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對俄國文學巨匠生平與作品的探索之旅
.
生動地描述瞭作傢在波瀾壯闊的時代背景下坎坷的一生
.
對讀者來說,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每一部長篇巨著都是一次終生難忘的閱讀體驗。作傢的一生也和他的小說一樣,從內到外充滿瞭戲劇性,令人為之扼腕。安德裏亞斯•古斯基這部傳記作品是25年以來德語文學界的第一部陀氏傳記。在書中,他生動地描述瞭作傢在波瀾壯闊的時代背景下坎坷的一生:27歲因涉嫌政治被捕,在臨刑前最後一刻被赦,僥幸揀迴瞭性命;在流放西伯利亞10年後浴血重生,重新返迴文壇;為躲避債主的糾纏逃往國外,因生活窘迫而染上賭癮。古斯基用流暢的文字,迴顧瞭陀氏從反叛到反動的政治立場變遷,以及為瞭靠寫作謀生而付齣的無數心血:他創作瞭《罪與罰》,這部托馬斯•曼口中“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懸疑小說”;他以戲劇性手法,犀利而細膩地揭示瞭人類心靈中最黑暗、最隱秘的心理活動;他對現代社會本質的深刻揭露,使他成為“20世紀最偉大的預言傢”(阿爾貝•加繆)。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說中那些充滿張力的畫麵以及對人性的不斷拷問,都在這部陀氏新傳中通過作者的傳神之筆,清晰地呈現在讀者的麵前。
.
安德裏亞斯•古斯基的陀氏傳是一部傑齣的傳記作品。他以高超的寫作技巧對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一生及其現象級作品進行瞭梳理,並在文字中將敘述與分析融為一體,既有學術上的嚴謹性,又通俗易懂。
——《萊茵內卡報》,約瑟夫•魏斯布羅德(Joseph Weisbrod)
.
一部洋溢著學術精神的優秀傳記,手法不拘一格,語言流暢易讀。
——《新德意誌報》,卡爾海因茨•卡斯佩爾(Karlheinz Kasper)
.
古斯基的陀氏傳以細膩而審慎的筆觸,描繪瞭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一生……是一部精彩生動、極富可讀性的佳作。
——卡拉•希爾捨爾(Karla Hielscher),德意誌廣播電颱,2018年7月2日
.
古斯基在這部非常值得一讀的傳記作品中,為我們描繪瞭一幅極具人格魅力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形象。
——剋勞斯•弗裏德裏希(Klaus Friedrich), 《閱讀藝術》,2018年2月
.
安德裏亞斯•古斯基用堪稱典範的手法,完成瞭一場對俄國文學巨匠生平和作品的探索之旅。
——薩比娜•邁耶•祖爾(Sabine Meier Zur),《新蘇黎世報》,2018年6月24日
.
德國最優秀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專傢之一。
——奧地利廣播電颱,2018年5月27日
.
安德裏亞斯•古斯基這部陀氏新傳既全麵又深刻,語言簡潔流暢,令人讀起來欲罷不能。
——布莉吉特•馮•卡恩(Brigitte van Kann),西德廣播公司第三頻道,2018年5月11日
.
在充滿悲情的德國陀思妥耶夫斯基語文學研究的悠久傳統中,古斯基這部傳記是一部讓人眼前一亮的不俗之作。
——烏爾裏希•M•施密特,《新蘇黎世報》,2018年4月25日
.
古斯基在生平敘述與作品分析之間找到瞭可貴的平衡,他對史料的輕鬆駕馭以及高超的敘事技巧,令讀者從中受益無窮。
——喬治•萊斯騰(Georg Leisten),《西南新聞報》,2018年4月20日
##详略得当
评分##你百科能查到这本书里面都有,换句话说你百科到的这本书里面也一样,和弗兰克的五卷本比起来差很多,不过蹭一波陀思妥耶夫斯基纪念日热度。
评分##一本可读性很强的陀翁传记,详略有致地记录了陀翁的一生,没有为了过分拔高形象而回避陀翁的一些缺点。最大的亮点在于将陀翁的人生经历和他的著作充分结合了起来,有助于两百年后的读者更准确地理解作品。 书里面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一点是,从1846年《穷人》一鸣惊人,到1862年《死屋手记》东山再起,陀翁足足坐了17年的冷板凳,几乎是他创作生涯的一半,还是那句话,人生能有多少个17年呢?有多少人能用17年坚持一份虚无缥缈的工作?
评分##你在为谁送葬? “一位苦役犯!”
评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献资料已有很多,但它们并不因此而赘余,他的作品与人生,都值得人们反复阅读,从中寻找生命的热度与重量。安德里亚斯·古斯基的这本陀氏传记,是一本简洁明快,又不失全面的传记作品,他结合了易读的写作手法和严肃的学术研究,能够让读者在迅速了解陀思妥耶夫斯基人生经历的同时,也能迅速与陀氏的小说世界建立联系,从而对陀氏的精神世界拥有了完整的认知。
评分##已读。很喜欢。非常好读的一本书,让人手不释卷,读起来好气好笑又心生怜悯,将真实平凡的陀氏展现于读者面前。生平,书评,传主分析。2022021516-eB
评分##生平&陀氏作品导读。 索恩传记的两套页码颇给败感,另其中几页印有诸多与文字等高的细线,不扣分了。
评分##虽然敏感 好赌,却并不影响他的可爱,尤其是在生命的最后,依然为家人生活操持的部分,更增加了他身上的光环。 很多关于宗教的 哲学思想方面的内容,读来有些吃力,但也对他的作品有了稍稍深入一些的了解,也解释了为什么之前读《卡拉马佐夫兄弟》时困惑不已的原因 最后想说对全书印象最深的一句话竟然是纳博科夫那句“与托尔斯泰相比,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手法就像是用棍棒一顿乱捶”????
评分##一本可读性很强的陀翁传记,详略有致地记录了陀翁的一生,没有为了过分拔高形象而回避陀翁的一些缺点。最大的亮点在于将陀翁的人生经历和他的著作充分结合了起来,有助于两百年后的读者更准确地理解作品。 书里面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一点是,从1846年《穷人》一鸣惊人,到1862年《死屋手记》东山再起,陀翁足足坐了17年的冷板凳,几乎是他创作生涯的一半,还是那句话,人生能有多少个17年呢?有多少人能用17年坚持一份虚无缥缈的工作?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