社与印度的历史发展 / 267
第二节马克斯·韦伯的印度宗教观、种姓观 / 273
一、 韦伯宗教社会学的基本理论框架 / 274
二、 印度教与种姓制度 / 275
三、 古典佛教与耆那教 / 278
四、 几点评论 / 280
第三节许光对印度种姓、印度教社会的心理文化学分析 / 282
一、 许光其人其论 / 282
二、 大规模文明社会比较研究的基本理论体系 / 285
三、 印度教徒亲属体系的特点:与中国的比较 / 287
四、 种姓制度、印度教及印度教徒的心理文化特征 / 289
五、 简短的评论 / 290
附录南印度乡村社会实态
——坦焦尔地区库士尔村的实地考察 / 293
主要参考文献 / 307
重要译词表 / 311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該書是一部研究印度種姓製度的學術專著,對印度種姓製度的起源、概念、構造特點、變化、種姓與印度教、種姓與印度社會的現代化及有關種姓和印度社會的理論進行瞭全麵係統的研究。書中試圖呈現種姓製度的全貌,種姓製度既有“橫”的方麵的研究,包括種姓製度與印度宗教、印度教、“賤民”製度、教派和民族衝突的關係等方麵,也有“縱”的分析,即各主要時代的種姓製度、種姓製度的變化及未來等。書中還有對種姓製度的現狀調查材料。

用户评价

评分

##书确实还不错,值得再去读一遍,很全面,很详细,虽然是学术专著却也不难理解,让我这个门外汉也对印度种姓制度有了点了解,作者说中国没有等级歧视,这点我不同意

评分

##书确实还不错,值得再去读一遍,很全面,很详细,虽然是学术专著却也不难理解,让我这个门外汉也对印度种姓制度有了点了解,作者说中国没有等级歧视,这点我不同意

评分

##很扎实,不过一些内容略有重复

评分

##国内最好介绍种姓与印度教的书了吧,一句话不像矮大紧发明历史那样,印度就是不行。

评分

##应该算是文献梳理之作,对于想了解印度种姓这个繁杂命题的普通读者来说精炼又友好,也有不少引发思考的细节。读完对作为宗教信仰、社会组织和文化心理的印度教与种姓制度有了一个大体上清晰的认识。

评分

##读了福山的the rise of political order关于印度的两章,觉得一知半解,就同时阅读这本,希望能够解惑。又:超惊喜的一本书,值得五星!对种姓,印度教,及印度社会都有深入的讨论和展开,还有对中美文化的比较,不仅和福山的书有不少呼应,更对种姓、社会和人性有一些高屋建瓴的总结,而不会流于表面。虽然有些理论有些薄弱,但不影响本书的精彩程度。我的总结:1)社会需要减熵,而产生某种秩序,譬如种姓或其他制度。2)人的本性弱小,充满恐惧,好斗,因此抱团行动,并且试图打压其他团体的人群。3)特权阶级总是害怕被推翻,因此变着花样稳固合法化自己的地位和统治。又又:还被种草了许烺光????

评分

##如果你不了解种姓制度,你就无法了解印度人为何脑回路奇葩,如果你不了解印度教,就更无法理解那些匪夷所思行为背后的文化根基,一本书解释了太多的疑问,不得不感叹神学与宗教对人的强大影响力(2019年11月21日读完)

评分

##对印度种姓有了基本的了解

评分

##应该算是文献梳理之作,对于想了解印度种姓这个繁杂命题的普通读者来说精炼又友好,也有不少引发思考的细节。读完对作为宗教信仰、社会组织和文化心理的印度教与种姓制度有了一个大体上清晰的认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