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傳播研究的心理學傳統
定價:24.00元
作者:汪淼
齣版社:廣西師範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06-01
ISBN:9787549554133
字數:170000
頁碼:220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雖為學術著作,但文筆流暢,通俗易讀,旨在揭示傳播學學術傳統的心理學源流,是一本既具有史料價值又具有入門工具書價值的學術著作。
內容提要
本書是一項基礎性的學術史研究,旨在揭示傳播學學術傳統的心理學源流。以傳播學和心理學的學科關係為切入點,考察兩個學科之間理論、範疇、方法的共生、藉用、移植、改造與融閤。從具體內容來看,作者挖掘整理瞭傳播效果研究、說服研究、態度改變研究、使用與滿足理論、符號互動理論、群體動力學等諸種傳播理論背後的心理學源流,並對傳播學和心理學未來的交叉研究進行瞭適度的前瞻性探索。該書資料翔實,論證嚴謹,對傳播學和相關學科的專業學者來說,具有基礎工具書的功能。對於傳播學入門者和普通愛好者而言,該書結構清晰,綫索順暢,是進入傳播學很好的閱讀地圖。
目錄
作者介紹
汪淼,女,1977年齣生,山東萊蕪人,北京師範大學文藝學博士,現就職於文化部信息中心。主要從事文學理論、網絡傳播、傳播心理學等方麵的研究,曾在《文藝研究》等報刊發錶多篇學術論文,並在多個、省部級課題研究中承擔核心技術研究工作。
文摘
序言
看到《傳播研究的心理學傳統》這本書,我第一反應就是,這絕對不是一本輕鬆的讀物,但它很可能是一本非常有價值的參考書。汪淼這個作者的名字,我雖然不熟悉,但9787549554133這個ISBN號,總會讓我聯想到那些在學術界有一定分量的著作。我對於傳播學與心理學的結閤一直很感興趣,因為在我看來,傳播的本質就是信息的傳遞和理解,而這一切都發生在人的大腦和意識之中。我猜想,這本書會深入探討諸如記憶、認知、動機、情感、人格等心理學核心概念,如何在傳播學的研究中得到應用。我期待作者能夠清晰地勾勒齣心理學對傳播研究的貢獻,也許會涉及一些關於感知覺、注意、學習、態度形成與改變等方麵的理論,並且這些理論又是如何被用來分析媒介內容、受眾行為以及社會影響的。如果書中能提供一些具體的案例分析,比如某個傳播理論是如何從心理學研究中藉鑒而來,並最終發展成為傳播學的重要理論,那我將會覺得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會更加充實和有啓發性。
评分這本書的名字讓我一下子就聯想到瞭那些關於信息如何影響人類思維和行為的經典研究。我特彆好奇作者汪淼是如何在“傳播研究”這個大框架下,精準地擷取並闡釋“心理學傳統”的。在我看來,傳播從來都不是一個孤立的事件,它發生在人與人之間,而人,本身就是極其復雜的心理動物。所以,理解傳播,必然離不開理解人的心理活動。我猜想這本書裏可能會涉及大量的認知心理學、社會心理學以及發展心理學的內容,去解釋為什麼人們會對某些信息産生偏好,為什麼有時候傳播會適得其反,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們在信息處理上是否存在顯著的心理差異。我甚至期待書中能夠齣現一些關於說服、態度改變、群體動力學等方麵的探討,因為這些都是心理學與傳播學交叉的經典領域。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理論的堆砌,更能給齣一些實用的分析工具或研究範式,幫助我們更深入地理解身邊的傳播現象,比如社交媒體上的信息繭房效應,或者新聞報道如何塑造公眾輿論等等。
评分這本書,光看書名《傳播研究的心理學傳統》,我就覺得很有分量。汪淼這個名字,我之前在學術圈裏似乎也聽過,感覺是個做事很紮實、理論功底深厚的學者。9787549554133這個ISBN號,我習慣性地會去搜索一下,看看它在不同圖書平颱上的口碑和推薦度。一般來說,我傾嚮於購買那些評價比較穩定、讀者反饋積極的書籍,尤其是在學術研究領域,細節和嚴謹性非常重要。我期待這本書能深入淺齣地剖析傳播研究中那些與心理學緊密相關的理論和方法,比如人們是如何接收、理解和迴應信息的,情緒在傳播過程中扮演的角色,以及不同心理特質對傳播效果的影響等等。我設想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會比較學術化,但希望不會過於晦澀,能夠引導我這樣的讀者逐步進入這個領域。或許書中會引用一些經典的心理學實驗,或者結閤當代社會現象來解讀傳播學的理論,這都是我比較感興趣的。總而言之,這本書給我一種“硬核”的學術感,我希望它能成為我瞭解傳播研究的心理學視角的入門甚至是進階讀物。
评分“傳播研究的心理學傳統”,這個書名本身就充滿瞭學究氣,也讓我對這本書的深度和嚴謹性有瞭很高的期待。汪淼這個名字,給我的感覺是一種沉穩和專業,他似乎是那種能夠將復雜概念梳理得井井有條的學者。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係統性地闡述心理學如何在傳播研究中發揮作用的書籍,而不是零散的知識點。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幫助我理解,為什麼在研究媒介效果、受眾分析、信息傳播模式時,離不開對人類心理活動的洞察。或許,書中會探討一些關於心理距離、情緒喚醒、認知失調等心理學概念,如何解釋人們對新聞事件的反應,或者說,為什麼某些廣告會比其他廣告更有效。我特彆想知道,作者是如何界定“心理學傳統”的,是僅僅指那些直接藉鑒心理學理論的研究,還是包括那些雖然不直接引用心理學概念,但其研究範式和邏輯與心理學有共通之處的?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能否提供一種整閤性的視角,讓我能夠站在更高的維度上去審視傳播研究。
评分作為一名在傳播學領域摸索多年的學生,我深知理論的根基有多麼重要。看到《傳播研究的心理學傳統》這本書,並且作者是汪淼,這讓我眼前一亮。心理學作為一門研究人類心智和行為的科學,無疑為傳播研究提供瞭極其寶貴的視角和方法論。我一直在思考,那些看似韆變萬化的傳播現象背後,究竟隱藏著怎樣深層的心理機製?這本書會不會就像一把鑰匙,為我打開理解這些機製的大門?我非常期待作者能夠梳理清楚心理學在傳播研究發展脈絡中的關鍵地位,也許會涉及到一些早期的心理學研究者如何影響瞭傳播學的理論構建,以及後來心理學的新發展又如何不斷地豐富和深化傳播研究的內涵。我希望書中能有清晰的邏輯綫索,將各種心理學理論與傳播研究的具體議題進行關聯,例如,關於信息接收的注意、選擇性知覺,信息處理的記憶、理解,以及信息反饋的動機、情感等等。如果書中能對一些經典心理學實驗在傳播研究中的應用進行詳細介紹,那將是我非常樂於看到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