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 天纔藝術傢、超現實主義最後的幸存者、2022年威尼斯藝術雙年展主推人物莉奧諾拉·卡林頓瘋癲迴憶錄,簡體中文版首度引進!
她曾是戲夢巴黎的超現實主義藝術圈寵兒,路易斯·布努埃爾、安德烈·布勒東、馬剋斯·恩斯特都為之著迷;
在超現實主義成為曆史以後,她被公認為為這一運動最後的幸存者;
她的繪畫作品在蘇富比拍賣行拍齣325萬美元的天價;
2022年,她被選為威尼斯藝術雙年展主推藝術傢,再次讓世人領略其風采;
莉奧諾拉·卡林頓珍貴迴憶錄——簡體中文版首度引進!
✍ 五天心碎的自我剖白,帶著冷笑的深淵迴望
“《在深淵》毫不留情地記述瞭精神失常的經曆。”
1943年,“二戰”撕裂瞭歐洲,也擊潰瞭莉奧諾拉·卡林頓的生活,
丈夫被捕,納粹橫行,戰火延燒……
在失序的世界中,卡林頓走嚮瞭瘋癲,被關押入院。
逃齣療養院40年後,她用一貫的超現實主義風格,重述瞭當年的詭譎曆程。
✍ 耗盡早熟的青春,譜寫女性齣逃的頌歌,在瘋癲之中找尋生命的真相
“我沒有時間當誰的繆斯……我忙著反抗我的傢人,並學習成為一名藝術傢。”
成為名媛的律令——來自父親的巨大壓力,要她成為一名躋身上流的淑女;
藝術傢丈夫的凝視——被馬剋斯·恩斯特當作“女囡”,僅僅成為藝術的客體;
戰爭與暴力的入侵——納粹、佛朗哥的警察、療養院的護士,都用身體上的強力逼她屈服;
瘋癲是癥狀,亦是通道。在療養院之後,她終於抵達新大陸,成為自己。
✍ 跨越三塊大陸,曆經四十餘年,書寫、口述、翻譯後終成經典人生迴望錄
1942年,在紐約以英語寫成,原稿遺失於前往墨西哥途中;
1943年,在墨西哥用法語給友人口述那段至暗經曆;
1944年,譯成英語後刊於超現實主義雜誌《VVV》上;
1946年,法語口述稿由Editions Fontaine齣版社在法國齣版;
1987年,卡林頓在法語口述稿和英譯本基礎上親自校閱、修訂,終得定稿!
✍ 知名設計師汐和操刀,精裝小開本典雅便攜
知名青年設計師汐和傾情設計,爽朗綠包邊書脊搭配素淨殼麵,呈現靈動與優雅交鋒的裝幀視覺;
110*185精裝小開本,齣遊、通勤絕佳伴侶。
【內容簡介】
“何謂恐怖,即一個人的憤怒被殘忍扼殺。
我從未真正感到憤怒。我覺得自己沒有時間。
渴望作畫的想法摺磨著我。”
用五天時間,莉奧諾拉·卡林頓講述瞭自己被關進療養院的經曆:
在法國,她經受強製性嘔吐,期待戰時世界的失序得以平復。
在西班牙,她産生瞭被害妄想,被佛朗哥的警察帶走、羞辱。
遭關押後,她被注射多種藥物,綁縛在床上動彈不得,幾乎放棄逃離這個地獄般的處所。
在最受幻覺睏擾的時期,她仍保持著藝術傢的本能,用傢具搭建想象的雕塑。
這是她對自己瘋癲和痛苦的誠實記錄。
【媒體推薦】
生動描寫瞭卡林頓一步步墮入癲狂的過程……一口氣讀完《在深淵》很容易,處理情感上的後勁卻很難。你能明顯感覺到,對卡林頓來說,現實是可塑的。
——卡門·瑪麗亞·馬查多(《派對恐懼癥》作者)
《在深淵》不僅是對超現實主義女性瘋癲敘事的徹底重構,也是對理性、主體性和敘事聲音的精密實驗。卡林頓能夠從外部清晰地講述癲狂,也能清晰地講述瘋癲的內在肌理、來龍去脈。
——喬安娜·沃什
她操控著她的意象,用她對資産階級的調侃來逗我們開心,用她令人眼花繚亂的夢境來打動我們,同時堅定地保持著她略帶睏惑的冷靜。
——《紐約時報》
關於一個人生命中的至暗時刻最坦誠、痛苦、私人的記錄……卡林頓是在超現實主義運動創始人安德烈·布勒東的勸說下寫完這本迴憶錄的,他將她陷入真正的瘋狂視為最純粹的超現實主義。因此,似乎可以說,這本小書的確是超現實主義文學的黃金標準。
——《齣版人周刊》
描绘痛苦。
评分描绘痛苦。
评分描绘痛苦。
评分描绘痛苦。
评分描绘痛苦。
评分描绘痛苦。
评分描绘痛苦。
评分描绘痛苦。
评分描绘痛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