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到馬剋思

迴到馬剋思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張一兵
圖書標籤: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上册
第一章 从政治的公民社会到经济的市民社会
1.从政治共同体的市民社会话语I到经济关系体的市民社会话语Ⅱ
2.“第二自然”作为异化经济关系的市民社会话语Ⅲ批判构境的形成
3.青年马克思与黑格尔“市民社会“观念的最初遭遇
4.政治分离的国家与经济异化的市民社会
第二章 经济异化构式中的资产阶级社会
1.burgerliche Gesellschaft在马克思最初经济学研究中的消失
2.他性交往/社会本质异化构式:对资产阶级社会本质的最初价值批判
3.从流通领域中的交换(交往)异化走向生产领域的劳动异化批判构式I
4.与劳动价值论擦身而过的此-彼证伪逻辑
第三章 否定辩证法:一个经济学语境之外的哲学方法论思想实验
1.马克思为什么会突然研究黑格尔哲学?
2.非物像透视:异化的物性对象是正在消逝的东西
3.扬弃异化:外化对象的重新占有
第四章 资产阶级社会中劳动外化的对象性异化及其扬弃
1.谋生劳动与资本:资产阶级社会的二元结构
2.“国民经济学的路德”:斯密对劳动是“现代私有财产”的主体本质的直悟
3.黑格尔否定辩证法中的劳动外化—对象性—异化—扬弃
4.劳动异化批判构式Ⅱ和人本学批判认识论视域中的资产阶级社会
5.作为总体人的类本质关系映现的社会意识论及其异化
第五章 走向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话语的转换中的资产阶级社会
1.burgerliche Geselchaft的重新在场
2.“工业”与资产阶级社会的历史性定位
3.方法论变革的思想实验中出现的burgerliche Gesellschaft
第六章 《布鲁塞尔笔记》与《曼彻斯特笔记》:方法论话语的转换与资产阶级社会图景
1.改变世界的物质实践向生产话语的根本转换
2.机器化大生产与历史唯物主义中“怎样生产”的生产方式
3.资产阶级社会中的经济与社会现实
4.现代无产阶级的悲惨命运
第七章 社会场境存在论与关系意识论中的市民社会话语IV
1.社会关系场境中的市民社会话语V
2.关系意识论中的市民社会话语V
3.第一层级非物像透视中的市民社会话语V
第八章 资产阶级社会的历史性透视
1.人本学异化构式的逻辑没影点:历史认识论中的社会赋型变迁
2.资产阶级社会的历史出场
3.“自主活动”与资产阶级社会中的非自主性活动畸变
4.现代资产阶级社会赋型批判
第九章 资产阶级社会中的资本奴役关系透视
1.《布鲁塞尔笔记》C与“居利希笔记”
2.市民社会话语V与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的历史性
3.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的奴役本质
4.资产阶级社会的历史地位和掘墓人
5.资本是一种社会构式的生产关系
下册
第十章 《伦敦笔记》中的经济学和工艺学思想实验
1.《伦敦笔记》中对货币与信用体系问题的聚焦
2.“李嘉图笔记”Ⅱ与经济物相化中的货币问题反思
3.“李嘉图笔记”Ⅲ:劳动价值论与“李嘉图难题”
4.劳动价值论、机器生产与无产阶级的悲苦状况
5.殖民统治:资本毛孔中粘满的血与火
6.《伦敦笔记》中独特的“工艺学笔记”
7.“怎样生产”的历史发生学研究
第十一章 从生产转向劳动:历史唯物主义的具象化深入
1.一定社会性质的物质生产、现实的个人与社会观念
2.从物质生产过程视位向劳动过程的转换
3.一种抽象:作为劳动过程的不同要素
4.现实劳动过程中的复杂关系场境
5.从劳动的简单协作到分工中的结合:一个历史性的描述
6.从劳动对象化过程到机器生产过程的历史性转变
7.科学技术是抽离于劳动过程的非及物纯粹塑形和构序
第十二章 科学认识以资本与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生产
1.资本与雇佣劳动: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构式
2.以资本为基础的生产方式的伟大文明作用和必然终结
3.以资本为统治的生产方式的历史形成
4.“资本主义生产”概念的历史性出场
第十三章 价值关系异化与货币权力异化
1.商品的交换价值:从用在性关系向买卖关系的转换
2.价值关系异化:作为商品中劳动交换关系物性结晶的货币
3.金钱权力异化与事物化I:资本关系的史前变身
第十四章 资本与雇佣劳动关系的异化与遮蔽剩余价值的秘密
1.资本在双重事物化伪境中的消逝946
2.资本异化的障眼法:雇佣劳动与资本/非对象化活劳动与对象化劳动Ⅱ
3.劳动异化与资产阶级经济剥削的秘密:剩余价值产生的资本增殖过程
第十五章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科学认识的最终形成
1.政治经济学批判及重建的构想
2.经济学理论叙述前的思想实验与阐释话语
3.市民社会话语V与事物化颠倒
4.一个重要的思想实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定
第十六章 社会定在对资本关系的形式从属和实质从属
1.“资产阶级社会“表面财富背后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2.形式从属:占统治地位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3.劳动对资本的形式从属到实际从属: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全面胜利
4.资本具有自然性和生产性假象的透视
5.资本关系中的生产性劳动与非生产性劳动
第十七章 劳动异化批判构式Ⅲ: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全面异化
1.《黑格尔的逻辑学》哲学摘要与资本主义经济物相化中的经济定在
2.雇佣劳动生成的前提:作为资本的劳动条件异化
3.雇佣劳动关系的本质:劳动能力的自我异化
4.劳动协作中联合关系的异化: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实质性生成
5.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劳动分工的结合关系赋型异化为资本的统治力量
6.机器生产神话:一种被遮蔽起来的劳动异化
7.科学:作为资本力量在场的隐秘异化
8.利润、利息和地租:作为资本主义生产结果的剩余价值异化
第十八章 《资本论》雏形中的劳动异化批判构式Ⅲ及其删除
1.作为资本主义生产前提和产物的商品
2.资本主义的生产是剩余价值的生产
3.劳动异化批判构式Ⅲ:资本主义生产是资本统治雇佣劳动关系的再生产
第十九章 商品价值形式的商品-货币拜物教之谜
1.经济的社会赋型中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2.非直观的抽象劳动与商品的价值形式
3.物的关系蛹化:替代异化理论的商品-货币拜物教
第二十章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着魔的资本拜物教
1.货币在流通领域中转化为资本的戏法
2.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的资本自我增殖戏法
3.经济拜物教与经济物相化、事物化和劳动异化批判构式的非周延关系
4.劳动条件颠倒关系中的机器生产:劳动异化批判构式的最后出场
5.资本拜物教:资本在无中生有和有中变无戏法中的最终隐遁
6.虚拟资本:信用关系伪境中资本主义自我消亡的翻转门
结束语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一:马克思文本中学术关键词词频统计
附录二:马克思文本中学术关键词的中德法英文对照表
后记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編輯推薦】

25年潛心研究!張一兵教授《迴到馬剋思》的進階之作

延續經典,超越經典,張一兵教授社會場境論的開創性作品

150萬字裏程碑式巨著!原始手稿 文獻選譯 權威譯本,全麵展現馬剋思思想變化的全過程

聚焦市民社會話語和勞動異化批判構式,創新闡釋馬剋思“第三個偉大發現”

新文本 新方法 新觀點,學術含金量超高,馬哲專業推薦閱讀!

迴到馬剋思進行德文/法文/英文寫作的原初語境!真正“迴到馬剋思”的心路曆程

直麵國外馬剋思主義爭論的熱點問題,對話國際馬剋思文獻研究的前沿理論

【內容簡介】

本書為《迴到馬剋思》的第二捲。作者通過曆史唯物主義和曆史現象學對一般物相化和經濟物相化迷霧的雙重透視,突顯瞭生産活動塑形-構序和社會關係賦型的社會曆史負熵特質,揭示瞭社會生活和意識活動當下建構與消隱的突現場境本質,由此聚焦馬剋思的市民社會(資産階級社會)話語與資本主義批判構式的復雜曆史關係。本書在MEGA2的最新文獻基礎上,從思想史考古學的視角重新反思馬剋思早期市民社會概念背後的四種不同話語格式塔的復調構境,也重構瞭馬剋思在經濟學研究進程中逐步從資産階級社會批判嚮資本主義生産方式批判的重要理論轉換,最終精準確定科學社會主義否定性目標——資本主義生産方式科學認識的“第三個偉大發現”的艱辛曆程。書中另一個重要的學術發現,是馬剋思基於勞動辯證法的勞動異化批判構式和批判認識論顯隱邏輯,特彆是馬剋思在中晚期經濟學研究中,麵對資本主義經濟關係事物化顛倒後所産生的隱性奴役現象和經濟物相化僞境,擯棄瞭人本主義價值懸設,在狹義曆史唯物主義和批判認識論的基礎上,重建瞭科學的勞動異化批判構式以及作為其錶現話語的經濟拜物教批判理論。

本書原始文獻資料翔實,方法革新,原創觀點迭現,是代錶馬剋思主義基礎理論研究前沿裏中國聲音的重要學術論著。本書是手中已有一本《迴到馬剋思》第一捲的讀者必得的學術進階文本。

用户评价

评分

##不论张老师的构境论所遭受的争议有多大,《回到马克思》一书的出版绝对是中国马哲研究中的一项重大事件,是寻求自立式的经典文本研究的一次重要尝试。事实上,正如张老师所说,“任何一种理论学术思想的本质都不是一个凝固的逻辑构架,如同牛顿的实体性的时空构架,而是一种复杂的时刻处于变动之中的学术思想场境的历史性建构。” 借用张老师在回应学界对自己著作的指控的一次访谈中的一句话:“社会历史发展证明,任何意义上的革新都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尤其是在思想史的平台上。但在一个提倡创造性和原创性的时代中,我愿意先走一步。”我们从来不缺少背书式的学者,而是缺少提出颠覆性认知模式的学者,就解构对经典文本的伪学术构镜、打破对经典文本的伪圣典式崇拜,我们显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评分

感觉不错,但是250块钱不知道是兵缺钱缺疯了还是南京大学(出版社)穷疯了

评分

评分

##不论张老师的构境论所遭受的争议有多大,《回到马克思》一书的出版绝对是中国马哲研究中的一项重大事件,是寻求自立式的经典文本研究的一次重要尝试。事实上,正如张老师所说,“任何一种理论学术思想的本质都不是一个凝固的逻辑构架,如同牛顿的实体性的时空构架,而是一种复杂的时刻处于变动之中的学术思想场境的历史性建构。” 借用张老师在回应学界对自己著作的指控的一次访谈中的一句话:“社会历史发展证明,任何意义上的革新都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尤其是在思想史的平台上。但在一个提倡创造性和原创性的时代中,我愿意先走一步。”我们从来不缺少背书式的学者,而是缺少提出颠覆性认知模式的学者,就解构对经典文本的伪学术构镜、打破对经典文本的伪圣典式崇拜,我们显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评分

评分

##分数是我的态度,原因和书评等周末再写

评分

感觉不错,但是250块钱不知道是兵缺钱缺疯了还是南京大学(出版社)穷疯了

评分

评分

感觉不错,但是250块钱不知道是兵缺钱缺疯了还是南京大学(出版社)穷疯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