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王弼通行本為底本,大量吸收瞭前人研究成果,並根據作者個人多年研究提齣瞭不少新的見解。篇首“老子哲學係統的形成和開展”對老子哲學作瞭全麵的介紹,顯齣作者的學術功力。“注釋、今譯與引述”構成本書的核心部分,以《老子》原有篇章為順序,每章先引原文,再加注釋,而後是今譯,最後是引述。注釋通俗易懂,今譯文字優美,注釋、引述學術容量大,因而,他既便於初學者,又可作為有誌於老莊學說深入研究的指南。
##哦对了 还有老子解饿。幸福之花,非常合理。
评分陈鼓应说“道”是老子的发明,可商榷,但说黄老道家是战国到秦汉的思想主流,我觉得挺对。后人都只注意老子说了什么,没注意老子的理想读者是谁,君主和贵族才用得到他的学说吧,“无为”和“雌节”本来就不是给弱者准备的生存之道。除去一些探讨宇宙论的章节之外,老子其实相当入世,“民不畏死”后面,原来是“常有司杀者杀”。
评分##0132
评分##司马迁在史记里专设《老子韩非列传》。曾经很想不通道家与法家怎么能放在一起。现在看来,道德经里关于天地不仁、愚民、少智、使民不相往来等等,为法家提供了思想源头。可能老子本意并非如此,然而文本一旦产生,它就不再是作者的私有物了,而成为后人在时代精神下按照需要自行解读的对象。
评分##刚买的,还没看。装帧特别好。另外好的是,内容简体横排,但是老子原文是用的繁体字。 我觉得这是最好的做法。
评分##引言适合“入门”,但阅读体验是很散很碎的,不全是格言体本身的问题。
评分##最为全面深入,应该是道德经注解最好的一版。
评分##流畅清通,但陈鼓应的问题在于一方面坚持“有生于无”的基本立场,坚持有、无在本体论上的分别,但另一方面这种分别并未得到完全的贯彻,他没有注意到道与一、始与母的分别(楼宇烈同样如此)。尽管有无同为道,是道的不同显现,但合中有分,二者的关系是“无为而无不为”。为了与“有无相生”的生成论和谐,他不得不构造出形上之有无与形下之有无,这样一来,有无之间的本体论界限又模糊了。生成论的“有无相生”其实是描述复归的过程,这与“有生于无”本不矛盾,王弼精湛的解读并未得到重视。此外,由于本体论和生成论上的阐述有限,导致相当多章节的解释有流入庸俗化的危险,也就是鸡汤式人生哲学的重复和无力。
评分##刚买的,还没看。装帧特别好。另外好的是,内容简体横排,但是老子原文是用的繁体字。 我觉得这是最好的做法。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