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
為瞭方便讀者瞭解老子、莊子深邃博大的思想,我們將這兩本經典閤為一冊,《中華國學經典讀本:老子 莊子》配有注釋和譯文。能幫助讀者更加深刻地理解他們的思想。《老子》文約義豐,雖僅五言,卻含著十分豐富深刻的哲學思想。老子哲學的核心思想是“道生物”的宇宙生成說,把宇宙看成一個自然産生、自然演變的過程,天地物是依照自然規律發展變化的,而“道”是世界的本源。《莊子》是戰國中期思想傢莊周和他的門人以及後學所著。乃由戰國中晚期逐步流傳、揉雜、附益,至西漢大緻成形,然而當時流傳版本,今已失傳。目前所傳三十三篇,已經郭象整理,篇目章節與漢代亦有不同。
文摘
《中華國學經典讀本:老子 莊子》:
葉公子高將要去齊國,他問孔子:“楚王派我齣使齊國,任務是重要的。齊國接待使節,錶麵恭敬而內心冷漠,普通人尚且不能贊同,何況是諸侯呢!我內心很擔心。你曾對我說:‘事情不論什麼,很少有不通過語言的交往就可以使雙方滿意的。事情如果辦不成,必然會受到懲罰;事情辦成瞭,也會因又憂又喜留下病患。無論成敗都不會留下禍患,隻有道德高尚的人纔能做到。’我每天吃的是粗茶淡飯,燒火做飯的人也就無須太講究瞭。現在我早上接受使命,到瞭晚上就要吃閉門羹,恐怕是心中不平吧!我還不曾瞭解事實的真相,就已經有瞭憂喜交加的癥狀瞭。如果事情辦不成,必定會受到處罰。這雙重禍患,做臣子的我實在承擔不瞭,你有什麼辦法能教誨我嗎?”
孔子說:“世界上有兩種戒條:一種是天命,一種是道義。做父母的子女,這是天命,無法去解釋為什麼;臣子侍奉國君,這是道義,無論到任何地方都不會沒有國君,這是不可爭辯的事實。這就是所謂的戒條。所以侍奉父母,不論做什麼都要使他們放心,這是孝道的錶現;臣子侍奉國君,無論做什麼都不能放棄,這是道義的錶現。注意修養品德的人,哀樂都不會牽製他,知道世事不容易,沒有辦法而安心去做,這是好的品性的境界。做臣子的一定就有不得已的事情。按實際行事而忘掉自身利益,哪裏還有時間去享樂擔心死去呢?你這樣去做就行瞭!
“我再把我所知道的道理告訴你:一般國與國交往,鄰近的國傢要講誠信,遠方的國傢要用語言來錶示相互間的友好。國傢間交往的言辭總得有人來傳遞,而傳達兩國國君的言辭,乃是天下不好辦的事。兩國國君的喜言,傳達時必定多說好話;兩國國君的怒言,傳達時必定會多說。溢美或溢惡的言辭都太虛僞,而虛妄的言辭緻使相互間失和,國君相互失信,這時候傳話的人就要倒黴瞭。所以《法言》說:‘要傳達真話,不要傳達假語,這樣基本就可以保全自己瞭。’
隻要以智巧較量的人,開始時光明磊落,後來經常暗使計謀,到瞭後就詭計齣。按照禮節喝酒的人,開始時守規矩,後來常常就沒有禮儀,到瞭後就會肆意放縱。任何事情都是這樣:開始時相互信任,到頭來互相欺騙;開始時簡單,終復雜。”
“言語就像風吹的水波,傳達言語必定沒有的。風吹水波容易蕩漾,得失容易帶來危險。所以生氣沒有其他什麼原因,就是因為巧言狡辯有失當的地方。猛獸臨死時驚恐亂叫,氣息急促,且生齣傷人害命的惡念。凡事過分計較,彆人就會興起報復之心,而你自己還不知道這究竟是怎麼迴事。倘若做瞭些什麼但自己還不知道是怎麼迴事,誰知道你將會遭到什麼陷害!所以《法言》說:‘不要改變下達的指令,不要強求彆人做不能做到的事,過分的話是多餘的。’改變彆人的命令或者強人所難,都會有危險。成就一樁好事要靠長期經營,壞事一旦做齣想挽迴也來不及。行為處世怎麼可以不謹慎呢!順應自然,使心神自在,把都寄托於不得已以養蓄精神,這是的辦法。有什麼必要先做設想!不如原原本本地傳達君命,這就是不容易做到的地方!”
顔闔將傅衛靈公太子,而問於蘧伯玉日:“有人於此,其德天殺。與之為無方,則危吾國;與之為有方,則危吾身。其知適足以知人之過,而不知其所以過。若然者,吾奈之何?”
蘧伯玉日:“善哉問乎!戒之,慎之,正汝身也哉!形莫若就,心莫若和。雖然,之二者有患。就不欲入,和不欲齣。形就而人,且為顛為滅,為崩為蹶。心和而齣,且為聲為名,為妖為孽。彼且為嬰兒,亦與之為嬰兒;彼且為無町畦,亦與之為無町畦;彼且為無崖,亦與之為無崖。達之入於無疵。
“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當車轍,不知其不勝任也,是其纔之美者也。戒之,慎之!積伐而美者以犯之,幾矣。
“汝不知夫養虎者乎?不敢以生物與之,為其殺之之怒也;不敢以全物與之,為其決之之怒也;時其飢飽,達其怒心。虎之與人異類而媚養己者,順也;故其殺之者,逆也。
“夫愛馬者,以筐盛矢,以娠盛溺。適有蚊虻僕,而拊之不時,則缺銜毀首碎胸。意有所至而愛有所亡,可不慎邪!”
匠石之齊,至於麯轅,見櫟社樹。其大蔽數牛,絜之圍;其高臨山③,十仞而後有枝;其可以為舟者,旁十數。觀者如市,匠伯不顧,遂行不輟。弟子厭觀④之,走及匠石,日:“自吾執斧斤以隨夫子,未嘗見材如此其美也。先生不肯視,行不輟,何邪?”日:“已矣,勿言之矣!
……
作者介紹
暫無相關內容
我對這本書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它的“全”。“全本典藏”這四個字並非虛言,它收錄瞭老子和莊子的核心篇章,並且提供瞭非常詳盡的注釋。我尤其欣賞它對一些古語詞匯的解釋,有些詞語在現代漢語中已經消失或者意思發生瞭很大變化,如果沒有注釋,很容易産生誤解。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非常到位,幾乎囊括瞭所有可能引起歧義的地方,並給齣瞭閤理的解釋。更讓我驚喜的是,它不僅有文言文原文,還有詳細的白話文譯文,這讓閱讀過程變得非常順暢。我常常是先讀原文,試著理解,遇到睏難就翻看注釋,然後再對照白話文譯文,最後再迴到原文,這樣反復幾次,很多晦澀的句子就變得豁然開朗。這種“原文+注釋+譯文”的模式,對於我這種喜歡鑽研的讀者來說,簡直是福音,它讓我能夠更深入地理解老子和莊子思想的精髓,而不僅僅是停留在錶麵。
评分說實話,我一開始抱著試試看的心態購買這本書,畢竟市麵上關於老莊的書籍太多瞭,但真正能做到“原文+注釋+譯文”三位一體的,並且做得如此細緻的,並不常見。這本《諸子》真的讓我眼前一亮。它的排版很舒服,文字清晰,注釋和譯文的位置也恰到好處,不會讓人覺得突兀。我最喜歡它在注釋上的嚴謹,很多地方都引用瞭古代的文獻作為佐證,讓我能感受到編纂者的專業和用心。莊子的蝴蝶夢、老子的無為而治,這些聽起來很玄乎的概念,在這本書的解讀下,都變得更加具體和易於理解。特彆是譯文部分,並沒有一味地追求辭藻的華麗,而是以清晰、準確地傳達原文意思為主,這對於我這樣的普通讀者來說,是最重要的。它就像一位循循善誘的老師,一步步地引領我走進老莊的哲學世界。
评分這本書的齣現,簡直是給那些苦於古文晦澀難懂的讀者打開瞭一扇新世界的大門。我一直對老子和莊子的思想深感好奇,但每次翻開原著,那些文言文就像一道道高牆,讓我望而卻步。這本《諸子》的齣現,簡直是及時雨。它提供瞭原文,然後緊接著是詳細的注釋,這一點非常關鍵,它能讓我瞭解每一個字、每一個詞在當時的語境下的具體含義,不再是囫圇吞棗,而是能真正理解其中的奧妙。更絕的是,它還附帶瞭白話文的譯文,這使得我能夠對照著原文和譯文來閱讀,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先看看注釋,再對照譯文,這樣一來,那些原本如同天書的文字,瞬間變得鮮活起來。我曾經嘗試過其他版本,有的隻有原文,有的隻有譯文,但唯有這種原文、注釋、譯文三者兼備的形式,纔能真正幫助我深入理解老子和莊子的智慧。無論是初學者還是有一定基礎的讀者,都能從中獲益良多。
评分我一直認為,真正理解一本書,尤其是經典著作,必須從原文入手。但很多時候,古文的障礙讓我們望而卻步。這本書的齣現,完美地解決瞭這個問題。它不僅收錄瞭老子和莊子的原文,還提供瞭細緻入微的注釋,對於那些生僻的字詞、典故,都有詳細的解釋。更難能可貴的是,它還附帶瞭白話文的譯文,這使得我可以對照著閱讀。我常常是先嘗試著理解原文,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就去查閱注釋,然後再對比譯文,這樣一步步地深入。這種“原文+注釋+譯文”的模式,讓我能夠真正領略到老子和莊子文字的魅力,以及他們思想的深刻之處。它不像一些隻注重翻譯的書籍,會忽略原文的韻味,也不像一些隻提供原文的書籍,會讓讀者一頭霧水。這本書的取捨和編排,恰到好處,實屬佳作。
评分作為一名對中國傳統文化有著濃厚興趣的業餘愛好者,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真正幫助我理解《道德經》和《莊子》原著的工具書。這本書的齣現,可以說是讓我驚喜連連。它不僅提供瞭權威的原文,更重要的是,它配備瞭詳盡的注釋和流暢的譯文。我常常在閱讀原文時,遇到不理解的詞匯或句子,便會立即翻閱旁邊的注釋,通常都能找到令我滿意的解答。而白話文的譯文,更是解決瞭我在理解古文語境時的最大障礙。我可以通過對照原文和譯文,來加深對老子和莊子思想的理解。這種“原文+注釋+譯文”的模式,極大地降低瞭閱讀門檻,讓我能夠更自信、更深入地去探索中國古代哲學的博大精深。這本書的編排也非常人性化,閱讀起來毫不費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