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序 慕羽
Ⅰ.芭蕾
一、芭蕾史話
1.芭蕾釋義
2.從宮廷到劇場
3.225年前的“情節芭蕾”
4.芭蕾進入浪漫主義時期
5.立在足尖上舞蹈
6.浪漫芭蕾的興起
7.浪漫芭蕾的衰落
8.從聖彼得堡飛齣瞭“天鵝”
9.“夢幻迴憶”
10.當代芭蕾
二、輝煌的俄羅斯芭蕾(上、下篇)
1.“彼季帕時代”
2.“佳吉列夫時代”
三、編導們的曆史抉擇
1.編導“主宰”音樂——戲劇芭蕾
2.從“純音樂”中獲取靈感——音樂芭蕾
3.根據劇本“選擇”音樂——戲劇音樂芭蕾(兼述舞劇《茶花女》的音樂)
四、芭蕾星辰
1.小駝子變成瞭“仙女”——塔裏奧尼
2.不朽的天鵝——巴甫洛娃
3.“紅菱艷”——尼金斯基
4.她從上海來——瑪戈`芳婷
5.“叛逃者”——努裏也夫
6.硃麗葉的復活——烏蘭諾娃
7.東洋明珠——森下洋子 7
8.舊金山芭蕾舞團皇冠上的“寶石”——譚元元
五、芭蕾音樂新篇章
1.可與歌劇媲美——《天鵝湖》
2.古典珍品—~《睡美人》
3.標新立異——《火鳥》
4.“混血兒”——《春之祭》
5.英雄交響樂——《紅色娘子軍》
6.以歌為核心——《白毛女》
Ⅱ.音樂劇
一、《貓》眼裏看到的世界
二、在韋伯傢做客
三、《音樂之聲》中的“師生關係”
四、倫敦播種,紐約開花
五、四看《悲慘世界》
六、音樂劇《悲慘世界》登陸上海
七、一本描述鮑伯利和勛伯格音樂劇世界的巨著
八、根據迪士尼動畫改編的音樂劇
九、音樂劇與電影
十、音樂劇創作與演齣辨析
十一、西方經典音樂劇本土化的幾個難題一一中文版《貓》的
“案例”解析
……
Ⅲ弦外音
後記
《芭蕾·音樂劇經典選讀》是作者在各藝術院校作“芭蕾與音樂劇賞析”課的基礎上撰寫而成。書稿分三部分:“芭蕾、音樂劇和弦外音”。前兩個部分皆由世界經典的作品闡釋藝術發展之軌跡和藝術動人心弦的魅力,後一個部分講述瞭一些經典作品的鮮為人知的軼事。該書具有**的可讀性,因此讀者群除大專院校的師生外,同樣深受各階層藝術愛好者的青睞。
序 慕羽
Ⅰ.芭蕾
一、芭蕾史話
1.芭蕾釋義
2.從宮廷到劇場
3.225年前的“情節芭蕾”
4.芭蕾進入浪漫主義時期
5.立在足尖上舞蹈
6.浪漫芭蕾的興起
7.浪漫芭蕾的衰落
8.從聖彼得堡飛齣瞭“天鵝”
9.“夢幻迴憶”
10.當代芭蕾
二、輝煌的俄羅斯芭蕾(上、下篇)
1.“彼季帕時代”
2.“佳吉列夫時代”
三、編導們的曆史抉擇
1.編導“主宰”音樂——戲劇芭蕾
2.從“純音樂”中獲取靈感——音樂芭蕾
3.根據劇本“選擇”音樂——戲劇音樂芭蕾(兼述舞劇《茶花女》的音樂)
四、芭蕾星辰
1.小駝子變成瞭“仙女”——塔裏奧尼
2.不朽的天鵝——巴甫洛娃
3.“紅菱艷”——尼金斯基
4.她從上海來——瑪戈`芳婷
5.“叛逃者”——努裏也夫
6.硃麗葉的復活——烏蘭諾娃
7.東洋明珠——森下洋子 7
8.舊金山芭蕾舞團皇冠上的“寶石”——譚元元
五、芭蕾音樂新篇章
1.可與歌劇媲美——《天鵝湖》
2.古典珍品—~《睡美人》
3.標新立異——《火鳥》
4.“混血兒”——《春之祭》
5.英雄交響樂——《紅色娘子軍》
6.以歌為核心——《白毛女》
Ⅱ.音樂劇
一、《貓》眼裏看到的世界
二、在韋伯傢做客
三、《音樂之聲》中的“師生關係”
四、倫敦播種,紐約開花
五、四看《悲慘世界》
六、音樂劇《悲慘世界》登陸上海
七、一本描述鮑伯利和勛伯格音樂劇世界的巨著
八、根據迪士尼動畫改編的音樂劇
九、音樂劇與電影
十、音樂劇創作與演齣辨析
十一、西方經典音樂劇本土化的幾個難題一一中文版《貓》的
“案例”解析
……
Ⅲ弦外音
後記
Ⅱ.音樂劇
一、《貓》眼裏看到的世界
二、在韋伯傢做客
三、《音樂之聲》中的“師生關係”
四、倫敦播種,紐約開花
五、四看《悲慘世界》
六、音樂劇《悲慘世界》登陸上海
七、一本描述鮑伯利和勛伯格音樂劇世界的巨著
八、根據迪士尼動畫改編的音樂劇
九、音樂劇與電影
十、音樂劇創作與演齣辨析
十一、西方經典音樂劇本土化的幾個難題一一中文版《貓》的
“案例”解析
……
Ⅲ弦外音
後記
我通常不太喜歡閱讀那些過度學術化的藝術評論,因為它們往往高高在上,讓人望而卻步。但這本書的魅力恰恰在於,它在保持極高專業水準的同時,始終保持著一種對藝術最純粹的熱愛和敬意。它沒有將那些偉大的編舞傢和作麯傢神化,而是將他們還原為有血有肉的創造者,探討他們在麵對藝術瓶頸、市場壓力以及技術限製時所做齣的艱難抉擇。這種“人”的故事,遠比單純的作品介紹來得動人。我感覺作者像是一位引路人,他遞給我一張精美的地圖,詳細標記瞭通往藝術殿堂的每一條小徑,但同時又鼓勵我自由探索那些未被標記的角落。讀罷全書,我不再隻是一個被動的接受者,而更像是一個帶著批判性思維的同行者,對那些被時間篩選下來的“經典”有瞭更深刻、也更個人化的理解。
评分坦白說,這本書的價值遠超齣瞭“藝術史入門”的範疇。它更像是一部關於人類創造力與錶達欲的史詩。它教會我的最重要的一課是:偉大的藝術作品總是在某種程度上超越瞭它們誕生的時代局限。書中對那些劃時代的音樂劇和芭蕾作品的深度剖析,揭示瞭它們之所以能成為“永恒經典”的內在邏輯——那種跨越語言、文化和時代的普世情感共鳴。閱讀過程中,我的思路不斷地被引導,從對特定樂章的結構分析,迅速跳轉到對人類情感復雜性的哲學思考。這種思維的跳躍和提升,是單純看演齣錄像或聽唱片所無法提供的。它提供瞭一個堅實的理論和曆史框架,讓我在未來欣賞任何一場新的舞颱錶演時,都能帶著更豐富、更具穿透力的視角去解讀其中的每一個音符和每一個姿態。
评分說實話,這本書的敘事結構處理得非常巧妙,完全沒有陷入那種傳統學術著作的枯燥泥潭。它像一條蜿蜒的河流,時而平靜敘述,時而激流奔湧,將音樂與舞蹈的曆史脈絡梳理得井井有條。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處理不同文化間的交融與碰撞時所展現齣的那種宏大視野。比如,它如何追蹤十九世紀歐洲的浪漫主義思潮如何影響瞭俄羅斯的芭蕾學派,又是如何被美國百老匯文化吸收並轉化為一種更具商業性和戲劇張力的音樂劇形式。這種跨界的比較分析,極大地拓寬瞭我對“經典”的理解邊界。它教會我,藝術的進步往往不是孤立發生的,而是在不斷的對話、藉鑒乃至顛覆中完成的。文字的密度很高,但閱讀體驗卻齣奇地流暢,這大概歸功於作者那標誌性的、富有音樂感的句式節奏,仿佛每讀一段,耳邊都能響起相應的管弦樂。
评分這本厚厚的書擺在桌上,光是書名就讓人覺得分量十足——《芭蕾音樂劇經典讀音樂舞蹈史經典作品欣賞賞析》。我其實是抱著一種既期待又有點惴惴不安的心情翻開它的,畢竟“經典”這個詞意味著深度和廣度,我擔心自己能否完全跟上作者的思路。然而,真正讀進去之後,那種撲麵而來的專業性與熱情,立刻將我牢牢吸引住瞭。它不像是一本冰冷的教科書,更像是一位資深藝術史學傢在深夜茶室裏,為你娓娓道來那些光芒萬丈的舞颱傳奇。書中的文字不僅僅是對曆史事件的羅列,它更像是一種對藝術靈魂的探尋。比如,在談到某一特定流派的興起時,作者會巧妙地穿插當時的社會背景、作麯傢的個人際遇,甚至是對當時服飾美學的觀察,這些細節的打磨,讓那些遙遠的年代仿佛觸手可及。我特彆喜歡它在分析作品時那種抽絲剝繭的細緻,不是簡單地贊美,而是深入到配器手法、節奏變化如何服務於敘事和情感錶達的層麵,讀完後,再迴想那些熟悉的鏇律,總能發現新的驚喜。
评分這本書的排版和插圖設計,也為整體的閱讀體驗加分不少。雖然內容厚重,但翻閱起來卻齣奇地輕鬆,紙張的質感和墨色的清晰度都體現瞭齣版方的用心。尤其是一些關鍵曆史時期的配圖,不僅僅是簡單的劇照留存,很多是當時的設計草圖、手稿片段,甚至是評論傢在演齣當晚的速寫。這些視覺材料的加入,為抽象的音樂概念和舞蹈動作提供瞭堅實的物證,極大地增強瞭文本的說服力。我特彆喜歡作者對“瞬間的藝術”如何被記錄和流傳這一主題的探討。舞蹈和音樂的易逝性,使得文字記錄的準確性和描述的生動性變得至關重要。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尤為齣色,它用文字“凝固”瞭那些轉瞬即逝的輝煌,讓後人得以窺見那一刻的震撼。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