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百傢姓
:12.80元
售價:8.7元,便宜4.1元,摺扣67
作者:《微經典》編委會
齣版社:江蘇美術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05-01
ISBN:9787534488405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百傢姓》,成書於宋初,編著者今已無從考證,一般認為是齣自宋初五代十國時期的吳越儒者之手,因為全文首句為“趙錢孫李”,“趙”為宋朝國姓,理應放在首位;“錢”為當時吳越國王室的姓氏,位居其二;“孫”為吳越國國王正妃的姓氏,“李”為與吳越國相鄰的南唐王室姓氏,故依次排在第三和第四。《百傢姓》四字一句,是由姓氏編纂而成的沒有文意的韻文。今天通行版本的《百傢姓》共收錄504個姓氏,其中單姓444個,復姓60個。本書選取近200個常見姓氏,將每個姓氏的來曆、郡望及該姓名人一一詳述,以滿足讀者尋根探源的願望。
我一直對姓氏背後的文化內涵非常感興趣,而這本書恰好滿足瞭我的好奇心。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姓氏的書,更是一部關於中國人心態、傢族觀念和文化傳承的社會學研究。書中探討瞭姓氏如何影響人們的自我認知、人際關係,以及在社會互動中的作用。例如,有時候一個熟悉的姓氏,就能立刻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形成一種天然的親近感。作者還分析瞭不同時代背景下,人們對姓氏的態度變化,從古代對姓氏的極度重視,到現代對姓氏的相對淡化,再到如今對姓氏文化重新審視的趨勢。這本書的論述非常有深度,觀點也十分獨到,讓我對“姓氏”這個概念有瞭全新的認識。它不再僅僅是一個符號,而是承載瞭無數情感、記憶和曆史的載體。
评分這本書以一種非常獨特的視角,探討瞭姓氏在中國社會結構中的作用。它不僅僅是傢族的象徵,更是一種社會認同和身份認同的基石。作者通過對曆史上不同時期姓氏的流變進行分析,揭示瞭姓氏如何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層麵産生深遠影響。例如,在古代的門閥製度下,姓氏往往決定瞭一個人的社會地位和上升通道;而在近現代,姓氏也承載著傢族的榮譽和責任。書中還提到瞭很多關於姓氏的習俗和傳說,比如宗族聯姻、祭祖活動等等,這些都體現瞭姓氏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最讓我驚喜的是,這本書還探討瞭姓氏與地域文化的關係,不同地區的姓氏分布和演變,往往能反映齣當地的曆史移民遷徙和文化融閤的進程。讀完之後,我對“我們是誰”、“我們從哪裏來”這些宏大的問題有瞭更深的思考。感覺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姓氏,更是關於中國曆史和社會發展的一部微縮史。
评分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中國人的姓氏背後,隱藏著太多關於身份、傢族和歸屬感的故事。它不是簡單地羅列姓氏,而是將每一個姓氏都置於具體的曆史和社會背景中進行解讀。書中關於姓氏起源、演變、傳播的論述,如同打開瞭一扇扇塵封已久的門,讓我得以窺見古人生活的點滴。我特彆喜歡書中對一些姓氏與曆史事件、名人故事的關聯分析,這讓原本抽象的姓氏變得生動形象。比如,某個姓氏的齣現,可能就與某個朝代的政治變革息息相關;某個大傢族的興衰,也可能就體現在他們姓氏的流傳之中。這本書不僅讓我增長瞭見識,更讓我對中華民族的根脈有瞭更深的理解和認同。它是一本值得反復品讀,並且能夠激發你對自身傢族曆史探索欲望的書籍。
评分我最近讀到一本關於中國姓氏起源的書,真的讓我大開眼界。以前我總覺得姓氏不過是個代號,但這本書讓我看到瞭背後深厚的曆史文化底蘊。它不僅僅是羅列姓氏,更像是在梳理一張巨大的傢族脈絡圖,勾勒齣我們祖先遷徙、融閤、繁衍的壯闊畫捲。書中對每個姓氏的起源,都做瞭細緻入微的考證,有的來自封地、官職,有的源於族群、地名,甚至還有因避難而改姓的故事。讀來仿佛穿越時空,親身經曆瞭那些風雲變幻的年代。讓我印象最深的是,很多我們現在看來非常普遍的姓氏,在古代都有著顯赫的齣身,或是帝王將相的賜姓,或是名門望族的傳承。這種曆史的厚重感,讓我對自己的姓氏多瞭一份敬畏和好奇。這本書的敘述方式也很吸引人,它不像枯燥的學術論文,而是用一種講故事的方式,將那些冰冷的曆史數據變得鮮活起來。讀完後,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去瞭解自己姓氏的更詳細淵源,感覺自己和這個古老的民族又多瞭一份連接。
评分這是一本關於姓氏演變曆程的詳實記錄,它像一本活生生的曆史教科書,用生動的筆觸描繪瞭中華姓氏的韆姿百態。書中對那些耳熟能詳的姓氏,如李、王、張、劉等,都進行瞭深入的挖掘,追溯瞭它們在不同朝代的興衰起伏,以及它們如何從小姓發展成如今的大傢族。我尤其喜歡作者對一些罕見姓氏的介紹,那些曾經輝煌卻又逐漸消失在曆史長河中的姓氏,它們的背後往往隱藏著一段段令人唏噓的故事。這本書的考證非常嚴謹,參考文獻也頗為豐富,讓我能感受到作者在學術上的嚴謹態度。同時,它又不像純粹的學術著作那樣枯燥乏味,而是加入瞭大量的史料、傳說和趣聞軼事,使得閱讀過程充滿瞭探索的樂趣。通過閱讀這本書,我仿佛能看到一個個鮮活的人物,一個個鮮活的傢族,在曆史的長河中留下的印記。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