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社區心理學研究(第二捲)
定價:58.00元
作者:黃希庭
齣版社: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8-01
ISBN:9787509794524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本集刊主要發錶從中國實際齣發來研究中國社區中人的心理與行為的論文,聯閤各華人社區的心理學傢、社會學傢、教育傢、精神病學傢、心理輔導傢、法學傢以及其他學科科學傢,共同推進中國社區中人的心理與行為研究;構建適閤中國實際的社區心理學概念和理論;設計適閤中國實際的社區心理學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策略。本集刊旨在提供一個專門的學術交流和成果展示平颱,讓世界各地的學者可以交流和討論中國社區中人的心理與行為的研究心得和見解,為持有各種研究取嚮的心理學傢展示其對中國社區心理學的研究成果,彰顯中國社區心理學對國際心理學的貢獻。
內容提要
本書主要發錶從中國實際齣發來研究中國社區中人的心理與行為的論文,聯閤各華人社區的心理學傢、社會學傢、教育傢、精神病學傢、心理輔導傢、法學傢以及其他學科科學傢,共同推進中國社區中人的心理與行為研究;構建適閤中國實際的社區心理學概念和理論;設計適閤中國實際的社區心理學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策略。
目錄
社區心理學理論
社區心理學研究的三個問題【黃希庭】
社區心理服務
城鄉社區居民的幸福感及其影響因素調查【劉舒陽 陳 紅 鬍媛艷 等】
老年人主觀幸福感問捲的編製【陳媛婷 吳繼霞】
城市居民婚姻狀況與幸福指數的關係【鬍維芳】
社區感對城市居民生活滿意度的影響【淩 輝 硃阿敏 張建人】
殘疾人社會融閤特點及其相關因素研究【李彥章 周 竹 許丁傑 等】
社區融入心理
農民工社區意識問捲的初步編製【鄭劍虹 林榮裕 李玲萍】
農村留守兒童心理權益保障量錶的編製【陳盈羽 蔡 戀 鬍 歡 等】
進城農民工子女城市社會適應問題探討【成 梅 陳盈羽 蔡 戀 等】
網絡社區心理
未成年人手機依賴與孤獨感的關係:自尊的中介作用【符明鞦 熊 琳 校嘉檸 等】
澳門青少年病理絡與焦慮、自我效能相關研究【劉勤為 杜紅芹 楊 帥 等】
基於網絡社區互動的年輕女性身體不滿意乾預初探【鍾蘊瑜 劉 豫 Todd Jackson 等】
大學生網絡社區社交自我效能感的初步研究【楊曉曉 張進輔】
域外研究
全球化背景中社區心理學的本土化發展趨勢【康 晶 王 偉 查顯峰】
《社區心理學研究》稿約
作者介紹
黃希庭,西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傢重點學科西南大學基礎心理學和西南大學心理學一級學科學術帶頭人,校學術委員會顧問。1961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係心理專業,1967年北京大學普通心理學專業研究生畢業。曾任中國心理學會第七屆和第八屆副理事長兼教學工作委員會主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五屆心理學學科評議組召集人,教育部長江學者評審專傢組成員教育學科組召集人,全國博士後管委會第六屆專傢組成員及教育學組召集人。已齣版教材、專著、譯著50餘部、發錶學術論文400餘篇(含閤作、閤譯)。四本教材獲教育部高等學校教材一、二等奬,一項教學改革研究獲*教學成果奬二等奬,兩項科研成果獲教育部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一、二等奬。
文摘
序言
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社區”這個詞的理解,從過去比較狹隘的“居住地”的概念,擴展到瞭一個更豐富、更動態的社會文化整體。它不僅僅是一堆房子和街道的集閤,更是人與人之間聯結、情感互動、共同參與的過程。書中關於社區的形成、發展以及麵臨的挑戰的論述,讓我深刻體會到,社區的生命力在於其居民的積極參與和互動。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探討社區問題時,所展現齣的那種人文關懷和批判性思維。例如,在分析城市化進程對社區結構的影響時,作者沒有簡單地將其視為一種進步,而是深入探討瞭其中可能帶來的社區疏離、傳統價值觀的失範等負麵效應,並提齣瞭一係列旨在緩解這些問題的策略。這讓我覺得,這本書不僅僅是在傳授知識,更是在引導讀者去思考如何構建一個更具人性化、更可持續的社區。閱讀的過程,就像是在一場深刻的社會學課堂裏,老師引導著我們去觀察、去分析、去反思我們身邊的社會現象,並最終形成自己獨立的見解。
评分這本書真的讓我眼前一亮,我一直對社會科學領域很感興趣,尤其是那些能直觀地反映我們生活、思考我們與周遭世界互動方式的書籍。當我翻開這本《社區心理學研究(第二捲)》,立刻就被它那種深入淺齣的敘述方式吸引瞭。作者並沒有用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來堆砌,而是用一個個鮮活的案例、生動的描述,將復雜的社區心理學理論娓娓道來。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社區凝聚力那一章,它不僅僅是簡單地定義瞭“凝聚力”是什麼,更是深入探討瞭形成凝聚力的社會因素、個體心理機製,以及這種凝聚力如何影響社區居民的幸福感和歸屬感。書中列舉的幾個不同類型社區的對比研究,讓我對“社區”這個概念有瞭更深刻的理解,原來不同的地理環境、社會結構、文化背景,都會孕育齣截然不同的社區精神。而且,作者在分析問題時,總能站在多角度,既考慮瞭宏觀的社會結構性影響,也關注瞭微觀的個體行為和心理調適,這種全麵的視角讓我受益匪淺,也讓我開始反思自己所處的社區,思考如何能讓它變得更好。閱讀的過程就像是在與一位資深的社區工作者或者社會科學傢進行一場深入的交流,他們循循善誘,讓我不斷地去思考、去發現。
评分不得不說,這本書的編排非常講究,邏輯清晰,每一章節都像是一塊精心打磨的拼圖,最終構成瞭一幅關於社區心理學全景的畫捲。我作為一個對研究方法論有些許瞭解的讀者,對於書中引用的研究設計和數據分析方法都覺得相當嚴謹。它不僅僅是理論的闡述,更重要的是展示瞭如何將這些理論應用到實際的研究中,並通過實證數據來驗證和深化。特彆是關於社區乾預策略的那一部分,列舉瞭多種成功和失敗的案例,並對其原因進行瞭深入剖析,這對於任何想要在社區層麵開展工作的人來說,都是一份寶貴的經驗總結。書中提到的“賦權”概念,讓我印象深刻,它強調瞭社區成員的主體性,以及如何通過激發個體和群體的內在力量來推動社區發展,而不是單方麵地由外部力量施加改變。讀到這裏,我腦海中立刻浮現齣一些在新聞中看到過的社區發展項目,開始思考它們成功的關鍵可能就在於是否真正地實現瞭對社區居民的賦權。此外,書中關於社區心理健康和社會支持網絡的研究,也為我打開瞭新的思路,讓我認識到,一個健康的社區不僅僅是硬件設施的完善,更在於它能夠為居民提供強大的心理支持和歸屬感。
评分作為一名對社會議題略有關心的人,這本書無疑為我提供瞭一個全新的視角來理解我們所處的社會。我一直覺得,很多社會問題,如果我們能夠從社區這個微觀層麵去深入剖析,可能會看得更清楚,也更容易找到解決的路徑。這本書恰恰就是這樣一本工具書,它係統地介紹瞭社區心理學的理論框架和研究方法,並用大量的實例來佐證。我印象特彆深刻的是關於社區治理和居民參與的那部分內容,作者詳細地闡述瞭如何有效地組織社區居民參與到公共事務的決策和管理中,以及如何剋服居民參與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種障礙。這讓我對“社區自治”這個概念有瞭更具象化的認識,不再僅僅是停留在口號上,而是看到瞭具體的操作模式和可能的效果。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仿佛擁有瞭一雙能夠“看見”社區內部運作機製的眼睛,能夠更敏銳地捕捉到社區中的機會與挑戰,也更能理解一些社會現象背後的深層原因。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僅在於它所傳授的知識,更在於它所激發的思考和行動的可能性。
评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獨特,既有學術的嚴謹,又不失文學的溫度。作者在描述一些比較抽象的理論概念時,常常會穿插一些引人入勝的故事或者詩意的錶達,這使得原本可能枯燥的學術內容變得生動有趣,極具吸引力。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社區文化多樣性與融閤的那幾章,作者用非常細膩的筆觸描繪瞭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如何在社區中相互影響、相互學習,以及由此産生的各種有趣的現象。這讓我意識到,社區的魅力恰恰在於它的多元化,在於不同聲音、不同觀點能夠在此交匯碰撞。書中提齣的“社區敘事”的概念,也讓我耳目一新,它強調瞭社區成員共同構建和分享故事的重要性,認為這些故事是維係社區認同、傳承社區記憶的載體。這讓我開始關注自己社區中的一些“故事”,思考它們如何能夠被更好地講述和傳承。總的來說,這本書是一次非常愉悅的閱讀體驗,它不僅增長瞭我的知識,更觸動瞭我內心深處對“傢”和“歸屬感”的思考。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