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卓越新聞:分享普利策新聞奬得主的經驗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圖書介紹


追求卓越新聞:分享普利策新聞奬得主的經驗


俞旭,黃盈盈,黃煜 著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发表于2024-11-26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齣版社: 南方日報齣版社
ISBN:9787806528341
版次:1
商品編碼:10106115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09-03-01
頁數:271
正文語種:中文

追求卓越新聞:分享普利策新聞奬得主的經驗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相關圖書



追求卓越新聞:分享普利策新聞奬得主的經驗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追求卓越新聞:分享普利策新聞奬得主的經驗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追求優秀新聞:分享普利策新聞奬得主的經驗》是60多傢媒體連續報道,十幾位專傢盛情推薦,六位普利策新聞奬得主經驗分享。

內容簡介

  優秀的新聞是偉大的藝術,它為生活的錯綜復雜提供解釋,闡明文化的各種元素,尋求事實真相,維護社會公義,促進大眾的討論,使世界更趨美好。

作者簡介

  黃煜,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新聞係教授、係主任。早年就讀於北京中國人民大學新聞係,1988年赴英留學,1993年於英國威斯敏斯特大學獲頒授傳播學博士學位。自1994年起任教於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新聞係,現為該係係主任兼普利策新聞奬得主工作坊召集人。主要研究及教學範圍包括新聞報道與寫作中國內地和香港大眾傳媒、傳媒政治經濟學、新聞媒介與社會發展等。
  俞旭,香港浸會大學新聞係教授。齣生於上海,1967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主修英國語言文學。他於1981年和1985年分彆取得美國夏威夷大學傳播學碩士和上海復旦大學法學碩士學位。1991年獲美國衣阿華大學頒授大眾傳播學博士學位。自1991年起於香港浸會大學新聞係任教,於1996年至2006年齣任該係係主任。現兼任普利策新聞奬得主工作坊執行主任。
  黃盈盈,首屆普利策新聞奬得主工作,坊項目主任。畢業於香港大學文學係,並取得倫敦大學語言學碩士、香港浸會大學傳播學文學碩士和哲學博士學位。曾於不同公共機構從事機構傳訊、項目管理和行政工作,曾在大專院校兼任講師,現任職於香港學術及職業資曆評審局。

精彩書評

  成為好記者的兩個特徵是:好奇和堅持。早期的采訪和報道經驗是你未來一筆巨大的財富。
  ——艾美·高斯坦(《華盛頓郵報》記者,2002年普利策國內報道奬得主)
  我還當記者的原因是覺得這份工作很有趣。新聞工作提供罕有的機會,讓你可以接觸你平常不會接觸的人,瞭解平常不能知曉的事。我們就如老師一樣,教導讀者從不同的角度看一件事情。
  ——史蒂夫·史特勞(《華爾街日報》駐波士頓資深記者、新聞編輯,2007年普利策公眾服務奬得主)
  我從時間的曆練中意識到,要接近人、感動人和激勵人

目錄

序一 新聞教育應從“人”開始
序二 彰顯優質新聞讓社會更趨美好
導言 溫故創新繼往開來
專訪 普利策奬精髓:新聞服務於公眾——專訪普利策奬秘書長吉斯勒教授

第一部分 普利策新聞奬得主精選作品
蓄意擾民之策——“9·11”事件報道
21歲——新聞圖片奬作品選輯
何時讓他安息?——傢人的痛苦抉擇
跟自己國傢對戰的記者——越戰泥足深陷
在日期上做文章——股權日期迴溯報道
北京城市建設的幕後英雄

第二部分講座與論壇講辭摘要
一、社會變遷與新聞界麵對的挑戰
如何應付今天新聞媒體麵對的挑戰
科技與全球化對新聞報道與新聞業的衝擊
社會轉變與新聞界麵對的挑戰

二、新聞的元素
新聞的基要
劫後餘生:視覺傳訊的社會責任
公共廣播——集報紙與電視之長
解釋性報道和調查性報道

三、作品分析與采寫技巧
獲奬照片怎麼拍——分析得奬新聞圖片兼評學生作品
從股票期權日期迴溯到公平交易咖啡:調查性報道背後的故事
“9·11”襲擊與餘波:建構新聞從零碎開始
洛奇的故事
從網上發掘新聞資料的竅門與秘訣

四、經驗分享
與香港新聞教育基金會與會者對談
緬懷殉職記者丹尼·珀爾(Danny Pearl)
身處險地——與資深戰地記者對談
越戰實錄
報道2008奧運:中國如是觀
後記

精彩書摘

  第一部分 普利策新聞奬得主精選作品
  蓄意擾民之策——“9·11”事件報道
  Amy Goldstein,美國紐約州諾切斯特人,獲布朗大學頒授美國文化學位。曾任哈佛大學尼曼訪問學者(Nieman Fellow,2004-2005年)。現為《華盛頓郵報》記者,負責撰寫有關美國社會政策的稿件。於1987年進入《華盛頓郵報》工作,此後十年主要就當地教育以及地區衛生保健問題撰稿,其後加入該報全國編輯部,撰寫衛生政策稿件,並報道國會、白宮和聯邦政府就衛生保健問題進行的辯論。自2D01年喬治?布什擔任美國總統以來至2004年,Goldstein一直報道白宮新聞,內容主要針對國內議題,特彆側重於有關醫療保險(Medicare,Medicaid)、社會安全、福利、房屋、政府管治和聯邦司法等問題。她目前從事有關社會政策方麵的深度報道,包括探討不斷轉變中之公眾與個人領域的分界,以及其他全國性的重要議題。
  近年參與《華盛頓郵報》許多重要新聞稿件的采寫,包括萊溫斯基醜聞和美國剋林頓總統彈劾案、哥倫拜恩中學槍擊案、“9·11”恐怖襲擊的影響、伊拉剋戰爭早期的傷亡事故、近期最高法院的任命,以及2006年一名白宮高級幕僚之刑事審訊等許多在華盛頓發生的戲劇性事件。
  曾在《巴爾的摩太陽報》(The Baltimore Sun)、《萊傑星報》(Ledger-Star)和《弗吉尼亞領航員》(Virginian-Pilot)當記者。多年來,她的新聞作品榮獲多個奬項。並與《華盛頓郵報》其他記者以對“9·11”恐怖襲擊以及美國政府對策之報道榮獲2002年普利策國內報道奬。
  “9·11”恐怖襲擊指揮疑犯阿塔(Mohammad Atta)領取佛羅裏達州駕駛執照的那一天,28歲的巴基斯坦裔加油站職員穆賓(Mohammad Mubeen)也在同一個汽車中心更新瞭他的駕駛執照,剛好較阿塔早23分鍾辦妥手續。正因如此,上周一下午穆賓身穿橙色連身服,站在一個小法庭裏,被捲入成為全國恐怖分子搜捕行動的逾1100人之一。
  穆賓以一口快如連珠的烏爾都語,焦急地懇求釋放。他透過傳譯嚮法官錶示,他的確是非法進入美國,但他不認識任何劫機犯。
  然而,這個邁阿密法庭的政府檢察官輕易地說服瞭法官,把穆賓收押、不準保釋。檢察官齣示瞭一份令人吃驚的法律文件,文中闡釋瞭當局連串拘留行動背後的策略,也提齣一個全新的法律理據,使當局即使隻是稍有懷疑,仍然能將人收監。
  這份文件有七頁長,由華盛頓聯邦調查局(FBI)總部一名最高層的國際恐怖活動調查員簽署,之前一直未被公開,但全國各地的檢察官在拘留聆訊中不斷引用它。這份FBI宣誓供詞提齣的解釋是:“現時在美國搜集反恐情報的工作,就像砌嵌拼圖一樣。”
  “在現階段的調查中,FBI正在搜集和處理數以韆計零零碎碎的信息,它們驟眼看來無關痛癢,但我們必須進行全麵分析,看看它們能否提供綫索,揭示整個體係不易察覺的運作情況……對背景較為清楚的FBI或情報界中人來說,部分人看來瑣碎的數據,可能極具意義。”
  文件中的用語,為這場拘捕行動提供瞭至今最清晰的批注。這次拘捕行動規模之火,是二戰以來僅見的。一方麵,調查人員趕緊摸清當前持續的恐怖威脅,同時,政府采取蓄意擾民之策——用盡任何法律手段,把大批中東裔人拘留。
  這個拘留行動極為保密,辯方律師不時被禁止把文件帶離法庭,聯邦政府也發齣瞭禁製令,禁止官員對外談論被拘留者。執法官員都拒絕透露由哪些律師代錶被拘留者,也不會談論拘留行動的情況。官員們說,隱私法例、法庭命令還有大陪審團調查“9·11”襲擊所涉及的保密規則,都禁止他們透露更多信息。
  結果是,官方記錄中的1147名被拘留者名單中究竟包括什麼人,又有誰仍然被扣押,一概混淆不清。被問及有多少人已獲釋,司法部官員的答復是沒有記錄。
  在那1147人中,司法部官員特彆指齣185個因非法居留罪名而被拘留的個案。一名移民歸化部官員形容他們是“活躍個案”,相信“與這次調查有關”。
  為瞭嘗試揭開這個隱蔽行動的更多細節,《華盛頓郵報》識彆瞭其中235個被拘留者,並研究相關個案的詳情。
  記者透過翻查法庭記錄、新聞報道,以及查詢律師、傢屬、朋友,對這些個案進行瞭分析,結果發現這235個被拘留者中,3/5都像穆賓一樣,以非法居留罪名被關禁,其中75人獲釋。
  有少數人是以“關鍵證人”的名義被扣押的,但調查員相信他們擁有與調查有關的重要信息(這部分人的數目不明)。還有一班數目更少的被拘留者(可能是10人左右),被認為曾在調查過程中說謊,或與基地組織有關聯,又或認識部分劫機犯。不過,消息人士錶示,這些人當中沒有一個肯與當局閤作。
  這235宗個案揭示瞭當下行動的本質——與其說它是追緝“9·11”襲擊同謀的調查,不如說是一個大規模的防範性行動,旨在瓦解未來的恐怖活動。
  這從好幾方麵得到印證。首先,當局至今沒有對任何一個被拘留人士控以參與“9·11”陰謀或其他恐怖活動的罪名。其次,每當政府官員收到新恐怖威脅的情報、繼而嚮公眾發齣警告後,拘留可疑人士的步伐就明顯加速。比方說,當有謠傳指恐怖分子計劃發動“9·22”襲擊後,拘留數字就顯著大增。
  政府這套策略和施行的方法,已招來辯方律師和公民自由捍衛者的抗議。他們錶示,拘留行動是一場大規模的種族針對,情況有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政府大舉囚禁國內11萬名日裔美國人一樣。
  但司法部高層官員反駁這些批評。他們說,除瞭關鍵證人外,所有被拘留者都確實觸犯瞭某些法例。“9·11”後所不同的是,許多人都被關起來,實質上是防範性的拘留,否則他們都會獲準保釋外齣。助理司法部長切爾托夫(Michael Chertoff)說:“如果你找得齣一處違章的地方,我們就會著手處理該個案。”
  《華盛頓郵報》對這235人的背景作齣更仔細的分析,發現大部分人來自沙特阿拉伯、埃及和巴基斯坦。差不多所有人都是男性,年齡為20至30多歲。他們被捕的地方,主要集中在幾個擁有相當伊斯蘭人口的州(執法人員認定他們是基地組織的同情者):得剋薩斯州、新澤西州、加利福尼亞州、紐約州、密歇根州和佛羅裏達州。
  從好些拘捕個案的性質可以看齣,這場拘留行動的本質就是為瞭防範襲擊。就在9月底司法部長阿什剋羅夫特公開錶示擔心恐怖分子利用貨車施行化學襲擊後,執法人員隨即抓瞭21個涉及僞造貨車牌照的伊拉剋裔難民,其後官員錶示,這些人似乎與襲擊無關。
  上月底,阿什剋羅夫特嚮“全美市長聯盟”發錶演說時,把當前政府采取的行動,比作20世紀60年代初時任司法部長羅伯特?肯尼迪打擊有組織犯罪的行動。這篇演說,是他至今在公開場閤上談論拘留行動最深入的言論。
  他對市長們說:“據說,隻要是有助打擊有組織犯罪的行動,羅伯特?肯尼迪領導下的司法部都會執行,就連在人行路上吐痰的人也會被捕。在反恐戰裏,司法部一直施行相同的鐵腕政策,以逮捕和拘留可疑人物,今後也會貫徹執行。”
  “讓我在此嚮恐怖分子發齣警告:隻要你在簽證到期後仍非法居留,哪怕隻是一天,我們也會拘捕你。”
  在分析瞭235名被拘留人士後,得齣這麼一幅圖像:調查行動乃從三個同心圓入手。其中9人位於調查的中心點,他們中包括一些最聲名狼藉、最能引起執法人員注意的人物。第二層被拘留者包括17男1女,他們與劫機犯或中心圓人物的關係薄弱得多,也許是以往曾被共囚一室,又或曾僞造身份證明文件、協助劫機犯取得假身份證等。
  最大批被拘留人士屬於第三層外圓,我們難以知曉調查人員為何拘留他們。外圓裏有些人之所以被逮,是因為他們曾與劫機犯齣現在相同的地方,又或從事過相同的活動,例如接受飛行訓練、外遊,或像穆賓那樣,領取駕駛執照。另一些人看來更加像是被亂抓進牢,隻因他們來自某些中東國傢和觸犯瞭移民入境條例。
  特彆在初期,這個行動曾朝一些錯誤的方嚮調查。當時調查人員試圖找尋符閤劫機犯樣式的中東人,結果錯盯一批曾任飛機師或入讀飛行學校的沙特人。
  助理司法部長切爾托夫說,開始的時候,調查重點是劫機犯與他們的信用卡和電話記錄,由此再擴大調查範圍。他在訪問中錶示:“我們得到哪方麵的情報,就朝哪個方嚮偵查。我們盡量朝最多的方嚮調查。”
  從全國各地的個案可見,當局決心要采取所有能動用的法律手段,以求盡量延長拘留的時間。

前言/序言

  香港浸會大學於2007年10月舉辦的首屆普利策新聞奬得主工作坊完滿成功。看到同事們幾個月以來的辛勞贏得業界以及各方麵的支持和稱許,我為他們感到欣慰。本書作為首屆工作坊的總結,相信可以鼓勵大傢迴顧並反思。
  對於浸大,新聞教育是一項重要使命。大學自從於1968年開辦香港首門傳理課程以來,我們一直努力推動新聞教育邁嚮卓越——更從服務社會的方嚮,與新聞專業攜手建立交流平颱,緻力提升業界水平。
  多位普利策新聞奬得主透過工作坊各項活動,跟香港、內地以及區內新聞從業人員和相關專業的師生交流互動,除瞭麵對麵的經驗分享外,更重要的是讓我們從他們的親身經曆中,體會到追求理想過程中的喜與怒,也感染到他們努力邁嚮卓越、追尋理想的動力。
  時代的變遷與挑戰往往難以預測,然而新聞工作者的操守與良知必須堅定不移。

追求卓越新聞:分享普利策新聞奬得主的經驗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追求卓越新聞:分享普利策新聞奬得主的經驗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分

第一次看到雞蛋,你也許會驚奇,但如果你看到這枚雞蛋是如何下齣來的,你也許會更驚奇,這本書就是講述"如果下蛋"的過程,很受用.新聞從業者的良師益友.

評分

兩個不同新聞價值觀的世界,看新聞的眼光是很不一樣的

評分

看好很有收獲。新聞從業者應該買的書。

評分

第一次看到雞蛋,你也許會驚奇,但如果你看到這枚雞蛋是如何下齣來的,你也許會更驚奇,這本書就是講述"如果下蛋"的過程,很受用.新聞從業者的良師益友.

評分

包裝完美,618摺扣大

評分

值得看的一本書,內容很好

評分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養成自己隨時隨地都能學習的習慣,你的一生就會受用無窮。事業的發展,生活的豐富多彩,愛情的幸福美滿,身心的健康快樂等等,總之,生活工作中我們時時處處都在學習當中。也許你僅僅把在學校,從書本上的學習當成學習瞭,但實際上那隻是人生學習旅程的一部分。處處留心,培養對許多事物的興趣愛好,你就會不斷豐富自己的心靈,增長見識,對生命和生活的意義也就會更為理解。其實,書對人的影響是逐步逐步積纍的,就我的讀書經驗來說,一本書或是幾本書對你影響深遠那說明你讀的書還不夠多,古人雲,開捲有益,就是說每本書裏都有你值得吸收的東西,慢慢的,書讀得多瞭,就會産生一種量變到質變的情況,書讀得多瞭,纔能有比較,纔能升華。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呀!高爾基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在我看來,讀書很重要。讀書可以讓我們學到豐富的知識,可以讓我們開闊眼界,還可以使人進步。當我看到追求卓越新聞分享普利策新聞奬得主的經驗的標題時,我就決定買下來,俞旭,黃盈盈,黃煜著的書每一本我都很喜歡,大傢可以先看下這本書的簡介!追求卓越新聞分享普利策新聞奬得主的經驗是60多傢媒體連續報道,十幾位專傢盛情推薦,六位普利策新聞奬得主經驗分享。卓越的新聞是偉大的藝術,它為生活的錯綜復雜提供解釋,闡明文化的各種元素,尋求事實真相,維護社會公義,促進大眾的討論,使世界更趨美好。成為好記者的兩個特徵是好奇和堅持。早期的采訪和報道經驗是你未來一筆巨大的財富。——艾美·高斯坦(華盛頓郵報記者,2002年普利策國內報道奬得主)我還當記者的原因是覺得這份工作很有趣。新聞工作提供罕有的機會,讓你可以接觸你平常不會接觸的人,瞭解平常不能知曉的事。我們就如老師一樣,教導讀者從不同的角度看一件事情。——史蒂夫·史特勞(華爾街日報駐波士頓資深記者、新聞編輯,2007年普利策公眾服務奬得主)我從時間的曆練中意識到,要接近人、感動人和激勵人的最好方式就是講故事好新聞要講好故事。我的寫作哲學是一個總比多個好。——米高·維特士(費城問詢報記者,1997年普利策解釋性新聞奬得主)戰地記者是撰寫人類曆史草稿的人。我認為審查和質詢政府的戰爭決策,以及發掘真相是記者的責任,甚至犧牲生命也在所不惜。——彼得·阿奈特(著名戰地記者,現為汕頭大學長江新聞與傳播學院客席教授。1996年普利策國際報道奬得主)照片的基本作用是要達到溝通,要透過照片錶達一個故事,而不僅是追求藝術和視覺效果,一幅令人難忘的照片是有感情的。——約翰·卡普蘭(佛羅裏達大學研究基金會教授,1992年普利策特寫攝影奬得主)在環境越來越開放,傳媒越來越商業化的今日,我的建議是,盡

評分

裏麵講的都是比較齣色的新聞工作者的經驗和觀點,裏麵有大量的案例供觀賞。書的排版也可以。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追求卓越新聞:分享普利策新聞奬得主的經驗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