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德、黑格爾、席勒、謝林、費希特、施萊格爾……
天纔總是成群地來,湧入這座寜靜的小鎮,激蕩起世界曆史的重要時刻。
充滿不確定和恐懼的時代,無人知曉事情將如何發展。
空氣中彌漫著戰爭的氣息,一切都將在耶拿見分曉。
未來從未如此不確定,似乎還未到來,就已成為過去。時間裂成瞭此前和此後。
新世紀即將到來,人們無路可退。當革命在巴黎已宣告結束,它在耶拿纔剛剛開始。
——————————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部哲學人物群像著作,講述瞭18世紀末19世紀初德國耶拿知識分子的生活和思想。法國大革命之後,德國小鎮耶拿成瞭德意誌知識生活和知識精英的據點。歌德、謝林、施萊格爾兄弟、蒂剋和諾瓦利斯等匯聚在這裏,組成瞭一個思想傢社區,不僅探討科學、形而上學問題,還探討政治和人文問題。他們不僅質疑社會傳統,還決定重新思考當時的世界。他們對個人和自然的看法徹底改變瞭後來人對現實的理解,為現代社會的到來做瞭相應的思想觀念準備。
——————————
【編輯推薦】
???? 穿越時空,巡禮19世紀初哲學思想的革命中心
《耶拿1800年》探索耶拿如何從一個不起眼的小鎮變成19世紀初一群青年詩人和思想傢的思想交流中心,又是如何深刻影響瞭現代對自由和現實的理解,更展示瞭他們如何通過挑戰傳統觀念,引發哲學和文化的重大變革。
???? 迴到日常,深入情境,看思想巨擘們的愛與憂愁
彼得·諾依曼詳細描述瞭包括歌德、黑格爾、席勒、施萊格爾等文化巨人的日常交往,以其幽默和優雅的筆觸,生動描繪瞭這群曆史人物的形象和思想爭鳴,使《耶拿1800年》成為一部兼具知識性和情感豐富的曆史作品。
——————————
【專傢推薦】
《耶拿1800年》以生動、熱情和有趣的方式講述瞭世紀之交居住在耶拿大學城(或附近)的一群剛剛嶄露頭角的德國哲學傢、詩人和知識分子的生活和思想。彼得·諾依曼拒絕將個人生活與哲學思想分開,從而為這一時期提供瞭令人耳目一新的見解,他的文筆生動詩意,他對細節的觀察異常敏銳,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講述瞭這些德國思想傢的曆史背景、思想、政治觀點和個人生活。成就斐然。
——加布裏埃爾·戈特利布,澤維爾大學哲學副教授
這就是思想史該有的書寫方式:豐富多彩且巧妙。閱讀《耶拿1800年》是一種美妙的享受。
——沃爾夫拉姆·艾倫伯格,《魔術師時代》作者
##本书以历史群像的形式,将1800年在耶拿大学任教、求学的各位哲学家歌德、黑格尔、席勒、谢林、费希特、施莱格尔兄弟的故事穿起来,让我们见证德国哲学的荣耀时刻,作者选择的大多并不是哲学思想的萌发瞬间,而是德国艺术、文化、戏剧这些代表德意志文化原生态的元素的共同淬炼,才能熔断出哲学的高企。
评分##一批即将改变世界的大脑的发育过程以及它们主人的一段烦恼而丰饶的人生,作者将思想和生活糅成一片,有一定深度却不失之枯燥晦涩,这样的写法引人入胜乃至激动人心。
评分##很好的题目,但写得有一点点轻浮。其实不太对题,没有写出地点耶拿和时间1800年,而是较散漫地在人物与人物的交情和矛盾中切换,从中感受到的,也是人和人协作的“契机”,而耶拿和1800年是这“契机”的载体。在这些人物中,最有触动的是在复杂人际关系中,被这些享有声名的人共同喜爱的、早慧却突然病逝的小女孩奥古斯特,死后仍造成争执,但争执反而使她的墓前只有一块石头,恢复了一种纯朴真实。以及不太合时宜的诺瓦利斯对哲学和诗学的阐释:哲学是一种Heimweh(乡愁),表达了一种回到一个从未有人去过的地方的渴望;Poiesis并非文学创作的过程,而是每天都需要践行的生活方式,于是在这些人中,惟他有一份与开采煤矿相关的工作,而他把这份工作也变作一种对诗的写作。
评分##洋洋洒洒又灵动跳脱的叙事,将繁杂的情事,动荡的时局,炽烈的哲思革命与诚挚的文艺热情熔炼为一幅斑驳画卷。歌德席勒与施莱格尔兄弟诺瓦利斯,康德与费希特谢林黑格尔,纵横交错而星光璀璨的三代豪杰,耶拿,德意志的华山。
评分 评分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