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芝讀時默默流淚。紀德說“沒有任何詩集能像《吉檀迦利》一樣給我以靈魂上的震撼”。
《吉檀迦利》是亞洲首部諾貝爾文學奬獲奬詩集,共103首。整部詩集,在情感與結構上都形成一個完整的整體,是遭受現實睏境的泰戈爾,藉與“你”的對話,用充滿自然的意象,用極具韻律與音樂性的語言, 融閤古老印度精神傳統與現代西方精神,從自我中看到眾生和宇宙, 傾訴瞭他的孤獨、掙紮 、期望、愛和信仰等。
《吉檀迦利》熔哲理與抒情於一爐,具有深刻而稀有的靈性之美,是瞭解泰戈爾最具代錶性的經典詩集。
本版本選用詩人譯者蕭興政的全新譯本, 附譯者所寫序言與萬字附錄,序言介紹詩集的豐富內涵以及情感,以期為讀者打開認識這部詩集的心靈窗口;附錄介紹泰戈爾創作背景與部分人生經曆,幫助讀者瞭解泰戈爾的人生思想(建議可以先讀附錄,再讀詩文);
全錄美國藝術傢馬剋·麥金尼斯專門為詩集創作的103幅精美插畫隨文彩插。2001年,馬剋·麥金尼斯讀《吉檀迦利》深受感動,決定放下工作專門為詩集創作插畫,為此他旅行印度,並讀遍泰戈爾的其他作品,力爭使自己沉浸在泰戈爾的心靈世界,經過反復打磨試驗,最終為詩集的每一首詩創作瞭插畫(書後附有插畫師分享插畫創作思路與感想的小文一篇)。
中英雙語,一詩一畫, 全新版本,期待更好呈現泰戈爾感動世界的經典詩集。
編輯推薦:
◆孤獨至極時,可讀《吉檀迦利》,泰戈爾享譽世界的偉大詩集
葉芝讀時默默流淚,齣版後感動整個世界思想界、文藝界,魯迅,羅曼·羅蘭、托爾斯泰、甘地、徐誌摩、林徽因、冰心等人傾心拜讀。紀德說“沒有任何詩集能像《吉檀迦利》一樣給我以靈魂上的震撼”。孤獨至極時,這部詩集可以給我們慰藉、鼓舞與感動,讀來令人沉靜。
◆全新譯文,十五年精心打磨
中英雙語詩人蕭老師曆時15年精心打磨,他對泰戈爾以及印度文化有深入瞭解;被詩集打動而翻譯詩集,十五年來,精心打磨譯文,書中序言有詳盡介紹。
◆獨傢103幅專為詩集創作的大師級插畫隨文彩插
獨傢彩插精裝珍藏版,ji具收藏價值。全錄美國藝術傢馬剋·麥金尼斯專門為《吉檀迦利》創作的103幅插畫隨文彩插,103首詩精配103幅插畫,一詩一畫。 馬剋·麥金尼斯做美術教授三十多年,他讀《吉檀迦利》深受感動,決定為之創作插畫。他曾旅行印度,讀盡泰戈爾著作,潛心反復打磨,終為詩集創作瞭103幅插畫。(書中另附馬剋·麥金尼斯所寫繪畫曆程與對詩集的心得文章。)
◆中英雙語,全新校對
英文依照1914年版麥剋米倫英文原版精心校對,全文呈現。
◆全新序言和近萬字附錄,詳盡介紹詩集內涵和創作背景
深入解讀詩集豐富內涵,介紹泰戈爾創作背景與思想。創作《吉檀迦利》時,泰戈爾已相繼失去妻子、兒女、父親,憂心民族與人類命運亦不被理解,處於睏境的他,寫下這部詩集,傾訴瞭他的孤獨,掙紮,期望與信仰,詩中情感令人落淚(可先讀附錄再讀詩文,有助於理解詩集感動世界的情感)。
◆永不過時的哲思,一部並非高高在上的詩集
極具哲思的語言,給我們人生以啓發和智慧:漂泊者、理想主義者、不被理解者、尋求愛者……都能在這部詩集中,找到感動和力量! 這部詩集並非高高在上,泰戈爾是一個充滿智與愛的東方聖人,也是親切的長者,他的孤獨我們當下也會麵對。"他是我們聖人中*個沒有拒絕生活的人",他對自然的愛,對人世的溫情,相信會成為淨化與慰藉我們心靈的港灣,滋養我們的靈魂。
◆精緻珍藏版,翻頁手感絕佳
鎖綫精裝,翻頁手感絕佳,護封印金,內封為櫻雪白色用紙半燙透工藝,內文使用100g膠版紙,呈現詩集經典氣質。
##离你最近的地方,路途最远,最简单的音调,需要最艰苦的练习。
评分##一百年后,那些藏在诗行里情感、神性、哲思和智慧,仍然像隐匿在灌木丛中的、带着露水的红色浆果一样,新鲜又灵动
评分##图文结合,声情并茂。
评分##一百年后,那些藏在诗行里情感、神性、哲思和智慧,仍然像隐匿在灌木丛中的、带着露水的红色浆果一样,新鲜又灵动
评分##不同于鲁米诗中“真主”这一具体的指示对象 泰戈尔用“你” 以一种窃语似的私密传达掩映出对万物的呼唤 时刻在期许 意味着每刻都在爱 真切沐浴在他的信仰中
评分##在炽热与浓烈的情绪中寻求内心的平静,行字又虔诚又温柔。插画恰到好处,翻译也基本遵循了信达雅,是个阅读感不错的译本。
评分##在炽热与浓烈的情绪中寻求内心的平静,行字又虔诚又温柔。插画恰到好处,翻译也基本遵循了信达雅,是个阅读感不错的译本。
评分##一百年后,那些藏在诗行里情感、神性、哲思和智慧,仍然像隐匿在灌木丛中的、带着露水的红色浆果一样,新鲜又灵动
评分##2019.12.31,今年读的最后一本书,也是买kindle oasis后读的第一本,于去逛街的公交上开始并读完。叶芝和纪德强推,亚洲首部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诗集之一《吉檀迦利》(另一部是《飞鸟集》),共103首,译者是我校萧兴政老师。泰戈尔在此诗化自身为一个饱受现实与精神困境的诗人, 在与心中的神的对话中倾诉了关于人生智慧的种种疑惑,并以极大的荣耀赞诵神,最终全篇以死亡作结,不同于苏格拉底的理性慷慨,泰戈尔所指谓的是一种古老印度精神的生死观,有点类似尼采的永恒轮回说,在生之中,诗人将一切苦难重担置于自己肩上而仍旧抱有坚定的信仰,体现了一种伟大的博爱。在死中诗人得到了心灵的安宁,依旧是出于信仰。全诗在具象事物中一窥众生和宇宙, 倾诉了诗人的孤独、挣扎 、期望、爱和信仰,可称得上是印度文学的巅峰。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