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濛書講義(上):李裏講硃子傢訓三字經》的封麵設計頗具古典韻味,那種樸素中帶著莊重的氣息,讓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其中蘊含的深厚文化底蘊。拿到書後,首先被它的裝幀吸引,紙張的質感很好,拿在手裏沉甸甸的,很適閤靜下心來慢慢品讀。我記得我是在一個朋友的書房裏偶然瞥見它的,當時就被“硃子傢訓”這幾個字勾起瞭興趣。我一直對宋明理學抱有一種敬畏和好奇,總覺得那是中華傳統文化中最精髓的部分之一,但又常常覺得難以窺其堂奧。這本書的標題直接點明瞭主旨,讓人很清楚地知道這是一本深入淺齣的解讀之作。封麵上的字跡,楷書蒼勁有力,仿佛能透過紙麵感受到先賢的諄諄教誨。整體而言,這本書的外在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值得珍藏”和“學風嚴謹”。它不像那些花裏鬍哨的暢銷書,而是散發齣一種沉靜的力量,仿佛在邀請你進入一個智慧的殿堂,去探尋那些流傳韆古的做人做事的道理。
评分這本書最讓我感到驚喜的是,它並非單純的“教條灌輸”,而是充滿瞭啓發性和思辨性。在解讀過程中,李裏先生的“講義”部分,經常會引用其他儒傢經典或者曆史典故來佐證觀點,這使得整個論述體係非常堅實有力。我特彆欣賞那些將傢訓融入到具體生活場景的分析,比如關於“勤儉持傢”的論述,它沒有空泛地喊口號,而是從日常的衣食住行入手,告訴我們如何將這些看似微小的習慣,培養成宏大的品德。這種由小見大的敘事手法,極大地增強瞭實用性。閱讀的過程中,我發現自己開始用一種更審慎的態度去審視自己的時間分配和金錢觀念。它不是那種說教式的“你應該怎麼做”,而更像是“為什麼古人這樣要求,這對我們現代人仍然有價值”。這種基於價值認同的引導,遠比強硬的命令更有效,它重塑瞭我對傳統傢教的理解。
评分總的來說,這本書帶來的閱讀體驗是一種久違的“充實感”。在這個信息爆炸、節奏飛快的時代,我們似乎很少有機會去係統地、深入地學習一些關於“立身處世”的基礎原則。很多時候,我們對傳統文化的概念停留在錶層,知道一些名詞,卻不明白其內在邏輯。這本《濛書講義》正好彌補瞭這一塊的缺失。它讓我清晰地認識到,《硃子傢訓》和《三字經》之所以能流傳至今,絕非偶然,它們承載著一個民族在漫長曆史中沉澱下來的行為準則和道德規範。這本書不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一種精神的洗禮。我打算在讀完第一捲之後,會將其作為工具書,時不時地翻閱,尤其是在麵對人生抉擇或者教育下一代時,它會提供一個穩定、可靠的價值參照係。我嚮所有對國學、傢風建設有興趣的朋友,鄭重推薦這本書,它值得被認真對待和仔細研讀。
评分這本書的內容排版,簡直是古籍整理的典範。拿到手後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快速翻閱瞭一下目錄和章節結構,發現編排得邏輯性極強,層次分明。它不僅僅是把《硃子傢訓》和《三字經》的原文羅列齣來,更重要的是,它將李裏的講義穿插其中,使得原本可能顯得枯燥的古代訓誡,變得生動立體起來。我特彆留意瞭一下注釋和引文的處理方式,處理得非常到位,既保證瞭學術的嚴謹性,又照顧到瞭普通讀者的理解需求。有些地方的釋義,深入到文化背景和曆史語境中去解讀,而不是停留在字麵意思的翻譯上,這一點非常難得。我感覺作者在進行講解時,是真正用心去體會硃熹老先生的初衷的,力求還原那個時代的思想精髓。這種對細節的把控,讓閱讀體驗大大提升,讀起來不會有那種“被教導”的生硬感,反而是像一位博學的長者在身旁娓娓道來,讓人心悅誠服。
评分我對這本書的閱讀感受,很大程度上源於它在文字風格上的處理。它似乎成功地架起瞭一座橋梁,連接瞭現代讀者的思維習慣與古代的儒傢思想體係。很多解讀經典的書籍,要麼過於學院派,術語堆砌,讓人望而卻步;要麼過於通俗化,為瞭迎閤市場而失卻瞭原有的莊重。而這本講義,找到瞭一個絕佳的平衡點。它的行文流暢自然,用現代的語言去闡釋古老的智慧,但又恰到好處地保留瞭傳統文本的韻味。讀到某些關於修身養性的段落時,我甚至能體會到一種穿越時空的力量,仿佛能感受到硃子在那個動蕩年代裏對後世子孫的殷切期望。它不是那種讀完就忘的快餐讀物,而是需要反復咀嚼、時常迴顧的案頭之書。每次讀完一個章節,我都會停下來思考很久,它總能在不經意間,觸動你內心深處對於“好”與“德”的認知,讓人不禁反思自己近期的言行舉止。
评分本书翻译的不错,喜欢此类书的朋友不要错过
评分李里的书很有意思,深入浅出。
评分还不错吧~还不错啊~~~
评分质量很好,讲解细致,读后增长了很多传统知识。值得推荐。
评分李里讲朱子家训三字经1、蒙书是国学入门书“以《朱子家训》《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等为代表的蒙书,是国学的入门书。”李里开宗明义地提出了这个观点,他认为蒙书是传统文化精华的浓缩,其中《朱子家训》《弟子规》注重人格修养;《三字经》《千字文》注重文化修养,两者共同致力于人的全面完善。系统地学习蒙书,也就对传统文化有了基本的了解。2、一本家长和孩子一起读的书蒙书只是给孩子读的书吗?错了!李里认为,孩子固然应该读蒙书,成年人也应该读,因为近一个世纪以来,种种原因,使得中华文化的传承出现断裂,当今的很多成年人对传统文化相当隔膜,缺乏基本的了解,不及时改变这一局面,将会对中华文化的发展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失,国家提出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目标就难以实现。另外,从程度而言,对于现代成年人而言,古代给孩子学习的蒙书实际上具有相当的广度和深度,“蒙书也是能启成年人之蒙的书”,长衫先生李里如是说。3、隐居古寺,闭关写成的书有趣的是,李里写这本书,是在隐居寺庙中完成的。今年上半年,李里隐居到四川遂宁目连寺,潜心著述。不多久居然也被记者寻访到,不过,记者在报导中隐去的古寺的名称,以免好事者影响长衫先生的闭关。不巧的是,一群自行车骑友又发现了李里,一时间网络上传得沸沸扬扬。据李里母亲说,李里寺庙生活相当清苦,终日青菜白饭而已,看来母亲相当心痛作者,其情溢于言表,不过李里却是不以为意、乐此不疲,令人想起他在《论语讲义》中解读过的一句话:“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4、自绘插图,可阅读可背诵的书《蒙书讲义》真可谓图文并茂、相得益彰,全书有30余幅作者手绘插图,功底之深厚,令人惊叹。原来作者从小有“神童”之誉,3岁起就习绘画, 9岁画的5米长卷《西游记》,曾在美国5大城市巡展,现在还被西雅图博物馆收藏;他还参加过法国国际儿童友谊绘画展、得过土耳其第四届国际和平画展的铜奖等荣誉。此外,书后还附有大字注音的《朱子家训》《三字经》原文,方便读者朗读背诵。 5、一本让人看到文化传承希望的书翻开图书,首先给笔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李里与几位文化老人的合影,97岁马来西亚华人领袖沈慕羽先生题写书名,97岁国学大师杜道生、 88岁乡贤李炽昌、84岁乡贤李永康分别为之做序。杜道生先生乃是钱穆、沈兼士等大师的高足,一生淡薄名利,却每月为李里讲课;沈慕羽先生是马来西亚华人领袖,非常赞许李里弘扬国学的志向,更是欣然题写了书名,如今这墨宝尤其珍贵,因为今年3月,沈老已经架鹤西去。李里在新书的《跋》中表达了心中的沉痛:“书成,忽闻为本书惠题书名之马来西亚华人领袖、孔教会会长沈公慕羽辞世,伤心哉,聊以兹著吊之。书跋之明日,里赴西藏讲学,途中惊闻季羡林先生仙逝。悲伤之余,转思斯文未丧,国学复兴,先生足慰矣。”《跋》中也表达了对季羡林先生的哀思,因为季老的帮助和鼓励对李里的成长帮助巨大,许多人还记得李里曾按古礼拜访季老故事:因为孔子说过:“自行束俢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只要自愿拿着一束干肉为礼来见我的人,我从来没有不给他以教诲的。”于是李里以十块腊肉为礼拜访季老,行三叩首之礼,季老笑着说:“你是孔子荐来的,我焉敢不见?”季老鼓励李里走自己的路,李里《论语讲义》出版,季老则题写“天道酬勤”相赠。季老仙去后,李里赶到八宝山祭奠,挥泪拜别了恩师。笔者不禁感慨,在文化老人日渐稀少的今天,李里以弘扬国学为己任,他的坚韧和坚持,或许能让我们看到更多文化传承的希望?1. 山东教育卫视“名家论坛”首席主讲人、央视“百家讲坛”新锐。自从长衫先生李里在山东教育卫视“名家论坛”开讲《国学精义之诸子百家》以来,好评如潮,与《蒙书讲义》配套的节目即将播出;而作者在央视“百家讲坛”的节目也在拍摄当中,读者有望在10月份领略长衫先生在央视“百家讲坛”的风采。2. 出版《论语讲义》之后,李里认为弘扬传统文化,应当从学习蒙书入手,于是隐居四川遂宁目连寺半年,闭门谢客,潜心著述,终于完成。97岁国学大师杜道生亲自做序,97岁马来西亚华人领袖沈慕羽先生题写书名,88岁乡贤李炽昌、84岁乡贤李永康分别为之做序。在文化老人日渐稀少的时代,四位长者不遗余力的支持充分肯定了《蒙书讲义》的重要性。3. 蒙书是传统文化的入门书,了解了蒙书,就对传统文化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对现代人而言,蒙书不仅是给青少年读的,也是给许多成年人读的;4. 自钱文忠教授“百家讲坛”讲《三字经》并出版图书以来,社会对蒙书的重要性已经有了更充分的认识。李里身体力行,实践儒家传统,他对蒙书的导读和解释深入浅出,具有独特的价值。
评分长衫先生的学识,和对现代的思考,值得我们学习。李里老师的书值得购买!!叩开传统文化的一扇窗户!
评分李里讲朱子家训三字经1、蒙书是国学入门书“以《朱子家训》《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等为代表的蒙书,是国学的入门书。”李里开宗明义地提出了这个观点,他认为蒙书是传统文化精华的浓缩,其中《朱子家训》《弟子规》注重人格修养;《三字经》《千字文》注重文化修养,两者共同致力于人的全面完善。系统地学习蒙书,也就对传统文化有了基本的了解。2、一本家长和孩子一起读的书蒙书只是给孩子读的书吗?错了!李里认为,孩子固然应该读蒙书,成年人也应该读,因为近一个世纪以来,种种原因,使得中华文化的传承出现断裂,当今的很多成年人对传统文化相当隔膜,缺乏基本的了解,不及时改变这一局面,将会对中华文化的发展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失,国家提出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目标就难以实现。另外,从程度而言,对于现代成年人而言,古代给孩子学习的蒙书实际上具有相当的广度和深度,“蒙书也是能启成年人之蒙的书”,长衫先生李里如是说。3、隐居古寺,闭关写成的书有趣的是,李里写这本书,是在隐居寺庙中完成的。今年上半年,李里隐居到四川遂宁目连寺,潜心著述。不多久居然也被记者寻访到,不过,记者在报导中隐去的古寺的名称,以免好事者影响长衫先生的闭关。不巧的是,一群自行车骑友又发现了李里,一时间网络上传得沸沸扬扬。据李里母亲说,李里寺庙生活相当清苦,终日青菜白饭而已,看来母亲相当心痛作者,其情溢于言表,不过李里却是不以为意、乐此不疲,令人想起他在《论语讲义》中解读过的一句话:“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4、自绘插图,可阅读可背诵的书《蒙书讲义》真可谓图文并茂、相得益彰,全书有30余幅作者手绘插图,功底之深厚,令人惊叹。原来作者从小有“神童”之誉,3岁起就习绘画, 9岁画的5米长卷《西游记》,曾在美国5大城市巡展,现在还被西雅图博物馆收藏;他还参加过法国国际儿童友谊绘画展、得过土耳其第四届国际和平画展的铜奖等荣誉。此外,书后还附有大字注音的《朱子家训》《三字经》原文,方便读者朗读背诵。 5、一本让人看到文化传承希望的书翻开图书,首先给笔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李里与几位文化老人的合影,97岁马来西亚华人领袖沈慕羽先生题写书名,97岁国学大师杜道生、 88岁乡贤李炽昌、84岁乡贤李永康分别为之做序。杜道生先生乃是钱穆、沈兼士等大师的高足,一生淡薄名利,却每月为李里讲课;沈慕羽先生是马来西亚华人领袖,非常赞许李里弘扬国学的志向,更是欣然题写了书名,如今这墨宝尤其珍贵,因为今年3月,沈老已经架鹤西去。李里在新书的《跋》中表达了心中的沉痛:“书成,忽闻为本书惠题书名之马来西亚华人领袖、孔教会会长沈公慕羽辞世,伤心哉,聊以兹著吊之。书跋之明日,里赴西藏讲学,途中惊闻季羡林先生仙逝。悲伤之余,转思斯文未丧,国学复兴,先生足慰矣。”《跋》中也表达了对季羡林先生的哀思,因为季老的帮助和鼓励对李里的成长帮助巨大,许多人还记得李里曾按古礼拜访季老故事:因为孔子说过:“自行束俢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只要自愿拿着一束干肉为礼来见我的人,我从来没有不给他以教诲的。”于是李里以十块腊肉为礼拜访季老,行三叩首之礼,季老笑着说:“你是孔子荐来的,我焉敢不见?”季老鼓励李里走自己的路,李里《论语讲义》出版,季老则题写“天道酬勤”相赠。季老仙去后,李里赶到八宝山祭奠,挥泪拜别了恩师。笔者不禁感慨,在文化老人日渐稀少的今天,李里以弘扬国学为己任,他的坚韧和坚持,或许能让我们看到更多文化传承的希望?1. 山东教育卫视“名家论坛”首席主讲人、央视“百家讲坛”新锐。自从长衫先生李里在山东教育卫视“名家论坛”开讲《国学精义之诸子百家》以来,好评如潮,与《蒙书讲义》配套的节目即将播出;而作者在央视“百家讲坛”的节目也在拍摄当中,读者有望在10月份领略长衫先生在央视“百家讲坛”的风采。2. 出版《论语讲义》之后,李里认为弘扬传统文化,应当从学习蒙书入手,于是隐居四川遂宁目连寺半年,闭门谢客,潜心著述,终于完成。97岁国学大师杜道生亲自做序,97岁马来西亚华人领袖沈慕羽先生题写书名,88岁乡贤李炽昌、84岁乡贤李永康分别为之做序。在文化老人日渐稀少的时代,四位长者不遗余力的支持充分肯定了《蒙书讲义》的重要性。3. 蒙书是传统文化的入门书,了解了蒙书,就对传统文化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对现代人而言,蒙书不仅是给青少年读的,也是给许多成年人读的;4. 自钱文忠教授“百家讲坛”讲《三字经》并出版图书以来,社会对蒙书的重要性已经有了更充分的认识。李里身体力行,实践儒家传统,他对蒙书的导读和解释深入浅出,具有独特的价值。
评分李里讲朱子家训三字经1、蒙书是国学入门书“以《朱子家训》《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等为代表的蒙书,是国学的入门书。”李里开宗明义地提出了这个观点,他认为蒙书是传统文化精华的浓缩,其中《朱子家训》《弟子规》注重人格修养;《三字经》《千字文》注重文化修养,两者共同致力于人的全面完善。系统地学习蒙书,也就对传统文化有了基本的了解。2、一本家长和孩子一起读的书蒙书只是给孩子读的书吗?错了!李里认为,孩子固然应该读蒙书,成年人也应该读,因为近一个世纪以来,种种原因,使得中华文化的传承出现断裂,当今的很多成年人对传统文化相当隔膜,缺乏基本的了解,不及时改变这一局面,将会对中华文化的发展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失,国家提出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目标就难以实现。另外,从程度而言,对于现代成年人而言,古代给孩子学习的蒙书实际上具有相当的广度和深度,“蒙书也是能启成年人之蒙的书”,长衫先生李里如是说。3、隐居古寺,闭关写成的书有趣的是,李里写这本书,是在隐居寺庙中完成的。今年上半年,李里隐居到四川遂宁目连寺,潜心著述。不多久居然也被记者寻访到,不过,记者在报导中隐去的古寺的名称,以免好事者影响长衫先生的闭关。不巧的是,一群自行车骑友又发现了李里,一时间网络上传得沸沸扬扬。据李里母亲说,李里寺庙生活相当清苦,终日青菜白饭而已,看来母亲相当心痛作者,其情溢于言表,不过李里却是不以为意、乐此不疲,令人想起他在《论语讲义》中解读过的一句话:“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4、自绘插图,可阅读可背诵的书《蒙书讲义》真可谓图文并茂、相得益彰,全书有30余幅作者手绘插图,功底之深厚,令人惊叹。原来作者从小有“神童”之誉,3岁起就习绘画, 9岁画的5米长卷《西游记》,曾在美国5大城市巡展,现在还被西雅图博物馆收藏;他还参加过法国国际儿童友谊绘画展、得过土耳其第四届国际和平画展的铜奖等荣誉。此外,书后还附有大字注音的《朱子家训》《三字经》原文,方便读者朗读背诵。 5、一本让人看到文化传承希望的书翻开图书,首先给笔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李里与几位文化老人的合影,97岁马来西亚华人领袖沈慕羽先生题写书名,97岁国学大师杜道生、 88岁乡贤李炽昌、84岁乡贤李永康分别为之做序。杜道生先生乃是钱穆、沈兼士等大师的高足,一生淡薄名利,却每月为李里讲课;沈慕羽先生是马来西亚华人领袖,非常赞许李里弘扬国学的志向,更是欣然题写了书名,如今这墨宝尤其珍贵,因为今年3月,沈老已经架鹤西去。李里在新书的《跋》中表达了心中的沉痛:“书成,忽闻为本书惠题书名之马来西亚华人领袖、孔教会会长沈公慕羽辞世,伤心哉,聊以兹著吊之。书跋之明日,里赴西藏讲学,途中惊闻季羡林先生仙逝。悲伤之余,转思斯文未丧,国学复兴,先生足慰矣。”《跋》中也表达了对季羡林先生的哀思,因为季老的帮助和鼓励对李里的成长帮助巨大,许多人还记得李里曾按古礼拜访季老故事:因为孔子说过:“自行束俢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只要自愿拿着一束干肉为礼来见我的人,我从来没有不给他以教诲的。”于是李里以十块腊肉为礼拜访季老,行三叩首之礼,季老笑着说:“你是孔子荐来的,我焉敢不见?”季老鼓励李里走自己的路,李里《论语讲义》出版,季老则题写“天道酬勤”相赠。季老仙去后,李里赶到八宝山祭奠,挥泪拜别了恩师。笔者不禁感慨,在文化老人日渐稀少的今天,李里以弘扬国学为己任,他的坚韧和坚持,或许能让我们看到更多文化传承的希望?1. 山东教育卫视“名家论坛”首席主讲人、央视“百家讲坛”新锐。自从长衫先生李里在山东教育卫视“名家论坛”开讲《国学精义之诸子百家》以来,好评如潮,与《蒙书讲义》配套的节目即将播出;而作者在央视“百家讲坛”的节目也在拍摄当中,读者有望在10月份领略长衫先生在央视“百家讲坛”的风采。2. 出版《论语讲义》之后,李里认为弘扬传统文化,应当从学习蒙书入手,于是隐居四川遂宁目连寺半年,闭门谢客,潜心著述,终于完成。97岁国学大师杜道生亲自做序,97岁马来西亚华人领袖沈慕羽先生题写书名,88岁乡贤李炽昌、84岁乡贤李永康分别为之做序。在文化老人日渐稀少的时代,四位长者不遗余力的支持充分肯定了《蒙书讲义》的重要性。3. 蒙书是传统文化的入门书,了解了蒙书,就对传统文化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对现代人而言,蒙书不仅是给青少年读的,也是给许多成年人读的;4. 自钱文忠教授“百家讲坛”讲《三字经》并出版图书以来,社会对蒙书的重要性已经有了更充分的认识。李里身体力行,实践儒家传统,他对蒙书的导读和解释深入浅出,具有独特的价值。
评分购买愉快购买愉快购买愉快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