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址與圖像

遺址與圖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巫鴻
圖書標籤: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丛书总序
弁言:在多元比较的视野下
第一部分
遗址·实物,传记:考古与摄影
被发掘的实物:
艺术史中的时间、变迁与考古学
考古学家、早期摄影
与对时间的追寻
展览图录(A1—A59)
第二部分
天龙山石窟和造像——历史照片与新图像技术
序言
天龙山石窟和造像
——历史照片与新图像技术
太原天龙山石窟数字虚拟复原
“不可移动文物”与考古美术的理想
展览图录(B1—B33)
附录
对文物的现代崇拜:其特点与起源
作者简介
OCAT研究中心简介
致谢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本書為OCAT研究中心展覽與文獻研究叢書第三捲,全書源於OCAT研究中心2017年度的年度展覽。本次展覽為兩所世界頂尖大學的聯閤展示,即“遺址與圖像:牛津大學和芝加哥大學的兩項研究計劃”。牛津大學的部分,是隸屬大學考古研究所的“曆史環境圖像資源庫”(Historic Environment Image Resource,簡稱HEIR)所提供的考古遺址曆史照片,包括“‘彼時’與‘此時’”、“攝影作為藝術”、“考古遺址的發掘與再造”三個單元的照片,並對1939年英國薩頓鬍(Sutton Hoo)船葬遺址發掘過程進行整體的幻燈片展示。正如埃爾斯納教授所說,這些攝影作品提供瞭兩種比較形式,來自多個地區的不同記錄方式構成瞭19世紀中葉歐洲中心主義視角下的多元文化比較,而通過這些在不同時期記錄相同遺址的攝影文獻我們又可以在當代學術的視野下嘗試更進一步的比較,即遺址與進入博物館之前的文物所經曆的變化,包括它們在物質上的變更以及在人們的目光與想象中的變遷。這一點也正是芝加哥大學“天龍山石窟”項目的齣發點,研究人員對散落海外的天龍山造像進行三維掃描,采集信息並建立模型,以數字化的方式呈現石窟。尤其有意義的是將藏於海外的天龍山造像與石窟的曆史照片相對照,為造像找到原址,通過數碼技術將這些殘缺部件重新組閤起來,從而使被肢解的佛頭和佛手在虛擬世界中找到瞭曾經失去的身體。這種文物對於原境的要求,被巫鴻教授概括為“不可移動的文物”。除瞭埃爾斯納教授與巫鴻教授的展覽序言與文章之外,關於19世紀以來攝影對考古發掘、研究、教學等方麵的影響與反思,可詳見本書中由牛津大學Katharina Ulmschneider博士與Sally Crawford博士撰寫的文章與圖錄;關於天龍山項目的內容與意義,詳見芝加哥大學蔣人和教授的文章,關於展覽的技術問題可參考太原理工大學張曉教授的說明文字。在本書中,我們還收錄瞭阿洛伊斯·李格爾有關文物保護的重要文獻《對文物的現代崇拜:其特點與起源》的完整英文譯本,以及陳平教授最新修訂的中譯本,供讀者參考。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对不同时期照片的分析超有趣。隔开一段历史才能明白人们究竟怎样看待遗产,所谓的“保护”又中参杂着多少其它的心思。质疑了一堆完了以后总得干点什么?人们发现可以搞数字化遗产。

评分

评分

##配合展览的文集,不算深但收录选文很好,尤其牛津部分。注释部分明显亮点,中文版脚注补充列举了近期的相关研究,最后的《对文物的现代性崇拜》算神来之笔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能够把李格尔的THE Modern Cult of Monuments的中英版共同出版,很良心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