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狩野直喜在京都帝國大學講授“支那小說史”(1916年9月至1917年6月)和“支那戲麯史”(1917年9月至1918年6月)的講義。
小說史部分梳理瞭從小說起源到清代的發展脈絡,共分為十章:總論、小說之起源、魏晉南北朝小說、唐代小說、宋元小說、《水滸傳》、《三國誌演義》與《西遊真詮》、明代小說、清代小說、《紅樓夢》。整理本講義後附有一篇《中國的俗文》,也是一篇講演錄,共分四講,專題研究中國俗語俗文的發展演變史。
戲麯史部分則從上古講至明清傳奇,共分為七章:總論、上古至秦漢之劇、六朝隋唐之劇、宋之劇及樂麯、金之連廂詞及董解元《西廂記》、元雜劇、南麯與傳奇。整理本講義後一篇《元麯腳色考》,詳考元麯之腳色。
講義結構閤理,脈絡清晰。小說史部分,屬日本漢學界第一部係統深入的中國小說史,價值尤高。戲麯史部分,由於成書在王國維《宋元戲麯史》之後,一定程度上受到後者的影響,但研究視野卻超齣瞭後者,除中國戲麯自身發展史外,還介紹瞭歐洲的中國小說戲麯研究及日本戲劇與中國戲麯的比較研究,這與作者的外語水平、親赴歐洲調查的經曆等都緊密相關。
##作为百年前的著作,学术史意义其实要大于其观点本身的价值了。但京都学派的治学方法还是很有启发意义的,无论是对照盐谷温一系还是青木正儿等弟子,或者和王国维作对比,都是挺值得一谈的命题。(偷懒的话可以重点读此书导言,对学术史脉络梳理得非常清楚……
评分##一般。小说史部分梳理了从小说起源到清代的发展脉络,共分为十章:总论、小说之起源、魏晋南北朝小说、唐代小说、宋元小说、《水浒传》、《三国志演义》与《西游真诠》、明代小说、清代小说、《红楼梦》。整理本讲义后附有一篇《中国的俗文》,也是一篇讲演录,共分四讲,专题研究中国俗语俗文的发展演变史。
评分##很不错,梳理简晰,语言有味。译者的这篇导言很用心。
评分##读不下去。
评分日本学者狩野直喜这本关于中国小说戏曲史研究的论著,无论是在海外汉学界,还是在国内外的中国文学史研究领域,都算得上是开山之作,其构建的中国小说戏曲发展的脉络,对于当今的中国文学史研究,仍然有着范式意义上的影响。因为是根据课堂讲义整理而成,难免具体内容略有松散之嫌,同时大段大段的代表作品梗概,从学术角度衡量,也显得比较冗长,但其对于很多小说戏曲作品的再发现与再评价,以及在学术史上的开创性意义,仍然不可小视。
评分##分小说部分和戏曲部分,个人感觉小说部分由于平时了解较多,戏曲部分更为精彩。部分观点如认为纳兰性德是贾宝玉原型的观点等可供参考。全文运用考据方法和实证主义相结合的手段论述俗文学(小说和戏曲)的发展。将近百年前的著作至今仍有可供参考价值,适合有部分基础对小说戏曲感兴趣的阅读。
评分##狩野直喜先生的正文因年代久遠已不再新鮮。全書反而是《譯者的話》介紹京都學派等內容較有趣。半文半白的翻譯語言甚好。
评分##了解日本东洋学的脉络后,再读这本书,就更有意思了。书好,译笔也赞。
评分##一般。小说史部分梳理了从小说起源到清代的发展脉络,共分为十章:总论、小说之起源、魏晋南北朝小说、唐代小说、宋元小说、《水浒传》、《三国志演义》与《西游真诠》、明代小说、清代小说、《红楼梦》。整理本讲义后附有一篇《中国的俗文》,也是一篇讲演录,共分四讲,专题研究中国俗语俗文的发展演变史。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