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放射治療學-(上.下冊全套)-第五版

腫瘤放射治療學-(上.下冊全套)-第五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曄雄 著
圖書標籤:
  • 腫瘤學
  • 放射治療
  • 腫瘤放射治療學
  • 醫學
  • 第五版
  • 上冊
  • 下冊
  • 臨床醫學
  • 腫瘤放療
  • 醫學教材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英敏图书专卖店
出版社: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7910010
商品编码:29565548940
包装:平装-胶订
开本:大16
出版时间:2018-06-01

具体描述


內容介紹
《腫瘤放射治療學》第五版,基本保持瞭此qiax版本的寫作風格和內容體例,汲取瞭guo內外腫瘤放射治療的先進經驗,強調理論基礎與臨床實踐的*美統1。全書共二十篇,包括zoxg論部分、放射物理學基礎、臨床放射生物學、熱療、各類腫瘤的特點及放射治療方*、立體定嚮放射外科及立體定嚮放射治療、術中放射治療及腫瘤同步放化療治療等內容,囊括瞭腫瘤放射治療方麵的全部知識,可謂是1部腫瘤放射治療的百科全書。 本書適閤高等院校醫學專業本科生和研究生及老師,理論研究者,醫學工作者學xi和研究之用。

關聯推薦

《腫瘤放射治療學》是腫瘤放射治療方麵的*威著作,到今已齣四版,自*版問世以來就廣受贊譽,到今在全guo範圍內仍然被廣泛采用的腫瘤放射治療學教科書,對腫瘤放射治療具有重要價值。

近年來,放療設備不斷更新,新技術和新方*的創立也層齣不窮,大幅度地*高瞭腫瘤的診治水平。在腫瘤放射治療學飛速發展的背景下,中guo協和醫科大學齣版社決定在qiax四版的基礎上進行精心修訂,由中guo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放療科主任李曄雄教授擔任第五版的主編。李曄雄教授作為腫瘤放射治療方麵的專傢,承擔guo傢多項臨床和基礎研究課題,在1綫從事教學和研究數十年,具有豐富的臨床實踐經驗。

&xbsp;
目錄
*1章  學科定位和發展史 …………………………………………………………… 李曄雄 ( 3 )     *1節  學科定位 ………………………………………………………………………………( 3 )     *二節  學科發展簡史 …………………………………………………………………………( 3 )     第三節  中guo學科發展史 ………………………………………………………………………( 4 )   *二章  放射腫瘤學基礎 ………………………………………………………………李曄雄 ( 10 )     *1節  學科基本構成 …………………………………………………………………………( 10 )     *二節  循證放射腫瘤學 ………………………………………………………………………( 11 )

*1章  學科定位和發展史 …………………………………………………………… 李曄雄 ( 3 )

    *1節  學科定位 ……………………………………………………………………………… ( 3 )

    *二節  學科發展簡史 ………………………………………………………………………… ( 3 )

    第三節  中guo學科發展史 ……………………………………………………………………… ( 4 )

  *二章  放射腫瘤學基礎 ……………………………………………………………… 李曄雄 ( 10 )

    *1節  學科基本構成 ………………………………………………………………………… ( 10 )

    *二節  循證放射腫瘤學 ……………………………………………………………………… ( 11 )

    第三節  綜閤治療 ……………………………………………………………………………… ( 13 )

    第四節  放療標準操作規程 …………………………………………………………………… ( 16 )

  第三章  放療的地位和作用 …………………………………………………………… 李曄雄 ( 19 )

    *1節  地位和作用 …………………………………………………………………………… ( 19 )

    *二節  先進放療技術的作用 ………………………………………………………………… ( 21 )

  第四章  腫瘤的同步放化療 ………………………………………………… 惠周光  waxg綠化 ( 26 )

    *1節  同步放化療機理和藥物 ……………………………………………………………… ( 26 )

    *二節  同步放化療臨床應用 ………………………………………………………………… ( 28 )

  第五章  放射治療中的輻射防護及應急 …………………………………… 田  源  李曄雄 ( 33 )

  第六章  發展方嚮 ……………………………………………………………………… 李曄雄 ( 53 )

    *1節  劑量分割模式 ………………………………………………………………………… ( 53 )

    *二節  質子重離子治療 ……………………………………………………………………… ( 53 )

    第三節  精準醫學 ……………………………………………………………………………… __________( 53 )

*二篇放射物理學基礎

  *1章  外照射野劑量學 ……………………………………………………………… 符貴山 ( 57 )

    *1節  照射野及描述 ………………………………………………………………………… ( 57 )

    *二節  X (γ) 射綫射野劑量分布 ………………………………………………………… ( 59 )

    第三節  高能電子束劑量分布特點 …………………………………………………………… ( 67 )

    第四節  射野劑量計算 ………………………………………………………………………… ( 76 )

腫瘤放射治療學

 *二章  近距離放療劑量學基礎 ……………………………………………………… 徐英傑 ( 81 )

    *1節  概述 …………………………………………………………………………………… ( 81 )

    *二節  用於近距離治療的放射源 …………………………………………………………… ( 83 )

    第三節  近距離治療的物理量、 單位製和劑量計算 ………………………………………… ( 84 )

    第四節  近距離劑量學係統 …………………………………………………………………… ( 89 )

    第五節  血管內照射劑量學 …………………………………………………………………… ( 97 )

  第三章  治療計劃的設計與執行 ……………………………………………………… 戴建榮 ( 104 )

    *1節  治療計劃設計新概念 ………………………………………………………………… ( 104 )

    *二節  臨床劑量學原則及靶區劑量規定 …………………………………………………… ( 107 )

    第三節  治療體位及體位固定技術 …………………………………………………………… ( 117 )

    第四節  模擬定位機和 CT 模擬機 …………………………………………………………… ( 122 )

    第五節  照射技術和射野設計原理 …………………………………………………………… ( 128 )

    第六節  治療方案的評估 ……………………………………………………………………… ( 147 )

    第七節  腫瘤的定位、 模擬及驗證 …………………………………………………………… ( 153 )

    第八節  射野擋塊及組織補償 ………………………………………………………………… ( 163 )

    第九節  物理劑量對生物效應的轉換 ………………………………………………………… ( 167 )

  第四章  三維適形放療和調強放療技術 ……………………………………………… 張  可 ( 176 )

    *1節  適形和調強的物理原理 ……………………………………………………………… ( 176 )

    *二節  治療方案的優化 ……………………………………………………………………… ( 180 )

    第三節  調強的實現方式 ……………………………………………………………………… ( 186 )

    第四節  適形放療和調強放療的臨床價值 …………………………………………………… ( 197 )

  第五章  X (γ) 射綫立體定嚮放射治療 ……………………………………………… 李明輝 ( 204 )

    *1節  X (γ) 射綫立體定嚮治療的實現方式 …………………………………………… ( 204 )

    *二節  X (γ) 射綫立體定嚮治療的劑量學特點 ………………………………………… ( 219 )

    第三節  X (γ) 射綫立體定嚮治療的質量保證和質量控製 ……………………………… ( 223 )

    第四節  治療方案優化和立體定嚮適形放射治療 …………………………………………… ( 227 )

  第六章  圖像引導放療 ………………………………………………………………… 李明輝 ( 235 )

  第七章  放射治療的質量保證與質量控製 …………………………………………… 張  可 ( 247 )

    *1節  執行 QA 的必要性 …………………………………………………………………… ( 247 )

    *二節  靶區劑量的確定和對劑量準確性的要求 …………………………………………… ( 248 )

    第三節  放射治療過程及其對劑量準確性的影響 …………………………………………… ( 250 )

    第四節  物理技術方麵 QA …………………………………………………………………… ( 252 )

    第五節  QA 組織及內容 ……………………………………………………………………… ( 264 )

第三篇臨床放射生物學

  *1章  zoxg論 …………………………………………………………………………… 楊偉誌 ( 269 )

    *1節  臨床放射生物學的學科特點 ………………………………………………………… ( 269 )

    *二節  放射生物學發展的裏程碑事件 ……………………………………………………… ( 270 )

目 錄

 *二章 電離輻射對生物體的作用 ………………………………………… 徐  波  楊偉誌 ( 273 )

    *1節  放射生物效應的時間標尺 …………………………………………………………… ( 273 )

    *二節  電離輻射的原發作用和繼發作用 …………………………………………………… ( 274 )

    第三節  射綫質與相對生物效應 ……………………………………………………………… ( 277 )

  第三章  電離輻射的細胞效應 ……………………………………………… 徐  波  楊偉誌 ( 281 )

    *1節  輻射誘導的 DNA 損傷及修復 ……………………………………………………… ( 281 )

    *二節  輻射緻細胞死亡 ……………………………………………………………………… ( 282 )

    第三節  細胞存活麯綫 ………………………………………………………………………… ( 285 )

    第四節  細胞周期時相與放射敏感性 ………………………………………………………… ( 289 )

  第四章  腫瘤的臨床放射生物學概念 ………………………………………………… 楊偉誌 ( 293 )

    *1節  細胞增殖與腫瘤生長速率 …………………………………………………………… ( 293 )

    *二節  放射治療劑量效應關係的概率分析 ………………………………………………… ( 296 )

  第五章  正常組織及器官的放射反應 ………………………………………………… 楊偉誌 ( 300 )

    *1節  正常組織的結構 ……………………………………………………………………… ( 300 )

    *二節  正常組織副反應的發生機製 ………………………………………………………… ( 301 )

    第三節  正常組織的體積效應 ………………………………………………………………… ( 303 )

  第六章  分次放射治療的生物學基礎 ………………………………………………… 楊偉誌 ( 306 )

    *1節  分次放射治療的生物學原理 ………………………………………………………… ( 306 )

    *二節  劑量率效應 …………………………………………………………………………… ( 312 )

    第三節  腫瘤放射治療中生物劑量等效換算的數學模型 …………………………………… ( 314 )

    第四節  物理照射模式與生物效應 …………………………………………………………… ( 320 )

  第七章  腫瘤放射治療個體化的研究 ………………………………………………… 楊偉誌 ( 326 )

  第八章  腫瘤分子放射生物學 ……………………………………………… 徐  波  惠周光 ( 330 )

    *1節  放射生物學與分子生物學 …………………………………………………………… ( 330 )

    *二節  細胞周期及調控機製 ………………………………………………………………… ( 334 )

    第三節  ATM 介導的 DNA 損傷應答機製在臨床分子放射生物學研究中的意義 ………… ( 342 )

    第四節  腫瘤乾細胞與放射敏感性 …………………………………………………………… ( 346 )

    第五節  MicroRNA 與放射敏感性 …………………………………………………………… ( 347 )

    第六節  精準醫療與腫瘤放射生物學 ………………………………………………………… ( 349 )

  第九章  正常組織放射損傷 …………………………………………………………… 楊偉誌 ( 356 )

    *1節  特定組織的放射反應 ………………………………………………………………… ( 356 )

    *二節  再次照射正常組織的耐受性 ………………………………………………………… ( 362 )

第四篇熱療

  *1章  熱療在腫瘤放射治療中的作用 ……………………………………………… 羅京偉 ( 369 )

  *二章  常見腫瘤熱療加放射治療的療效 …………………………………………… 羅京偉 ( 379 )

顯示全部信息

《腫瘤放射治療學》是一部全麵而深入的放射腫瘤學專著,旨在為臨床醫生、住院醫師、醫學生以及相關領域的研究人員提供詳盡的理論基礎、臨床實踐指南和前沿進展。本書共分為上下兩冊,係統地涵蓋瞭腫瘤放射治療的各個方麵,從基礎原理到臨床應用,再到新興技術,力求做到內容全麵、邏輯清晰、圖文並茂。 上冊:理論基礎與臨床實踐 上冊著重於腫瘤放射治療的基礎理論和臨床實踐。 第一部分:放射生物學與物理學基礎 放射生物學: 詳細闡述瞭電離輻射與生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機製,包括輻射引起的DNA損傷、細胞死亡途徑(凋亡、壞死、自噬)、細胞周期對輻射敏感性的影響、以及組織和器官的輻射反應。深入探討瞭不同腫瘤類型和正常組織的放射敏感性差異,以及影響放射療效的關鍵因素,如腫瘤缺氧、細胞增殖率、腫瘤微環境等。同時,還介紹瞭氧的增敏作用、以及放射增敏劑和放射保護劑的作用機製,為理解和優化放療方案提供理論依據。 放射物理學: 詳細介紹瞭放射治療中使用的各種射綫源,包括X射綫、伽馬射綫、直綫加速器産生的電子束和光子束,以及近距離治療中使用的放射性核素。講解瞭輻射劑量學的基本概念,如吸收劑量、劑量分布、等劑量綫、半影等。重點闡述瞭輻射治療計劃的原理,包括治療計劃係統的設計、劑量計算算法、以及劑量優化和驗證的技術。還介紹瞭輻射防護的基本原則和實踐,確保患者和工作人員的安全。 第二部分:臨床放射治療原則與技術 放射治療的適應癥與禁忌癥: 詳細列舉瞭各種腫瘤類型接受放射治療的適應癥,並強調瞭手術、化療、靶嚮治療、免疫治療等全身治療與放療的聯閤應用原則。同時,明確瞭放療的禁忌癥,以避免不必要的風險。 放射治療技術: 外照射治療(EBRT): 詳述瞭二維(2D)、三維適形放療(3D-CRT)、調強放療(IMRT)、容積鏇轉調強放療(VMAT)等技術。詳細介紹瞭影像引導放療(IGRT)的重要性,包括CT模擬定位、CBCT、MRI-Linac等技術在腫瘤定位、擺位校準以及治療過程中的實時調整。 近距離放療(Brachytherapy): 深入講解瞭近距離放療的原理、適應癥、治療技術(如後裝治療、永久植入治療)以及各種治療設備(如HDR、LDR)。重點介紹瞭不同腫瘤部位(如婦科腫瘤、前列腺癌、乳腺癌)的近距離放療技術和劑量學考量。 立體定嚮放射外科/放療(SRS/SRT): 詳細闡述瞭SRS/SRT在精確治療顱內腫瘤、脊髓腫瘤、肺癌、肝癌等病竈中的應用,以及其劑量學和技術要求。 質子治療與重離子治療: 介紹瞭質子治療和重離子治療的物理學優勢(如Bragg峰)及其在特定腫瘤類型(如兒科腫瘤、頭頸部腫瘤、軟組織肉瘤)中的應用前景和臨床研究進展。 第三部分:常見腫瘤的放射治療 本部分將重點針對臨床上常見的惡性腫瘤,係統介紹其放射治療的策略和方案。 頭頸部腫瘤: 包括鼻咽癌、口咽癌、喉癌、口腔癌、唾液腺癌、甲狀腺癌等。詳細討論瞭手術、放療、化療、靶嚮治療、免疫治療的聯閤方案,以及不同分期、不同部位腫瘤的放療劑量、分割模式、技術選擇和副作用管理。 胸部腫瘤: 主要涵蓋非小細胞肺癌(NSCLC)和小細胞肺癌(SCLC)。深入探討瞭根治性放療、姑息性放療、同步放化療、序貫放化療、以及SBRT在早期NSCLC中的應用。 乳腺癌: 詳細介紹瞭術後輔助放療、保乳手術後的放療、以及晚期乳腺癌的姑息性放療。討論瞭放療劑量、野形設計、加速部分乳房照射(APBI)等技術。 胃腸道腫瘤: 包括食管癌、胃癌、結直腸癌、肛管癌、胰腺癌等。重點闡述瞭術前放化療、術後放化療、以及姑息性放療在這些腫瘤治療中的作用。 泌尿生殖係統腫瘤: 包括前列腺癌、膀胱癌、腎癌、睾丸癌、宮頸癌、子宮內膜癌、卵巢癌等。詳細介紹瞭前列腺癌的根治性放療(外照射和近距離放療)、膀胱癌的根治性放療和姑息性放療、婦科腫瘤的聯閤放化療等。 中樞神經係統腫瘤: 包括膠質瘤(高級彆、低級彆)、腦膜瘤、垂體瘤、髓母細胞瘤等。介紹瞭全腦放療、局部放療、SRS/SRT在不同中樞神經係統腫瘤中的應用。 淋巴瘤: 介紹瞭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放療適應癥、技術和劑量學。 骨與軟組織腫瘤: 包括骨肉瘤、軟骨肉瘤、尤文氏肉瘤、平滑肌肉瘤、脂肪肉瘤等。討論瞭放療在控製局部腫瘤、緩解疼痛、預防轉移中的作用。 兒科腫瘤: 強調瞭兒科腫瘤放療的特殊性,包括兒童對輻射的敏感性、二次腫瘤的風險,以及在神經母細胞瘤、 Wilms瘤、橫紋肌肉瘤等腫瘤中的應用。 第四部分:放射治療的副作用與管理 急性與晚期放射損傷: 詳細分類、描述瞭不同器官係統(如皮膚、消化道、泌尿道、呼吸道、神經係統、血液係統)在放療過程中可能齣現的急性(治療期間或治療後短期內)和晚期(治療後數月至數年)的放射性損傷。 副作用的評估與分級: 介紹瞭國際通用的放射治療不良反應評估標準(如CTCAE),用於客觀評估和記錄副作用的嚴重程度。 副作用的預防與處理: 提供瞭詳盡的副作用預防措施(如皮膚護理、飲食指導)和治療方法(如藥物治療、支持治療),旨在最大程度地減輕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質量。 長遠影響與康復: 討論瞭放療可能對患者造成的長遠影響,包括生育功能、生長發育、二次腫瘤風險等,並提齣瞭相應的監測和康復建議。 下冊:前沿進展與未來方嚮 下冊將聚焦於腫瘤放射治療領域的新技術、新理論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 第五部分:新興的放療技術與方法 個體化放射治療: 強調瞭基於生物標誌物、基因組學、影像組學等個體化信息來指導放療方案的製定,實現精準放療。 質子治療與重離子治療的進一步進展: 深入探討瞭質子和重離子治療在更多腫瘤類型中的臨床試驗結果,以及其在降低正常組織損傷、提高局部控製率方麵的潛力。 影像技術與放療的整閤: 詳細介紹瞭MRI-Linac、PET-Linac等融閤影像設備的臨床應用,以及其在實時影像引導、腫瘤運動追蹤、劑量評估中的重要作用。 新型放射增敏劑與保護劑: 介紹瞭基於分子靶嚮、免疫調節等機製的新型放射增敏劑和保護劑的研發進展,以及其在提高放療療效、降低毒性方麵的潛力。 放射免疫治療: 探討瞭放射性核素偶聯藥物(RDC)在腫瘤靶嚮治療中的應用,以及其與傳統放療的聯閤策略。 第六部分:多學科協作與放療決策 腫瘤內科、外科、病理科、影像科等科室的協作: 強調瞭多學科團隊(MDT)在腫瘤診療中的核心作用,以及放療醫生如何在MDT中發揮專業優勢,為患者製定最佳的綜閤治療方案。 放療計劃的製定與決策: 詳細闡述瞭放療計劃製定的流程,包括腫瘤靶區勾畫、危及器官的勾畫、劑量處方、計劃評估和驗證。討論瞭不同治療策略(手術、放療、化療、靶嚮、免疫)的取捨原則,以及如何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做齣個體化的放療決策。 姑息性放療與生活質量: 強調瞭姑息性放療在緩解腫瘤相關癥狀(如疼痛、齣血、壓迫)、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方麵的重要作用,以及相關的評估和治療原則。 第七部分:放療相關研究進展與未來展望 放療與免疫治療的協同作用: 深入探討瞭放療激活免疫反應的機製,以及放療聯閤免疫檢查點抑製劑、CAR-T細胞療法等在腫瘤治療中的最新研究進展和臨床應用。 人工智能(AI)在放療中的應用: 介紹瞭AI在腫瘤靶區自動勾畫、影像配準、劑量預測、副作用預測等方麵的應用,以及其如何提高放療效率和準確性。 放療技術的自動化與智能化: 展望瞭未來放療技術的發展方嚮,包括更智能化的治療計劃係統、更精確的影像引導技術、以及更高效的治療設備。 放射腫瘤學倫理與規範: 討論瞭放療實踐中的倫理問題,如知情同意、患者隱私保護、資源分配等,以及相關的行業規範和指導原則。 《腫瘤放射治療學》上下兩冊全套,將以其嚴謹的科學態度、豐富的臨床經驗和前瞻性的學術視野,成為放射腫瘤學領域不可或缺的參考書。本書旨在幫助讀者深入理解腫瘤放療的本質,掌握先進的放療技術,並積極探索未來的發展方嚮,最終為提高腫瘤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質量貢獻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對於放射治療後常見毒性的管理和長期隨訪這一至關重要的環節,本書的著墨顯得遠遠不夠深入。放射治療的“藝術”很大一部分體現在如何平衡局部控製率與患者的生活質量上。書中對於心血管毒性、肺縴維化、神經係統後遺癥的發生率、風險因素分析,以及最新的支持治療和乾預措施,介紹得非常保守和籠統。我特地尋找關於如何利用放療後生物標誌物預測遲發性毒性的新興研究,或者針對高危人群(如老年患者、閤並糖尿病患者)的個體化劑量限製策略,結果這些前沿的、關乎患者福祉的內容在書中幾乎是空白。教科書理應為我們提供一個堅實的後盾,指導我們如何用最新的循證醫學證據去主動預防和管理這些長期並發癥,而不是僅停留在描述“可能發生的副作用”的層麵。

评分

這本《腫瘤放射治療學》光是書名就透著一股厚重和專業,我特地找來精讀,希望能在實際工作中找到更前沿的思路。然而,翻開目錄,我發現它對近年來腫瘤治療領域突飛猛進的幾個關鍵分支——比如質子重離子治療的劑量學優化、AI輔助的靶區勾畫精準度提升,以及針對免疫聯閤放療的反應預測模型——幾乎是隻字未提。這讓我感到非常睏惑,尤其是在一個技術迭代如此迅速的領域,一本教科書如果不能及時反映最新的臨床實踐標準和技術突破,其參考價值無疑會大打摺扣。我期待的是能看到更多關於新型放療技術(如FLASH放療的早期動物實驗數據解讀)的深入探討,或者至少是對現有IMRT/VMAT技術在處理復雜解剖結構時,如何結閤PET/MR影像引導進行實時劑量反饋的最新進展的梳理。目前的版本,更像是對十年前黃金標準的紮實總結,對於正在努力追趕國際前沿的年輕醫生來說,這些信息略顯滯後,迫切需要一個包含更多關於“未來方嚮”的更新。

评分

閱讀這本書時,我發現其在涉及不同治療方式整閤方麵的論述顯得有些保守和脫節。在現代腫瘤治療中,放射治療早已不再是孤立存在的模塊,它與全身係統治療(化療、靶嚮治療、免疫治療)的協同作用是核心議題。然而,本書對這些藥物與放療的相互作用機製,特彆是針對近年來大放異彩的免疫檢查點抑製劑(ICI)與放療的聯閤應用,討論得非常淺顯。缺乏關於免疫相關不良事件(irAEs)與放療毒性重疊時的處理原則、如何利用放療誘導的“疫苗效應”來增強全身免疫應答的最新數據,以及如何根據患者的免疫狀態調整放療分割方案等關鍵信息。這些“跨學科”的知識點,恰恰是當前臨床實踐中最具挑戰性、也最需要權威指導的領域,但本書對此的覆蓋顯得像是附帶的腳注,而非核心內容。

评分

這本書的版式設計和內容組織結構,對於初學者來說,似乎設計得有些不近人情。它似乎是按照傳統的學科劃分來堆砌知識點的,章節之間的邏輯跳躍性較大,缺乏一個清晰的、以“患者治療路徑”為導嚮的敘事主綫。例如,在涉及到特定癌種(如早期肺癌)的治療決策時,需要讀者在不同章節間頻繁跳轉,來拼湊齣完整的放療流程——從初次診斷的影像評估、生物學風險分層,到放療計劃的實施和隨訪中的遠期毒性管理。這種割裂感使得知識點的內化過程變得冗長而低效。一本優秀的教材應當能引導讀者像臨床醫生一樣思考,從“病例驅動”的角度去組織信息,而不是簡單地羅列“解剖部位+治療手段”的清單。如果能在“疑難病例討論”或“決策樹圖解”方麵增加篇幅,這本書的實用價值會大幅提升。

评分

讀完前幾章,我有一個強烈的感受,那就是本書在“生物學基礎”和“物理學原理”的闡述上,顯得有些過於簡化和理論化,缺乏與當代臨床決策的有效銜接。舉個例子,在討論DNA損傷修復機製時,書中的描述停留在經典的通路模型,對於PARP抑製劑或ATM抑製劑等靶嚮藥物如何協同增強放療敏感性,以及這些生物標誌物在臨床上如何指導個體化放療計劃製定方麵,介紹得非常粗略。我本希望看到更細緻的分子生物學證據鏈條,以及如何將這些復雜的生化信息轉化為可操作的臨床分層策略。此外,在物理部分,對於現代直綫加速器中使用的各種新穎的準直係統(如微多葉準直器MLC)的成像質量和劑量傳遞誤差的評估,也隻是泛泛而談,沒有提供足夠的工程學細節或性能評估標準,這使得那些緻力於放療設備優化和質量保證的同仁們,難以從中獲得實質性的技術指導。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