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經師所傳授的《今文尚書》二十八篇是公認的先秦古書,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這本由顧遷譯注的《尚書》即以二十八篇作為注譯的對象,於晚齣僞古文不予列入。《尚書》的正文依照顧頡剛、劉起釺《尚書校釋譯論》,標點則由筆者重新施加,所以個彆句讀會有區彆。本書二十八篇依東漢馬融、鄭玄的理解,分成虞夏書、商書、周書三大部分,以利於讀者分類檢閱。每一篇下首先列有介紹性質的解題次原文,原文又分作數個自然段,注釋和今譯綴於每段之末。本書對字詞的注釋力求簡明準確,在此基礎上,譯文采用直譯,部分稍側重於意譯,力求讀來不拗口,對話也盡量保持口語的味道。
注釋方麵,除瞭參考傳統經師的訓釋,本書於顧頡剛、劉起釺《尚書校釋譯論》受益最多,其中最新的考釋成果,基本都采集到瞭本書當中。李民、王健《尚書譯注》簡明扼要,平實準確,對本書的注釋啓發良多。上述二書作者皆承顧頡剛先生之學,代錶瞭《尚書》研究的高峰。
##神道设教,苦口婆心。
评分##第一次读,完全被中国历史的现实主义传统震惊了。“天命”虽然频繁出现,但并不是一个构架严密、内涵丰富的存在(类比一下圣经中的上帝或古希腊的诸神),而更像是对一个抽象概念设置的定义词,然后绝大部分篇幅都是基于规范主义法学精神的训令,现在回想起来,几千年来的种种法律思想其实都没有超出规范主义法学的精神,变化的只是这些规范的具体内容。
评分##还不错,但是没有大禹谟
评分##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极具古朴雄浑的气势
评分##中国《列王纪》
评分##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一旦皇帝成了人们憎恨的对象,他做的好事和坏事就同样会引起人们对他的厌恶。”
评分##想了想打分不应低于《古事记》
评分##第一次读,完全被中国历史的现实主义传统震惊了。“天命”虽然频繁出现,但并不是一个构架严密、内涵丰富的存在(类比一下圣经中的上帝或古希腊的诸神),而更像是对一个抽象概念设置的定义词,然后绝大部分篇幅都是基于规范主义法学精神的训令,现在回想起来,几千年来的种种法律思想其实都没有超出规范主义法学的精神,变化的只是这些规范的具体内容。
评分##还不错,但是没有大禹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