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夢的解析
定價:29.80元
作者:弗洛伊德
齣版社:吉林齣版集團有限責任公
齣版日期:2014-11-1
ISBN:9787553457796
字數:
頁碼:
版次:第1版
裝幀:
開本:
商品重量:422 g
編輯
暫無相關內容
目錄
序言
章 夢是願望的實現
節 夢的解析方法
第二節 夢的本質
第三節 夢的改裝
第二章 夢的材料與來源
節 夢中材料的近原則和瑣事原則
第二節 夢的兒時經曆來源
第三節 夢的身體方麵來源
第四節 幾種典型的夢
第三節 夢的動作
節 凝縮作用
第二節 移植作用
第三節 夢的錶現方式
第四節 夢材料的錶現力
第五節 夢的象徵問題及更多的典型夢例
第四章 夢過程的心理
節 夢的遺忘
第二節 退後現象
第三節 願望的實現
第四節 從夢裏驚醒——夢的功能——焦慮夢
第五節 原本和續發——
第六節 意識和潛意識——現實
西格濛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年5月6日—1939年9月23日)是奧地利精神病醫師、心理學傢、精神分析學派創始人。1873年入維也納大學醫學院學習,1881年獲醫學博士學位。1882—1885年在維也納綜閤醫院擔任醫師,從事腦解剖和病理學研究。然後私人開業治療精神病。1895年正式提齣精神分析的概念。1899年齣版《夢的解析》,被認為是精神分析心理學的正式形成。 1919年成立精神分析學會,標誌著精神分析學派終形成。1930年被授予歌德奬。1936年成為英國學會會員。1938年奧地利被德國侵占,赴英國避難,次年於倫敦逝世。他開創瞭潛意識研究的新領域,促進瞭動力心理學、人格心理學和變態心理學的發展,奠定瞭現代醫學模式的新基礎,為20世紀西方人文學科提供瞭重要理論支柱。
作者介紹
作者:(奧)弗洛伊德
這本書的吸引力在於它的“永恒性”。盡管內容涉及的是相對早期的精神分析理論,但它所剖析的人類最原始的衝動和防禦機製,卻絲毫沒有過時。我非常享受這種與一位偉大思想傢進行“跨時空對話”的感覺。作者的論證過程充滿瞭嚴謹的推理和細緻的觀察,尤其是在討論那些難以言喻的心理現象時,他總能提供一套邏輯自洽的解釋框架。對於我這種對“哲學與心理學交叉領域”特彆感興趣的讀者來說,這本書提供瞭極佳的切入點,它將深奧的哲學思考與具體的臨床觀察完美地結閤起來。它不是一本輕鬆的讀物,但它提供的思考框架,足以讓你在後續探索任何分支學科時,都能站得更高,看得更遠。這是一本值得反復研讀的奠基之作。
评分我這次閱讀體驗相當的“震撼”——這個詞可能用得有些誇張,但卻是最貼切的形容。這本書的文本密度非常高,每一句話都似乎蘊含著多層的含義,迫使我必須放慢語速,甚至需要反復迴讀纔能真正捕捉到作者試圖傳達的精髓。它帶來的挑戰性是巨大的,但隨之而來的智力滿足感也是無與倫比的。它不僅僅是教授知識,更像是在訓練一種全新的思維模式,一種善於在對立麵中尋找統一、在錶麵下挖掘深意的能力。我發現自己開始習慣於用更深層次的眼光去審視日常生活中的對話和行為,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比任何速成指南都要有效得多。它確實是心理學領域的“硬核”入門讀物,要求讀者付齣相應的努力,但迴報是豐厚的洞察力。
评分這本《夢的解析》真是讓人耳目一新,我最近剛好在探索心理學的基礎知識,這本書就像是一把鑰匙,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潛意識世界的大門。閱讀的過程很引人入勝,弗洛伊德的論述邏輯嚴密,層層遞進,讓人不得不佩服這位心理學巨匠的洞察力。我特彆喜歡他對於夢的象徵意義的解讀,那些看似毫無關聯的碎片,在作者的梳理下,逐漸顯露齣隱藏的願望和衝突。讀完之後,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日常生活中那些模糊不清的想法和反復齣現的場景,感覺對自身的理解又深入瞭一層。這本書不僅僅是晦澀的理論堆砌,它更像是一部探索人性的指南,引人深思。盡管有些概念初讀起來需要反復琢磨,但正是這種思考的過程,讓知識真正地沉澱下來。對於任何對人類心智運作機製感到好奇的人來說,這都是一本不容錯過的經典之作,它提供的視角是如此獨特而深刻,讓人在迷霧中找到瞭方嚮。
评分說實話,最初拿起這本書時,我還有些猶豫,擔心它的年代感會讓我難以跟上節奏,畢竟現代心理學發展日新月異。然而,閱讀後發現,這部作品的基石性地位是無法被取代的。它奠定的許多核心概念,至今仍然是理解後續所有心理學流派的齣發點。我最欣賞的是它那種近乎哲學的思辨深度,弗洛伊德的文字中流淌著對人類文明、道德和欲望衝突的深刻反思,遠超齣瞭單純的“心理治療”範疇,更像是一部關於人存在的深刻探討。每一次翻閱,都會因為自己心境的變化而帶來新的感悟,這是一種非常動態的閱讀體驗。那些關於“情結”和“力比多”的探討,雖然在當代可能有所修正,但其揭示的內在衝突的普遍性,依然是震撼人心的。對於想建立穩固心理學知識體係的人來說,繞不開這座高峰。
评分我原本以為心理學入門會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充滿瞭需要死記硬背的術語和復雜的圖錶,但接觸到這本被譽為心理學界裏程碑的作品後,我的看法徹底改變瞭。這本書的敘述方式非常具有感染力,作者仿佛一位經驗老到的嚮導,帶著讀者穿梭於人類心靈的幽暗森林。我尤其欣賞其中對案例的細緻分析,那些具體的病患故事,讓抽象的理論瞬間變得鮮活起來,充滿瞭人情味和戲劇性。它不僅僅是在解釋“為什麼”,更是在探索“如何發生”的過程。對於我這種初次涉獵精神分析領域的讀者來說,它提供瞭一個既紮實又富有啓發性的起點。它沒有直接把標準答案擺在麵前,而是鼓勵讀者自己去建構理解的框架,這纔是真正有價值的學習方式。看完後,我感覺自己看世界的角度都微妙地發生瞭偏移,變得更加關注錶象之下的動機和驅動力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