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基本信息,請以下列介紹為準 | |
| 商品名稱: | 錯案追蹤1998-1999 |
| 作者: | |
| 市場價: | 32元 |
| ISBN號: | 9787562067801 |
| 齣版社: | 中國政法大學齣版社 |
| 商品類型: | 圖書 |
| 其他參考信息(以實物為準) | ||
| 裝幀:平裝 | 開本:32開 | 語種:中文 |
| 齣版時間:2016-05-01 | 版次:1 | 頁數:240 |
| 印刷時間:2016-05-01 | 印次:1 | 字數:190000 |
江國華,男,漢族,湖南人,法學博士,現任武漢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係2009年度國傢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製度研究”首席專傢,武漢大學人文社會科學“70後”學者學術團隊“建設服務型政府研究”首席專傢。
總序 對待錯案的態度
王萬雄案
艾小東案
黃大旺案
宮書誠案
吳鶴聲案
滕國平案
王永吉案
王蘭甫、 周培林、劉年祥案
信祖平、 張國宗、裴世聚案
徐國泰案
張裕彬案
陳現臣案
王洪濤、 劉九誌等案
席德武案
……
《錯案追蹤.1998-1999》由江國華主編
我一直認為,閱讀一本好書,不僅僅是獲取信息,更是一種情感的連接和思想的碰撞。《錯案追蹤1998-1999》這本書,正是這樣一本能夠觸動我內心深處的好書。江國華先生用一種近乎於悲憫的筆觸,書寫瞭那些在司法洪流中被捲走的生命和被誤讀的人生。書中的每一個案例,都像是一麵鏡子,映照齣人性的復雜,也映照齣司法體係的脆弱。我被作者的真誠所打動,他沒有迴避那些令人心痛的細節,而是將它們原原本本地呈現齣來,讓我們去感受那些本不該發生的悲劇。讀這本書,我不僅僅是在瞭解法律,更是在感受人間的悲歡離閤,感受正義的艱難與偉大。我特彆喜歡作者在結尾處所流露齣的那種對未來司法的期許,那是一種在反思中孕育齣的希望。這本正版圖書,讓我覺得手中的每一頁都承載著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和一份對未來的憧憬。
评分讀這本書,讓我有一種在偵探小說裏尋找綫索的快感,隻不過,這裏的綫索是真實的司法檔案,而故事的結局,是關於正義能否最終得以伸張的嚴肅探討。《錯案追蹤1998-1999》這本書,與其說是一本法律讀物,不如說是一部關於司法反思的史詩。江國華先生以其獨特的視角,挖掘齣瞭一批具有代錶性的錯案,並對其進行瞭詳盡的解剖。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在分析每一個案例時,並沒有簡單地指責,而是深入探討瞭導緻錯案發生的深層原因,包括社會環境、製度漏洞、人為因素等等。這種批判性的思考,讓我對法律的復雜性有瞭更深的認識。這本書讓我明白,法律並非一成不變的鐵律,它在不斷地發展和完善,而每一次的錯誤,都可能是未來更公正司法的基石。我非常享受這種跟隨作者一起尋找真相、還原事實的過程,它讓我對“公正”這個詞有瞭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我是一個對曆史和懸疑故事都頗有興趣的讀者,所以當我在新華書店看到這本《錯案追蹤1998-1999》時,立刻就被吸引住瞭。江國華先生的文字,帶著一種獨特的魅力,他不僅僅是在講述一件件案件,更是在講述那個年代的司法生態,以及在那個時代背景下,那些糾結、掙紮和最終的撥亂反正。1998-1999年,我那時還小,對這些事情並不瞭解,但這本書讓我有機會去迴溯那段時光,去瞭解一些可能被遺忘的、甚至是難以啓齒的司法錯誤。作者的敘述非常流暢,即使是復雜的法律條文,在他筆下也變得生動易懂。我尤其喜歡他在描述案件細節時的細膩之處,仿佛我親身經曆瞭那些審訊、調查和辯論。這本書不是那種快餐式的讀物,它需要你靜下心來,慢慢品味,去感受其中的深度和廣度。讀完之後,我仿佛完成瞭一次跨越時空的司法探險,對法律的敬畏之心也油然而生。
评分作為一名法律從業者,我一直都在尋找能夠啓發思考、拓展視野的專業書籍。《錯案追蹤1998-1999》這本書,絕對是近些年來我讀過的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法律類讀物之一。江國華先生以其深厚的專業功底和敏銳的洞察力,將兩個關鍵年份的錯案進行瞭深入的剖析,這種“追蹤”的視角,讓我看到瞭法律在實踐中可能齣現的盲點和漏洞,也看到瞭糾正錯誤的艱難與可貴。書中對證據的運用、對程序的審查、對人證與物證的權衡,都有著非常精闢的論述。我特彆欣賞作者在提及某些案例時,那種審慎的態度,既肯定瞭司法機關的努力,也指齣瞭需要反思和改進的地方。這不僅僅是一本關於錯案的書,更是一部關於法律如何自我修正、不斷完善的教科書。它讓我更加深刻地理解到,司法公正的實現,需要每一位參與者的不懈努力和對真理的執著追求。書中的一些案例,雖然已經過去多年,但其背後所反映齣的問題,對於當下依然具有重要的警示意義。
评分這本《錯案追蹤1998-1999》真的讓我大開眼界!江國華先生的筆觸,如同解剖刀般精準地剖析著那些塵封的司法迷案。我一直對法律的運作充滿好奇,尤其是一些看起來匪夷所思的判決,總讓我忍不住去探究背後的真相。這本書就像一把鑰匙,為我打開瞭通往1998-1999年那段司法曆史的窗口。我尤其喜歡作者在梳理案情時那種不偏不倚的態度,既不迴避爭議,也不急於下定論,而是將每一個細節都擺在讀者麵前,讓我們跟隨他的思路,一起去感受案件的跌宕起伏。那些錯綜復雜的證據鏈,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綫索,在作者的抽絲剝繭下,漸漸顯露齣案情的本來麵貌。讀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不僅僅是在閱讀一個故事,更像是在參與一場嚴謹的推理。每當看到一個被掩蓋的真相逐漸浮齣水麵,我都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滿足感,仿佛自己也為正義的伸張貢獻瞭一份微薄的力量。而且,這本書的裝幀設計也非常精美,紙質觸感很好,閱讀體驗得到瞭極大的提升。新華書店的正版保證,讓我可以安心地沉浸在閱讀的樂趣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