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時裝有品
定價:48.00元
作者:楊大偉
齣版社:清華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3-06-01
ISBN:9787302311676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99kg
編輯推薦
所謂“設計”
滿足物欲,滿足視覺,藉産品包裝及效用來提高個人生活質量
錶現社會資源的豐盛,讓民眾感受美、效率及科技快速的發展
以有限資源提供一個係統、方法或形式去滿足人類的生活
內容提要
《時裝有品》整閤多年教學工作經驗,梳理服裝設計點滴、專訪新生代設計師,展現香港設計界的概況、中英對照講解,網羅專業詞匯、豐富插圖附送,詳解服裝設計。
目錄
序
雷濛德教授
張路路
從頭認識/楊大偉
鳴謝
時裝新世代專訪(1)
部麯 引言
時裝新世代專訪(2)
第二部麯 靈感
創作靈感
概念
資料搜集
主題
氣氛
舉例
例一:抽象錶現手法
例二:半抽象錶現手法
例三:直接錶現手法1
例四:直接錶現手法2
時裝新世代專訪(3)
第三部麯 設計
草圖製作
人體綫條
衣物輪廓
比例
顔色配搭
製單圖
時裝新世代專訪(4)
第四部麯 布料與裝飾
四大自然縴維
人造縴維/閤成縴維
基本織造
不織布
皮革
皮革
印花
印染或後處理效果
刺綉、貼布及釘珠
鐳射切割
洗水嘜
時裝新世代專訪(5)
第五部麯 時裝係列
時裝季度
選取種類
便服
休閑服
行政服
派對服、晚禮服
運動服
內衣
針織
牛仔服
街頭時裝
協調配搭
無厘頭配搭
童裝
製服設計
婚紗設計
孕婦服
泳衣
成品試穿
飾物配搭
天橋錶演
設計配搭
時裝新世代專訪(6)
第六部麯 時裝造型與宣傳
第七部麯 數碼時裝
第八部麯 作品集
第九部麯 時裝還可愛嗎?
作者介紹
楊大偉,時裝設計導師和實踐者
2012年至今
美國舊金山藝術大學,在綫時裝設計導師
2010-2012年
土耳其伊茲米爾大學,時裝設計專業講師
2008-2009年
英國諾森比亞大學,時裝設計講師
1997-2008年
香港明愛白英奇專業學院,高級講師及項目總監
1994年至今
時裝設計顧問
文摘
序言
評價四: 我買這書的動機純粹是為瞭打發一次長途飛行的無聊時間,期待能有些輕鬆愉快的時尚“小故事”或者“幕後八卦”來調劑一下。畢竟“滿28包郵”嘛,期望值本來就不高。這本書在“故事性”的挖掘上,可以說是令人失望透頂。它試圖講述一些“時尚圈的傳奇人物”,但講述方式極其乾癟,缺乏任何戲劇衝突或人物深度。比如提到某位蜚聲國際的造型師,作者隻是羅列瞭他閤作過的明星名單,然後用一句話總結他“對色彩的把握登峰造極”。讀者看不到這位造型師在麵對一次危機公關時是如何臨場發揮的,看不到他為瞭找到一件完美的禮服而付齣的心力,所有的精彩都被過濾掉瞭,隻剩下冰冷的成就列錶。這完全失去瞭時尚故事的魅力所在——那種對美的執著和在壓力下的創造力。倒是書裏花瞭很多篇幅描述某個特定季節的“流行色”,那種描述,如果用PPT來呈現,可能隻有五分鍾,但它被拉伸成瞭長達十幾頁的文字描述,充滿瞭形容詞的濫用,比如“這種湖水般的蔚藍,它溫柔地擁抱著光綫,訴說著無盡的寜靜與奢華……”讀到後麵,我腦子裏自動屏蔽瞭所有形容詞,隻想知道,這顔色,到底能不能買到同色係的襯衫。實在是不夠“接地氣”,更彆提什麼“有品味”瞭,這品味,高高在上到讓人望而卻步。
评分評價五: 作為一個對配飾有偏愛的人,我特彆關注書中關於鞋子和包包的部分,希望能學到一些投資經典款的經驗。結果這本書簡直是對“配飾消費”的誤導。它強烈推薦讀者去購買一些看似永恒經典,實則早就被市場淘汰的款式。例如,它極力推崇一種結構極其硬挺、容量極小的手拿包作為“日常通勤必備”,並配上瞭作者自己拍攝的、光綫昏暗的示例圖,那包裏塞的物品似乎隻有一張口紅和一張銀行卡。這種“美學至上,實用性為零”的推薦,對於需要攜帶筆記本電腦、午餐盒和運動水壺的現代職場人來說,簡直是災難。更不用說鞋子的部分,它居然花費瞭大量篇幅贊美一種鞋跟高度超過12厘米、鞋頭尖銳到令人懷疑是否能穿進去的“雕塑感高跟鞋”,並且聲稱這是“展現女性力量的終極符號”。我試著在網上搜索瞭一下這個品牌和款式,發現它們早在五年前就已經停産,而且評價普遍集中在“走路像企鵝,腳趾變形快”。這本書對“有品”的定義,似乎隻停留在瞭靜態的T颱展示層麵,完全忽略瞭服裝和配飾在真實生活中的功能性需求。讀完後,我感覺自己不僅沒學到如何搭配,反而有瞭一堆想扔掉的“過時審美”的包袱。
评分評價一: 這本書,說實話,我抱著一種“湊單”的心態買的,畢竟“滿28包郵”的誘惑力實在太大,而且標題裏的“時裝有品”聽起來還挺高大上。然而,當我真正翻開這本書的時候,內心是經曆瞭一番過山車般的起伏的。開篇幾頁,我以為我買到瞭一本關於服裝搭配的乾貨指南,裏麵充斥著各種色彩搭配的理論,什麼“冷暖色調的和諧統一”、“麵料紋理的視覺對比”之類的,讀起來還算有點意思,像是迴到瞭大學時代的美學課。但很快,這種“有品”的感覺就開始搖搖欲墜瞭。中間部分,畫風一轉,開始大量篇幅介紹一些我從未聽聞的歐洲小眾設計師的品牌曆史,配的圖片質量也時好時壞,有些甚至感覺像是直接從某個老舊的時尚雜誌上剪下來的,分辨率低得讓人懷疑人生。更讓我費解的是,它居然花瞭整整一個章節來探討“絲巾在不同曆史時期如何體現女性的社會地位”,內容冗長而晦澀,感覺作者對絲巾的熱愛已經超越瞭它作為時尚配飾的範疇,上升到瞭哲學思辨的高度。讀到快一半的時候,我差點想把它扔到角落裏吃灰,完全找不到那種“時裝入門必讀”的暢快感,反而像是在啃一本過於嚴肅的學術論文,隻不過主角是衣服而不是古希臘的雕塑。整體而言,這本書更像是一個對時尚略知皮毛的人,試圖用堆砌專業術語和冷門知識來營造“有品”的假象,對於真正想學習如何穿齣個人風格的普通讀者來說,信息密度過低,有效信息稀釋得厲害。
评分評價三: 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是極其碎片化的,它給我的感覺是,作者收集瞭一堆關於時尚的零散筆記,然後隨便用一個膠水把它們粘閤在一起,就成瞭“一本書”。我特意翻找瞭關於“如何根據身材揚長避短”的基礎章節,畢竟這是任何一本時裝指南的基石。結果呢?找到瞭,但簡直是敷衍瞭事。它隻是簡單地劃分瞭什麼“梨形”、“蘋果形”,然後給齣瞭一個籠統的建議:“梨形多穿A字裙,蘋果形多穿深色係”。就這麼沒瞭?沒有任何關於麵料垂墜度、腰綫處理技巧、或者具體剪裁細節的深入分析。感覺作者在寫這些部分時,心神完全不在焉,可能正忙著研究某個古董紐扣的來源。更彆提那些所謂的“造型秘訣”,我嘗試著去模仿書裏提到的“利用圍巾在胸前打齣不對稱的層次感”,結果弄得自己像個剛從埃及旅遊迴來、沒解開綳帶的木乃伊。而且,這本書的結構混亂到讓人抓狂。前一頁還在討論“九十年代極簡主義的迴潮”,後一頁突然跳到瞭“如何保養你的羊絨大衣的防蟲蛀問題”,兩者之間沒有任何邏輯過渡,完全是信息的隨機轟炸。這不是一本有體係的指南,更像是一本被遺忘在舊書店角落裏,沾滿瞭灰塵的時尚百科全書的邊角料匯編。
评分評價二: 天呐,我拿到這本《滿28包郵 時裝有品》的時候,一股濃鬱的“印刷品時代”的味道撲麵而來。裝幀設計簡直是災難級彆的,封麵那種塑料感十足的光澤,加上字體選擇的陳舊感,讓我忍不住懷疑這書是不是十年前的庫存。我原本期待的是一本緊跟潮流的時尚手冊,至少在版式設計上能有點現代感吧?結果呢?內頁的排版極其擁擠,段落之間幾乎沒有呼吸的空間,閱讀體驗就像是在一個過度擁擠的公交車上試圖看清楚報紙上的小字。更要命的是,它對“時裝”的定義似乎停留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裏麵推崇的“有品”標準,大量提及墊肩西裝、誇張的蝴蝶結領帶以及那些我已經叫不齣名字的“成熟”款式。我嘗試著去理解作者的意圖,或許他想走復古路綫?但即便是復古,也得有現代的解讀和穿搭示範啊!這本書裏給齣的建議,比如“職場女性必備的棕色皮裙”,放在今天的寫字樓裏,簡直能讓我成為團建活動的笑柄。文字風格也極其老派,充滿瞭說教式的口吻,動不動就教育讀者“什麼纔是真正的優雅”,語氣之強硬,仿佛不按他的方法穿衣,就是對時尚的褻瀆。讀完第一章,我唯一的感受就是,如果我按照這本書的指南齣門,我大概率會被路人投來好奇又略帶憐憫的目光。完全沒有實用價值,更彆提什麼“有品”瞭,簡直是“有齡”的代錶作。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