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4年,是中國曆史乃至世界曆史上重要的一年。這一年,愛丁堡大學醫科畢業生莫理循,不會說中文,沒有同伴和翻譯,靠著母親寄來的四十英鎊,自上海沿長江到重慶,然後徒步前往緬甸的仰光。一路沿途記事,寫成此書。
就在莫裏循旅行結束之後不久,甲午中日海戰爆發,中國慘敗,古老帝國的命運鏇即跌入榖底。在鼎沸的曆史浪潮到來之前的那一刻,莫裏循筆下的中國人——他們和他們的子孫即將要麵對無數苦難和挑戰而最終獲得民族的獨立和解放——呈現齣怎樣的麵貌呢?
那些生龍活虎的峽江闖灘場景、如夢似幻的驛路客棧風情、彌漫山間的馬幫鈴聲迴響,時時在莫理循的文字裏復活,在讀者麵前展開瞭一幅沒有裝飾的晚清中國的古老圖景。透過一位來自遙遠異域的蘇格蘭紳士的眼睛,我們重新迴到瞭1894年的中國。
閱讀本書,不僅僅是懷舊。
##作者虽带着来自“文明世界”的有色眼镜,旅途所见所闻却是十分真实的。印象最深的是作者经过富庶的四川越过乌蒙山脉到回族动乱中饱受摧残的贫穷的云南,贩卖儿童、杀婴,种种炼狱惨相,触目惊心。
评分##作者文笔很好,翻译也很加分。 时代局限,殖民者的优越性,他者的误会是这种游记避免不了的。但是了解到那个时候长江流域和西南的样子,也挺好的。比如那时候传教士在中国内地居然如此深入。底层劳动人民的真实生活状态在作者路上的观察记录中看起来触目惊心。当然还有一路上的美景和古城。 好多东西变了,也有很多东西没变。 人类之间有共通的东西,隔阂更多。
评分 评分##历史的长河静静流淌,但泛起的涟漪却迷人异常。
评分 评分 评分##历史的长河静静流淌,但泛起的涟漪却迷人异常。
评分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