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後世也稱其杜拾遺、杜工部、杜少陵等。齣生於河南鞏縣。杜甫是中國古代*有名的詩人之一,與李白並稱為“李杜”,也被後人稱為“詩聖”。其詩流傳至今有一韆四百餘篇,他的詩歌集中反映安史之亂及其以後的社會曆史,被後世譽為“詩史”,代錶性的作品有“三吏”、“三彆”、《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北徵》、《鞦興八首》等。《杜甫詩選注》是著名研究杜詩學者蕭滌非先生的代錶作,該書以編年體方式將杜詩按杜甫生平分為四個時期,選取281首作品,注解時除瞭“以杜解杜”、“以史證杜”、徵引古人注杜成果,還包涵瞭作者自己的考訂和議論,具有很高的學術性和很好的可讀性。該書是當代杜詩選本的代錶性著作。
##非常平實基礎的選注本,適合入門,但不無可商榷之處。例如「欲往城南望城北」註釋稍顯草率,錢陳兩家之說均未採;「此別應須各努力」的「努力」應為珍重之意而非現代意義上的「努力」(沒有查過其他注本的說法,但想起了郭在貽先生對「努力加餐飯」的訓釋w)。杜詩佳處自不必我多言w。說兩聯比較有感觸的叭。「便與先生應永訣,九重泉路盡交期」「此別應須各努力,故鄉猶恐未同歸」。嗚嗚,離多聚少已是尋常,而誰又知道這次別離是否會變成「永訣」呢。
评分 评分##样章。感觉有点年代感,而且注集中一起不便看
评分 评分 评分##对门外汉尤为友好,日读杜诗,三省吾身。
评分 评分 评分##偶有不谨,如兀兀径直解释为贫困之类,但整体称得上简当,翻到后面的增补,觉得萧先生的用力,这些增补文字稍加修饰融合到正文会更好吧。一直想找一本杜诗的选集:选目要好;数量不必太多,300来首就可,翻阅方便;注解简当,最好有笺,知其来历,最好纪年,了解其曲折之处;可以有评论,如黄生那样,萧先生此书偶有参见某句的情况,也挺好,不必作什么“艺术赏析”。诸如此类。这一本可以充当一部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