綫裝國學館: 封神演義(套裝共4冊) [明] 許仲琳 中國畫報齣版社

綫裝國學館: 封神演義(套裝共4冊) [明] 許仲琳 中國畫報齣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明] 許仲琳 著
圖書標籤:
  • 封神演義
  • 古典名著
  • 中國古典文學
  • 神話故事
  • 許仲琳
  • 綫裝國學館
  • 中國畫報齣版社
  • 曆史演義
  • 四大名著
  • 傳統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河北省新华书店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画报出版社
ISBN:9787514615647
商品编码:29740578260
包装:盒装
出版时间:2017-1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綫裝國學館: 封神演義(套裝共4冊)

定價:198.00元

作者: 許仲琳

齣版社:中國畫報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11-01

ISBN:9787514615647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盒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傳統經典,明代神魔小說的扛鼎之作。

n

★包裝精美、大氣,整體上檔次,彰顯、提升文化水平。

n

★綫裝國學館形成品牌影響力,被讀者漸漸接受。

n


內容提要


《封神演義》又名《封神榜》。全書以武王伐紂、商周易代的曆史為框架,敘寫天上的神仙分成兩派——支持武王的為闡教,幫助紂王的為截教——捲入這場鬥爭。雙方祭寶鬥法,幾經較量,後紂王失敗,薑子牙將雙方戰死的要人一一封神。

n

本書以內容篇幅巨大、幻想之奇特而聞名於世。其內容依托商滅周興的曆史背景,用武王伐紂為時空綫索,從女媧降香開書,到周武王姬發封列國諸侯結束。其中的哪吒鬧海、薑子牙下山、文王訪賢、三搶封神榜、眾仙鬥陣鬥法等情節,展現瞭古人豐富的想象力:騰雲駕霧、呼風喚雨、搬山移海、撒豆成兵、水遁、土遁、風火輪、火尖槍等。日本江戶時代本書已齣現翻譯全本,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也有介紹。

n


目錄


目錄

n


n


n


n


n

迴 紂王女媧宮進香

n

第二迴 冀州侯蘇護反商

n

第三迴 姬昌解圍進妲己

n

第四迴 恩州驛狐狸死妲己

n

第五迴 雲中子進劍除妖

n

第六迴 紂王無道造炮烙

n

第七迴 費仲計廢薑皇後

n

第八迴 方弼方相反朝歌

n

第九迴 商容九間殿死節

n

第十迴 姬伯燕山收雷震

n

第十一迴 羑裏城囚西伯侯

n

第十二迴 陳塘關哪吒齣世

n

第十三迴 太乙真人收石磯

n

第十四迴 哪吒現蓮花化身

n

第十五迴 昆侖山子牙下山

n

第十六迴 子牙火燒琵琶精

n

第十七迴 紂王無道造蠆盆

n

第十八迴 子牙諫主隱磻溪

n

第十九迴 伯邑考進貢贖罪

n

第二十迴 散宜生私通費尤

n

第二十一迴 文王誇官逃五關

n

第二十二迴 西伯侯文王吐子

n

第二十三迴 文王夜夢飛熊兆

n

第二十四迴 渭水文王聘子牙

n

第二十五迴 蘇妲己請妖赴宴

n

第二十六迴 妲己設計害比乾

n

第二十七迴 太師迴兵陳十策

n

第二十八迴 子牙兵伐崇侯虎

n

第二十九迴 斬侯虎文王托孤

n

第三十迴 周紀激反武成王

n

第三十一迴 聞太師驅兵追襲

n

第三十二迴 黃天化潼關會父

n

第三十三迴 黃飛虎泗水大戰

n

第三十四迴 飛虎歸周見子牙

n

第三十五迴 晁田兵探西岐事

n

第三十六迴 張桂芳奉詔西徵

n

第三十七迴 薑子牙一上昆侖

n

第三十八迴 四聖西岐會子牙

n

第三十九迴 子牙冰凍西岐山

n

第四十迴 四天王遇丙靈公

n

第四十一迴 聞太師兵伐西岐

n

第四十二迴 黃花山收鄧辛張陶

n

第四十三迴 聞太師西岐大戰

n

第四十四迴 子牙魂遊昆侖山

n

第四十五迴 燃燈議破十絕陣

n

第四十六迴 廣成子破金光陣

n

第四十七迴 公明輔佐聞太師

n

第四十八迴 陸壓獻計射公明

n

第四十九迴 武王失陷紅沙陣

n

第五十迴 三姑計擺黃河陣

n

第五十一迴 子牙劫營破聞仲

n

第五十二迴 絕龍嶺聞仲歸天

n

第五十三迴 鄧九公奉敕西徵

n

第五十四迴 土行孫立功顯耀

n

第五十五迴 土行孫歸伏西岐

n

第五十六迴 子牙設計收九公

n

第五十七迴 冀州侯蘇護伐西岐

n

第五十八迴 子牙西岐逢呂嶽

n

第五十九迴 殷洪下山收四將

n

第六十迴 馬元下山助殷洪

n

第六十一迴 太極圖殷洪絕命

n

第六十二迴 張山李錦伐西岐

n

第六十三迴 申公豹說反殷郊

n

第六十四迴 羅宣火焚西岐城

n

第六十五迴 殷郊岐山受犁鋤

n

第六十六迴 洪錦西岐城大戰

n

第六十七迴 薑子牙金颱拜將

n

第六十八迴 首陽山夷齊陰兵

n

第六十九迴 孔宣兵阻金雞嶺

n

第七十迴 準提道人收孔宣

n

第七十一迴 薑子牙三路分兵

n

第七十二迴 廣成子三謁碧遊宮

n

第七十三迴 青龍關飛虎摺兵

n

第七十四迴 哼哈二將顯神通

n

第七十五迴 土行孫盜騎陷身

n

第七十六迴 鄭倫捉將取汜水

n

第七十七迴 一氣化三清

n

第七十八迴 三教會破誅仙陣

n

第七十九迴 穿雲關四將被擒

n

第八十迴 楊任下山破瘟司

n

第八十一迴 子牙潼關遇痘神

n

第八十二迴 三教大會萬仙陣

n

第八十三迴 三大師收獅象犼

n

第八十四迴 子牙兵取臨潼關

n

第八十五迴 鄧芮二侯歸周主

n

第八十六迴 澠池縣五嶽歸天

n

第八十七迴 土行孫夫妻陣亡

n

第八十八迴 武王白魚躍龍舟

n

第八十九迴 紂王敲骨剖孕婦

n

第九十迴 子牙捉神荼鬱壘

n

第九十一迴 蟠龍嶺燒鄔文化

n

第九十二迴 楊戩哪吒收七怪

n

第九十三迴 金吒智取遊魂關

n

第九十四迴 文煥怒斬殷破敗

n

第九十五迴 子牙暴紂王十罪

n

第九十六迴 子牙發柬擒妲己

n

第九十七迴 摘星樓紂王

n

第九十八迴 周武王鹿颱散財

n

第九十九迴 薑子牙歸國封神

n

百迴 武王封列國諸侯

n


n


n


作者介紹


許仲琳(約1560—約1630),亦作陳仲林,號鍾山逸叟,應天府(今江蘇南京)人,生平事跡不詳,明朝小說傢。

n

他生活在明代中後期。著有知名小說《封神演義》,因此而得名。

n

學術界對《封神演義》的作者有較大爭議。

n


文摘


迴 紂王女媧宮進香

n


n


n


n

成湯乃黃帝之後也,姓子氏。初,帝嚳次妃簡狄祈於高禖,有玄鳥 之祥,遂生契。契事唐虞為司徒,教民有功,封於商。傳十三世生太乙,是為成湯;聞伊尹耕於有莘之野,而樂堯舜之道,是個大賢,即時以幣帛,三遣使往聘之,而不敢用,進之於天子。桀王無道,信讒逐賢,而不能用,復歸之於湯。後桀王日事,殺直臣關龍逢,眾庶莫敢直言。湯使人哭之。桀王怒,囚湯於夏颱。後湯得釋而歸國,齣郊,見人張網四麵而祝之曰:“從天墜者,從地齣者,從四方來者,皆罹吾網!”湯解 其三麵,止置一麵,更祝曰:“欲左者左,欲右者右,欲高者高,欲下者下。不用命者乃入吾網!”漢南聞之,曰:“湯德至矣!”歸之者四十餘國。桀惡日暴,。伊尹乃相湯伐桀,放桀於南巢。諸侯大會,湯退而就諸侯之位。諸侯皆推湯為天子,於是湯始即位,都於亳。元年乙未,湯在位,除桀虐政,順民所喜,遠近歸之。因桀無道,大旱七年,成湯祈禱桑林,天降大雨,又以莊山之金鑄幣,救民之命。作樂“大濩”,濩者護也,言湯寬仁大德,能救護生民也。在位十三年而崩,壽百歲,享國六百四十年,傳至商受而止:

n

成湯 太甲 沃丁 太庚 小甲 雍己

n

太戊 仲丁 外壬 河亶甲 祖乙 祖辛

n

沃甲 祖丁 南庚 陽甲 盤庚 小辛

n

小乙 武丁 祖庚 祖甲 廩辛 庚丁

n

武乙 太丁 帝乙 紂王

n

紂王乃帝乙之三子也。帝乙生三子:長曰微子啓,次曰微子衍,三曰壽王。因帝乙遊於禦園,領眾文武玩賞牡丹,因飛雲閣塌瞭一梁,壽王托梁換柱,力大無比。因首相商容、上大夫梅伯、趙啓等上本立東宮,乃立季子壽王為太子。後帝乙在位三十年而崩,托孤與太師聞仲,隨立 壽王為天子,名曰紂王,都朝歌。文有太師聞仲,武有鎮國武成王黃飛虎。文足以安邦,武足以定國。中宮元配皇後薑氏,西宮妃黃氏,馨慶 宮妃楊氏。三宮後妃,皆德性貞靜,柔和賢淑。紂王坐享太平,萬民樂業;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四夷拱手,八方賓服。八百鎮諸侯盡朝於商,有四路大諸侯率領八百小諸侯,東伯侯薑桓楚,居於東魯,南伯侯鄂崇禹,西伯侯姬昌,北伯侯崇侯虎,每一鎮諸侯領二百鎮小諸侯,共八百鎮諸侯屬商。

n

紂王七年,春二月,忽報到朝歌,反瞭北海七十二路諸侯袁福通等。太師聞仲奉敕徵北。不題。

n

一日,紂王早朝登殿,設聚文武。

n

隻見右班中一人齣班,俯伏金階,高擎牙笏,山呼稱臣:“臣商容,待罪宰相,執掌朝綱,有事不敢不奏。明日乃三月十五日,女媧娘娘聖誕之辰,請陛下駕臨女媧宮降香。”王曰:“女媧有何功德,朕輕萬乘而往降香?”商容奏曰:“女媧娘娘乃上古神女,生有聖德。那時共工氏頭觸不周山,天傾西北,地陷東南。女媧乃采五色石,煉之以補青天,故有功於百姓,黎庶立禋祀以報之。今朝歌祀此福神,則四時康泰,國祚綿長,風調雨順,災害潛消。此福國庇民之正神,陛下當往行香。”王曰:“準卿奏章。”紂王還宮。旨意傳齣:次日天子乘輦,隨帶兩班文武,往女媧宮進香。

n

駕齣朝歌南門,傢傢焚香設火,戶戶結彩鋪氈。三韆鐵騎,八百禦林,武成王黃飛虎保駕,滿朝文武隨行,前至女媧宮。

n

紂王正看此宮殿宇齊整,樓閣豐隆,忽一陣狂風,捲起幔帳,現齣女媧聖像,容貌端麗,瑞彩翩躚,國色天姿,婉然如生;真是蕊宮仙子臨凡,月殿嫦娥下世。古語雲:“國之將興,必有禎祥;國之將亡,必有妖孽。”紂王一見,神魂飄蕩,陡起,自思:朕貴為天子,富有四海,縱有六院三宮,並無有此艷色。王曰:“取文房四寶。”侍駕官忙取將來,獻與紂王。天子深潤紫毫,在行宮粉壁之上作詩一首:

n

鳳鸞寶帳景非常,盡是泥金巧樣妝。

n

麯麯遠山飛翠色;翩翩舞袖映霞裳。

n

梨花帶雨爭嬌艷;芍藥籠煙騁媚妝。

n

但得能舉動,取迴長樂侍君王。

n

天子作畢,隻見首相商容啓奏曰:“女媧乃上古之正神,朝歌之福主。老臣請駕拈香,祈求福德,使萬民樂業,雨順風調,兵火寜息。今陛下作詩褻瀆聖明,毫無虔敬之誠,是獲罪於神聖,非天子巡幸祈請之禮。願主公以水洗之。恐天下百姓觀見,傳言聖上無有德政耳。”王曰:“朕看女媧之容有絕世之姿,因作詩以贊美之,豈有他意?卿毋多言。況孤乃萬乘之尊,留與萬姓觀之,可見娘娘美貌絕世,亦見孤之遺筆耳。”言罷迴朝。文武百官默默點首,莫敢誰何,俱鉗口而迴。

n

且言女媧娘娘降誕,三月十五日往火雲宮朝賀伏羲、炎帝、軒轅三聖而迴,下得青鸞,坐於寶殿。玉女金童朝禮畢,娘娘猛抬頭,看見粉壁上詩句,大怒,罵曰:“殷受無道昏君,不想修身立德以保天下,今反不畏上天,吟詩褻我,甚是可惡!我想成湯伐桀而王天下,享國六百餘年,氣數已盡,若不與他個報應,不見我的靈感。”即喚碧霞童子駕青鸞往朝歌一迴。不題。

n

卻說二位殿下殷郊、殷洪來參謁父王——那殷郊後來是“封神榜”上“值年太歲”;殷洪是“五榖神”,皆有名神將。正行禮間,頂上兩道紅光衝天。娘娘正行時,被此氣擋住雲路;因望下一看,知紂王尚有二十八年氣運,不可造次,暫迴行宮,心中不悅。喚彩雲童兒把後宮中金葫蘆取來,放在丹墀之下;揭去蘆蓋,用手一指,葫蘆中有一道白光,其大如綫,高四五丈有餘。白光之上,懸齣一首幡來,光分五彩,瑞映韆條,名曰“招妖幡”。不一時,悲風颯颯,慘霧迷漫,陰雲四閤,風過數陣,天下群妖俱到行宮聽候法旨。娘娘吩咐彩雲:“著各處妖魔且退;隻留軒轅墳中三妖伺候。”三妖進宮參謁,口稱:“娘娘聖壽無疆!”這三妖一個是韆年狐狸精,一個是九頭雉雞精,一個是玉石琵琶精,俯伏丹墀。娘娘曰:“三妖聽吾密旨:成湯望氣黯然,當失天下;鳳鳴岐山,西周已生聖主。天意已定,氣數使然。你三妖可隱其妖形,托身宮院,惑亂君心;俟武王伐紂,以助成功,不可殘害眾生。事成之後,使你等亦成正果。”娘娘吩咐已畢,三妖叩頭謝恩,化清風而去。正是:狐狸聽旨施妖術,斷送成湯六百年。

n

且言紂王隻因進香之後,看見女媧美貌,朝暮思想,著奉禦宣中諫大夫費仲——乃紂王之幸臣。近因聞太師仲奉敕平北海,因此上就寵費仲、尤渾二人。此二人朝朝蠹惑聖聰,讒言獻媚,紂王無有不從。大抵天下將危,佞臣當道——不一時,費仲朝見。王曰:“朕因女媧宮進香,偶見其顔艷麗,絕世無雙,卿有何策,以慰朕懷?”費仲奏曰:“這有何難,陛下明日傳一旨,頒行四路諸侯:每一鎮選美女百名以充王庭。何憂天下絕色不入王選乎。”紂王大悅,隨即命駕還宮。畢竟不知此後何如,且聽下迴分解。

n


n

n


n


n


n


n

n


n


n

第二迴 冀州侯蘇護反商

n


n


n


n

不意紂年,夏四月,天下四大諸侯率領八百鎮朝覲於商。那四鎮諸侯乃東伯侯薑桓楚,南伯侯鄂崇禹,西伯侯姬昌,北伯侯崇侯虎。天下諸侯俱進朝歌。此時太師聞仲不在都城,紂王寵用費仲、尤渾。各諸侯俱知二人把持朝政,擅權作威,少不得先以禮賄之,以結其心,正所謂“未去朝天子,先來謁相公”。內中有位諸侯,乃冀州侯,姓蘇名護,此人生得性如烈火,剛方正直,那裏知道奔競夤緣。平昔見稍有不公不法之事,便執法處分,不少假藉,故此與二人俱未曾送有禮物。也是閤當有事,那日二人查天下諸侯俱送有禮物,獨蘇護並無禮單,心中大怒,懷恨於心。不題。

n

其日元旦吉晨,天子退朝至便殿,宣費仲、尤渾二人,問曰:“前卿奏朕,欲令天下四鎮大諸侯進美女,朕欲頒旨,又被商容諫止;今四鎮諸侯在此,明早召入,當麵頒行,俟四人迴國,以便揀選進獻,且免使臣往返。二卿意下若何?”費仲俯伏奏曰:“首相諫止采選美女,陛下當日容納,即行停旨,此美德也。臣下共知,眾庶共知,天下景仰。今一旦復行,是陛下不足以取信於臣民,切為不可。臣近訪得冀州侯蘇護有一女,艷色天姿,幽閑淑性,若選進宮幃,隨侍左右,堪任役使。況選一人之女,又不驚擾天下百姓,自不動人耳目。”紂王聽言,不覺大悅:“卿言極善!”即命隨侍官傳旨:“宣蘇護。”使命來至館驛傳旨:“宣冀州侯蘇護商議國政。”蘇護即隨使命至龍德殿朝見。禮畢,俯伏聽命。王曰:“朕聞卿有一女,德性幽閑,舉止中度。朕欲選侍後宮。卿為國戚,食其天祿,受其顯位,永鎮冀州,坐享安康,名揚四海,天下莫不欣羨。卿意下如何?”蘇護聽言,正色而奏曰:“陛下宮中,上有後妃,下至嬪禦,不啻數韆。妖冶嫵媚,何不足以悅王之耳目?乃聽左右諂諛之言,陷陛下於不義。況臣女蒲柳陋質,素不諳禮度,德色俱無足取。乞陛下留心邦本,速斬此進讒言之小人,使天下後世知陛下正心修身,納言聽諫,非好色之君,豈不美哉!”紂王大笑曰:“卿言甚不諳大體。自古及今,誰不願女作門楣。況女為後妃,貴敵天子;卿為皇親國戚,赫奕顯榮,孰過於此!卿毋迷惑,當自裁審。”蘇護聞言,不覺厲聲言曰:“臣聞人君修德勤政,則萬民悅服,四海景從,天祿永終。昔日有夏失政,淫荒。惟我祖宗不邇聲色,不殖貨財,德懋懋官,功懋懋賞,剋寬剋仁,方能割正有夏,彰信兆民,邦乃其昌,永保天命。今陛下不取法祖宗而效彼夏王,是取敗之道也。況人君愛色,必顛覆社稷;卿大夫愛色,必絕滅宗廟;士庶人愛色,必戕賊其身。且君為臣之標率,君不嚮道,臣下將化之,而朋比作奸,天下事尚忍言哉!臣恐商傢六百餘年基業,必自陛下紊亂之矣。”紂王聽蘇護之言,勃然大怒曰:“君命召,不俟駕;君賜死,不敢違;況選汝一女為後妃乎!敢以戇言忤旨麵摺朕躬,以之君匹朕,大不敬孰過於此!著隨侍官,拿齣午門,送法司勘問正法!”左右隨將蘇護拿下。轉齣費仲、尤渾二人,上殿俯伏奏曰:“蘇護忤旨,本該勘問;但陛下因選侍其女,以緻得罪;使天下聞之,道陛下輕賢重色,阻塞言路。不若赦之歸國,彼感皇上不殺之恩,自然將此女進貢宮闈,以侍皇上。庶百姓知陛下寬仁大度,納諫容流,而保護有功之臣。是一舉兩得之意。願陛下準臣施行。”紂王聞言,天顔少霽,“依卿所奏。即降赦,令彼還國,不得久羈朝歌。”

n

那蘇護辭朝迴至驛亭,罵曰:“無道昏君,不思量祖宗德業,寵信讒臣諂媚之言,欲選吾女進宮為妃。此必是費仲、尤渾以迷惑君心,欲專朝政。我想聞太師遠徵,二賊弄權,眼見昏君必,紊亂朝政,天下荒荒,黎民倒懸,可憐成湯社稷化為烏有。我自思:若不將此女進貢,昏君必興問罪之師;若要送此女進宮,以後昏君失德,使天下人恥笑我不智。大丈夫不可做不明白事。”叫左右:“取文房四寶來,題詩在午門牆上,以錶我永不朝商之意。”詩曰:

n

君壞臣綱,有敗五常。冀州蘇護,永不朝商!

n

蘇護領傢將徑齣朝歌,奔本國而去。

n

且言紂王見蘇護當麵摺諍一番,正躊躇不悅,隻見看午門內臣俯伏奏曰:“臣在午門,見牆上蘇護題有反詩十六字,不敢隱匿,伏乞聖裁。”隨侍接詩鋪在禦案上。紂王一見,大罵:“賊子如此無禮!朕體上天好生之德,不殺鼠賊,赦令歸國,彼反寫詩午門,大辱朝廷,罪在不赦!”即命:“宣殷破敗、晁田、魯雄等統領六師,朕須親徵,必滅其國!”當駕官隨宣魯雄等見駕。不一時,魯雄等朝見,禮畢。王曰:“蘇護反商,題詩午門,甚辱朝綱,情殊可恨,法紀難容。卿等統人馬廿萬為先鋒;朕親率六師以聲其罪。”魯雄聽罷,低首暗思:“蘇護乃忠良之士,素懷忠義,何事觸忤天子,自欲親徵,冀州休矣!”魯雄為蘇護俯伏奏曰:“蘇護得罪於陛下,何勞禦駕親徵。況且四大鎮諸侯俱在都城,尚未歸國,陛下可點一二路徵伐,以擒蘇護,明正其罪,自不失撻伐之威。何必聖駕遠事其地。”紂王問曰:“四侯之內,誰可徵伐?”費仲在傍,齣班奏曰:“冀州乃北方崇侯虎屬下,可命侯虎徵伐。”紂王即準施行。魯雄在側自思:“崇侯虎乃貪鄙暴橫之夫,提兵遠徵,所經地方,必遭殘害,黎庶何以得安。見有西伯姬昌,仁德四布,信義素著。何不保舉此人,庶幾兩全。”紂王方命傳旨,魯雄奏曰:“侯虎雖鎮北地,恩信尚未孚於人,恐此行未能伸朝廷威德;不如西伯姬昌,仁義素聞,陛下若假以節鉞,自不勞矢石,可擒蘇護,以正其罪。”紂王思想良久,俱準奏。特旨令二侯秉節鉞,得專徵伐。使命持旨到顯慶殿宣讀。不題。

n

隻見四鎮諸侯與二相飲宴未散,忽報“旨意下”,不知何事。天使曰:“西伯侯、北伯侯接旨。”二侯齣席接旨,跪聽宣讀:

n

詔曰:朕聞冠履之分維嚴,事使之道無兩,故君命召,不俟駕;君賜死,不敢返命;乃所以隆尊卑,崇任使也。茲不道蘇護,狂悖無禮,立殿忤君,紀綱已失,被赦歸國,不思自新,輒敢寫詩午門,安心叛主,罪在不赦。賜爾姬昌等節鉞,便宜行事,往懲其忤,毋得寬縱,罪有攸歸。故茲詔示汝往。欽哉。謝恩。

n

天使讀畢,二侯謝恩平身。昌曰:“既如此,公可領兵前行,我兵隨後便至。”當時各散。西伯便對二丞相言:“侯虎先去,姬昌暫迴西岐,領兵續進。”遂各辭散。不題。

n

次日,崇侯虎下教場整點人馬,辭朝起行。

n

且言蘇護離瞭朝歌,同眾士卒不一日迴到冀州。護之長子蘇全忠率領諸將齣郭迎接。其時父子相會進城,帥府下馬。眾將到殿前見畢。護曰:“當今天子失政,天下諸侯朝覲,不知那一個奸臣,暗奏吾女姿色,昏君宣吾進殿,欲將吾女選立宮妃。彼時被我當麵諫諍,不意昏君大怒,將我拿問忤旨之罪,當有費仲、尤渾二人保奏,將我赦迴,欲我送女進獻。彼時心甚不快,偶題詩帖於午門而反商。此迴昏君必點諸侯前來問罪。眾將官聽令:且將人馬訓練,城垣多用滾木炮石,以防攻打之虞。”諸將聽令,日夜防維,不敢稍懈,以待廝殺。

n

話說崇侯虎領五萬人馬,即日齣兵,離瞭朝歌,望冀州進發。

n

大兵正行,所過州府縣道,非止一日。前哨馬來報:“人馬已至冀州,請韆歲軍令定奪。”侯虎傳令安營,侯虎安下營寨,早有報馬報進冀州。蘇護傳令:“點兵齣城廝戰!”眾將聽令,各整軍器齣城。侯虎傳令整點人馬。隻見門旗開處,侯虎坐逍遙馬,統領眾將齣營,展兩杆龍鳳綉旗。後有長子崇應彪壓住陣腳。崇侯迴顧左右:“誰與我擒此逆賊?”言未瞭,左哨下有一將,厲聲而言曰:“待末將擒此叛賊!”連人帶馬滾至軍前。這壁廂有蘇護之子蘇全忠,見那陣上一將當先,刺斜裏縱馬搖戟曰:“慢來!”全忠認得是偏將梅武。全忠拍馬搖戟劈胸來刺,梅武手中斧劈麵相迎。

n

兩馬相交二十迴閤,早被蘇全忠一戟刺梅武於馬下。蘇護見子得勝,傳令擂鼓。冀州陣上大將趙丙、陳季貞縱馬掄刀殺將來。一聲喊起,隻殺的愁雲蕩蕩,旭日輝輝,屍橫遍野,血濺成渠。侯虎麾下金葵、黃元濟、崇應彪且戰且走,敗至十裏之外。

n

蘇護傳令鳴金收兵,迴城到帥府,升殿坐下,賞勞有功諸將,“今日雖大破一陣,彼必整兵復仇,不然定請兵益將,冀州必危,如之奈何?”言未畢,副將趙丙上前言曰:“天下諸侯,非止侯虎一人,倘朝廷盛怒之下,又點幾路兵來,冀州不過之地,誠所謂‘以石投水’,立見傾危。若依末將愚見,‘一不做,二不休’,侯虎新敗,不過十裏遠近,乘其不備,人銜枚,馬摘轡,暗劫營寨,殺彼片甲不存,方知我等利害。然後再尋那一路賢良諸侯,依附於彼,庶可進退,亦可以保全宗社。不知君侯尊意何如?”護聞此言大悅,曰:“公言甚善,正閤吾意。”即傳令:命子全忠領三韆人馬齣西門十裏,五崗鎮埋伏。全忠領命而去。

n

且言蘇護把人馬暗暗調齣城來,隻待劫營。時至初更,已行十裏。探馬報與蘇護,護即傳令,將號炮點起。一聲響亮,如天崩地塌,三韆鐵騎,一齊發喊,衝殺進營。崇侯虎正在夢中聞見殺聲,披袍而起,上馬提刀,衝齣帳來。隻見燈光影裏,看蘇護金盔金甲,大紅袍,玉束帶,青驄馬,火龍槍,大叫曰:“侯虎休走!速下馬受縛!”撚手中槍劈心刺來。崇侯落慌,將手中刀對麵來迎,兩馬交鋒。正戰時,隻見這崇侯虎長子應彪帶領金葵、黃元濟殺將來助戰。兩傢混戰,夤夜交兵。

n

話說兩傢大戰,侯虎見勢不能支,且戰且走。有長子應彪保父,殺一條路逃走,好似喪傢之犬,漏網之魚。蘇護趕殺侯虎敗殘人馬約二十餘裏,傳令鳴金收軍。蘇護得全勝迴冀州。

n

單言侯虎在馬上叫眾將言曰:“吾自提兵以來,未嘗大敗,今被逆賊暗劫吾營,黑夜交兵,未曾準備,以緻損摺軍將。此恨如何不報!吾想西伯侯姬昌自在安然,違避旨意,按兵不動,坐觀成敗,真是可恨!”長子應彪答曰:“軍兵新敗,銳氣已失,不如按兵不動,遣一軍催西伯侯起兵前來接應,再作區處。”侯虎曰:“我兒所見甚明。到天明收住人馬,再作彆議。”言未畢,一聲炮響,喊殺連天,侯虎父子、眾將,急嚮前看時,見一員小將,束發金冠,金抹額,雙搖兩根雉尾,大紅袍,金鎖甲,銀閤馬,畫杆戟,麵如滿月,唇若塗硃,厲聲大罵:“崇侯虎,吾奉父親之命,在此候爾多時。可速倒戈受死!還不下馬,更待何時!”侯虎大罵曰:“好賊子!不日天兵一到,汝父子死無葬身之地!誰與我拿此反賊?”黃元濟縱馬舞刀,直取蘇全忠。全忠用手中戟對麵相還。

n

二將酣戰,正不分勝負。侯虎父子雙迎上來,戰住全忠。全忠抖擻神威,好似弄風猛虎、攪海蛟龍,戰住三將。正戰間,全忠賣個破綻,一戟把崇侯虎護腿金甲挑下瞭半邊。侯虎大驚,將馬一夾,跳齣圍來,往外便走。崇應彪見父親敗走,意急心忙,慌瞭手腳,不提防被全忠當心一戟刺來。應彪急閃時,早中左臂,血淋袍甲,幾乎落馬。眾將急上前架住,救得性命,望前逃走。全忠欲要追趕,又恐黑夜之間不當穩便,隻得收瞭人馬進城。不知崇侯虎往何路藉兵,且聽下迴分解。

n


n


序言



《封神演義》:一場驚心動魄的神魔大戰,一場波瀾壯闊的王朝更迭 這部由明代小說傢許仲琳創作的《封神演義》,以其磅礴的氣勢、瑰麗的想象和深刻的寓意,在中國古典小說史上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它以商朝末年、周朝初年的曆史為背景,圍繞著“封神”這一核心事件,展開瞭一幅波瀾壯闊的畫捲,描繪瞭人、仙、妖、魔四界之間的恩怨情仇,以及在這場曠世大戰中,各路英豪如何掙紮、抉擇,最終走嚮各自命運的傳奇故事。 一、 曆史的洪流與神秘的開端 故事的開端,正值商朝國力鼎盛,但君王紂王卻日漸昏聵,沉迷酒色,寵信奸臣,導緻民不聊生,朝政腐敗。在這樣的背景下,天界也並不太平。女媧娘娘因商紂王題詩褻瀆,震怒之下,命軒轅墳三妖(狐狸精、九頭獅、玉石琵琶精)入宮,迷惑紂王,加速商朝的滅亡。這為整個封神大戰埋下瞭伏筆,也為故事增添瞭濃厚的神秘色彩。 二、 帝王將相與神仙鬼怪的交織 《封神演義》最引人入勝之處,在於它構建瞭一個宏大而復雜的神話體係。在這裏,我們看到瞭叱吒風雲的帝王,如仁德的周文王、周武王,奸詐殘暴的商紂王;我們聽到瞭勇猛無敵的將領,如忠義的楊戩、哪吒、薑子牙,也有驍勇善戰卻心術不正的申公豹;我們更驚嘆於各路神仙的法力無邊,如廣成子、太上老君、元始天尊,以及騰雲駕霧、呼風喚雨的妖怪精魅。 這些人物並非簡單的善惡二元對立,而是被置於一場巨大的命運洪流之中,他們的行為、選擇,都受到更深層次的法則驅動。薑子牙手持打神鞭,奉元始天尊之命,執行“封神”大業,他一邊運籌帷幄,招募賢士,一邊又與申公豹鬥智鬥勇,上演瞭一幕幕精彩絕倫的對決。哪吒三頭六臂,腳踏風火輪,一手乾坤圈,一手火尖槍,少年英氣,無所畏懼,他的成長曆程本身就是一個精彩的故事。楊戩,三眼神童,變化多端,忠心耿耿,是周營中的頂梁柱。 與此同時,商朝一方也並非全是昏聵之輩。比乾的忠諫直言,黃飛虎的義膽忠肝,都展現瞭那個時代士人的風骨。然而,在強大的天數和命運麵前,個人的力量顯得渺小,他們的悲劇命運也令人扼腕嘆息。 三、 封神榜的秘密與天道的運作 “封神”二字,是這部小說最核心的驅動力。為何要封神?為何要將這些生靈封入神位?小說中給齣瞭明確的解釋:商朝氣數已盡,周朝將取而代之。而為瞭維護三界秩序,防止生靈擾亂人間,元始天尊和太上老君決定,在人、仙、妖、魔四界之中,挑選齣有功之士,或是罪孽深重但有利用價值者,封入天庭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以及其他神位。 這場封神,與其說是對個人的奬賞或懲罰,不如說是對宇宙運行法則的一種梳理和鞏固。它通過一場大規模的神魔大戰,清理瞭舊秩序,建立瞭新秩序。在這場大戰中,無論是忠臣良將,還是妖魔鬼怪,隻要參與其中,無論生死,都可能被納入封神榜,成為天庭的一員。這似乎是一種公平,又似乎是一種無奈,將所有生命的存在都納入一個更大的、不可違逆的循環之中。 四、 奇幻的想象與精妙的法寶 《封神演義》的藝術魅力,還在於其天馬行空的想象力。這裏有各種奇特的法寶,如“翻天印”、“落寶金錢”、“風火輪”、“乾坤圈”、“九龍神火罩”、“七寶金蓮”等等,每一件法寶都擁有毀天滅地的力量,極大地增強瞭故事的戲劇衝突和視覺衝擊力。 作者許仲琳對於法寶的設計,往往與人物的身份、性格相契閤,例如元始天尊的“混元珠”,象徵著萬物之始,而申公豹的“豹子尾”,則暗含其陰險狡詐的本性。這些法寶的運用,使得每一次戰鬥都充滿瞭未知數和驚喜。 小說中對於各種妖怪的描繪也極其生動,有狐狸精的魅惑,有石磯娘娘的凶殘,有金光洞的九頭蟲的狡猾,它們韆奇百怪,形象各異,給讀者留下瞭深刻的印象。這些妖怪並非簡單的邪惡化身,其中許多也曾是人間的生靈,因修煉而獲得法力,但最終卻成為瞭這場封神大戰的犧牲品,或是走嚮瞭更深的罪惡。 五、 深刻的寓意與人性的反思 《封神演義》不僅僅是一部神魔小說,它更蘊含著深刻的寓意,值得我們深思。 首先,它深刻地揭示瞭“天道”的運作。雖然小說中有凡人、仙人、妖魔,但最終,一切都逃脫不瞭“天數”的安排。紂王的昏庸,商朝的滅亡,周朝的興盛,並非偶然,而是曆史發展的必然,是天道循環的體現。這種對天命的敬畏,也反映瞭中國傳統文化中“君權神授”的思想。 其次,它探討瞭“忠誠”與“背叛”。無論是薑子牙對元始天尊的忠誠,還是黃飛虎對商朝的忠誠,又或是申公豹對權力的追逐和對薑子牙的背叛,都展現瞭人性的不同側麵。小說中的人物,在巨大的命運麵前,他們的忠誠與背叛,往往伴隨著個人的得失與悲喜。 再者,《封神演義》也反映瞭“因果報應”的觀念。許多妖怪的齣現,是其前世今生的因果使然。比如,因果纏繞的狐狸精,其罪孽深重,最終成為瞭封神榜上的一員。這種觀念,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善惡有報”思想的體現,也警示著人們要謹慎自己的言行,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最後,小說也從側麵反映瞭“權力”的腐蝕性。紂王的暴虐,正是權力膨脹後的必然結果。而為瞭爭奪權力,無論是神仙還是凡人,都不惜使用任何手段。這使得《封神演義》不僅僅是一部娛樂性的作品,更是一麵映照人性的鏡子。 六、 曆史與文學的融閤 《封神演義》雖然是一部神魔小說,但它並非憑空虛構。它巧妙地將曆史傳說與民間故事相結閤,以商周交替的曆史事件為背景,融入瞭大量的神話、傳說、民間信仰,使得故事既有曆史的厚重感,又有神話的瑰麗色彩。小說中對古代的戰爭場麵、政治鬥爭、社會生活都有細緻的描寫,展現瞭明代人們對於曆史的認知和想象。 結語 《封神演義》是一部集神話、曆史、戰爭、傳奇於一體的宏偉巨著。它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一代又一代的讀者。在這場波瀾壯闊的神魔大戰中,我們看到瞭人性的光輝與陰暗,看到瞭命運的無常與殘酷,也看到瞭天道的運行與規律。它不僅是一部精彩的文學作品,更是一部蘊含深刻哲理的思想寶庫。閱讀《封神演義》,就是在進行一場穿越時空的靈魂之旅,在感受那股撲麵而來的恢弘氣勢的同時,也引發我們對自身、對世界、對命運的深刻思考。

用户评价

评分

我通常是碎片時間閱讀者,通勤路上或者睡前會翻幾頁。這套書的冊數分配(四冊)對於閱讀節奏的把控非常人性化。每一冊的篇幅適中,不會讓人覺得目標太遙遠而産生畏難情緒。我發現自己很自然地把故事的高潮和轉摺點放在瞭冊與冊的交界處,形成瞭一種期待感,就像追劇一樣。而且,這種分冊的設計也方便攜帶,我有時會隻帶其中一本齣門,重量和體積都控製得很好。相比那些動輒上韆頁的鴻篇巨製,這種分捲的實體書體驗更具親和力,它鼓勵你隨時拿起,隨時放下,讓閱讀成為一種輕鬆愉快的日常習慣,而不是一項需要專門規劃的“大工程”。

评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拿到手的時候就感覺很有分量,紙張的質感也非常好,拿在手裏那種古樸典雅的感覺一下子就齣來瞭。綫裝的工藝處理得相當到位,每一頁都像是精心製作的藝術品,翻閱起來不僅方便,更像是在進行一場文化上的朝聖。我特彆喜歡封麵上的那種留白和圖案搭配,既有古典韻味又不失現代審美,很符閤現在年輕人對傳統文化的一種追求,那種“拿得齣手”的感覺讓人在朋友麵前也覺得很有麵子。內頁的字體選擇也十分考究,清晰易讀,排版疏朗有緻,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眼睛疲勞,這對於我們這種喜歡沉浸式閱讀的讀者來說簡直是太友好瞭。總而言之,光是作為收藏品,這套書就已經值迴票價瞭,更不用說它承載的經典內容瞭,齣版社在實體書製作上的用心程度,真的值得點贊。

评分

說實話,最初購買時我有點擔心,畢竟市麵上的《封神演義》版本太多瞭,質量參差不齊,有些甚至為瞭迎閤大眾口味做瞭大量的“現代改編”,失去瞭原著的精髓。但這套書的呈現方式,讓我感到非常驚喜。它似乎非常忠實於許仲琳先生的原文精神,沒有在故事情節上做不必要的“魔改”。在閱讀那些關於闡教與截教鬥法、闡述“天道循環,報應不爽”的主題時,那種宿命感和莊嚴感被完美地保留瞭下來。特彆是對不同角色的塑造,比如紂王的昏聵、妲己的魅惑,以及眾仙人的個性,都刻畫得入木三分,沒有臉譜化處理。這讓我能更深入地思考傳統文學中關於“正邪”、“氣運”的探討,引發瞭許多關於人性與權力鬥爭的哲學反思,遠超瞭一般神魔小說的娛樂價值。

评分

作為一名對中國神話體係有濃厚興趣的人,我一直想係統梳理一下“封神榜”背後的世界觀構建。這套書(假設其附帶瞭某種導讀或索引)在構建這個龐大的神仙譜係時,顯示齣瞭極高的梳理能力。它不僅是講故事,更像是在繪製一幅復雜的“神仙地圖”。我發現,通過閱讀,我對“三教九流”、“西方教”與“闡截兩教”之間的權力結構有瞭更清晰的認識。這種知識性的補充,使得閱讀的樂趣從單純的故事欣賞,升級到瞭對古代宗教哲學和宇宙觀的探索。每一次讀到新的法寶齣場,新的神位被冊封,我都忍不住會去思考,在那個時代,這種“封神”行為背後蘊含的社會意義和政治運作邏輯,它不僅僅是打鬥那麼簡單,更是一次徹底的權力重組,這一點在目前的版本中體現得淋灕盡緻。

评分

我一直對明清小說的白話文敘事風格情有獨鍾,而這套《封神演義》的譯注版本(假設這是一個注釋詳盡的版本)簡直是為我這種“半吊子”國學愛好者量身定做的。很多舊版小說讀起來,遇到一些晦澀難懂的典故或者古代的官職稱謂,就得停下來查閱資料,極大地影響瞭閱讀的流暢性。但這本書的注釋部分做得非常精細,旁邊的批注不僅解釋瞭生僻字詞,更深入地解析瞭當時的曆史背景和社會風貌,使得那些宏大的戰爭場麵和復雜的人物關係變得立體起來。閱讀過程中,我仿佛能聽到薑子牙在岐山布陣時的決斷,感受到哪吒三頭六臂的英勇,這種沉浸感是其他簡化版或注釋不全的版本難以給予的。它成功地架起瞭一座通往古代神話世界的橋梁,讓傳統故事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古董,而是鮮活的、充滿智慧的文學瑰寶。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