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三帝秘錄

明朝三帝秘錄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繆振鵬 著
圖書標籤:
  • 明朝
  • 曆史
  • 帝王
  • 秘史
  • 政治
  • 宮廷
  • 野史
  • 曆史小說
  • 明朝曆史
  • 傳記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ISBN:9787506352239
版次:1
商品编码:10097142
包装:精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0-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625
字数:60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編輯推薦

  《明朝三帝秘錄》是繆振鵬先生傾盡畢生心力著成的一部深入研究明朝衰亡曆史的專著、分為《嘉靖亂宮記》、《萬曆荒政記》和《崇禎亡國記》三部分。本書不僅再現瞭宮廷之爭時局亂象,更是將筆觸延伸到瞭市井生活與烽火狼煙之間。作者立於嘉靖、萬曆、崇禎三位明帝背後以全局的眼光俯瞰曆史沉浮,又俯身於嚴嵩、徐階、海瑞等重臣身邊用理性敘述來梳理時局脈絡。本書用翔實的史料深刻刻畫瞭君臣之間的離間、勾結與反目;官民之間的欺瞞、壓迫與反抗,不僅極具史料價值,而且也是對人性人倫的不斷拷問與探究。

內容簡介

  《明朝三帝秘錄(修訂版)》作者繆振鵬先生之明史專著《明朝三帝秘錄》,計《嘉靖亂宮記》、《萬曆荒政記》和《崇禎亡國記》三冊。《明朝三帝秘錄(修訂版)》講述文起嘉靖之死,倒敘其晚年秕政,繼之萬曆親政三十八年的朝綱隳弛,及至結營黨爭、君貪臣諂、邊防暗弱等內憂外患,終迫使崇禎憾恨歸天!作者以世宗、神宗、思宗三朝的翔實史料,旁徵博引,高屋建瓴地敘說有明一代君臣疑忌、官逼民反、江山危頹的慘劇,驚心動魄處使今人省思再三,行雲流水處則為史實踵事增華。《明朝三帝秘錄(修訂版)》此修訂版行文更雅潔疏朗,用字更精準規範。

作者簡介

  繆振鵬(1910.06.07-)福建福安人。1928年考入北京大學預科,升本科後先讀曆史係二年,繼轉教育係,1935年畢業,發錶《杜威的生平及其著述》等文章,1959年到黃浦區教師紅專學院,從事語文、史地教學研究,是年發錶《一堂課內外活動相結閤的曆史課》,1978年受聘於上海社科院曆史所特約研究員,與王守稼共同主持明清史研究。1980年以來,繆振鵬發錶關於曆史人口論文8篇,社會經濟論文3篇,農民戰爭論文3篇,人物傳記5篇。其中《<甲申三百年祭>及其在現代史學史的地位》獲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成果奬(1985年),《明代戶口流失原因初探》、《試論半殖民地半封建時期的中國人口問題》受到中外學者好評。
  2007年,作傢齣版社齣版其研究明朝衰亡之專著《明朝三帝秘錄》(60萬字)。該書自齣版以來,備受讀者青睞,遂於2008年推齣之精裝版、2010年推齣精裝修訂版。此外,繆振鵬先生另有一部厚積薄發之專著--《上海古代人物誌》,由作傢齣版社2010年齣版。
  個人專著:
  《明朝三帝秘錄》(2007版、2008版、2010版)
  《上海古代人物誌》(2010版)
  學術成果:
  一、關於曆史人口
  1.《明代戶口北增南減嗎?》(一萬字),1980年
  2.《論乾嘉道時期人口的飛躍增長》(萬二韆字),1980年
  3.《明代戶口流失原因初探》(萬二韆字),1982年
  4.《試論半殖民地半封建時期的中國人口問題(萬二韆字),1982年
  5.《明代上海地區的戶口消長》,1985年
  6.《略論三通的人口統計》(七韆字)
  7.《論三通的人口思想》
  二、關於社會經濟的
  1.《明中葉江南經濟和地主階級各階層》,1984年
  2.《鬆江府在明代的曆史地位》,1984年
  3.《試論元明二朝上海地區的海運事業》,1991年
  三、關於農民戰爭
  1.《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軍為何不到江南》
  2.《<甲申三百年祭>及其在現代史學史的地位》,1982年
  四、關於人物傳記的
  1.《錢實甫傳略》,1985年
  2.《明末名士陳子龍傳》,1986年
  3.《藝壇巨匠,雲間劣紳董其昌評傳》,1990年
  4.《兩朝元輔,一品鄉宦徐階傳》
  5.《沒落王朝的愛國科學傢徐光啟》

目錄

上冊 嘉靖亂宮記
第一章 四十五年春花鞦月,燈火闌珊
徐階計除嚴嵩父子
嘉靖晚年秕政
嘉靖之死

第二章 兩道詔書興起一片漣漪
徐、張密擬兩道詔書
徐、高之爭
宮府矛盾與徐階的“落馬”

第三章 一石激起韆層浪
江南,大地言階級的磐石江山
抑製豪強,掀起一場風波
高、徐矛盾與徐階釜底抽薪之計的施行
蔚然可觀的撫吳治績
罷官歸田

第四章 生機勃勃,繁花似錦
形勢變化聖明朝統治者提齣的新挑戰
登用人纔,整飭吏治
北方邊防與貢市
清剿“廣寇”,安定海疆
治理河漕,恢復海運

第五章 兩雄不並立,恩怨相接
兩雄反目,張居正聯手馮保扳倒高拱
王大臣之獄
堅持封貢,安定北疆
徵剿“粵寇”,撫定西南
綜核名實,整飭吏治

第七章 威權震主,落葉歸根
奪情戀棧罪言官
怙寵寡恩,勞悴以終
徐、高、張三名相與海瑞不同的命運
結局

第八章 結束語
閉關和開放關係國傢的盛衰”
改革需要有行之見效的政治措施
整飭吏治、綜核名實、講求效率
明末危道
社會風氣的衰敗

中冊 萬曆荒政記
引言 萬曆後期的政治滑坡

第一章 神宗初政的風風雨雨
新權貴的反攻倒算
功臣受牽連,新政岌岌可危
銳氣神宗掌政之初

第二章 舉朝關注的國本之爭
《憂危竑議》與妖書案
對太子的歧視與對福王的偏愛
梃擊案

第三章 綱紀淪胥,黨爭再起
閣權下降,言官重新抬頭
廷臣自結邦派,爭權奪位
辛亥京察與打擊東林黨人

第四章 皇帝倦勤荒怠,萬畿叢脞
“無為而治”與“無此不為”
缺宦不補,官吏棄官

第五章 財迷心竅,礦使四齣
群臣力諫無用,天子大興礦稅
礦使橫行,民變四起

第六章 武功之每況愈下
寜夏孛拜父子的叛亂
平楊應龍的叛亂

下冊 崇禎亡國記
引言

第一章 熹宗初政,邪正分庭
移宮案起,黨爭復燃
禍起蕭牆,客魏擅權
權奸互結,大獄陡興

第二章 一波三摺的遼東戰守
遼瀋淪陷,再起熊廷弼經略遼東
經撫不協,再誤封疆
孫承宗力挽危疆,功敗垂成

第三章 袁崇煥受命巡撫寜遠
袁崇煥力挫努爾哈赤
用間與和談及袁王抵牾
南綫牽製問題——毛文龍在遼東戰守中的作用
寜錦大捷,袁崇煥再遭摒棄

第四章 崇禎初政的風風雨雨
硃由檢撥亂反正,勞而無功
風雲突變,再起袁崇煥督師遼東

第五章 建州大舉入侵
京城保衛戰,皇太極計害袁崇煥
孫承宗督理兵馬收復四城

第六章 風雨飄搖中的崇禎政權
周延儒、溫體仁輔政,明政權成土崩瓦解之勢
楊嗣昌入主兵權,明政權麵臨窮途末路
硃由檢抱恨殉國

精彩書摘

  嘉靖四十一年(1562)以後,可算是徐階交好運、揚眉吐氣的時候瞭。曾經煊赫一時的嚴嵩最後以老病寄食墓捨死。嚴嵩父子橫行一世,落得這樣一個可恥的下場,壓在徐階心頭上的一塊大石頭此時總算落下。這幾年中,國傢情況有什麼變化?世宗又是怎樣安排他的晚年生活的?計除嚴嵩之後,徐階對國傢有什麼新的貢獻?
  晚年的硃厚熜,因健康情況不佳,性情更加古怪,生活更加荒唐而迷信。嚴嵩被斥逐以後,他失去一個善於奉承的臣僚,不免感到精神空虛,曾嚮徐階錶示,要讓太子來監國,自己深居西內,修玄學道,以求長生。徐階以祖宗無此先例勸阻,嘉靖帝便退而要求徐階支持他的玄修,徐階隻能屈從。嘉靖四十一年(1562)十一月便遵諭派禦史薑儆、王大任分行天下,訪求方士及符籙、秘書。他們在外二年,得秘法數韆冊,薦方士唐秩、劉文彬等數人。儆、大任都擢升為侍講學士,賜第京師。
  早在嘉靖四十年(1561)鼕十一月,大內發生火災,損失慘重!凡皇帝的一切服禦及先朝異寶,除被盜外,盡付一炬。事情是這樣發生的:相傳那天晚上,世宗喝醉瞭酒,與年僅十三歲的宮姬尚美人在貂帳中試放小煙火,延灼幃帳,因釀成一場大火。此後便屢詔戶部及雲南、廣東、福建等省徵購珠寶、玉石、香料等諸玩好,屢進都不稱意。嘉靖四十一年(1562)六月,他對閣臣說:“自訪取龍涎香以來二十餘年,所上未及數斤,昨盡毀於火。其示耀(戶部尚書高耀)設法取用。”戶部復請派人至閩、廣購之,詔“官不必遣,即令所在撫按官急購以進。京師商人有收得者,令平價以售,有司毋得摺減。仍彆購沉香、海香各二百斤,雜香各二三十斤。”高耀為瞭取悅獻媚,用高價嚮侍內購買從大內大火中竊匿的龍涎香八兩,趁聖誕節建壇祈禱日獻上去,竟得到贊賞,保瞭位,升瞭官。從此以後,徵索與日俱增,無有止境。嘉靖四十二年(1563)二月,戶部奉諭購珍珠八樣二萬五韆八百顆,寶石三色五韆塊以進。上諭說:“祖宗時內藏之蓄俱已用盡。”接著又開一串品名,要戶部於六月十五日以前解進。嘉靖四十三年(1564)正月諭戶部說:“兩廣托辭倭寇騷擾,無用心采珠者,雲南無事,寶石亦不至,高耀何不催辦?姑限四月內報完,若再稽緩,汝部查名論治。”嘉靖四十五年(1566)五月諭戶部說:“雲南礦金銀久不見進。前次金數太少,必至金二三韆兩,銀萬兩方可解用。其行催辦足色九成金三韆,八成、七成金各三韆,庫銀十萬,分為兩次以進。並催廣東、雲南珠石未至者。”翻開實錄,這一類記載年年月月都有,舉不勝舉。晚年的硃厚熜,追求金玉珠寶是如何違反常情、貪婪無厭,也可以反映齣宮廷中過的是什麼樣的生活!這時期還有抄嚴世蕃傢産所得的數不清的金玉珠寶,除供景王婚禮外,盡充內廷賞賜。內官得以大飽私囊。高耀原來以重賄結納嚴世蕃得到戶部尚書的官職,世蕃伏法後,他失去後颱,便以獻納金玉珠寶討好世宗,從而保持瞭祿位,成為一個獻寶尚書。
  硃厚熜晚年的另一個荒唐追求是報獻祥瑞。早在嘉靖二十四年(1545)八月,永和王知燠獻白鹿上壽,三十六年(1557)鼕十月,玄嶽諸山獻紫芝。接著總督鬍宗憲、巡撫阮鶚、禦史路楷相繼上獻。三十七年(1558)四月鬍宗憲獲白鹿一隻,五月又獲另一隻於齊雲山。世宗說:“一歲二瑞,是上天的眷念,命在玄極殿,太廟設壇告謝,百官錶賀。升鬍宗憲再獻官一級,晉秩兵部上書兼節製巡撫及操江都禦史。三十九年(1560)八月,宗憲再獻白龜二,五色芝五本,令幕僚東南名士徐渭草本。世宗得此更加高興,賜龜名玉龜,芝名仙芝。此風一開,天下群起附和,到這一年鞦七月,禮部類進四方獻芝凡一韆八百六十四本,詔更求徑尺的。四十四年(1565)六月有白芝生於獻帝舊廟,世宗大喜,改宮名玉芝宮,歲時祭祀,大小吉凶必告。內外臣工投其所好,競相投獻,以取得賞賚。四十三年(1564)八月,太醫院禦醫王僉進獻萬壽香山三座,聚芝三百六十本,賜白金十兩。這一年天下臣民進秘法、仙桃、瑞芝及為建道場、祝長生的極多,都得到不同的賞賚。
  還有更為荒唐的,四十三年(1564)五月,世宗夜坐庭中,禦幄後忽然獲得一桃,左右有的說:“桃是天上掉下來的。”說這話的人,可能是為著討好故意這樣說的,他聽罷高興極瞭,說:“這是上天賜給我的。”下諭修迎恩典五日。第二天又有一桃下降,夜間白兔生二子,他更加樂開瞭心,諭禮部謝玄告廟。不久壽鹿也生二子,於是群臣上錶稱賀,以為“奇祥三锡,天眷非常”。世宗親自作詔書禱告。從此,這類荒唐事迭見不絕。滿朝文武都像著瞭魔一樣,自閣臣以下,明知其非,竟沒有人敢上疏訐奏。自從楊最、楊爵、周天佐、浦鋐等以諫諍獲罪送命以後,誰也不願再去觸這個黴頭。
  如此二十餘年,直至臨終,愈演愈烈。什麼叫做玄修,通俗點說,就是修仙學道的一種儀式。人們當感到自己無力抗拒自然或社會力量的時候,就很容易把希望寄托於神仙。一個真正有力量、有信心的君主,是不會真正相信神仙的。但並不排除他在必要時候可以自欺欺人。
  如何解釋這種現象,解釋世宗的心理變化?其實並不難,隻需追溯到嘉靖六年
  ……

前言/序言

  同邑前輩學者繆振鵬先生原是上海社會科學院曆史研究所特聘研究員,現已百歲高齡。他長期研究明史,對明代由盛而衰的亡國曆程尤有研究。他費時近二十載,著有《明朝三帝秘錄》一書,近六十萬言。其中包括《嘉靖亂宮記》、《萬曆荒政記》和《崇禎亡國記》。2002年4月,我從北京到上海,去看望他。他將完成的書稿付我,要我寫篇序言。盡管我不治史學,但齣於對前輩的尊敬,還是抱著學習的態度和心情,陸陸續續拜讀瞭一遍,深感這是一部很有價值的書。
  明代建國近三百年,從洪武、永樂開國創業,輝煌一時,在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麵都齣現過欣欣嚮榮的局麵,曾雄踞東亞,號稱天朝大國。而鄭和率艦隊下西洋,更把明帝國的聲威遠播海外,從東南亞、西南亞直達非洲東岸。但到瞭後期,朝政越來越腐敗,天啓、崇禎年間,皇朝統治迅速土崩瓦解,在外敵和內亂、特彆是農民起義的衝擊下,由於一係列政策和用人的失誤,加上國傢機器的朽爛和貪官汙吏的荼毒,盡管不乏忠臣義士,這個封建皇朝還是覆亡瞭。其間的曆史教訓,實足為後人鑒戒。《明朝三帝秘錄》正是記錄瞭明朝這段覆亡的曆史。它以豐富的引證,翔實的材料,在頭緒紛紜的曆史迷霧中為讀者清理齣一件件史實的軌跡,再現瞭風雲變色、江山危頹的慘劇。明末萬曆皇帝幼年由於張居正的輔佐,曾一度中興,他長大後卻盡改張居正的新政,滑嚮荒淫衰敗;迨至天啓年間,熹宗是位耽於逸樂的暗懦昏庸的君主,權力落入閹臣魏忠賢及其黨羽手中。他們排斥異己,陷害忠良,搞得天昏地暗。崇禎皇帝繼位,也曾撥亂反正,剪除瞭魏閹一夥。他還算是一位宵衣旰食、盡力圖治的年青皇帝,但自恃天縱聰明而剛愎自用,加上個性猜疑忌刻,對臣下罰重恩寡,聽不得逆耳忠言,動不動就誅殺大臣。結果忠良盡去,為庸奸所誤,內外方略都一錯再錯。國之乾城,如熊廷弼、孫承宗、袁崇煥等都一個個被誅被磔,而周延儒、溫體仁等奸膩卻操持國柄。又加濫用宦官監軍,政齣多門,互相牽扯推委,身為封疆大吏的經略、督巡也弄得有令難行。遼東與後金的戰爭耗兵糜費,不能不對內橫徵暴斂以應供給,更加各級官吏中飽私囊,終於民窮財盡,百姓無以為生,隻好淪為盜賊,乃至釀成以李自成、張獻忠、羅汝纔等為代錶的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崇禎後期,不但清兵戰騎多次越過長城,擄掠州府,直逼京畿,農民起義領袖李自成、張獻忠更分彆稱王稱帝。最後,李闖王的兵馬自居庸關入,守官紛紛跪降。義軍入京都,崇禎走投無路,隻好吊死在煤山之上。這種亡國慘劇,在曆史上也可說少見,簡直令人驚心動魄!《明朝三帝秘錄》對明代由盛而衰的曆史過程作瞭詳細的記錄和剖析,所引皇帝上諭和諸臣廷疏,均屬可稽。讀之,讓人如聞曆史的心聲,其人其事莫不浮現於眼前。掩捲沉思,更覺曆史的沉重和人事的可嘆!可歌!可泣!
  以史為鑒是中國人治史的主要目的和傳統,也是中國人曆來所崇奉的重要的曆史價值觀。從前人的曆史中吸取興亡的經驗和教訓,以為今用,作為今人治國安民的鑒戒,這應是順理成章的。古人謂殷鑒不遠。對於我們今人來說,明鑒尤不遠。明末之亂似若隔世,其治亂的種種緣由,值得今人三思。毛澤東曾說曆史的經驗不可以忘記,我想,道理也正在這裏。所以,我認為《明朝三帝秘錄》不但是有學術價值的史書,也是一部體現古為今用的可為我們今天或後代提供曆史炯戒的好書。
  繆振鵬先生尚著有書稿《上海古代人物誌》,並發錶有治史論文十多篇。他治學嚴謹,持論有故,占有資料豐富,往往旁徵博引,令人敬佩,實足為後人垂範!��
  《明朝三帝秘錄》的書稿交付作傢齣版社後,編輯查閱引文齣處,為老人做瞭大量的校勘工作,極為認真負責,其精神也十分令人感動!�牎 �
  張 炯

史海鈎沉:一個時代的側影 書名:《帝國黃昏:明末士人的掙紮與抉擇》 作者: 史鑒齋 齣版社: 鴻文社 裝幀: 精裝,附贈手繪地圖集 頁數: 850頁 --- 內容提要 本書並非一部帝王更迭的宏大敘事,它將目光聚焦於一個特定群體——明朝末年的中下層士人階層。在那個風雲變幻、王朝氣數將盡的時代,他們是時代的觀察者,是傳統價值的堅守者,更是曆史洪流中的受難者。 《帝國黃昏》深入剖析瞭弘治中興之後,文官集團內部的結構性矛盾如何從根本上動搖瞭帝國的根基。我們看到的不再是紫禁城內的權力鬥爭,而是那些寒窗苦讀、飽讀詩書的知識分子,如何在儒傢“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的理想與殘酷的現實之間,進行著艱難而痛苦的抉擇。 全書分為三大部分:“理想的睏境”、“邊緣的掙紮”與“絕境的迴響”。 --- 第一部分:理想的睏境——理學與時弊的對撞 明朝中後期的士人,其精神世界深受程硃理學和陸王心學的雙重塑造。然而,當他們踏入仕途,卻發現自己被捲入一個充斥著黨爭、賄賂與空談的官僚體係中。 一、 鄉紳與朝堂的斷裂: 本書細緻描繪瞭士人階層在地方治理中的角色演變。早期的士人以“教化一方”為己任,緻力於鄉約的重建與水利農桑的督辦。但隨著“清丈”運動的失敗和土地兼並的加劇,士紳的經濟基礎受到侵蝕,傳統的道德感召力在飢荒和流寇麵前顯得蒼白無力。我們通過考察江南幾大傢族的族譜和私傢文集,展示瞭他們如何從地方精英淪為自保的謀劃者。 二、 清議與朋黨的異化: “清議”本是士人對朝政腐敗的一種道德批判和自我淨化機製。然而,到瞭萬曆朝後期,清議演變成瞭無休止的政治攻擊和人身依附。書中重點分析瞭“東林黨”的興衰,並非從政治立場上評判其功過,而是探討其如何從一個學術團體,一步步被推嚮政治舞颱的中心,最終成為權力鬥爭的犧牲品。我們查閱瞭大量未經整理的幕府檔案和私人信件,揭示瞭許多著名清流人物在幕後為瞭維持聲望而不得不進行的妥協與交易。 三、 經世緻用:一場遲來的覺醒: 麵對財政枯竭和軍事危機,一部分有識之士開始將目光從經典的注疏轉嚮實際的國計民生。本書細緻梳理瞭徐光啓、宋應星等人的工作軌跡,但更側重於那些被曆史湮沒的小人物——那些試圖改進火器鑄造技術、推廣新作物的基層官員。他們的努力往往因為缺乏中央的強力支持,最終如星火般熄滅,印證瞭在體製僵化時,個人的“經世之學”是何其的微弱無力。 --- 第二部分:邊緣的掙紮——道義與生計的抉擇 王朝的衰落,對知識分子的衝擊是緻命的。當俸祿無法發放,當傳統的榮譽體係崩塌,士人麵臨的是生存的選擇。 一、 賣文鬻産與漂泊: 我們選取瞭徽州、福建等地多位中生代文人的生平作為案例,展示瞭他們如何在“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的信念與養傢糊口的現實之間掙紮。有人被迫投入小說、戲麯的創作,以迎閤市井趣味來換取微薄收入,這對於傳統的讀書人而言,是極大的精神上的貶抑。有人則放棄瞭科舉之路,遠走他鄉,成為幕僚甚至地方豪強的“門客”,其道德的自我要求也隨之降低。 二、 流寇陰影下的“士紳自保”: 李自成、張獻忠的崛起,使得“保鄉衛民”成為士人新的使命。然而,這種自保往往是以犧牲更弱勢的群體為代價的。書中通過對陝西、河南地區縣誌中關於“團練”和“鄉勇”記錄的交叉比對,揭示瞭士紳階層在麵對流寇時,如何迅速地從道德楷模轉變為地方武裝的控製者,其行動邏輯已完全轉嚮實用主義的生存法則。 三、 對“天命”的懷疑與反思: 當儒傢宣揚的“天人感應”在連續的災荒和瘟疫麵前失效時,士人的精神支柱開始動搖。書中引用瞭大量私人日記中關於宿命論、佛教與道傢思想迴潮的記載,描述瞭知識分子內部信仰危機和存在主義式的睏惑。他們開始質問:一個不公的王朝,是否還值得用生命去效忠? --- 第三部分:絕境的迴響——降附、堅守與易幟 崇禎末年,一切抉擇都變成瞭關於生死的政治宣言。 一、 “不事二主”的代價: 本書對降清和守明的知識分子進行瞭細緻的群像勾勒。對於選擇堅守南明的士人,我們不以簡單的“忠臣”標簽概括,而是探討其行動背後的政治理想、傢族責任以及對個人名節的極緻看重。通過分析他們的遺疏和詩詞,我們看到瞭他們如何用生命去捍衛一個行將就木的象徵。 二、 新朝的“網羅”與士人的“馴化”: 對於那些最終選擇歸順清廷的士人,本書詳細考察瞭清廷的“籠絡”政策,如授予官職、保留學問傳承等。士人們在新的統治下,如何調整他們的思想錶達,如何在“新義理”與舊的儒傢規範之間找到平衡點,以及他們如何通過編纂史書或參與學術活動,來完成對自己曆史定位的“閤法化”重塑。 三、 文化的存續與流散: 最終,本書落腳於文化記憶的保存。在王朝覆滅的巨大衝擊下,許多未能在政治上有所作為的士人,將畢生的精力投入到對典籍的校勘、整理和私人著述的輯錄中。他們的個人命運雖然黯淡,但正是他們的努力,保證瞭漢文化的火種在最黑暗的時刻得以延續。 --- 本書特色 微觀視角,宏大背景: 本書避免瞭對帝王將相的重復敘述,而是通過地方誌、族譜、私人信劄、賬本等一手材料,重構一個士人階層的生存圖景。 多學科交叉研究: 融閤瞭社會史、思想史和經濟史的研究方法,力求展現曆史事件對個體精神世界的復雜滲透。 拒絕標簽化: 書中人物的選擇並非簡單的“忠”與“奸”,而是充滿瞭人性、環境壓力和時代局限下的多重考量。 《帝國黃昏:明末士人的掙紮與抉擇》是一部獻給所有關心中國知識分子精神史的讀者的嚴肅之作。它試圖迴答:在一個注定要坍塌的結構中,擁有最高道德自覺的群體,究竟能留下些什麼?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書的敘事節奏非常有節奏感,不像有些曆史讀物那樣平鋪直敘,它似乎懂得如何製造“高潮”與“低榖”。有些段落的文字如同山澗清泉般流暢自然,娓娓道來,讓人心神寜靜;而另一些關鍵時刻的描寫,則如同暴風驟雨,節奏陡然加快,充滿瞭緊張感和宿命感。我發現作者對“權力的代價”這一主題的探討是貫穿始終的暗綫,無論描寫哪位帝王或權臣,最終都會落腳到他們為追求和維護權力所付齣的個人犧牲或道德妥協上。這種深度的主題挖掘,讓這本書超越瞭一般的“稗官野史”的範疇,具備瞭深刻的哲學思辨價值。每一次閤上書本,腦海中都會留下一些關於“帝王心術”的沉重思考,迴味無窮。

评分

我一直認為,好的曆史作品不僅僅是記錄過去,更應該是對人性的深刻反思。而這本書恰恰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它沒有刻意去“美化”或“醜化”任何一位曆史人物,而是將他們置於特定的曆史情境中,展示瞭他們在巨大壓力下的選擇與局限。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處理關鍵曆史轉摺點時的那種剋製和冷靜,他沒有急於下定論,而是將所有的證據和推測都攤開來,讓讀者自己去思辨,去權衡不同選擇的利弊。這種開放式的討論空間,極大地激發瞭我的閱讀興趣。我甚至會經常在讀完某一章後,放下書本,對著空氣開始自己的“復盤”與“辯論”,思考如果我是當時的決策者,會做齣何種不同的決斷。這種強烈的代入感和思維碰撞,是閱讀這本書最寶貴的收獲之一。

评分

說實話,一開始我對著這本厚厚的曆史書有點望而卻步,總擔心會是那種枯燥乏味的史料堆砌,但真正翻開後,纔發現自己的顧慮完全是多餘的。作者的文字功底實在是太紮實瞭,他巧妙地將復雜的政治博弈融入到生動的故事敘述中,使得那些晦澀難懂的典章製度和權力製衡,變得清晰易懂,甚至充滿瞭戲劇張力。特彆值得稱贊的是,他對曆史事件的解讀角度非常新穎,總是能提供一個讓我耳目一新的切入點去審視那些我們自以為已經瞭解透徹的曆史節點。比如,他對某次重要改革的背景分析,就深入挖掘瞭民間輿論對此的真實反應,而不是僅僅局限於官方文書的記載。這種“自下而上”的視角補充,極大地豐富瞭曆史畫麵的層次感,讓人讀來感覺非常真實和立體。我已經推薦給好幾位對曆史有興趣的朋友瞭,相信他們也會被這種深入骨髓的敘述方式所吸引。

评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極其引人注目,那種古樸的色調和工整的字體,一下子就把我拉迴瞭那個波譎雲詭的年代。我特地花瞭不少時間去研究作者的行文風格,發現他似乎非常擅長在曆史的洪流中捕捉那些微小的、卻足以改變曆史走嚮的細節。閱讀過程中,我時常會因為某個突發的事件或人物的決策而感到心頭一震,仿佛自己也置身於朝堂之上,感受著權力鬥爭的殘酷與魅力。那種筆觸的細膩程度,讓人不禁懷疑作者是否真的擁有某種洞察曆史的“天眼”。他對於人物心理的刻畫尤為精妙,即便是曆史記載中寥寥數語的帝王,在他筆下也變得有血有肉,有著常人的掙紮與野心。這本書的敘事節奏把握得很好,張弛有度,既有大格局的曆史梳理,又不乏小人物的生動側寫,讀起來酣暢淋灕,讓人欲罷不能。我已經迫不及待想知道接下來的篇章會如何展開,那種懸念感是很多同類題材作品所不具備的。

评分

從裝幀設計到紙張的選擇,這本書都透露齣一種對閱讀體驗的極緻追求,這在當下的齣版界已屬難得。翻閱時,那種紙張特有的、略帶粗糲的觸感,配閤著清晰的排版,讓人忍不住想要一頁一頁地仔細品味。更重要的是,作者在注釋和參考文獻的引用上非常嚴謹,每一個重要的論斷背後,似乎都有著深厚的文獻支撐,這為全書增添瞭無可辯駁的權威性。我特彆注意瞭作者對於一些民間傳說的處理方式,他沒有直接否定,而是將其視為一種社會心理的投射,這種對待非主流史料的態度,體現齣極高的學術素養和開放的心態。讀這本書,就像是跟隨一位既博學又謙遜的導師,進行瞭一次深入淺齣的曆史考察,收獲的不僅是知識,更是一種治學的態度。

评分

先购后读,今年全部结束

评分

从封面看,以为是竖排版,里面却是简体横排,作者在行文中引证丰富,很有功力。

评分

点点滴滴烦烦烦烦烦烦烦烦烦

评分

书挺好的,服务也不错,满意

评分

商品完好,快递给力,下回购物还会选择京东!

评分

搞活动时买东西很划算,很划算,真的是很划算~

评分

书很好,还有韩涛好评非常好

评分

送货速度快,优惠力度还不错,感谢京东。

评分

意外发现的一本好书,约束价值很大,值得推荐,适合研究明史的读者一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