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商品名稱: | 改變心靈深處的自己 |
| 作者: | 泓露·沛霖 | 開本: | 16開 |
| 定價: | 36.8 | 頁數: | 273 |
| 現價: | 見頂部 | 齣版時間 | 2014-12-01 |
| ISBN號: | 9787504483997 | 印刷時間: | 2014-12-01 |
| 齣版社: | 中國商業齣版社 | 版次: | 1 |
| 商品類型: | 圖書 | 印次: | 1 |
內容提要 作者簡介 目錄 *章增強內心的能量
內在世界是真實存在的。你可以依靠內在力量産生勇氣、希望、熱情、信心、信賴感以及信念。藉助這些能力,你可以獲得規劃和實現夢想的聰明纔智以及特殊技能。
生命是開放的,而不是封閉的。凡是外在世界獲得的東西,都是人類在內在世界已經擁有的西。
|神奇的內在力量|.......................................3
|內在的能力|.............................................5
|激發內心的積極力量|.................................7
|內心的**重要|....................................11
|審視和調整我們的內心|..............................14
第二章找到心靈深處的自我
—個人要成功*須忠實於自我,正確地認識自我,勇敢地成為敢於進取、不斷自我的人。尼采曾經說過:“聰明的人隻要能夠認識自己,便什麼也不會失去。”
一個人隻有正確地認識自己,正確地認識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將自己的好習慣培養起來,纔可以激發齣潛藏在內心深處的力量,去挑戰*有助於自己發展的事情。
|肯定自己的價值|.......................................25
|知道自己是誰|..........................................30
|勇敢地承認自己很重要|..............................35
|瞭解自己的長處|.......................................39
|不要苛求自己|..........................................42
|做快樂的自己|..........................................45
|對自己要求高些|.......................................49
|做*踏實的自己|.......................................53
|做*好的自己|..........................................56
第三章相信自己
拿破侖說,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而我們要說,不相信自己能當上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相信自己,就是自我懷疑。“懷疑是我們身上*可恥的叛徒,”莎士比亞說,“當我們懷疑某種獲得利益的嘗試是否可行時,我們也就失去瞭那獲得利益的機會。”
…… 精彩導讀
探尋自我覺醒的旅程:心靈深處的呼喚與蛻變 本書並非探討如何簡單地調整行為或應對眼前的壓力,它是一部深入剖析人類心智結構、潛意識運作機製,並指引讀者踏上真正由內而外、徹底重塑自我認知的深度指南。我們將帶領讀者穿越由童年經曆、社會規範和自我設限所構築的迷宮,直抵那個渴望自由、渴望真實錶達的“本我”。 第一章:覺醒的序麯——你真的認識自己嗎? 拋棄陳舊的標簽,直麵真實的內核。 我們每個人都戴著一層由他人期望和自我防禦構建的“麵具”。這一章首先挑戰瞭讀者對“自我”的傳統定義。它會通過一係列深刻的內省練習和心理學案例分析,揭示我們如何不自覺地采納父母、文化、甚至媒體灌輸的信念係統,並將這些外來信息奉為圭臬。 信念的源頭追溯: 詳細剖析核心信念是如何在生命早期形成的,特彆是那些關於“我不夠好”、“世界是不安全的”的潛藏指令。 陰影的邀請函: 引入榮格心理學的概念,探討我們拒絕承認和壓抑的“陰影麵嚮”——那些被我們視為負麵、不光彩的特質。學會與陰影對話,而非恐懼它,是轉變的第一步。 情緒的語言破譯: 情緒並非敵人,而是信號燈。本章會教授一套精細的“情緒解密圖譜”,幫助讀者區分由當下事件引發的反應,和由陳舊創傷模式觸發的過度反應。理解恐懼、憤怒和悲傷背後的深層需求。 第二章:潛意識的藍圖——重寫內在的操作係統 你的行為模式,是過去在你腦中留下的代碼。 心靈的絕大部分運作發生在意識無法觸及的潛意識層麵。本章深入淺齣地介紹瞭神經科學與心理動力學的交叉領域,解釋瞭大腦如何固化重復的思維路徑,從而形成強大的“自動駕駛”模式。 模式的識彆與阻斷: 詳細描繪常見的自我破壞性循環,例如“親密關係中的推開模式”、“職業生涯中的自我設限循環”。提供具體的“中斷儀式”,教授如何在自動反應發生的那一瞬間,拉迴意識的繮繩。 敘事療法的力量: 我們通過故事來理解世界,但如果故事本身是殘缺或帶有偏見的,我們的未來也將被局限。本章指導讀者如何成為自己生命故事的“審稿人”,批判性地審視那些限製你的“劇本”,並開始創作一個更廣闊、更有力量的新版本。 意象與象徵的橋梁: 探討夢境、白日夢和反復齣現的象徵符號在揭示潛意識需求中的作用。引導讀者通過創造性的錶達(如藝術、冥想中的意象捕獲),繞過邏輯的防禦,直接與內在智慧連接。 第三章:從受害者到創造者——奪迴內在的主導權 轉變不在於改變環境,而在於改變你對環境的詮釋。 這一部分是實踐轉化的核心。它聚焦於如何將內在的洞察力轉化為現實生活中的力量和行動。 核心需求的浮現: 深入探索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的更高層級,特彆是歸屬感、尊重感和自我實現的需求。當基本需求長期未被滿足時,我們會錶現齣哪些“替代行為”?瞭解真正的需求,纔能停止無效的追逐。 邊界的藝術與維護: 很多時候,心靈的創傷源於無效的邊界。本書區分瞭“被動”、“攻擊性”和“自信式”的邊界維護。提供一係列情境模擬,教導讀者如何在不損害關係的前提下,清晰、堅定地錶達“不”和“我需要”。 原諒的真諦: 原諒並非遺忘或認同他人的錯誤,而是從傷害帶來的情緒束縛中解放自己。本章將原諒過程拆解為三個階段:承認痛苦、理解人性局限、選擇放下情感負擔,強調這是一種完全利己的內心工程。 第四章:心靈的迭代與整閤——麵嚮未來的持續成長 蛻變不是一個終點,而是一種持續的校準過程。 真正的改變是動態的、不斷深化的。最後一部分關注如何建立一個可持續的心靈維護係統,確保新的認知和行為模式能夠紮根並開花結果。 自我同情與非評判性觀察: 完美主義是阻礙深層改變的隱形殺手。本書強調“自我同情”(Self-Compassion)的重要性,並提供具體的練習來替代嚴苛的自我批評。學會像對待一位正在努力成長的摯友那樣對待自己。 建立你的“內在智囊團”: 探討如何識彆並培養內在的積極資源——內在的導師、內在的保護者、內在的玩樂者。在麵對挑戰時,學會“召喚”這些內在資源來提供支持和指導。 靈性與意義的連接(非宗教性): 探討當物質和情感需求得到初步滿足後,人類對“意義”的渴望。如何將個人的掙紮和成長體驗融入一個更大的生命圖景中,從而獲得超越日常瑣事的深層滿足感。 本書旨在提供一個結構嚴謹、充滿人文關懷的框架,引導讀者進行一場深邃的、麵嚮根源的自我探索。它要求讀者付齣努力和真誠,但迴報將是無可替代的:一個更清晰、更自由、更具生命力的全新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