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本書力求運用曆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和方法,科學地闡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起源、進程和結局,探索戰爭的發展規律,總結曆史經驗教訓,為防止新的世界大戰、維護世界和平提供啓迪和藉鑒。全書共分五捲:第一捲,大戰的起源、醞釀與爆發;第二捲,大戰的全麵展開;第三捲,大戰的相持與轉摺;第四捲,大戰的最後較量、結局與總結;第五捲,大戰圖誌。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部上乘之作。作者嫻熟地將理論模型與史實分析予以融閤,對大戰的起源問題作瞭深入的解讀,認為國傢之間力量對比的變化會加劇大戰爆發的危險。本書對政治學傢和曆史學傢都具有重大價值,並將有助於對國傢力量的轉化和未來世界和平的前景問題在學術上和政策定位上進行積極思考。
作者簡介
戴爾·科普蘭,美國青年學者、弗吉尼亞大學政府和外交事務係副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國際關係理論,在《國際安全》等重要期刊上發錶瞭多篇論文。
目錄
緻謝
原始文件和資料文字縮寫
導論
問題的重要性
論證方法
史實證據
本書的結構
第一章 對現實主義大戰理論的反思
動態差異理論
論證的意義
關於本書理論的邏輯問題
方法論:大戰的定義
實際研究方法
第二章 對外政策選擇與大戰的可能性
模型概述
危機的引發與和解
冷戰競賽的初始階段
各種理論假定的比較
第三章 德國的安全與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準備
現行理論無法解釋的經驗難題
德國預防性戰爭情緒日益強烈
大戰時間推遲:德國的戰爭計劃(1911一1913年)
最後的接觸:德國準備全麵戰爭(1913—1914年)
1912—1913年巴爾乾危機:避免預防性戰爭
德國國內衝突與第一次世界大戰
第四章 七月危機與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主要行為體的選擇次序問題
7月初:構築預防性戰爭平颱
實施全麵戰爭計劃
決定命運的一個星期:7月26日至8月1日
第五章 蘇聯的崛起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戰爭原因分析
醞釀已久的大戰
軍事集結階段:1933—1936年
進入危機階段:1936—1937年
年度危機與“抵製”:1938年1—12月
邁嚮深淵:1939年1—9月
以最大優勢作戰:1939年9月至1940年5月
最後的任務:“巴巴羅薩”行動的準備
1940年5月至1941年6月
第六章 兩極體係、力量轉化與冷戰的起源:
1945—1950年
關於冷戰的論爭
預防性遏製政策的起源:1945年
不惜代價奪取先機:長崎災難之後的美國政策
美國1945年遏製政策的悲劇
斯大林對美國政策的反應與冷戰的開始
美國1945—1950年的戰略計劃
第七章 柏林危機與古巴導彈危機
1948年柏林危機
1961年柏林危機
肯尼迪、赫魯曉夫與古巴導彈危機
尾聲
第八章 大戰:從伯裏剋利到拿破侖
伯羅奔尼撒戰爭
第二次布匿戰爭
1521—1556年法國一哈布斯堡王朝戰爭
三十年戰爭
路易十四戰爭
七年戰爭
拿破侖戰爭
第九章 論證的意義
現實主義與大戰
體製形式、自由主義理論與大戰
本書理論的現實意義
附 錄
索 引
前言/序言
大戰的起源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