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六祖壇經》,又稱《六祖大師法寶壇經》,這是一部中國佛教裏少數稱作“經”的佛經。它是中國佛教禪宗第六代祖師——惠能大師教誡僧徒四眾的語錄,後人尊稱為《壇經》。本書是淨空法師1981年啓講於颱灣中廣的講演錄,講演中有各《壇經》版本的對勘,主要是對《壇經》內容的闡釋和演繹,其中穿插瞭許多禪宗掌故,給枯燥的講述平添瞭許多趣味。
內容簡介
我知道淨空法師,是由於偶然邂逅的兩位朋友。一位是剛剛落腳南京做小生意的廣東人,他得知我寫過一部《釋迦牟尼佛傳》,於是跟我聊及宗教上的問題,說在他們傢鄉,信佛的人頗多,淨空法師的名氣很大。他聽過淨空法師的講座,感覺很好,也很受教益,問我是否跟淨空法師熟悉。他以為我是瞭解淨空的,殊不知,我也是一次從他這裏得知有這樣一位法師,心裏便暗暗地記下瞭。
另一位也是偶然的機緣,一次私人聚會,正巧中視金橋的李明珠女士與我同桌。李明珠女士是東北人,薄施粉黛,卻有一種素淨的端莊,閑聊之下,沒有想到她也信佛,而且很虔誠,也是得知我對佛教有些認識,便主動講起自己學佛的經曆。她說,她經常聽經,聽法師講解的CD碟片,講經的人是淨空法師——聽她說到這裏,我的耳朵突然不自覺地竪起來。又是淨空法師!
我很是好奇,也很想聽一聽這其中的因緣故事,便說:“聽瞭什麼經?感覺怎樣?”她也許看齣瞭我的驚異神情,頗有感慨地說,“你也許想象不到,像我這樣一位在商場也算是曆練瞭多年的人會喜歡聽佛經。其實說起來,佛是離我們很近的,隻是我們平時被許多欲望遮蔽住瞭,當佛經過我們的身邊時我們眼睛看不到,耳朵也聽不見。但自從我聽瞭淨空法師講的《無量壽經》(隻要一有空,我就每天晚上聽上一段),就像被人在迷悶昏沉的睡夢中輕輕拍瞭一巴掌,告訴你,‘佛從你身邊經過瞭!’我一激靈醒過來,突然發覺自己置身於一片清新的天地之間。
作者簡介
淨空法師,俗名徐業鴻,1927年2月15日生於安徽省廬江縣,幼居福建建甌。抗戰時,求學於貴州國立第三中學,勝利後就讀於南京市立第一中學。1949年赴颱灣,服務於實踐學社,公馀之時研讀經史古文,先後追隨一代大哲方東美教授、藏傳高僧章嘉呼圖剋圖及佛學大傢李炳南老居士十三年,學習經史哲學以及佛法,獲得深刻啓發,不僅熟通佛教各派經論,對於儒學、道傢和伊斯蘭教等其他宗教學說,也廣泛涉獵。
內頁插圖
目錄
經題
本經大意
悟法傳衣第一
釋功德淨土第二
定慧一體第三
教授坐禪第四
傳香懺悔第五
參請機緣第六
南頓北漸第七
唐朝徵詔第八
法門對示第九
付囑流通第十
精彩書摘
本經大意
曹溪原本的章目次第,與正統本幾乎完全相同。正統本分全經為九章,曹溪本多一章“付囑流通第十”。十章大義,略介如次:
“悟法傳衣第一”,流通本將此章前半改作“行由品第一”,後半改作“般若品第二”。這一章正是大師最初於大梵寺一日所說之完整記錄,說明悟入摩訶般若波羅蜜,教人“但用此心直瞭成佛”的無上法門,以及祖師自己得法、修學的經過,是乃三轉法輪之現身作證轉也。這一篇記錄非常珍貴難得,讀之如見六祖其人,又如親遇講席。此章末後有無相頌十五首,成為頓教修學法要之心傳,應該記取。
“釋功德淨土第二”,流通本改作“疑問品第三”,內容特彆重要,尤其是對今日佛門四眾同修來說。由於我們的社會繁榮,生活水準普遍提高,本省各地大小寺廟林立,無不富麗堂皇,競相鬥勝,自以為功德無比。六祖在這一章開示功德的定義,並且指導我們要捨有為功德,修顯自性功德。關於淨土的問答,蓮池大師解釋得很明白:六祖所接引的是上根利智之人,所說的是上上一乘大法,直接教人取寂光實報淨土而捨方便同居,真是慈悲至極!此不是破淨土法門,韆萬不可以錯會祖意。本經自此章以下,都是眾門人總結祖師三十七年教學法語,分類纂輯而成,並非一會所說。
“定慧一體第三”,流通本改作“定慧品第四”。這一章是中國佛教禪宗的心傳大本。大師示眾說:“我此法門以定慧為本。”一體正是不二法門,是本性頓教。
“教授坐禪第四”,流通本改作“坐禪品第五”。這一章是宗門修行方法的總綱領,最高的指導原則。不但參禪要明瞭遵守,就是念佛人也應該記取,纔能念到理一心不亂,即是上上禪。一切法門欲入一真法界,無不以此為總綱領。
“傳香懺悔第五”,流通本改作“懺悔品第六”。這一章是講見性成佛,內容有五段:第一段,傳授“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五分法身香,次授“無相懺悔”,滅三世罪,令得三業清淨。第二段,教發四弘誓願。第三段,授無相三皈依戒。第四段,開示一體三身自性佛,令學者悟入。第五段,說無相頌五首,旨在滅除吾人多生多劫所造罪障,罪障消除即是見性成佛。
“參請機緣第六”,流通本改作“機緣品第七”。這一章列舉十三位門人請益機緣,來做一個教、學、修行的榜樣。正如《華嚴經》善財參學,又如《楞嚴經》二十五圓通,皆具足修學的示範作用,正是止於至善的教學,慈悲至極。在這一章中,亦見祖師被機點化、說法利生之大。如法達之於《法華經》,智通之於《楞伽經》,誌道、誌徹、無盡藏比丘尼之於《大涅槃經》,見祖師指導其大開圓解之妙悟,是依教讀誦的模範。又如青原之“不落階級”,南嶽之“修證不無,汙染不得”,永嘉大師之“一宿覺”,由此可見祖師指點其悟入不二、親證無生之善巧,是真修行的典型。我們在這一章看到,古大德無論解門或是行門,莫不皆是以悟入為宗。
“南頓北漸第七”,流通本改作“頓漸品第八”。這一章是對當時禪宗弘揚趨勢的記述,是史實。五祖忍大師傳齣兩支,南方是六祖惠能大師,以“本來無一物”為宗,接上上根人,是名頓教;北方是神秀大師,以“時時勤拂拭”為宗,接引大乘人,是名漸教。神秀敬佩六祖,也是一位瞭不起的人,可惜的是,他的門下不服惠能大師傳衣得法。秀大師以祖師獨得“無師智”曉諭其徒,亦見其師兄弟本無相忌,各依因緣弘化一方,也是我輩後人應當效法的。
“唐朝徵詔第八”,流通本改作“宣詔品第九”,也有改作“護法品第九”。這一章記載當時朝廷帝王遣使引請供養、請益,師以老疾辭,及其對使者的開示,誠能發人深省。祖師做齣一個齣傢人遠離名聞利養、守齣傢人本分事的好榜樣。這一章是史實,也是身教。章題改作“護法”,彆具深意,令人省悟。
“法門對示第九”、“付囑流通第十”,流通本將此兩章閤並,改為“付囑品第十”。這一章是六祖教授其門人說法不失本宗宗旨的典範。以三科對十八界,以十八正除十八邪,三十六對天然佛法。但是大法不可以輕心、慢心求,必要至誠感通,因為此經不屬文字,乃是祖意佛心也。“師於太極元年壬子七月命門人往新州國恩寺建塔”,這一句以下纔是“付囑流通第十”。這一章是記載祖師付囑傳法的事情,很詳細,尤其以“真假動靜偈”八首,說齣此宗乃是無諍法門。又為本經立名為《法寶壇經》。最重要的,末後說法指齣:“欲成就種智,須達一相三昧、一行三昧”,此乃一乘佛法修證之指南。大師一生示現,也就是一相、一行的修學榜樣。以下說師承,祖祖稟承,道統其來有自,用意很深。祖師最後留彆八首偈,曰“自性真佛偈”,“後代之人,識此偈意,自見本心,自成佛道。”
諸位同修,學佛就是學覺、學悟,覺悟本性。本性之中,妙湛圓寂,圓滿具足如來智慧德相。法界原是一真、一相、一行,奈何眾生自作聰明,知見立知,不悟實相,染著五欲六塵,起無量迷障,沉淪六道,生死流轉,實由於此。佛祖慈悲,西來之旨,教我們頓悟本性,自成佛道。是以迷關未破,萬劫苦修也不能超凡,普願大傢有誌同學。
前言/序言
一、緣起
我知道淨空法師,是由於偶然邂逅的兩位朋友。
一位是剛剛落腳南京做小生意的廣東人,他得知我寫過一部《釋迦牟尼佛傳》,於是跟我聊及宗教上的問題,說在他們傢鄉,信佛的人頗多,淨空法師的名氣很大。他聽過淨空法師的講座,感覺很好,也很受教益,問我是否跟淨空法師熟悉。他以為我是瞭解淨空的,殊不知,我也是第一次從他這裏得知有這樣一位法師,心裏便暗暗地記下瞭。
另一位也是偶然的機緣,一次私人聚會,正巧中視金橋的李明珠女士與我同桌。李明珠女士是東北人,薄施粉黛,卻有一種素淨的端莊,閑聊之下,沒有想到她也信佛,而且很虔誠,也是得知我對佛教有些認識,便主動講起自己學佛的經曆。她說,她經常聽經,聽法師講解的CD碟片,講經的人是淨空法師——聽她說到這裏,我的耳朵突然不自覺地竪起來。又是淨空法師!
我很是好奇,也很想聽一聽這其中的因緣故事,便說:“聽瞭什麼經?感覺怎樣?”她也許看齣瞭我的驚異神情,頗有感慨地說,“你也許想象不到,像我這樣一位在商場也算是曆練瞭多年的人會喜歡聽佛經。其實說起來,佛是離我們很近的,隻是我們平時被許多欲望遮蔽住瞭,當佛經過我們的身邊時我們眼睛看不到,耳朵也聽不見。但自從我聽瞭淨空法師講的《無量壽經》(隻要一有空,我就每天晚上聽上一段),就像被人在迷悶昏沉的睡夢中輕輕拍瞭一巴掌,告訴你,‘佛從你身邊經過瞭!’我一激靈醒過來,突然發覺自己置身於一片清新的天地之間。
淨空法師講〈六祖壇經〉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評分
☆☆☆☆☆
淨空法師是淨土宗的,講起禪宗和儒學來也好,一法通萬法通
評分
☆☆☆☆☆
誰是真正有福之人?所謂“嚴以律己,寬以待人”,這個人有福報。對自己要嚴格,剋服自己的煩惱習氣。如果煩惱習氣深重,古德教我們用拜佛懺悔的方法消除業障,萬緣放下,每天禮佛三韆拜,這個方法有效。古人用這種方法,三年業障消除,智慧現前,比比皆是。我在初學佛時,懺雲法師也教我這個方法。那時我跟他一起住茅篷,我在茅篷住瞭
評分
☆☆☆☆☆
不錯的選擇,很喜歡寫這本書,很棒。。。
評分
☆☆☆☆☆
禪宗的經典,多念誦念誦,修心的經典。
評分
☆☆☆☆☆
於修行的次第上,一般說法認為惠能大師主張頓悟,其實是誤解。惠能大師認為“不悟即佛是眾生,一念悟時眾生是佛”,“萬法盡在自心中,頓見真如本性”,是指佛與眾生的差異隻在迷悟之間,但同時強調:“法即無頓漸,迷悟有遲疾”;“迷聞經纍劫,悟在刹那間”,指齣“法即一種,見有遲疾”,“法無頓漸,人有利鈍”,明確指齣瞭由迷轉悟有量變積纍的過程,客觀地分析瞭頓悟與漸悟的關係。
評分
☆☆☆☆☆
質量不錯,內容更不用多說瞭
評分
☆☆☆☆☆
禪宗的經典,很受啓發
評分
☆☆☆☆☆
評分
☆☆☆☆☆
內容很好 排版和紙張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