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漢語拼音詞匯(專名部分)
定價:90.00元
作者:董 琨 薑嵐 杜翔
齣版社:上海辭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01-01
ISBN:9787532643288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漢語拼音詞匯》(專名部分)是配閤國傢語委《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則》具體實施的規範性文件,同時也是國際標準組織的規範性文件,由國傢語委、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魯東大學、商務印書館和上海辭書齣版社共同研發,是國傢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發布的《中國語言生活綠皮書》係列中的一種,解決瞭漢語中人名、地名等專有名詞拼音的分詞連寫問題,對於漢語拼音教學、注音讀物、正字法研究、對外漢語教學等,都有廣泛的使用價值。
內容提要
《漢語拼音詞匯》(專名部分)是《漢語拼音詞匯》的專名部分,收錄現代漢語中常用的專有名詞約3萬條。其漢語拼音拼寫,遵循國傢技術監督局2012年6月29日批準、發布,2012年10月1日實施的《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則》,逐一列齣各自的漢語拼音拼寫形式,特彆是分詞連寫,給齣所有詞目的漢語拼音標準拼寫,是語言文字的國傢標準之一,供文化教育、編輯齣版、信息處理工作者及廣大讀者參考使用。
《漢語拼音詞匯》(專名部分)收錄的專有名詞,主要取自《現代漢語常用詞錶》(《現代漢語常用詞錶》課題組編,商務印書館2008年)、《辭海》(辭海編輯委員會編,上海辭書齣版社)、《現代漢語詞典》(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商務印書館)、《漢語新詞語》編年本(周薦、侯敏、楊爾泓主編,商務印書館)、《新詞語》(魯東大學文學院收集,Word普通版本)、《中醫藥學名詞》(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編,科學齣版社)。《漢語拼音詞匯》(專名部分)收錄的專有名詞包括地名、人名、作品名、報刊名、機構組織名、事件名、建築名、曆史古物名、節名、族名、奬項稱號名、宗教教派名、工程名等。全書按漢語拼音音序編排,正文前有詞目首字《音節錶》,正文後有《詞目首字筆畫索引》。目錄
作者介紹
主編董琨,《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則》課題組組長,現任語言研究所研究員、副所長、博士生導師。治學領域較為廣泛,在古代漢語、漢字和漢字史、辭書和辭書史、書法史、漢語教學等方麵都有研究成果。主要論著有《古代漢語漫談》、《漢字發展史話》、《商周古文字讀本》(閤著)、《中國漢字源流》、《漢語講義》(主編)、《古代漢語》教材(閤編)等;發錶的學術論文很多,研究問題涉及各個方麵。在辭書編寫方麵,參與瞭《現代漢語詞典》的修訂和《多功能通用成語詞典》的編纂工作。
薑嵐,魯東大學文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全國語言文字工作先進工作者,山東省城市語言文字工作評估組成員,省級普通話水平測試員培訓主講教師、視導員,中國語文現代化學會會員,山東省語言學會會員,省級“十一五”強化重點學科“漢語言文字學”骨乾成員。主要從事漢語研究,漢語方言,詞典編纂,中文信息處理等領域的研究。
杜翔, 中國社會科學院博士,任職於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緻力於漢語詞匯史、詞典學等的研究,參與瞭《現代漢語詞典》的修訂等。文摘
序言
這本《漢語拼音詞匯(專名部分)》的齣現,對於我們這些長期在語言文字領域摸索的人來說,簡直像久旱逢甘霖。我手裏現在拿的這本,厚度適中,裝幀設計簡潔大氣,一看就是經過精心打磨的作品。我最欣賞的是它對“專名”這一復雜領域的梳理,遠超齣瞭我以往見過的任何參考書。通常我們談拼音,多半集中在普通詞匯,但人名、地名、機構名這些專有名詞,往往因為其特殊性和復雜性,在標準化的道路上步履維艱。這本書顯然是直麵瞭這個問題,沒有迴避那些令人頭疼的例外和曆史遺留問題。比如,它對一些曆史地名在不同時期讀音的演變,做瞭非常細緻的考證和標注,這對於研究曆史地理或者進行文獻翻譯的人來說,簡直是寶藏。我隨便翻開一頁,看到的不是簡單的字母組閤,而是背後蘊含的語言學邏輯和文化背景。它在處理那些多音字、變音字在專有名詞中的特殊用法時,那種謹慎和權威性讓人信服。我感覺,這不是一本隨便編纂的工具書,而是傾注瞭編者大量心血的學術力作,每一個詞條的背後,都有嚴謹的校對和論證過程。
评分這本書的齣版,對於整個中文信息處理界來說,都是一個裏程碑式的事件。我主要從技術實現的角度來看待它。在進行大規模的中文信息處理、自然語言理解(NLU)以及語音識彆係統的開發時,專有名詞的準確識彆和標注是核心難點之一。如果底層的基礎詞典在專名部分的規範性不足,上層的算法優化往往會事倍功半。這本《漢語拼音詞匯(專名部分)》提供的,正是這種高可信度的基準數據。它的覆蓋麵之廣,標準之嚴謹,使得它能夠直接作為算法訓練集和校驗集的“黃金標準”。尤其是一些新興的、跨界融閤的專有名詞,如新的科技機構名稱、特殊的地理代號等,它也展現齣瞭極強的跟進速度和前瞻性。我希望未來能夠看到它的電子版或API接口,這將極大地提升我們在信息技術領域應用它的效率和便捷性,真正讓規範的拼寫標準滲透到每一個數字化的流程中去。
评分作為一名長期從事教育培訓工作的教師,我一直頭疼於如何嚮學生清晰、準確地傳授關於專有名詞拼寫的規範。很多時候,學生容易將普通詞匯的拼寫規則機械地套用到專有名詞上,從而産生錯誤。這本《漢語拼音詞匯(專名部分)》為我提供瞭一個絕佳的“反例教材”。我發現,這本書不僅僅是羅列瞭“怎麼拼”,更深入地解釋瞭“為什麼不能按普通規則拼”。比如,在處理一些特定姓氏的拼寫時,它會特彆指齣其中的曆史音變和約定俗成的慣例。這種“帶著解釋的規範”,對於建立學習者的準確認知至關重要。它幫助我把以往那些模糊的、依靠“經驗”來判斷的知識點,變得有據可依,有章可循。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在指導學生時更加自信和精準瞭,因為它提供的不是一個孤立的標準,而是一個完整的知識體係。
评分我是在整理我個人收藏的專業古籍文獻時,偶然發現這本《漢語拼音詞匯(專名部分)》的。說實話,我原本以為它可能隻是對現有規範的簡單匯編,但深入閱讀後,我發現它的價值遠超於此。它的獨到之處在於,它對那些在現代漢語中已經相對固化但其拼寫結構本身存在曆史爭議的專有名詞,進行瞭細緻的梳理和定型。比如,某些古老村落的名稱,在地方誌和現代地圖上的拼寫往往存在差異,這本書通過引入權威的地理信息數據源和曆史語境分析,給齣瞭一個統一且具有說服力的標準。這種對細節的執著,使得它在學術研究領域具有無可替代的地位。它不是那種你偶爾翻閱一下的書,而是你必須把它放在手邊,隨時準備與它進行“對話”的書籍。我尤其欣賞它在注釋部分所展現的專業性,那些腳注的密度和信息量,簡直可以看作是另一部小型研究報告瞭。
评分說實話,我對工具書嚮來是抱有一種審慎的態度,畢竟市麵上魚龍混混,很多看似權威的著作,讀上幾頁就會發現各種疏漏和矛盾之處。但這本《漢語拼音詞匯(專名部分)》給我的第一印象是“紮實”。我主要關注的是它在處理跨文化交流中的專有名詞轉寫問題。例如,對於一些源自少數民族語言或者外來音譯詞匯的規範,這本書提供瞭清晰的原則指導,而不是簡單地羅列結果。這纔是高級的工具書應該具備的素質——不僅告訴你“是什麼”,更要告訴你“為什麼是這樣”。我特彆留意瞭它在機構名稱部分的處理,那裏麵涉及到很多官方性的規範和約定俗成的習慣之間的平衡,處理起來非常微妙。這本書並沒有采取一刀切的簡單處理方式,而是給齣瞭一個清晰的脈絡,讓你能夠理解這種規範背後的製定思路。對於從事國際傳播和新聞報道的朋友來說,這本手冊能有效避免因拼寫不一緻而導緻的溝通障礙和專業性缺失。它的編排邏輯非常清晰,檢索起來也十分方便,這對於高頻使用的工具書來說,是至關重要的用戶體驗。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