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政治與思想文化史論

中古政治與思想文化史論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樓勁
圖書標籤: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自序
第一编 “革命”三论
第一章 “革命”论退化与汉代政治、思想之转折变迁
一、“革命”传统及先秦至汉初的相关争议
二、武帝以来为汤武辩护的三种理论倾向
三、从革命到执政:理论困境和修正的方向
四、禅让与革命:从革命易代到革政改制
五、“革命”论退化与汉以来政治、思想的变迁
第二章 魏晋以来的“禅让革命”及其思想背景
一、革命易代及其与禅让的嫁接
二、公天下原理与禅让革命的前提
三、顺天与应人:禅让、革命合法性的统一
四、改制以明天道、人心及模式的演化
第三章 十六国北朝的“北族革命”及其影响
一、五胡酋豪的“革命”举义
二、北族革命的发生背景
三、从“革命”回归“禅让”
四、北族革命的多重影响
第二编 制度抉义
第四章 “法律儒家化”与魏晋以来的“制定法运动”
一、问题的提出:西晋《律》《令》观及其前提
二、“法律儒家化”命题及其内涵和背景
三、法律儒家化与制定法运动的关联
四、古文经学与法律儒家化及制定法运动
五、修礼典与定《律》《令》的相互驱动
第五章 北魏天兴定历的相关问题及其名称
一、定历为北魏开国建制的重要环节
二、天兴所定之历取鉴了《乾象历》
三、天兴定历的记载、史源与名称
第六章 太和元年至十六年定《律》《令》的几个问题
一、孝文帝亲政前后的立法进程及其转折
二、改革与定《律》《令》的关联
三、《律》《令》体制的演进与太和《令》的形态
第七章 证圣元年敕与南北朝至唐的“旌表孝义”之制
一、旌表孝义与证圣元年敕的历史背景
二、证圣元年敕的删定与S.1344号残卷定名
三、史馆所录孝、义事迹与证圣元年敕的效应
第八章 宋初礼制沿革与“宋承唐制”说之兴
一、宋初礼制直承五代及宋承唐制说之问题
二、礼制诸《令》之况与唐宋礼制递嬗
三、归复和反省:宋代礼制的新路向
第三编 经子发覆
第九章 魏晋以来儒学的发展及相关问题
一、重新审视魏晋以来“儒学衰落说”
二、“儒学常识化”趋势及相关现象
三、古文经学的兴起、发展与成就
四、玄学之旨归及其对儒学的拓展
五、魏晋以来儒学发展的几点认识
第十章 魏晋时期子学的流播及相关问题
一、子学流行承汉而来
二、子书著录与《隋志》的局限
三、法、名、墨、阴阳学的著录与流播
四、子学流播与儒术独尊
第十一章 《论语·尧曰》首章补疏
一、“二帝三王之道”及战国以来对之的质疑
二、“尧曰”章之辨伪与出土楚简的若干新证
三、《大禹谟》《汤诰》等篇与“尧曰”章之重文
四、“尧曰”章述禅让、革命与现实政治之关联
五、结语:二帝三王之道与政治哲学的突破
第十二章 魏晋墨学之传播与流绪
一、墨学与魏晋名理学及谈玄之关联
二、两汉魏晋学人对墨学的晓谙和关注
三、“儒、墨连称”之例与墨学的影响
四、墨子的多重形象及其为道教所托附
第十三章 汤祷传说的文本系统
一、墨家一系汤祷文本与《汤说》性质
二、圣王陈辞之“套语”与汤祷文本之变
三、以身为牲和桑林祷雨透露的消息
四、《荀子》以来的另一系汤祷文本
五、汤祷新本的时代气息和儒家印记
六、汉代以来汤祷传说的继续流变
七、结论和余论
第四编 文化掇遗
第十四章 《玉海》所存沈约《谥例序》文笺解
一、混入《谥例序》正文的王应麟注文
二、沈约所见《周书·谥法》上篇之批语
三、沈约对两篇古残本所留批语的案释
四、沈约《谥例》取材的几部谥法书
五、沈约《谥例》的体例
第十五章 释唐令“女医”条
一、“官户婢”与太医署女医来源
二、诸司方术生身份与女医之特殊
三、“无夫无男女”及“别所安置”
四、女医所习课程及“按文口授”
五、结语:唐“女医”之制溯源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本書從中國古代政治現象的前因後果和發展過程觀察相關的製度框架、實施狀態,從製度舉措及其施用之況觀察相應的政治內涵和思想動嚮,是作者近十餘年所撰中古政治、製度與思想文化重要論文的菁華。

全書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探討瞭中古以前“革命”和“禪讓”兩種製度的曆史觀念在早期王朝易 代實踐中的地位之升降變化及其驅動力;第二部分抉發不同製度所蘊政治訴求和現實問題,針對中古時期的多種具體製度現象,以“動態的製度”研究視角觀察其背後的政治邏輯和思想變化;第三部分主要探討中古儒、墨等學派的發展麵貌,澄清瞭如“漢魏以來儒學衰落和子學萎縮”等長期以來被誤解的諸多問題,指齣“中古思想界的主流是由儒學不斷汲取子學、宗教等多重因子的發展過程所構成”;最後一部分為密切關聯古代政治史和製度史的古籍瀋約《謚例序》文箋解,和從唐令“女醫”條探討其所蘊之社會性彆觀。

【編輯推薦】:

☆曆史學傢樓勁,深刻解析中古政治史、製度史、思想史的經典問題

長期以來學界勾勒的中國古代文明燦爛而政治黑暗,越是趨近政治核心部分就越應予以否定批判的狀態,是不是一幅準確而閤理的圖景?

由商湯滅夏和武王伐紂完成政權更替的“革命”時代,為什麼會日益流行明明已很難實現的堯、舜禪讓傳說?

所謂漢魏以來儒學、子學衰落、凋零、式微等認識,是否符閤曆史事實?這些觀點是如何産生,並影響中國思想史的?

☆迴到曆史場景的史學寫作範式

以曆史時期實際存在的論題為中心展開研究,讓問題迴到而不是抽離其所處的曆史場景;

超越標簽化的定位、否定和批判,深入省思王朝體製的基礎、構成、作用、地位及其不同階段的思想內涵和演變進程;

走齣就事論事式的、靜態的、孤立化的研究,探究在多種復雜關係和不停運動中纔呈現齣生命的製度史;

☆十餘載研究成果全新呈現,精心編選修訂

收入本書時做瞭較大幅度的調整,修削各篇文字,改寫部分章節,反映作者新認識。

用户评价

评分

期待(๑˙ー˙๑) 践行了他的某些观点和想法,很多文章以前读过。

评分

期待(๑˙ー˙๑) 践行了他的某些观点和想法,很多文章以前读过。

评分

期待(๑˙ー˙๑) 践行了他的某些观点和想法,很多文章以前读过。

评分

期待(๑˙ー˙๑) 践行了他的某些观点和想法,很多文章以前读过。

评分

期待(๑˙ー˙๑) 践行了他的某些观点和想法,很多文章以前读过。

评分

期待(๑˙ー˙๑) 践行了他的某些观点和想法,很多文章以前读过。

评分

期待(๑˙ー˙๑) 践行了他的某些观点和想法,很多文章以前读过。

评分

期待(๑˙ー˙๑) 践行了他的某些观点和想法,很多文章以前读过。

评分

期待(๑˙ー˙๑) 践行了他的某些观点和想法,很多文章以前读过。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