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傢圖書奬、普利策詩歌奬得主晚期代錶作
★與史蒂文斯、龐德、斯奈德一樣深受禪宗影響的詩人,我們這個時代的梭羅
★在親近自然的生活中獲得內省,將漫長的時光變成一次次頓悟
——————————————
默溫寫作《花園時光》(2016)這本詩集時,年近九十,漸至失明,無法執筆寫作,口授給妻子寶拉來寫。全書收詩61首。像他往常的標誌性風格一樣,整部詩集沒有一處標點符號。這部詩集裏大都是短詩,關注的主題是時間的流逝、昔日記憶對當下生活的持續影響。他將遙遠的過去和眼前的事物縫閤在一起,並且在二者之間自如切換,展現瞭他詩中一貫的空氣般的輕盈感和禪宗式的頓悟。一種與永恒同在的感覺,從那些最簡單、日常的意象中浮現齣來:早晨、落日、變換的四季、星辰、鳥群、昆蟲,它們承載著時間、空間的連續,以及我們和自然世界之間的深層關聯。
《清晨之前的月亮》(2014)收入的也是他八十多歲時寫作的詩。有讀者評論這部詩集說:“默溫的詩討論的是衰老、記憶、生命、死亡和遺産。這些是一個手藝人在九十歲的時候念茲在茲的話題。假如是由一個年輕人說齣這些,便不會具有如此的分量。”
兩本詩集風格較為接近,閤在一起,能夠代錶他近年的寫作成果,體現瞭一個成熟的詩人在晚年對世界和生命的思考。
———————————————
【評論】
默溫閃亮的、常常十分溫柔的詩關注記憶的深刻力量。——普利策奬評委會
默溫的詩傳遞著這樣的持續終生的信念:詞語有能力喚醒我們昏睡的靈魂,促使我們以共情的視角觀照這個世界。——美國國傢圖書奬授奬詞
經過六十年的磨礪洗練,他一路上平實地寫下來,豪華落盡,唯有那些耐用的舊詞語——夜,月,風,鞦,光,影,山榖,星星,河流,年歲——一脈相承,經得起推敲,沿用到暮年,竟自輝耀齣燦爛的晚晴。——康正果
默溫是近來讀到的最好的詩人之一,他的好處像小刀子一樣直往心裏紮,不是亡命之徒的刀子,而是一陣見血的柳葉刀,還專割精微如蝶翼的靈魂……這些簡單的句子卻往往擁有極其明晰的品質,幾乎透明,讓人一眼瞥見句子後麵某個宏大而無言的東西。他領我們從這個夢踏進那個夢,又從那個夢滑嚮另一個夢,這種可以無限延續的運動在他掌上被賦予瞭驚人的流暢和優雅。——倪湛舸
##我读W.S.默温的这本诗集没有障碍,而且是趣味盎然,边读边随手做些笔记。这是非常难得的一个中译本,W.S.默温的诗需要反复阅读,才能更好地理解他,就像理解一棵树、一只鸟儿那样。 简略说几句《回家》这首诗,W.S.默温描写鸟儿归巢,“为了回家,它们失去一半体重/但此刻家就要到来/悄无声息地起身去迎接它们”。“为了回家,它们失去一半体重“(这是科普知识性的);“但此刻家就要到来”(我读时第一感觉应该是“就要到了”,家是等待的);“悄无声息地起身去迎接它们”。这个家就不仅仅是名词、被动的等待,而是可以起身迎候归鸟的情感主体和具体的行为。就是说这个家拟人化了,有感情和动作。W.S.默温将抽象的家——情感和归属感的基本单位充分形象化和动态化,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读这首诗让人感到会心和惬意。
评分 评分 评分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