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土荒丘五十年

熱土荒丘五十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烏茲彆剋斯坦)瑞德維拉紮
圖書標籤: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第一部
引 言 / 003
一 基斯洛沃茨克,感受考古 / 007
二 切格姆,最初的考古考察体验 / 031
三 M. E. 马松在基斯洛沃茨克 / 051
四 古老的梅尔夫 / 071
五 在乌兹别克斯坦最初的日子
与 G. A. 普加琴科娃一起在粟特从事考古勘察 / 098
六 M. E. 马松教授的最后一段路线
克什考古的地形考察 / 117
结束语 / 132
第二部
引 言 / 135
七 塔什干国立大学考古教研室和历史系 / 137
八 大学生科学考古小组 / 165
九 无价知识的宝库 / 181
十 野外考古实践 / 191
十一 梅尔夫古城,南土考古综合考察 / 199
十二 基什和纳赫沙布
克什考古地形考察 / 212
十三 大学生的日常生活
一间朝向克伦克尔大街的宿舍 / 222
十四 第一次去摘棉花 / 248
十五 暑假,在北高加索的考察和路线 / 255
十六 返回塔什干 / 266
十七 第一次来到巴克特里亚
哈腾—拉巴特 / 271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內容簡介

本書是烏茲彆剋斯坦國傢科學院院士、著名考古學傢瑞德維拉紮教授的學術生涯迴憶錄。從19世紀末開始,中亞地區有許多聞名於世的考古發現,這與享譽世界的老一輩考古學傢如M. E. 馬鬆教授、普加琴科娃教授等傑齣學者的長期努力密不可分。他們是本書作者的考古學引路人和人生導師。這部迴憶錄反映齣一個曾經輝煌的中亞考古大發現的時代,以及一大批優秀的考古學傢是如何在考古實踐中成長的往事。

作者的求學生涯、隨後參與或主導的一係列考古工作,以及和師友之間的交往,構成瞭本書的主體。作者敘事簡潔流暢,論述清晰縝密,書稿兼具學術性和可讀性。通過本書,讀者既能深入瞭解北高加索和中亞重大考古項目的發展脈絡,也能走進考古學者的日常生活,瞭解考古工作的艱辛與趣味,更能切實體會到兩代優秀中亞考古學者的人格魅力和精神追求。這是一部能夠激勵人們愛上讀書治學、激發對考古學的好奇與興趣的不可多得之作。

◎編輯推薦

考古可不是蹲在土坑裏磨洋工,馬鬆導師一天的行程安排會嚴格到連學霸都偷偷叫苦。

就算導師是世界聞名的考古專傢,學生也會忍不住偷偷送他一個外號。

當畫瞭三天三夜的古城遺址平麵圖被白蟻啃得七零八落時,誰都會被氣到隻想在床頭痛哭。

在被導師抓到睡懶覺之前,捏著牙刷衝到考古場地需要幾分鍾?

未來的考古學傢也會抱著偷摘的沙地西瓜,被騎毛驢的看瓜人一路狂追!

當天氣變得寒冷,野外的考古學傢,不要猶豫,像貓一樣睡到廚房的竈颱上去吧!

以上是瑞德維拉紮教授在本書中講述的考古場地的日常生活。這絕不是一本枯燥的學術著作,在這部迴憶錄裏,無論是作者自己,還是他最崇敬的導師馬鬆教授,以及他的考古學同學們,都是有趣生動的人物,有著各自獨特的魅力。

這是一部能夠吸引你一直讀下去的迴憶錄。書中的黑白老照片更是滿滿年代感,把讀者瞬間帶到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中亞考古世界。

本書屬於《新絲路藝叢》。繼《地中海城記》和《陌生人馬可》之後,讓我們跟隨“中亞考古騎士”,從北高加索的切格姆齣發,穿越土庫曼斯坦的梅爾夫古城、烏茲彆剋斯坦的塔什乾城,直抵帕米爾西部的巴剋特裏亞,探尋中亞考古的艱辛歲月和輝煌成就,迴味兩代學者的青春芳華和趣味日常。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老一代学者的情怀,难以复制了,珍藏

评分

##前段时间看一篇文章讲乌克兰博物馆文保有个馆长小学就开始做考古我还感到很惊讶,这位中亚考古学大腕也是,19岁之前已经发掘项目和撰写论文几十次了。但是回忆录可能分上下册吧,这部回忆录只讲到年轻时,什么败退苏联的希腊游击队,一个工人是战争孤儿一生偷盗抢劫出入监狱但是心地善良熟读陀思妥耶夫斯基。

评分

评分

##一般般嘍

评分

评分

##但是如果是抱着猎奇的心态来看这本书,我劝大家还说去小说里面寻求刺激感。这本书是一本非常学术性的书籍。非常具备科学性和科普性。在中亚考古研究史领域中回忆录文学嫉妒缺乏,甚至是一个空白。所以考古学家瑞德维拉扎撰写了这样一本回忆录文学,这里面记录着他对所考察的文物和古迹的个人看法,以及科普一些关于考察组织的准备工作和物质资料准备等方面的重要内容。穿插着回忆同时记录着他的成长过程和影响他从事考古工作等一些重要因素。

评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