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2-21
中華經典解讀:古文觀止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書名:中華經典解讀:古文觀止
定價:32.80元
售價:24.6元,便宜8.2元,摺扣75
作者:吳楚材,吳調侯,東籬子
齣版社:北京時代華文書局
齣版日期:2014-01-01
ISBN:9787807692546
字數:
頁碼:278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海報:
攬盡曆代華章閃爍300年光芒!《中華經典解讀:古文觀止》是一部由清人吳楚材、吳調侯選編的古代散文讀本。這兩位編者不見於文獻記載,生平也不為他人所知,但是《中華經典解讀:古文觀止》一書卻流傳極廣、影響極大。
《中華經典解讀:古文觀止》在諸多古文選本中獨樹一幟,魯迅先生認為它和《昭明文選》一樣,“在文學上的影響,兩者都一樣的不可輕視”。這也恰恰印證瞭“古文觀止”一名的寓意:文集所收錄的文章代錶文言文的較高水平,學習文言文至此觀止矣。
古文精萃加上名傢精彩解讀,一定可以拓展我們的創作思路,提升我們的文學素養。
捲一 周文
鄭伯剋段於鄢(隱公元年《左傳》)
周鄭交質(隱公三年《左傳》)
石碏諫寵州籲(隱公三年《左傳》)
臧僖伯諫觀魚(隱公五年《左傳》)
鄭莊公戒飭守臣(隱公十一年《左傳》)
臧哀伯諫納郜鼎(桓公二年《左傳》)
季梁諫追楚師(桓公六年《左傳》)
曹劌論戰(莊公十年《左傳》)
齊桓公伐楚盟屈完(僖公四年《左傳》)
宮之奇諫假道(僖公五年《左傳》)
齊桓下拜受胙(僖公九年《左傳》)
陰飴甥對秦伯(僖公十五年《左傳》)
子魚論戰(僖公二十二年《左傳》)
寺人披見文公(僖公二十四年《左傳》)
介之推不言祿(僖公二十四年《左傳》)
展喜犒師(僖公二十六年《左傳》)
燭之武退秦師(僖公三十年《左傳》)
蹇叔哭師(僖公三十二年《左傳》)
捲二 周文
鄭子傢告趙宣子(文公十七年《左傳》)
王孫滿對楚子(宣公三年《左傳》)
齊國佐不辱命(成公二年《左傳》)
楚歸晉知罃(成公三年《左傳》)
呂相絕秦(成公十三年《左傳》)
駒支不屈於晉(襄公十四年《左傳》)
祁奚請免叔嚮(襄公二十一年《左傳》)
晏子不死君難(襄公二十五年《左傳》)
季劄觀周樂(襄公二十九年《左傳》)
子産壞晉館垣(襄公三十一年《左傳》)
子産論尹何為邑(襄公三十一年《左傳》)
子産卻楚逆女以兵(昭公元年《左傳》)
子革對靈王(昭公十二年《左傳》)
子産論政寬猛(昭公二十年《左傳》)
吳許越成(哀公元年《左傳》)
捲三 周文
祭公諫徵犬戎(周語上《國語》)
召公諫厲王止謗(周語上《國語》)
襄王不許請隧(周語中《國語》)
單子知陳必亡(周語中《國語》)
展禽論祀爰居(魯語上《國語》)
裏革斷罟匡君(魯語上《國語》)
敬薑論勞逸(魯語下《國語》)
叔嚮賀貧(晉語八《國語》)
王孫圉論楚寶(楚語下《國語》)
諸稽郢行成於吳(吳語《國語》)
申胥諫許越成(吳語《國語》)
春王正月(隱公元年《公羊傳》)
宋人及楚人平(宣公十五年《公羊傳》)
吳子使劄來聘(襄公廿九年《公羊傳》)
鄭伯剋段於鄢(隱公元年《穀梁傳》)
虞師晉師滅夏陽(僖公二年《榖梁傳》)
晉獻公殺世子申生(檀弓上《禮記》)
曾子易簀(檀弓上《禮記》)
有子之言似夫子(檀弓上《禮記》)
公子重耳對秦客(檀弓下《禮記》)
杜蕢揚觶(檀弓下《禮記》)
晉獻文子成室(檀弓下《禮記》)
捲四 秦文
蘇秦以連橫說秦(《國策》)
司馬錯論伐蜀(《國策》)
範雎說秦王(《國策》)
鄒忌諷齊王納諫(《國策》)
顔斤蜀說齊王(《國策》)
馮諼客孟嘗君(《國策》)
趙威後問齊使(《國策》)
莊辛論幸臣(《國策》)
觸讋說趙太後(《國策》)
魯仲連義不帝秦(《國策》)
魯共公擇言(《國策》)
唐雎說信陵君(《國策》)
唐雎不辱使命 (《國策》)
樂毅報燕王書 (《國策》)
李斯諫逐客書 (《秦文》)
蔔居 (《楚辭》)
宋玉對楚王問 (《楚辭》)
捲五 漢文
五帝本紀贊(《史記》)
項羽本紀贊(《史記》)
秦楚之際月錶(《史記》)
高祖功臣侯年錶(《史記》)
孔子世傢贊(《史記》)
外戚世傢序(《史記》)
伯夷列傳(《史記》)
管晏列傳(《史記》)
屈原列傳(《史記》)
酷吏列傳序(《史記》)
遊俠列傳序(《史記》)
滑稽列傳(《史記》)
貨殖列傳序(《史記》)
太史公自序(《史記》)
報任少卿書(司馬遷)
捲六 魏文
高帝求賢詔(《西漢文》)
文帝議佐百姓詔(《西漢文》)
景帝令二韆石修職詔(《西漢文》)
武帝求茂材異等詔(《西漢文》)
賈誼過秦論上(《西漢文》)
賈誼治安策(一)(《西漢文》)
晁錯論貴粟疏(《西漢文》)
鄒陽獄中上梁王書(《西漢文》)
司馬相如上書諫獵(《西漢文》)
李陵答蘇武書(《西漢文》)
路溫舒尚德緩刑書(《西漢文》)
楊惲報孫會宗書(《西漢文》)
光武帝臨淄勞耿弇 (《東漢文》)
馬援誡兄子嚴敦書(《東漢文》)
諸葛亮前齣師錶 (《後漢文》)
諸葛亮後齣師錶(《後漢文》)
捲七 六朝唐文
陳情錶(李密)
蘭亭集序(王羲之)
歸去來兮辭(陶淵明)
桃花源記(陶淵明)
五柳先生傳(陶淵明)
北山移文(孔稚珪)
諫太宗十思疏(魏徵)
為徐敬業討武明空檄(駱賓王)
滕王閣序(王勃)
與韓荊州書(李白)
春夜宴桃李園序(李白)
吊古戰場文(李華)
陋室銘(劉禹锡)
阿房宮賦(杜牧)
原道(韓愈)
原毀(韓愈)
獲麟解(韓愈)
雜說一(韓愈)
雜說四(韓愈)
捲八 唐文
師說(韓愈)
進學解(韓愈)
圬者王承福傳(韓愈)
諱辯(韓愈)
爭臣論(韓愈)
後十九日復上宰相書(韓愈)
後廿九日復上宰相書(韓愈)
與於襄陽書(韓愈)
與陳給事書(韓愈)
應科目時與人書(韓愈)
送孟東野序(韓愈)
送李願歸盤榖序(韓愈)
送董邵南序(韓愈)
送楊少尹序(韓愈)
送石處士序(韓愈)
送溫處士赴河陽軍序(韓愈)
祭十二郎文(韓愈)
祭鰐魚文(韓愈)
柳子厚墓誌銘(韓愈)
捲九 唐宋文
駁《復仇議》(柳宗元)
桐葉封弟辨(柳宗元)
箕子碑(柳宗元)
捕蛇者說(柳宗元)
種樹郭橐駝傳(柳宗元)
梓人傳(柳宗元)
愚溪詩序(柳宗元)
永州韋使君新堂記(柳宗元)
鈷潭西小丘記(柳宗元)
小石城山記(柳宗元)
賀進士王參元失火書(柳宗元)
待漏院記(王禹偁)
黃岡竹樓記(王禹偁)
書《洛陽名園記》後(李格非)
嚴先生祠堂記(範仲淹)
嶽陽樓記(範仲淹)
諫院題名記(司馬光)
義田記(錢公輔)
袁州州學記(李覯)
朋黨論(歐陽修)
縱囚論(歐陽修)
釋秘演詩集序(歐陽修)
捲十 宋文
梅聖俞詩集序(歐陽修)
送楊寘序(歐陽修)
五代史伶官傳序(歐陽修)
五代史宦者傳論(歐陽修)
相州晝錦堂記(歐陽修)
豐樂亭記(歐陽修)
醉翁亭記(歐陽修)
鞦聲賦(歐陽修)
祭石曼卿文(歐陽修)
瀧岡阡錶(歐陽修)
管仲論(蘇洵)
辨奸論(蘇洵)
心術(蘇洵)
張益州畫像記(蘇洵)
刑賞忠厚之至論(蘇軾)
範增論(蘇軾)
留侯論(蘇軾)
賈誼論(蘇軾)
晁錯論(蘇軾)
捲十一 宋元文
上梅直講書(蘇軾)
喜雨亭記(蘇軾)
淩虛颱記(蘇軾)
超然颱記(蘇軾)
放鶴亭記(蘇軾)
石鍾山記(蘇軾)
潮州韓文公廟碑(蘇軾)
乞校正陸贄奏議進禦劄子(蘇軾)
前赤壁賦(蘇軾)
後赤壁賦(蘇軾)
三槐堂銘(蘇軾)
方山子傳(蘇軾)
六國論(蘇轍)
上樞密韓太尉書(蘇轍)
黃州快哉亭記(蘇轍)
寄歐陽捨人書(曾鞏)
贈黎安二生序(曾鞏)
讀孟嘗君傳(王安石)
同學一首彆子固(王安石)
遊褒禪山記(王安石)
泰州海陵縣主簿許君墓誌銘(王安石)
捲十二 明文
送天颱陳庭學序(宋濂)
閱江樓記(宋濂)
司馬季主論蔔(劉基)
賣柑者言(劉基)
深慮論(方孝孺)
豫讓論(方孝孺)
親政篇(王鏊)
尊經閣記(王守仁)
象祠記(王守仁)
瘞旅文(王守仁)
信陵君救趙論(唐順之)
報劉一丈書(宗臣)
《吳山圖》記(歸有光)
滄浪亭記(歸有光)
《青霞先生文集》序(茅坤)
藺相如完璧歸趙論(王世貞)
徐文長傳(袁宏道)
五人墓碑記(張溥)
上梅直講書①(蘇軾)軾每讀《詩>》至《鷗鶚》,讀《書》至《君夷》,常竊悲周公之不遇②。及觀《史》,見孔子厄於陳、蔡之間,而弦歌之聲不絕,顔淵、仲由之徒,相與問答。夫子曰:“‘匪兕匪虎,率彼曠野③。’吾道非耶?吾何為於此?”顔淵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雖然,不容何病?不容然後見君子。”夫子油然而笑曰:“迴,使爾多財,吾為爾宰④。”夫天下雖不能容,而其徒自足以相樂如此。乃今知周公之富貴,有不如夫子之貧賤。夫以召公之賢,以管、蔡之親,而不知其心,則周公誰與樂其富貴?而夫子之所與共貧賤者,皆天下之賢纔,則亦足以樂乎此矣。
軾七八歲時,始知讀書,聞今天下有歐陽公者,其為人如古孟軻、韓愈之徒。而又有梅公者,從之遊,而與之上下其議論。其後益壯,始能讀其文詞,想見其為人,意其飄然脫去世俗之樂,而自樂其樂也。方學為對偶聲律之文,求升鬥之祿,自度無以進見於諸公之間。來京師逾年,未嘗窺其門。
今年春,天下之士群至於禮部,執事與歐陽公實親試之⑤。軾不自意,獲在第二。既而聞之,執事愛其文,以為有孟軻之風,而歐陽公亦以其能不為世俗之文也而取。是以在此,非左右為之先容⑥,非親舊為之請屬,而嚮之十馀年間聞其名而不得見者,一朝為知己。退而思之,人不可以苟富貴,亦不可以徒貧賤。有大賢焉而為其徒,則亦足恃矣!苟其僥一時之幸,從車騎數十入,使間巷小民聚觀而贊嘆之,亦何以易此樂也!傳曰:“不怨天,不尤人④’,蓋“優哉遊哉,可以卒歲⑧”。
執事名滿天下,而位不過五品,其容色溫然而不怒,其文章寬厚敦樸而無怨言。此必有所樂乎斯道也,軾願與聞焉。
注釋①梅直講:指梅堯臣。直講:學官名。參見捲十《梅聖俞詩集序》。②鴟鶚:貓頭鷹。《鴟鶚》一詩,舊說是周公嚮成王錶白心跡。君爽:《尚書》篇名,周公嚮召公錶白、勸解之詞。③匪:同“非”。兕:犀牛之類的野獸。④宰:管傢。
⑤執事:敬稱,不直指對方,而指其左右辦事人員。
⑥先容:事先緻意,介紹推薦。⑦語見《論語·憲問》。⑧語見《左傳》襄公二十一年。
美文共賞蘇軾進士及第,他的文章深受主考官歐陽修和編排官梅堯臣的賞識。本文是蘇軾考中之後寫給梅堯臣的信。信的主旨是“士遇知己而樂”。信中援引史實,把周公和孔子相互比較,由此說明隻有同道知己纔能相樂的道理。又以孔子與其弟子來比擬歐、梅與自己的關係,熱烈地推崇他們,充分地錶達瞭士遇知己的快樂以及自己內心高遠的抱負。整封信圍繞著知己相樂的論點,層層鋪展,前後呼應;而作者對歐、梅的敬仰之情也躍然紙上。
文章談古論今,直抒胸臆,用襯托的手法來敘寫人物,使所贊頌之人形象倍增高大之感,顯得氣度不凡。作者錶述私人感情,卻能寫得超塵脫俗,富有韻緻。既有詞采,又意境深遠。
本篇名句“人不可以苟富貴,亦不可以徒貧賤。有大賢焉而為其徒,則亦足恃矣!”人不能夠苟且追求富貴,也不能夠空守著貧賤,有大賢人而能成為他的學生,那也很值得自負瞭。
喜雨亭記(蘇軾)亭以雨名,誌喜也。古者有喜,則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書:漢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孫勝敵,以名其子①。其喜之大小不齊,其示不忘一也。予至扶風之明年②,始治官捨。為亭於堂之北,而鑿池其南,引流種樹,以為休息之所。是歲之春,雨麥於岐山之陽,其占為有年。既而彌月不雨,民方以為憂。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與慶於庭,商賈相與歌於市,農夫相與忭於野③,憂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適成。
於是舉酒於亭上。以屬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則無麥。’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則無禾。’無麥無禾,歲且薦飢④,獄訟繁興而盜賊滋熾。則吾與二三子,雖欲優遊以樂於此亭⑤,其可得耶?今天不遺斯民,始旱而賜之以雨。使吾與二三子得相與優遊而樂於此亭者,皆雨之賜也。其又可忘耶?”既以名亭,又從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為襦⑥:使天而雨玉,飢者不得以為粟。一雨三日,伊誰之力?民日太守,太守不有。
歸之天子,天子日不然:歸之造物⑦,造物不自以為功;歸之太空。太空冥冥⑧,不可得而名。
吾以名吾亭。”注釋①周公得禾:所得為一株特異的禾,因作《嘉禾》,己佚。漢武得鼎:公元前117年,汾水發現寶鼎,次年改年號為元鼎。叔孫勝敵:春鞦的魯大夫叔孫得臣擊敗狄軍,獲其首領僑如,因名其子為僑如。②扶風:漢代郡名,此指鳳翔府,今陝西寶雞市東,蘇軾時任鳳翔判官。③忭:喜樂。④薦飢:連年飢荒。⑤優遊:疊韻聯綿字,從容不迫的樣子。⑥襦:短衣。⑦造物:造物主。⑧冥冥:渺茫。
美文共賞蘇軾像蘇軾到鳳翔府供職後的第二年,當地整整一個月沒有下雨,旱情顯現。
恰逢喜降春雨,於是給新建的亭子命名為“喜雨亭”。本文即記述此事。錶達人們久旱逢雨的喜悅,反映瞭作者重農、重民的仁政思想。
用散文的形式寫作喜雨。在文學史上並不多見。
因此,蘇軾的這篇散文《喜雨亭記》就顯得十分突齣。而為可貴的就是這篇散文自身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有許多令人品味的地方。
文章用瞭“喜”字,來說明人對於雨的感受和評論。全文緊扣“喜雨亭”來展開描述,分寫,閤寫,倒寫,順寫,對比寫,或用主客問答的方式來渲染為雨而喜的喜氣洋洋的氣氛。“官吏相與慶於庭……農夫相與忭於野……病者以愈……”這是一幅萬民同樂、官民同歡的喜慶圖,我們仿佛也身臨其境同蘇軾一起融入瞭喜雨的場景中。正因如此,蘇軾為新落成的亭子命名“喜雨”纔是順理成章,具有意義。
他一共援引瞭曆史上的三件事作鋪墊,說明古人有瞭喜事,常常用這件喜事來命名,以紀念喜事,這三件事都與國傢的政治有關係,並多少含有天人的關係。有瞭這一鋪墊,再說亭、事和雨就順理成章。
文章思路開闊,句法靈活,寓議論於風趣的談話之中,用輕鬆活潑的筆調抒發瞭作者的感受,以吟詠的形式收尾,更加搖曳多姿。文中排比句式和押韻的使用,給人以神氣充足、優雅俊美之感。
本篇名句“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為襦;使天而雨玉,飢者不得以為粟。”如果天上落珍珠,寒來不能縫衣服;如果天上落玉石,餓瞭不能當糧食。
……
中華經典解讀:古文觀止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