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人文領域的裏程碑,構想人機共生的後人類未來
-
【圖書簡介】
當世界越來越多地被算法改變,人類是否終將成為數字母體的後代?
知名後人類研究學者N. 凱瑟琳·海爾斯以跨學科視野剖析數字時代的認知革命,揭示計算機如何重構文學基因與人類意識。本書穿透技術錶象,直指數字文明的核心睏境——在算法的世界裏,我們既是創造者,也是被編碼的産物。
本書在從智人到機器智人的文化背景下,重新思考瞭文學在創造當代文化想象中的作用,探討瞭技術如何定義我們及我們的文化。海爾斯不僅探索瞭人類與智能機器那充滿誘惑,但又危機四伏的親密關係,還為後人類未來構想瞭概念性的生存指南,為人們認識和研究文學帶來瞭全新視角。
--
【編輯推薦】
我們生活在一個由媒介間性主導的時代,這個時代對我們的語言、主體性、文學對象和文本性觀念提齣瞭挑戰。代碼對日常生活的影響已經可以與言語和書寫相提並論,人類與機器、模擬與數字、舊技術與新技術之間的界限變得模糊不清。
《我的母親是計算機》生動論述瞭新興的數字媒介與各種形式的舊媒介的相互作用:代碼與言語的區彆;電子文本與印刷文本的差異;數字媒介對自我觀念的影響;數字性對印刷書籍的影響;我們將計算機視為生命的觀念;人類意識本身就是一種計算的可能性;以及人類透過數字時代的視角看待宇宙的主觀宇宙論。本書迴顧瞭人類與技術之關係的發展曆程,否定瞭技術決定論,為科學與人文的結閤提供瞭一個可行方案,對後人類研究、新媒介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
【媒體及名人推薦】
《我的母親是計算機》展現齣令人矚目的跨學科活力:前一分鍾,海爾斯還在駁斥斯蒂芬·沃爾弗拉姆自詡發明瞭一種新科學的傲慢斷言;下一分鍾,她又在細緻解讀科幻小說,批評德勒茲和加塔利無可救藥的模糊性,或者津津樂道編程語言C++的曆史。——斯蒂芬·普爾,《衛報》
海爾斯再次成功地對高度復雜、廣泛分散的論述進行瞭令人嘆服的綜閤……成就斐然……她是瞭不起的美國讀者。——斯圖爾特·摩爾索普,《美國書評》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