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道中國

同道中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劉寜
圖書標籤: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导论 百代文宗、千年立法
一、 韩愈古文建构精神传统
二、 “天下公言”:重建儒学普遍性
三、 儒家伦理:绝对信念和内在责任
四、 缔造“同道中国”
五、 重视“诗文”对理解中华文明的意义
上编:成体
第一章 拟圣精神
一、古文不是“家言”
二、古文的“拟圣”追求
三、古文理论与儒家修养思想
第二章 追寻“定名”
一、 “五原”文体创新:“正名”走向“定名”
二、韩碑之变:对才性品评的疏离
附论:形名学对中古文体观念的影响
第三章 开放的师道
一、《师说》:唯自尊者能尊师
二、 国学学官经历的影响
三、 “师其人”与“明其理”
第四章 天性忠诚
一、“双忠”的“天性忠诚”
二、《南霁云庙碑》的文体与忠臣思考
三、《毛颖传》中的忠臣
四、杜甫的“恋阙”之情
第五章 屈骚之变
一、 “抑遏蔽掩”:韩文改变屈骚旋律
二、杜诗改变屈骚艺术
三、柳宗元倾心屈骚及其心曲
中编 造语
第六章 语言激变
一、激进的“务反近体”
二、 为何“务反近体”:骈文的思想性格
三、韩碑“造句之奇”
第七章 伟辞中的身体力量
一、惊心动魄的动作语
二、《论佛骨表》崇儒排佛思想的身体关切
三、狠重之美
下编 明道
第八章 “文质论”在汉唐间的流行
——从“文质”到“文道”(上)
一、中古“文质论”的渊源与旨趣
二、“质文相救”与李白《古风》其一
三、“文质论”与中唐《春秋》学
四、中唐《春秋》义例学与“文质论”
第九章 韩愈建构“文道观”
——从“文质”到“文道”(下)
一、二十世纪文道观阐释的曲折历程
二、韩愈“文道观”的“主体自觉”
三、韩愈“文道观”的“中国自觉”
余论 “同道中国”的文明意义
一、 韩愈为唐宋八家之首:“同道”对“同理”的意义
二、 “唐宋变革说”的启发与局限
三、 “同道中国”与中华文明
参考书目
后记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韓愈古文是中華文教的核心載體,影響持續韆年之久,其所涵育建構的超越傢族血緣、身份等級的“同道中國”理想,是走嚮世界的中國人需要認真對待和反思的中華文明精神遺産。

韓愈古文亦是唐代文化創造的一個縮影,它有繼承六藝之文、百傢之編與迴應佛老挑戰的“大進大齣”,也展現瞭“文起八代之衰”的“大開大閤”。品讀韓文,既要理解其縱橫古今的開闊,又要體會其如何迴應時代課題、自樹立不因循的深刻獨創。

古人以立德、立功、立言為三不朽,韓愈則塑造瞭士人的所思、所行與所言。其所建構的“文道觀”,將中華道統的統一與“文”的多樣性相融閤,這是唐朝這個開放融閤時代對中華文明的精神再造,不僅綿延後世,也將啓迪未來。

——劉 寜

--

本書以貫通中國文章史、思想史的視野,對韓愈通過“文教”傳統在中國思想史和中華文明史上的重大貢獻,做齣瞭獨到而深入的發明,從成體之功、造語之力、文道追求三個主要角度,全麵探討瞭韓愈古文在文體、文法、語言、觀念上的新創,以及這些創新與其儒學復興思考的深層聯係,揭示瞭韓愈古文深邃豐富的思想世界。

書中詳細討論瞭韓愈追求擬聖、追尋定名、講求開放師道、推重天性忠誠等思想特質與其古文成體之功的深層關聯,分析瞭其語言創新所體現的激進追求與超越力量,同時深入探究瞭韓愈對“文道觀”的全新建構。這些觀點不僅激活瞭韓愈的思想能量,也光大瞭唐代在中國的精神傳統和思想史上的啓示性地位,並對“唐宋變革說”提齣瞭新的迴應和解說。

用户评价

评分

似是不同方向论文襞积而成,议题有些混乱

评分

##这是文学研究的至境,有了解之同情,同时将读书思考与生命体验混融互文。刘宁向学诚恳、力行不殆,真可感佩!

评分

评分

似是不同方向论文襞积而成,议题有些混乱

评分

##这是文学研究的至境,有了解之同情,同时将读书思考与生命体验混融互文。刘宁向学诚恳、力行不殆,真可感佩!

评分

评分

##与其他同类著作,刘宁老师开创的可能不是一个专人专书研究的范式那么简单,而是一个高度。毕竟没有谁能够像韩愈一样被再次套用(适用)这个框架,同时又可以展现出其思想与文章的深刻与独到。值得一读,至少在泥沙俱下的专著面前顿觉童叟无欺。ps:第五章和第六章第一节新意不多,第七章第一节动作语来源与佛教传统之关联似可深入。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