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與女性,公共與私人,是西方政治思想傳統中兩對相互對反又極具張力的關鍵詞。本書的上半部,作者細緻分疏瞭西方傳統思想與女性思想之間的關聯,如柏拉圖、亞裏士多德、奧古斯丁、聖·托馬斯、馬基雅維利、盧梭、黑格爾、馬剋思等學者在此問題上的看法——恰恰是這些思想資源,構成瞭20世紀以來激進主義、自由主義、馬剋思主義和精神分析等女性主義流派的存在前提,而這也是本書下半部的著力所在。在呈現社會與政治思想中女性曆史的同時,作者針對七八十年代美國社會的政治冷漠與女性主義的極端激進,進行瞭深切而痛徹的反思。這種“反思”,對中國當下的女性問題來說也正是必須的。
##以语言为轴心,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区分为线索,对西方政治思想史和当代女性主义的全局性的梳理。作者关心女性用以表达自身生存境遇的语言,反对女性的沉默,这是很有意思的。作者反对女性的自我否定(eg波伏娃),进而试图在私人-公共区分的基础上开启女性解放的叙事;但似乎到了结论部分,也没有提出,新的叙事是或者能是什么。此外,对思想史的梳理有些细碎了,有些哲学上的表述也不够准确。
评分##性别角色设定造成了对女性的社会期待,而这个设定来自于“公共-私人”的概念。 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明确划分使女性被桎梏于私人领域,被要求服从。同时,由于只被限制在私人领域,女性的目标与价值就只能在家庭这个小范围内实现。部分思想家在倡导性别平衡和家庭平衡时,又期待保留原有的传统家庭模式,并不能打破这个限制。 生产劳动在为解放女性提供途径的同时,又提出了新的问题,劳动者和生育者的冲突。生育是源自两性间的自然区别,过度追求此又带来更极端的分化。 故在寻找新的解决途径时,我们必须明白,平等的选票并不意味着平等,而应通过对话和积极的行动成为有效的政治力量。重新审视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关系,而女性应当在两者之间,重新审视家庭理想和家庭价值,以此达到改变和重塑两者边界。
评分##确实是一本相当难啃的书,与其说是性别研究,它更加是一本研究政治哲学的书,结合语言哲学和认知心理学,讨论公共与私人世界如何和谐共存的未来图景。作者比较了各种思想家对于公共与私人空间的论述,最终提倡一种基于具体个人的,崇尚人性本身和多样性的,有限的同情式政治。回到人之所以为人的原点,并且承认冲突永远存在的温和派改变方式。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