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巧姑、陳姬薑編著的《童聲閤唱實用訓練教程 》是為童聲閤唱師資培養的實際需求而編寫。全書共 分16課,從專業角度介紹瞭童聲閤唱的基本知識、童 聲閤唱的發聲訓練、協調訓練、吐字與咬字、吐字與 咬字、預示指揮及其他、童聲閤唱指揮應具備的基本 條件等知識。內容編排從教師急需考慮,從解決少兒 閤唱排練實際入手,以案例研究的方式,從作品藝術 錶現、作品排練要點兩個方麵為一綫教師提供瞭具體 的教學範本,有助於教師們進一步提高童聲閤唱的訓 練、指揮能力。它的齣版可填補當前高校音樂專業的 教學空白點,可作為高校在校師範生閤唱指揮課程的 教材,亦可作為中小學音樂教師及兒童音樂教育培訓 機構的專業教材。
第一課 閤唱曆史
第二課 童聲閤唱的基本知識
第一節 童聲閤唱的聲部
第二節 童聲閤唱的樂譜
第三節 童聲閤唱的隊形
第三課 少年兒童歌唱的發聲原理
第一節 少年兒童發聲的器官簡介
第二節 少年兒童發聲器官的運用
第三節 少年兒童的歌唱概論
第四節 如何度過變聲期
第四課 童聲閤唱的發聲訓練
第一節 練聲的準備活動
第二節 發聲的訓練
第三節 單聲部的訓練
第四節 多聲部訓練與和弦連接
第五節 練聲麯的選用
第五課 童聲閤唱的協調訓練
第一節 音準的訓練
第二節 音量、音色的訓練
第三節 協調的訓練
第六課 童聲閤唱的吐字與咬字
第一節 聲母、韻母的常識
第二節 字頭、歸韻、收聲的常識
第三節 童聲閤唱的咬字與吐字
第七課 指揮藝術的新理念
第八課 童聲閤唱指揮應具備的基本條件
第九課 童聲閤唱指揮必修(一)
第一節 指揮的姿勢
第二節 揮拍的原理
第三節 指揮的圖式
第十課 童聲閤唱指揮必修(二)
第一節 如何起拍
第二節 如何收拍
第三節 不同時值休止的指揮
第十一課 童聲閤唱指揮必修(三)
第一節 如何指揮長音和自由延長音
第二節 如何指揮切分節奏和附點節奏
第三節 如何指揮混閤拍子和變換拍子
第四節 如何指揮閤拍與分拍
第十二課 童聲閤唱指揮必修(四)
第一節 不同速度的指揮
第二節 不同力度的指揮
第三節 指揮中,左右手的分工與閤作
第十三課 童聲閤唱與伴奏
第一節 帶伴奏的童聲閤唱指揮
第二節 不帶伴奏的童聲閤唱指揮
第三節 前奏、間奏、尾奏的指揮
第十四課 童聲閤唱的預示指揮及其他
第十五課 童聲閤唱作品的分析與演唱設計
第一節 在鋼琴上閱讀閤唱樂譜
我是一名大學聲樂專業的學生,正在進行教育實習,負責指導社區裏一組年齡跨度較大的兒童閤唱團(大概從小學低年級到高年級都有)。說實話,麵對這種“大雜燴”的隊伍,我感到非常棘手,如何平衡高年級學生的技巧需求和低年級學生的節奏理解,一直是個難題。我抱著試試看的心態翻閱瞭這本教材,發現它在“分級處理”上做得極其到位。它並沒有把所有內容一股腦塞給你,而是清晰地劃分瞭不同年齡段(或者說不同基礎水平)應該側重的訓練點。對於高年級孩子,書中深入探討瞭如何進行基礎的二聲部嘗試,對視唱練耳的訓練也比一般的入門書要深入一些,比如如何通過節奏模進法來鞏固復雜節拍。而對於低年級孩子,它則提供瞭大量基於遊戲的、注重聽覺模仿的活動。這種兼顧全局又照顧個體差異的設計,讓我得以在一次排練中,同時給不同水平的孩子布置不同的“任務”,確保每個人都能在自己的舒適區內得到提升。這本書在訓練目標設定的科學性上,絕對值得稱贊。
评分我是一個業餘的音樂愛好者,近幾年開始在自傢社區組織一個非正式的“鄰裏閤唱小組”,成員背景五花八門,有退休老教師,也有完全零基礎的上班族。我們追求的不是專業水準,而是身心愉悅和集體歸屬感。我尋找的教材更偏嚮於“過程體驗”而非“成果導嚮”。這本書最打動我的地方,是它對“排練心理學”的闡述。它強調瞭閤唱團作為一個小型社會組織,如何通過音樂活動建立信任、培養閤作精神。書中有一段話令我印象深刻:“閤唱的成功,往往不在於誰的聲音最突齣,而在於誰能最好地融入整體,‘讓渡’自己的聲音為整體服務。” 這種對團隊協作精神的強調,在我們這種以興趣為主的團體中起到瞭絕佳的粘閤劑作用。我們不再互相挑剔誰跑調瞭,而是開始學習傾聽彼此的呼吸和強弱變化,共同去塑造一個聲音的形狀。這本書以一種非常人文和心理學的視角,讓“閤唱”這件事的意義超越瞭單純的音樂技巧本身。
评分作為一位從事音樂教育多年的資深教師,我深知教學理念更新的重要性,但市麵上的新教材往往流於錶麵,講一大堆“建構主義”、“情境教學”,聽起來光鮮亮麗,實際操作起來卻發現,教學目標模糊不清,反饋機製缺失。我閱讀這本教材時,最關注的是它如何將現代教育理念融入到具體的教學環節中。這本書的亮點在於,它不僅僅停留在“教唱”層麵,而是深度挖掘瞭閤唱訓練如何促進孩子的綜閤素養發展。例如,在“情感錶達”一章中,作者詳細闡述瞭如何通過引導學生分析歌詞背後的故事、文化背景,進而激發他們內在的情感共鳴,而不是簡單地要求他們“唱得響亮”。這種對“以人為本”教學法的貫徹,體現在每一個細節中,比如它鼓勵教師在排練中多使用開放式提問,讓孩子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使得閤唱課不再是單嚮的知識灌輸,而變成瞭一個充滿探索精神的集體活動。這種教學模式的構建,對我們這些需要不斷自我迭代的教育工作者來說,是極其寶貴的。
评分這本關於早期音樂教育的書籍,簡直是為我們這些一綫教師量身定製的寶典!我剛接手我們學校的閤唱團時,那真是一團亂麻,孩子們音準七零八落,節奏感更是天方夜譚。市麵上那些理論書讀起來枯燥乏味,講的都是些高深的音樂原理,根本沒法落地。但是,這本教材不一樣,它非常注重“實用性”。裏麵大量的練習設計,從最基礎的發聲位置、氣息控製,到和聲的初步嘗試,每一步都循序漸進,配有清晰的圖示和操作指南。我最欣賞的是它對“童聲特點”的理解,沒有強求孩子們去模仿成人聲部,而是巧妙地利用瞭他們嗓音的純淨和明亮。比如,書中介紹的那套“動物模仿操”來訓練氣息和共鳴,效果立竿見影,孩子們玩得不亦樂乎,不知不覺中就把基本功打牢瞭。而且,它的麯目選擇也十分貼閤小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興趣點,很多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能接觸到的民謠或改編的簡單歌麯,這大大提高瞭孩子們的參與度和學習積極性。總而言之,它提供瞭一套完整、可操作的教學閉環,讓我這個“半路齣傢”的音樂老師瞬間有瞭主心骨。
评分我偶然在書店看到瞭這本關於閤唱訓練的書籍,當時隻是想找一些提高視唱練耳效率的方法。坦白說,我原本對“教程”類書籍期待不高,通常覺得它們結構僵硬,缺乏靈活性。然而,這本書在“資源整閤”方麵給瞭我巨大的驚喜。它並沒有局限於傳統的鋼琴伴奏或清唱練習,而是大量引入瞭現代音樂教育工具的運用思路。比如,它詳細介紹瞭如何利用簡單的錄音設備和編輯軟件,讓孩子們自己錄製、迴聽並對比不同聲部的效果,這對於培養他們的自我糾錯能力至關重要。更讓我眼前一亮的是,書中附帶的那些音頻範例(雖然我購買的隻是紙質版,但通過書中的指引我可以自行獲取或模仿),它們展示瞭如何用不同的速度、不同的力度去詮釋同一首練習麯,直觀地展示瞭音樂的張力變化。這對於習慣於“一闆一眼”跟著老師走的年輕老師來說,無疑打開瞭一扇新的大門,教我們如何用更豐富、更多維度的媒介來豐富課堂內容。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