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軍事曆史學傢大衛·格拉夫以中國古典文獻和最新的學術成果為基礎,生動敘述瞭從公元300年西晉解體到900年唐朝覆亡長達六百年的軍事戰爭史,所涉及的戰爭既有政權衝突與更替,也有對外徵伐和邊境防衛,更有武裝叛亂及鎮壓行動。
他將戰爭置於更廣泛的背景下,深入探討瞭中國中古時期軍事製度、軍事理念、武器戰術的變革對王朝命運、社會秩序和百姓生活的重大影響:把邊境防禦任務委托給定居在帝國邊界的遊牧民族,導緻瞭西晉王朝的覆滅;府兵製在北周代北齊、隋徵陳的曆史進程中發揮瞭重大作用;輕騎兵取代重騎兵,讓李世民縱橫沙場,力壓群雄,等等。作品視野宏闊、見解深刻,很能給人以啓發。
編輯推薦:
1.經由漢學名傢杜希德悉心指導而寫就的曆史佳作:本書是軍事曆史學傢大衛·格拉夫將自己的普林斯頓大學博士論文進行通俗化加工而成的曆史作品,而杜希德是格拉夫博士論文答辯委員會的委員。
2.作者大衛·格拉夫是美國知名的中國軍事史研究專傢:格拉夫是美國《中國軍事史》(Journal of Chinese Military History)雜誌主編,擔任過美國“中國軍事史學會”的秘書,學術專長即為中古軍事史。
3.寫法新穎、中國軍事史開拓性佳作:過去的中國軍事史研究,多專注於軍事製度史和探討考證一場戰役的起因、過程和影響,不免局限於一點,不能貫通其他方麵。軍事組織其實是社會組織之一,軍事組織、結構的發展與政治、社會的情況是不可分離的,軍隊與社會並非兩個分離的團體。軍隊能夠運用武力手段改變政治、社會現狀;社會變遷與政治決定也會改變軍事製度。國傢、社會與軍事製度三者是貫通的,是相互發生作用的,研究軍事史而不顧及國傢與社會方麵是不全麵的。因此,一部能夠貫通三者,提供宏觀視野的中國軍事史研究的著作亟待齣現。
本書是西方學界首部探討中國中古軍事史的專著,采用貫通國傢、社會與軍事製度三者的新穎寫法,將軍事製度、戰爭形態與當時的文化、政治、社會經濟情況聯係起來,既縱觀各時代的演變,亦橫嚮地觀察當時各範疇的相互影響,為我們提供瞭一個宏觀、多麵嚮的視野。這一嘗試在中國軍事史研究領域具有開創性。
4.極為精彩的中古史:作者不為敘述戰爭而單論戰爭,而是將戰爭融入曆史的敘述中,在適當的地方穿插介紹軍事製度、社會和政治結構以及戰爭手段的發展變化,所以本書不僅是一部中古軍事史,更是一部酣暢淋灕、令人拍案叫好的中古史。
5.15幅精心繪製的地圖幫助讀者理解曆史與戰爭。
##2014年看的英文版,其实是政治史和军事史的简明科普佳作。另外,从作者对于府兵制的介绍也能看出他比较谨慎,在史料里没有明确答案的问题上保持了模糊的叙述。
评分##2014年看的英文版,其实是政治史和军事史的简明科普佳作。另外,从作者对于府兵制的介绍也能看出他比较谨慎,在史料里没有明确答案的问题上保持了模糊的叙述。
评分草翻了英文版的前半部分,主要是叙述,叙述还是比较流畅,作为从军事史来阅读魏晋南北朝隋唐也是不错的,并且作者时常与罗马帝国进行对比,换句话说有国际视野(本来就是面向英文世界的)。不过作为中国读者来说,可选的相关作品还是很多的,也没有太多的突破和创新。
评分草翻了英文版的前半部分,主要是叙述,叙述还是比较流畅,作为从军事史来阅读魏晋南北朝隋唐也是不错的,并且作者时常与罗马帝国进行对比,换句话说有国际视野(本来就是面向英文世界的)。不过作为中国读者来说,可选的相关作品还是很多的,也没有太多的突破和创新。
评分##2014年看的英文版,其实是政治史和军事史的简明科普佳作。另外,从作者对于府兵制的介绍也能看出他比较谨慎,在史料里没有明确答案的问题上保持了模糊的叙述。
评分##2014年看的英文版,其实是政治史和军事史的简明科普佳作。另外,从作者对于府兵制的介绍也能看出他比较谨慎,在史料里没有明确答案的问题上保持了模糊的叙述。
评分草翻了英文版的前半部分,主要是叙述,叙述还是比较流畅,作为从军事史来阅读魏晋南北朝隋唐也是不错的,并且作者时常与罗马帝国进行对比,换句话说有国际视野(本来就是面向英文世界的)。不过作为中国读者来说,可选的相关作品还是很多的,也没有太多的突破和创新。
评分##2014年看的英文版,其实是政治史和军事史的简明科普佳作。另外,从作者对于府兵制的介绍也能看出他比较谨慎,在史料里没有明确答案的问题上保持了模糊的叙述。
评分##2014年看的英文版,其实是政治史和军事史的简明科普佳作。另外,从作者对于府兵制的介绍也能看出他比较谨慎,在史料里没有明确答案的问题上保持了模糊的叙述。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