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的錶達

心的錶達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沁雲
圖書標籤: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辑一 学徒期的被治疗体验
当沟通成为可能
关系:那些难以言说的,以及其他
必须凝视深渊
辑二 新手心理咨询师笔记
宜慢:临床工作中,慢比快好
言说:话语和话语之外的
帮助:助人绝非易事
心声:“妈妈,我真的爱你”
学习:每天都有崭新经验
联结:“人”的意思,是人与人的联结
辑三 作为心理咨询师的修行
布施:咨询师职业意味着自爱和爱人
持戒:面对诱惑,恪守伦理
忍辱:接纳来访者的投射
精进:体会来访者的感受
禅定:临床工作里的“禅坐”与观照
智慧:仅有慈悲是不够的

辑四 精神分析候选人手记
精神分析有时就像痴人说梦
“没你不行,有了你怎么才能行”
“你为什么只是坐在那儿,一句话也不说?”
从精神分析看“一切唯心造”
精神分析候选人的第一课:“培养”病人
A Wish to Live, a Wish to Die
幻影重重的世界里,那个孩子仍在无声地呼喊
精神分析中的躺椅: 是不平等的设置还是爱的体现?
我们来说说爱吧,这让人向往又害怕的东西
精神分析中的自由联想:没话可谈?不,你还有很多东西从未告诉我
请把梦讲给我听,请允许我读你的心
精神分析的费用设置:分析师也需要被病人照顾,这是真的!
探索人类的心灵这件事,永远也不会过时
神啊,请多给我一点时间!
一起写一部成长小说
精神分析:一份可能的职业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精神分析是心與心的一場奇遇。”

與現實生活的熱鬧喧騰相反,今天人們的內心常常是趨於閉鎖和悲涼的。是否存在改變的可能?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到底是什麼?

要如何抓取那宛如歲月遺照般的記憶碎片,拼湊齣有關自我的真相?要如何與幼年的自己相連通,幫助那個仍在我們內心的幽暗處無聲呼喊的孩子漸漸長大?要怎樣纔能穿越幾十年人生中最初保護我們但現在已妨礙我們追求幸福生活的自造圍城,實現自由錶達和自如、自洽的生活狀態?

懷著對人性和人心的好奇,已經在美國擁有穩定的工作和生活的李沁雲選擇在34歲時重新去做學生,投身心理治療行業,並將精神分析作為自己的一生誌業。

從學徒期的被治療體驗、新手心理谘詢師經曆,再到作為心理谘詢師、精神分析候選人的感悟,《心的錶達》記錄瞭沁雲從2017年至今在不同階段的思考。

“精神分析除瞭是一種有關人心的理論之外,更是一條實踐之路:它關於臨床工作者如何帶著其全部的人性去接近和理解另一人的人性,如何以其自身被治愈過的、相對健康的心靈,去容納並滋養另一個人的內心。”

用户评价

评分

##终于读到了!作为沁云的老读者,这里收录的绝大多数文章(17年~24年)陪伴我度过了转行准备期、心理咨询硕士就读期、对分析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取向动力学将信将疑期,以及如今逐渐回到弗洛伊德的期待又忐忑的新阶段!字里行间认出了当初的自己,也依稀看到了将来的自己。原谅我在连续参加了三天线下精神分析工作坊后的语无伦次。有了更多理论和临床经验后,重读这些文字的时候,内心的触动有增无减。敬佩&感谢沁云!2025.1.5周日 期待了很久的一本书,看到封面有点泪目。在美国读心理咨询的时候,去Guggenheim看过这个女画家Klint的展。后来跑到瑞士半信半疑地去学荣格分析心理学,在ISAP偶然上了一节特殊的课,听一位来自美国的女分析师讲Klint的画。人生就是这样,虽不断地回到原地,但我已不完全是当初的我。

评分

##这本书和之前看的心理学书籍不太一样,不是通过治疗个案来阐述某种心理学原理,而是直接记叙了在美国做心理咨询师的心理感受,很有趣,它也是一本修行的心灵笔记。具体又缤纷的精神生活微观史。我第一次近身看到这个时代咨询师怎样工作。包括控制对谈流程,甚至怎样结束话题,起身或继续躺在椅子上,或稍微抬脚暗示下来结束咨询,都是咨询师的个人风格,也是控场能力的一部分。也有对着病人的诸多动作和表达,咨询师该用怎样的方式去应对,又会引发怎样的结果。中美两国的心理咨询产业的差异。但串连其中的仍然是“心”,咨询师本身也在不断地学习,在病人身上,在实践中,在自己的导师和咨询师身上,这是一个修心深化的过程。精神之路何其坎坷又壮丽。

评分

##终于读到了!作为沁云的老读者,这里收录的绝大多数文章(17年~24年)陪伴我度过了转行准备期、心理咨询硕士就读期、对分析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取向动力学将信将疑期,以及如今逐渐回到弗洛伊德的期待又忐忑的新阶段!字里行间认出了当初的自己,也依稀看到了将来的自己。原谅我在连续参加了三天线下精神分析工作坊后的语无伦次。有了更多理论和临床经验后,重读这些文字的时候,内心的触动有增无减。敬佩&感谢沁云!2025.1.5周日 期待了很久的一本书,看到封面有点泪目。在美国读心理咨询的时候,去Guggenheim看过这个女画家Klint的展。后来跑到瑞士半信半疑地去学荣格分析心理学,在ISAP偶然上了一节特殊的课,听一位来自美国的女分析师讲Klint的画。人生就是这样,虽不断地回到原地,但我已不完全是当初的我。

评分

这一生注定要折服于精神分析的神奇和方块字的魔力,这本书便是把二者相结合的一次心的表达。不敢说曾经呕心沥血,但我的确披肝沥胆地剖析了自己在踏上精神分析职业道路前后的所思所感。在推广心理健康知识、叙写临床工作经历以及自述受训的感悟之外,我也尽力以生动、简洁的汉语描绘出我内心的波澜与涟漪。文字能去到的地方是有限的,我们生而为人的感受却浩瀚无限。我希望尽可能丰富且准确地传达出我活着的感觉,并由此而抵达所有将会与这本书相遇的读者们。

评分

##这本书和之前看的心理学书籍不太一样,不是通过治疗个案来阐述某种心理学原理,而是直接记叙了在美国做心理咨询师的心理感受,很有趣,它也是一本修行的心灵笔记。具体又缤纷的精神生活微观史。我第一次近身看到这个时代咨询师怎样工作。包括控制对谈流程,甚至怎样结束话题,起身或继续躺在椅子上,或稍微抬脚暗示下来结束咨询,都是咨询师的个人风格,也是控场能力的一部分。也有对着病人的诸多动作和表达,咨询师该用怎样的方式去应对,又会引发怎样的结果。中美两国的心理咨询产业的差异。但串连其中的仍然是“心”,咨询师本身也在不断地学习,在病人身上,在实践中,在自己的导师和咨询师身上,这是一个修心深化的过程。精神之路何其坎坷又壮丽。

评分

##我就是作者所说的认为说“精神分析已经落伍了”的那种人,但这本书改变了我的观点。这本书的作者通过袒露她接受精神分析的体验、以及她作为新手精神分析(或者心理动力学)治疗师接受训练的体验,帮助我意识到,我其实并不是认为“精神分析已经落伍了”——说实话我对CBT这些“不落伍”的玩意儿也没有什么好脸色——我单纯是对人类没有那么大的信心,尤其是简中世界漠视规则的文化中浸淫出来的人(当然,白人世界里的垃圾心理治疗师也多得是)。我也很喜欢作者借用佛教的概念来描述精神分析,比如心理分析流派的咨询师/治疗师要用非常接近“忍辱”的方式来化身为病人的“观音菩萨”、以帮助病人得到成长。读这本书可以说是一次我个人的“黑天鹅事件”了——有趣的是这本书的封面上画着两只天鹅、一黑一白。

评分

##写得真好,真诚、流畅,一开始阅读便沉入其中,如书名所言是“心的表达”。作者在以精神分析为终生志业的同时,还有不浅的佛学修养,可见不同思想和学问之间的相通之处及其对人的滋养。总之作为精神分析的来访和受益者,我很愿意以合适的机缘继续了解这门学问并持续深入领悟。

评分

##写得真好,真诚、流畅,一开始阅读便沉入其中,如书名所言是“心的表达”。作者在以精神分析为终生志业的同时,还有不浅的佛学修养,可见不同思想和学问之间的相通之处及其对人的滋养。总之作为精神分析的来访和受益者,我很愿意以合适的机缘继续了解这门学问并持续深入领悟。

评分

##书里的大部分文章早已在沁云老师的豆瓣主页上读过几遍,陪伴我度过了很多艰难时刻。得知老师要集结文章出书的时候就已经十分期待了,第一时间拿到手后迫不及待看了后几篇新近写的文章。不论主题怎样变换,文字中处处能显示出老师作为精神分析受训者和执业证对于人类心灵之脆弱、深邃、坚韧、柔和等复杂特性的体察、接纳与淬炼。虽然作为精神分析师的她只能为有限的咨客提供心灵上的能量,但她的文字却也同样能让每一个接触到的读者感知到她强劲、茁壮的生命力和她人性中的慈悲,这也正是她文字的治愈力量所在。每读几页就能被老师对于那些常人所回避、不理解甚至排斥的情感表现的接纳所打动,因为她认出了这些痛苦、排他情绪背后的心灵创伤,回应了哭泣中的孩子的呼唤。另外,老师的影评和书评也都很好看,反复看过几遍,希望有朝一日老师能出评论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