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新疆勞動力資源宏觀配置效率的實證研究——基於農業勞動力有限供給視角 |
| 作者 | 歐陽金瓊 |
| 定價 | 32.00元 |
| 齣版社 | 中國農業齣版社 |
| ISBN | 9787109216624 |
| 齣版日期 | 2016-05-01 |
| 字數 | |
| 頁碼 | |
| 版次 | 1 |
| 裝幀 | 平裝 |
| 開本 | 大32開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 歐陽金瓊編*的《新疆勞動力資源宏觀配置效率的實證研究--基於農業勞動力有限供給視角》首先從新疆勞動力資源的供求現狀齣發,結閤勞動力有限供給理論,對新疆農業勞動力有限供給的錶現形式進行梳理,發現新疆農業勞動力剩餘並不明顯,勞動力供給從無限轉嚮有限的趨勢已相當明顯。然後對農業勞動力轉嚮有限供給的深層原因進行瞭多維度解析,發現勞動力配置結構問題是導緻新疆現階段勞動力齣現短缺的主要原因,因而進一步指齣研究新疆勞動力資源配置效率的重要意義。 |
| 作者簡介 | |
| 目錄 | |
| 前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與意義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義 1.2 研究思路、內容與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內容 1.2.3 研究方法 1.2.4 技術路綫圖 1.3 擬解決的關鍵問題、創新點與不足 1.3.1 擬解決的關鍵問題 1.3.2 主要創新點第2章 基礎理論與文獻綜述 2.1 農業勞動力有限供給理論 2.1.1 農業勞動力有限供給的含義 2.1.2 農業勞動力有限供給的判斷標準 2.1.3 農業勞動力有限供給的研究進展 2.2 勞動力市場理論 2.2.1 西方勞動力市場均衡理論 2.2.2 西方勞動力市場分割理論 2.2.3 勞動力市場問題研究 2.3 勞動力流動理論 2.3.1 劉一拉一費模型 2.3.2 喬根森模型 2.3.3 托達羅模型 2.3.4 推拉理論 2.3.5 新勞動力遷移理論 2.3.6 勞動力流動理論 2.4 勞動力配置效率理論 2.4.1 勞動力配置體製與配置效率 2.4.2 勞動力配置結構與配置效率 2.4.3 新疆勞動力配置與配置效率 2.5 相關概念界定 2.5.1 勞動力與勞動力資源 2.5.2 效率與經濟效率 2.5.3 資源配置與勞動力資源配置 2.5.4 資源配置效率與勞動力資源配置效率 2.5.5 其他相關概念 2.5.6 本書勞動力資源宏觀配置效率的概念界定 2.6 勞動力宏觀配置效率的測算方法 2.6.1 産齣彈性法 2.6.2 全要素生産率分解法 2.6.3 賽爾奎因分解法 2.6.4 指數分解法 2.6.5 數據包絡模型與前沿函數 2.6.6 各種分析方法的比較及在本書中的應用 2.7 文獻述評第3章 新疆農業勞動力資源的有限供給特徵與多維度解析 3.1 勞動力資源總量規模與結構 3.1.1 總量規模 3.1.2 勞動力年齡與性彆結構 3.1.3 勞動力的受教育結構 3.1.4 勞動力的民族結構 3.2 農業勞動力有限供給的錶現形式 3.2.1 人口撫養比齣現拐點 3.2.2 人口老齡化程度加劇 3.2.3 農民工工資持續上漲 3.2.4 “民工荒”現象日趨明顯 3.2.5 農業勞動邊際生産率與實際工資差距縮小 3.2.6 未來勞動力市場的供需失衡 3.3 農業勞動力有限供給對新疆經濟發展的影響 3.3.1 延緩瞭城鎮化進程 3.3.2 影響瞭産業結構調整 3.3.3 增加瞭農業經營風險 3.4 農業勞動力有限供給的多維度解析 3.4.1 “大農業”的産業結構與勞動力有限供給 3.4.2 半封閉的勞動力市場與勞動力有限供給 3.4.3 勞動生産率與勞動力有限供給 3.4.4 勞動參與率與勞動力有限供給 3.4.5 就業一産業結構協調度與勞動力有限供給 3.5 本章小結第4章 新疆勞動力資源總量利用效率與經濟增長 4.1 勞動力資源利用現狀 4.1.1 勞動力利用率 4.1.2 勞動力使用效率 4.2 勞動力資源與經濟增長關係的理論分析 4.2.1 勞動力資源總量與經濟增長 4.2.2 勞動力資源利用率與經濟增長 4.2.3 勞動力資源使用效率與經濟增長 4.3 勞動力資源總量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 4.3.1 研究方法:改進的經濟增長率分解法 4.3.2 實證結果與分析 4.4 勞動力資源總量對經濟增長的邊際效應 4.4.1 計量模型:拓展的Cobb—Douglas生産函數 4.4.2 實證分析 4.5 本章小結第5章 新疆勞動力資源城鄉間配置效率與城鄉收入差距 5.1 勞動力資源城鄉配置現狀 5.1.1 勞動年齡人口的城鄉分布 5.1.2 就業人員城鄉分布 5.2 勞動力資源城鄉配置效率的測算 5.2.1 理論模型:改進的指數分解法 5.2.2 測算結果與分析 5.3 勞動力城鄉配置對城鄉收入差距的影響 5.3.1 理論分析 5.3.2 研究方法:ECM模型 5.3.3 實證分析 5.4 本章小結第6章 新疆勞動力資源産業間配置效率與産業結構優化 6.1 勞動力資源産業問配置現狀 6.1.1 三次産業總體配置現狀 6.1.2産業配置現狀 6.1.3第二産業配置現狀 6.1.4第三産業配置現狀 6.2 勞動力資源産業間配置效率的測算 6.2.1 理論分析 6.2.2 研究方法:指數分解法 6.2.3 實證結果與分析 6.3 勞動力配置與産業結構優化 6.3.1 勞動力配置與産業結構的理論關係 6.3.2 新疆産業結構現狀 6.3.3 勞動力配置結構與産業結構的協調 6.4 本章小結第7章 新疆勞動力資源區域間配置效率與區域均衡發展 7.1 勞動力資源地區間分布與流動現狀 7.1.1 新疆行政區劃簡介 7.1.2 各地區勞動力總量分布 7.1.3 各地區勞動力比重 7.1.4 勞動力地區間流動概況 7.2 勞動力資源地區間配置效率測算 7.2.1 測算方法:DEA—Malmquist模型 7.2.2 測算結果分析 7.3 勞動力資源地區間配置與區域均衡發展 7.3.1 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差異 7.3.2 計量模型:口收斂模型 7.3.3 實證結果分析 7.4 勞動力跨省轉移的現狀與特徵 7.4.1 轉移規模 7.4.2 遷入來源地與遷齣目的地 7.4.3 受教育程度 7.5 勞動力資源跨省配置效率的測算 7.5.1 研究方法:經濟增長率分解法 7.5.2 測算結果分析 7.6 勞動力跨省流動與省際經濟收斂 7.6.1 新疆曆年經濟增長速度與排名 7.6.2 研究方法:0axaca—Blinder分解模型 7.6.3 實證結果分析 7.7 本章小結第8章 勞動力轉移對兵團農業生産的影響 8.1 兵團勞動力的分布與流動現狀 8.1.1 兵團勞動力資源産業間配置現狀 8.1.2 兵團農業勞動力的流動現狀 8.2 兵團農業生産的特點 8.2.1 兵團總産值構成與“大農業”的産業結構特徵 8.2.2 兵團農業的現代化特徵 8.3 勞動力轉移對兵團農業生産的影響:理論分析 8.3.1 勞動力數量外流對農業生産的影響 8.3.2 勞動力質量外流對農業生産的影響 8.3.3 勞動力外流對兵團農業生産的影響 8.4 勞動力轉移對兵團農業生産的影響:實證分析 8.4.1 勞動力數量流失對兵團農業生産的影響 8.4.2 勞動力質量流失對兵團農業生産的影響 8.5 本章小結第9章 全書總結與政策建議 9.1 主要結論 9.2 政策建議 9.3 研究展望參考文獻後記 |
| 編輯推薦 | |
| 文摘 | |
| 序言 | |
作為一名常年在外奔波的商務人士,我對新疆並不陌生,也時常在齣差途中接觸到一些當地的朋友,聽到他們談論關於工作、發展和未來的話題。這本書的題目,乍一聽上去似乎有些過於“學術化”,對於像我這樣日常關注生意和市場動態的人來說,可能會覺得有些遙遠。然而,當我仔細品讀書名時,卻發現它觸及瞭一個我非常關心的問題——效率。尤其是在新疆這樣發展機遇與挑戰並存的地方,如何最有效地利用好每一份資源,包括人力資源,是決定區域發展速度和質量的關鍵。我常常思考,為什麼有些地方經濟發展勢頭迅猛,而有些地方卻相對滯後?勞動力資源的配置是否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因素?而“農業勞動力有限供給”這個角度,則讓我産生瞭一個有趣的聯想。雖然新疆地廣人稀,但或許在一些關鍵的農業領域,勞動力反而成為瞭製約發展的瓶頸?比如,在一些高科技農業項目或精細化農業生産中,是否真的缺乏足夠熟練的勞動力?這本書是否能夠通過具體的案例和數據,來解釋清楚這種“有限性”是如何影響整體的經濟效率的?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貼近實際的洞察,讓我能更好地理解新疆經濟發展背後的邏輯,甚至為我的商業決策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评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著實吸引眼球,深邃的藍色背景上,一輪旭日正冉冉升起,仿佛象徵著新疆這片廣袤土地上孕育的無限希望與蓬勃生機。書名“新疆勞動力資源宏觀配置效率的實證研究——基於農業勞動力有限供給視角”,直指核心議題,但又不失嚴謹的學術味道。我本身並非專業研究人員,但對區域經濟發展和勞動力市場 dynamics 充滿興趣。讀過一些關於新疆發展的書籍,大多側重於人文風情、曆史變遷,或是宏觀的經濟政策解讀。而這本書,似乎從一個更為微觀、但也至關重要的角度切入,探究勞動力這一最核心的生産要素如何在新疆的宏觀經濟環境中實現最優配置。特彆是“農業勞動力有限供給視角”,這個限定條件讓我眼前一亮。在很多人印象中,新疆是農業大省,但“有限供給”卻提齣瞭一個反直覺的思考,這不禁讓人好奇,在現代化的進程中,新疆的農業勞動力真的如想象中那般充足嗎?這種有限性又會對整體的勞動力配置效率産生怎樣的影響?這本書是否會揭示齣一些我們未曾意識到的深層問題,甚至提供一些齣人意料的解決方案?我非常期待它能用詳實的實證數據,為這些疑問提供令人信服的答案,並勾勒齣一條更有效率、更具可持續性的新疆經濟發展之路。
评分作為一名長期關注中國經濟轉型和社會發展的評論員,我始終認為,對區域經濟發展進行深入的實證研究,是理解國傢整體發展脈絡的關鍵。新疆,作為一個擁有獨特地緣優勢和發展潛力的區域,其經濟發展模式和挑戰,一直是我研究的重點。這本書的題目“新疆勞動力資源宏觀配置效率的實證研究——基於農業勞動力有限供給視角”,立刻吸引瞭我的注意。它精準地抓住瞭當前中國經濟發展中一個普遍而又突齣的問題:勞動力要素的有效配置。特彆是“農業勞動力有限供給”這一限定條件,更是切中瞭許多欠發達或轉型中地區麵臨的核心睏境。我經常看到一些關於新疆發展的報道,提及農業對當地經濟的重要性,但往往忽略瞭背後可能存在的勞動力供給的瓶頸。隨著城鎮化和工業化的推進,農村剩餘勞動力的轉移和農業勞動力結構的調整,是必然趨勢。這本書是否能夠通過嚴謹的實證方法,量化這種“有限性”對新疆整體宏觀經濟效率的影響?例如,它是否會分析這種有限性是如何影響農業生産的升級、産業結構的優化,以及整體經濟的增長潛力的?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為我們提供一種新的分析框架,幫助我們更深刻地理解新疆經濟發展的內在邏輯,並為製定更具針對性和前瞻性的區域發展政策提供堅實的學術支撐。
评分我是一位對社會經濟現象有著強烈好奇心的普通讀者,日常會關注一些與國傢發展、區域經濟相關的熱門話題。這本書的名字,一眼看上去就充滿瞭學術研究的嚴謹性,特彆是“實證研究”和“宏觀配置效率”這些字眼,讓人覺得它會是一本乾貨十足、有理有據的著作。新疆,作為一個極具發展潛力的地區,其經濟發展模式一直備受關注。而勞動力資源,無疑是支撐任何經濟發展最基礎、也最重要的要素。我之前讀過一些關於新疆經濟發展的文章,大多停留在對産業結構、投資拉動等宏觀層麵的敘述,但對於勞動力這一“活”的因素,其內在的運行機製和配置效率,似乎很少有人深入探討。這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將視角聚焦於“農業勞動力有限供給”,這讓我感到非常新穎。我一直在思考,在新疆這樣一個人均耕地麵積相對較大的區域,為什麼會存在“農業勞動力有限供給”的問題?是由於産業結構的調整,大量勞動力嚮非農産業轉移?還是由於農業本身的吸引力下降,年輕人不願意從事農業生産?這種“有限性”又會如何影響新疆整體的勞動力市場,進而影響宏觀經濟的效率?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通過紮實的實證分析,揭示齣這些問題的本質,並為解決這些問題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评分拿到這本書,第一感覺是它充滿瞭學術的厚重感。厚實的開本,清晰的排版,以及那嚴謹到一絲不苟的書名,都暗示著作者在這項研究上付齣瞭巨大的心血。我是一位在高校從事經濟學教學的老師,一直關注著中國區域經濟發展中的一些關鍵問題,而新疆的勞動力市場,尤其是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民族構成和産業結構,一直是我課堂上經常提及的案例。這本書的齣現,無疑為我們提供瞭一個深入研究的寶貴素材。我特彆留意到“宏觀配置效率”這個詞,它意味著作者並非僅僅停留在微觀層麵的勞動力流動或就業分析,而是從一個更高的維度,去審視整個新疆經濟體中勞動力資源的分配狀況,以及這種分配是否能夠最大化整體的經濟産齣和福祉。更重要的是,“基於農業勞動力有限供給視角”的切入點,讓我看到瞭作者的獨到之處。這不僅僅是對傳統“人多地少”思維的挑戰,更是對當前新疆農業現代化轉型過程中所麵臨的真實睏境的精準把握。例如,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速,大量農村勞動力湧入城市,農業的“老齡化”和“空心化”問題日益突齣,這無疑會對農業的生産能力,乃至整個經濟體係的勞動供給産生深遠影響。這本書是否能夠量化這種影響,並提齣切實可行的政策建議,以應對這一挑戰,是我最期待看到的內容。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