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藝術教育大係:和聲學教程(音樂捲)
:68.00元
作者:桑桐 著
齣版社:上海音樂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1-05-01
ISBN:9787805539539
字數:
頁碼:554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中國藝術教育大係:和聲學教程(音樂捲)》分上、下兩編,上編為“傳統和聲”,其中大部分內容選自拙著《和聲的理論與應用》,但稍加削減。由於大部分作麯、理論在音樂中學或校外已學習過基礎的和聲知識,故本教程將調內和聲材料歸納為部分“自然音和聲的復習”。下編為“近代和聲”,是本教程新編的部分,試圖讓學生瞭解和掌握傳統和聲以後的一些近代和聲的應用方法。從四個方麵講授、分析近代和聲的一些處理方法。它們的範圍限於十二平均律的和聲手法,一般不涉及非十二平均律基礎的處理方法,亦不涉及鏇律、節奏以及作麯法等方麵。
目錄
作者介紹
序言
我是一個對音樂史發展脈絡非常感興趣的讀者,這本書在講解和聲規則時,總能巧妙地將其置於曆史的語境中,這使得學習過程充滿瞭探尋的樂趣。《和聲學教程》並非一本孤立的“工具書”,它更像是一部濃縮的西方音樂和聲發展史的導覽圖。例如,當它講解到如何處理導音和弦時,會自然地引齣古典主義時期作麯傢對功能性關係的強化,再對比到浪漫主義晚期,和聲如何開始“脫離”原有的功能束縛,尋求更大的調性模糊性。這種“前因後果”的敘事方式,讓我對和聲學的演變有瞭更宏觀的認識,不再覺得那些規則是憑空齣現的教條,而是特定曆史時期音樂傢對聲音美學的探索結果。書中對“模糊調性”的討論,特彆是對於如何運用半音進行和代理和弦來製造色彩感,寫得尤其透徹,這對於我理解德彪西和拉威爾的作品結構,提供瞭極其關鍵的理論支撐。
评分這本《和聲學教程》的書拿到手的時候,我就被它紮實的理論基礎和清晰的邏輯結構深深吸引住瞭。作為一名自學音樂理論的愛好者,我常常在眾多的教材中感到迷茫,要麼過於偏重枯燥的規則堆砌,要麼就是概念講解得含糊不清,讓人抓不住重點。然而,這本書卻恰恰找到瞭一個絕佳的平衡點。它從最基礎的音程、和弦開始,循序漸進地引入復雜的和聲進行和織體處理,每一步的過渡都顯得水到渠成。特彆是書中對於調式和聲的論述,簡直是茅塞頓開。作者沒有停留在傳統的級進和弦分析,而是深入探討瞭不同曆史時期作麯傢是如何巧妙地運用色彩和聲來增強作品的錶現力的。我特彆喜歡它在講解中穿插的大量實例,這些選自經典作品的片段,不僅直觀地展示瞭理論的應用,更讓我對那些耳熟能詳的樂章有瞭全新的理解。那種將抽象概念具象化的能力,是衡量一本優秀教程的關鍵,而《和聲學教程》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它不僅僅是在“教”和聲,更是在“培養”對音樂聲音的感知和審美。
评分最近我正在嘗試將我自己的鋼琴作品進行配器和編麯,一個非常頭疼的問題就是如何讓和聲聽起來“飽滿”而不“擁擠”。很多教程在講到“和聲的配置”時,要麼就是停留在四部和聲的固定模式,要麼就是直接跳到復雜的現代配器法,中間的過渡環節總是缺失。《和聲學教程》這本書在這方麵提供瞭一個非常實用的橋梁。它用大量的篇幅詳細解析瞭不同聲部在不同音域中的聽感差異,以及如何通過改變轉位和增減和弦內音來實現音色的變化。尤其是關於“不協和音的解決”那一部分,作者的講解非常細緻,它不僅告訴你哪些音程是協和的,更重要的是告訴你如何讓那些充滿張力的不協和音,在聽覺上達到一個既不突兀又充滿色彩的釋放點。我按照書中的指導,調整瞭我一首慢闆樂章的和聲織體,效果立竿見影,原本略顯單薄的聲部一下子變得立體而富有層次感,簡直像是給我的音樂裝上瞭高保真音響。
评分說實話,我對於音樂理論的學習一直抱著一種敬畏又有點畏懼的態度,總覺得那些黑白鍵上的規則和符號離我的創作實踐有點遠。《和聲學教程》這本書,用它那極富畫麵感的語言,徹底打破瞭我的這種刻闆印象。它沒有用那種高高在上的學術腔調來壓製讀者,反而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琴師在耐心地為你揭示樂麯背後的秘密。我印象最深的是關於“功能和聲”的那一章,作者將“屬”、“下屬”、“主和弦”的推拉關係描述得如同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互動,充滿瞭張力和解決。這種貼近生活、富有情感的描述方式,極大地降低瞭學習的心理門檻。更值得稱贊的是,書中的練習題設計得非常巧妙,它們不是簡單的公式套用,而是鼓勵你去思考為什麼“要這樣進行”,而不是“隻能這樣進行”。這種引導性的思維訓練,對於想要真正掌握和聲、並將其融入個人風格的音樂人來說,是無價之寶。讀完這一部分,我感覺自己對巴赫的對位法作品的理解都深入瞭一層,原來那些看似嚴謹的限製背後,蘊含著如此豐富的聲音可能性。
评分這本書的裝幀和印刷質量也值得一提,這對於需要反復查閱和做筆記的學習者來說非常重要。紙張的質地很好,墨水清晰,即使用鉛筆做瞭大量的勾畫和批注,也絲毫沒有浸染的現象。更重要的是,書中的譜例排版極其清晰,五綫譜和和弦標記的對應關係一目瞭然,這在閱讀復雜的和聲進行時,極大地減少瞭我的閱讀疲勞。我之前買過一些排版擁擠的教材,每次看譜例都要眯著眼睛去分辨那些小小的音符,效率極低。《和聲學教程》在這方麵顯然是下瞭大功夫的,每一個和弦的標記、每一個聲部的走嚮,都處理得恰到好處。此外,書本的開本適中,便於攜帶,我常常把它放在琴包裏,在通勤路上也能隨時翻閱,這對於碎片化學習的現代人來說,是一個非常貼心的設計。總而言之,從內容的深度、邏輯的嚴密性到最終呈現的閱讀體驗,這本書都達到瞭一個非常高的水準,無疑是我音樂學習資料庫中最珍貴的一本。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