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在民國時期的報刊雜誌發錶的電影理論翻譯文獻中,精選齣1927年至1946年正式發錶的文章36篇,對這些文章的正文進行瞭校勘,並對著譯者信息展開研究,這些電影文論對電影理論翻譯史提供瞭重要文獻,對於研究中國電影理論的發生有重要參考作用。本書保留瞭民國時期的譯法,但補足 瞭相關的西文原文信息。
——譯文摘錄——
作品的構成完全根據創作的過程;創作的過程是什麼呢?誰也可以不否認的說是“實際的參加”。在電影攝影術上用苦功的學生,應當把你們的眼淚,一滴一滴地滴到實際上去。
眼淚是什麼?眼淚就是你的成功的泉源。你相信嗎?
——S. M. Eisenstein(謝爾蓋·愛森斯坦)著 白力 譯述 自《聯華畫報》(1934年第4捲第9期)
先行澈底的地組織的地推翻“攝影和電影跟藝術並沒有關係,因為它們隻是自然底機械式的復寫而已”這個意見,是很有價值的事,因為這樣做,是較接近於理解電影藝術底特質的一個最好的方法。
——安海姆(魯道夫·愛因漢姆)著 劉呐鷗 譯 自《晨報·每日電影》(1935年5月11日)
##从翻译史的角度,这个研究别类在你国天然有一层障碍——大部分所谓受资产阶级毒害的翻译文献在文革被尽数销毁。这也造就了这本书的大致模样:以写实、教化、明晰本质为主题,穿插着一些无关痛痒的思考。可读性不强
评分##历史文献价值大于理论研究价值,相比而言,《编后记:走向电影理论翻译史》更有理论的方法论意义,值得学习。ps#明显能感到选文语言还处于“白话运动”后不够“耐读”的水平,所以看完之后我根本不记得说了什么……
评分 评分##从翻译史的角度,这个研究别类在你国天然有一层障碍——大部分所谓受资产阶级毒害的翻译文献在文革被尽数销毁。这也造就了这本书的大致模样:以写实、教化、明晰本质为主题,穿插着一些无关痛痒的思考。可读性不强
评分大多数是30年代翻译刊登的电影理论文章,文献作用大于实用价值。有些问题现在早已不成问题,有些理论可能无法适用当代电影创作
评分##封面和包装都很美,里面有好多篇文章还蛮有价值的。
评分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